魯濱遜漂流記在西方文學史上的地位和意義
《魯濱遜漂流記》是適應西方歷史文化發(fā)展新趨勢而出現(xiàn)的經(jīng)典文本,從人類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進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從而弘揚人的聰慧與勞動創(chuàng)造能力,否定了上帝萬能及其上帝創(chuàng)造一切的荒謬理論。
作品通過魯濱遜荒島28年艱苦卓絕的經(jīng)歷,象征性地展示了人類發(fā)展的基本軌跡,從而提出了勞動創(chuàng)造歷史的時代主題。
在啟蒙運動這一歷史大浪潮中誕生的《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流浪漢小說結(jié)構(gòu)的著作。
啟蒙運動,在世界歷史上是那么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既是文藝復興時期反封建、反教會斗爭的繼續(xù)和深化,也是資產(chǎn)階級政治革命的理論準備階段。
而《魯濱遜漂流記》,作為開啟18世紀英國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之作,也成為研讀世界文學繞不開的一個里程碑。
《魯濱遜漂流記》被認為是英國現(xiàn)實主義的開端之作,同時也被看作是一部反映歐洲殖民主義向海外擴張和從事殖民實踐的早期小說。
因此,從出版至今,因其獨特的文學魅力及巨大的研究價值,《魯濱遜漂流記》引起了文學評論界廣泛的興趣及研究。
《魯濱遜漂流記》被譽為英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說,是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之作。
小說發(fā)表后,一直受到學界的關(guān)注,不同時期和不同國度的學者,從不同的維度和立場對這部小說進行解讀和重構(gòu),其中有貶有褒。
《魯濱遜漂流記》不僅為殖民形象和理想的交流傳播提供了渠道,而且構(gòu)筑了帝國文化與帝國權(quán)威之間的關(guān)系,以文學特有的形式肯定帝國的擴張、侵略和殖民。
《魯濱遜漂流記》是歐洲殖民敘事的重要文化檔案。
小說不僅建構(gòu)了西方父權(quán)帝國的基本模式,而且對美洲的“食人生番”進行了野蠻化書寫。
因此,它一方面通過歐洲權(quán)威作家們的誤讀成為了經(jīng)典,另一方面又在不斷地受到知識精英們的后殖民重構(gòu)。
細節(jié)描寫的句子
好句:★ 她生氣的時候,兩片薄薄的紅嘴 唇微微向上翹,活像個熟透的。
★ 兩片薄嘴唇,特別富于表情,似 乎隨時準備張開,說出抑揚頓挫的話 來。
★他灰白的嘴唇,全無血色,像兩 片柳葉那樣微微地顫動著,好像急得有 話說不出的樣子。
★她的小嘴線條分明,牙白唇紅, 巧舌如簧,說話像唱歌一樣動聽。
★那紅潤的兩唇,像兩片淡紅的、 正在開放的花瓣,說起話來妙語聯(lián)珠。
★孩子靈巧的小嘴緊緊地抿著,好 像要保守什么重要秘密似的。
★她只好張著嘴,不停地呵著氣, 紅潤的嘴唇變得又紫又青,牙齒咯咯地 響。
★嘴唇極薄,透著機敏和靈氣。
★嘴角邊綻出兩個,花一樣 美。
★嘴巴一會兒鼓,一會兒癟,有節(jié) 奏地吹著氣。
★臉上一張勻稱的嘴,嘴唇在牛乳 一樣白的牙齒上優(yōu)美地張開。
★她嘴唇緊閉,下頦稍顯尖削。
★下巴筆直,嘴唇?jīng)]有一點兒曲 線,牙齒雪白。
好段:★他站了起來,頭微微向上仰,臉 漲得通紅,厚厚的嘴唇在顫動,竟吐不 出半個字,真可謂有話難言啊
好不容 易從嘴中迸出幾個字,卻又忽然中斷, 頭一下子脹大了許多,隨即帶出一個發(fā) 顫的、走了調(diào)的聲音,“轟”的一聲,教 室里笑的聲浪壓倒了一切,笑聲沖出了 教室,沖向云層。
他頭往下一低,臉紫 得怕人,抿著厚厚的嘴唇,帶著一絲痛 苦在微笑。
他的這一絲苦笑,像影片一 樣,在我的腦海里一遍又一遍地重演。
★在他高高的鼻梁下邊,長著一張 小巧的嘴巴。
平時總是笑嘻嘻的,要是 生起氣來,兩只嘴唇翹得老高老高,這 時大家都打趣地說:“真可以掛上兩只油 瓶呢
” ★那張小嘴巴蘊藏著她豐富的表情:高 興時,撇撇嘴;扮個鬼臉;生氣時,撅 起的小嘴能掛住一把小油壺。
從這張嘴 巴說出的話,有時能氣得別人火冒三 丈,抽泣不止,有時卻讓人忍俊不禁, 大笑不已。
★那圓圓的小臉蛋上嵌著一雙水靈靈的 ,嘴唇薄薄的,一笑小嘴一咧, 眼睛一瞇,還生出對,著實可 愛。
要是誰惹他生氣了,他就會瞪大眼 睛,小嘴一翹,能掛起一個大油瓶。
不 過,他很少生氣。
★他嘴角微微上翹,沉思時也像在笑; 從嘴角爬上兩腮的口紋,仿佛展示著他 天性的樂觀豁達;兩片薄嘴唇,特別富 于表,似乎隨時準備張開,說些抑揚頓 挫的話來。
★我當姐姐已經(jīng)十來年了,不怨媽媽先 生我,卻怨上帝給我安排了這么一個妹 妹。
其實,妹妹長得很可愛,一雙水靈 靈的,一張小而乖巧的嘴,說出 話來讓人甜到心底里。
她一見到大人, 就“叔叔”、“阿姨”叫個不停,叫得人家樂 滋滋的,都說:“這孩子嘴真甜。
”可對 我,卻總是用尖兮兮的聲音說:“我才不 理你。
”求采納為滿意回答。
《霧都孤兒》對小說的文學解讀及評論賞析
在所有外國小說我最熟悉的寫出《堂吉訶德》的塞萬提斯,不是寫出《與海》的海名威,甚至也不是《簡.愛》的作者夏落蒂。
我讀的最早的一部外國長篇就是狄更斯的《霧都孤兒》,那大約是在讀初中一年級的時候。
當時的目的是為了學習英語,所以版本是牛津大學出版社的英語書蟲叢書。
也正是這個原因,當時對作者的名字都沒有記住,但是小說描寫的情節(jié)和敘述的故事還是吸引了我,那個時候在我的面前居然展開了一副英倫特有的畫面,里面有各式各樣的人物,主人公奧里佛就在這些人物中開始自己的生活,當然那個時候我無法理解很多東西,思維被濃重的霧氣包裹著,一如倫敦特有的大霧天氣。
直到上高中時候,看了狄更斯的《雙城記》,才又重新喚起了對這位作家的印象。
也是在這個時候知道了他是十九世紀英國最杰出的小說家,在古典作家中,成就僅僅次于莎士比亞。
而且《霧都孤兒》還有一個中文譯名,叫做《奧里佛.退斯特》,原名《奧立弗·退斯特歷險記》,中國最早的譯本是林琴南的《賊史》,這部小說是他15部長篇中的第二部作品,寫于1838年,這個時期也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時期。
這一時期,作者正處于青春年少,事業(yè)蒸蒸日上,對社會的認識還比較膚淺,他把生活看作是善與惡之間的斗爭,同時認為惡是個別現(xiàn)象,并且最終會被善所征服。
《霧都孤兒》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富人的棄嬰奧利佛在孤兒院里掙扎了9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兒當學徒。
難以忍受的饑餓、貧困和侮辱,迫使奧利佛逃到倫敦,又被迫無奈當了扒手。
他曾被富有的布萊羅先生收留,不幸讓小扒手發(fā)現(xiàn)又入賊窩。
善良的女扒手南希為了營救奧利佛,不顧賊頭的監(jiān)視和威脅,向布萊羅報信,說奧利佛就是他找尋已久的外孫兒。
南希被賊窩頭目殺害,警察隨即圍剿了賊窩。
奧利佛終于得以與親人團聚。
在小說中,正面主人公一般都會得到好的結(jié)局,小說的基調(diào)基本上也是樂觀的。
從《霧都孤兒》我們還可以看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受流浪漢小說的影響比較突出,他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雖已形成,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與成熟。
《霧都孤兒》是狄更斯的第一部偉大的社會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小說主要反映剛剛通過了濟貧法的英國社會最底層生活。
作者在創(chuàng)作上愛憎分明,形象生動的特點也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xiàn)。
他筆下的人物富有鮮明的個性,整個作品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狄更斯堪稱一位杰出的語言大師,擅長運用諷刺、幽默和夸張的手法,他筆下的人物風貌和語言風格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特色。
狄更斯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革新家,他在《霧都孤兒》中描寫了一系列中下層社會的小人物,這在文學作品中可以說是空前的。
他以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妙趣橫生的幽默和細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塑造了許多令人難忘的形象,真實地反映了英國十九世紀初葉的杜會面貌,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認識價值,并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
他反映生活廣泛、多樣,開掘深而有力。
他不采用說教或概念化的方式表現(xiàn)他的傾向性,而往往以生動的藝術(shù)形象激發(fā)讀者的憤慨、憎恨。
同情和熱愛。
他筆下的人物大多有鮮明的個性。
他善于運用藝術(shù)夸張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描寫特征,用他們習慣的動作、姿勢和用語等揭示他們的內(nèi)心生活和思想面貌。
他還善于從生活中汲取生動的人民的語言,以人物特有的語言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和性格。
現(xiàn)在討論一下E.M.福斯特在他的名著《小說面面觀》中對狄更斯人物塑造的貶低。
據(jù)他說,狄更斯只會塑造“扁形人物”,而不會塑造“渾圓人物”,在小說藝術(shù)上屬于“較低層次”。
事實真是這樣嗎
讀了這本書后,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費根和奧立弗。
這兩個人都同樣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都是貧困潦倒,但是內(nèi)心卻截然不同。
費根是個老奸巨滑的盜賊頭目。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養(yǎng)了許多手下。
這個老惡鬼為了錢拋棄一切道德觀念,什么壞事都做的出。
他和蒙克斯進行了一項可恥的交易,幫助蒙克斯復仇,然后他就能得到很多的錢。
復仇的方法就是讓奧立弗成為一個賊。
他為了錢居然干這種事,簡直沒有人性。
此外,他專門培養(yǎng)盜賊,增添更多的社會敗類。
我對費根的看法可以用一句老話來概括:人的出身不能選擇,但人的道路卻是可以選擇的。
這決不是空話,他也許像奧立弗一樣出生在濟貧院里,出身低微,但是他完全可以像奧立弗一樣有一顆善良的心,一種堅韌、誠實的品質(zhì),靠自己的力氣來掙錢。
可是他卻用了這樣卑鄙的手段來賺錢,不得不令人蔑視。
當然,造成費根走上偷竊道路的不只是由于他個人的品行,還與社會因素有著很大關(guān)系。
當時的社會對窮人持有的只是一種漠不關(guān)心和假慈悲甚至瞧不起的態(tài)度。
這種態(tài)度無疑是對窮人很大的壓迫。
像奧立弗那樣意志堅韌的的人畢竟不多,在既不用受打罵又不用出力又不餓肚子的誘惑下,很多窮人選擇了費根那樣的道路。
這與當時社會法律治窮人于不顧的偽善面目是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
而奧立弗就截然相反了。
他雖然被費根試圖教育成一個小偷,但是他始終沒有讓費根成功。
他的身上具有與生俱來的,許多富人都不可能具有的美好品質(zhì)。
誠實、善良、堅強、知恩必報……美的品質(zhì)并不是能被外表掩蓋的。
這也許就是布朗婁先生等等好心的富人幫助他的原因吧。
最后,他雖然經(jīng)歷了長久的盜賊生活,但是他的心靈卻一點兒也沒被污染。
也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費根最后落得個慘死絞架的下場,而小奧立弗卻被善良的布朗婁先生認為干兒子,讀書識字,并找回了自己的身世和親人。
他們的形象豐富又深刻,不僅不是扁平的而且達到了很高的意藝術(shù)成就。
現(xiàn)在簡單談談小說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特色:,(一)個性化的語言是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運用得十分出色的一種手段。
書中的流氓、盜賊、妓女的語言都切合其身份,甚至還用了行業(yè)的黑話。
然而,狄更斯決不作自然主義的再現(xiàn),而是進行加工、提煉和選擇,避免使用污穢、下流的話語。
主人公奧立弗語言規(guī)范、談吐文雅,他甚至不知偷竊為何物。
(二不拘任何格套,想要多少巧合就安排多少巧合。
奧立弗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第一人恰巧就是他亡父的好友布朗羅。
第二次,他在匪徒賽克斯的劫持下入室行竊,被偷的恰好是他親姨媽露絲·梅萊家。
這在情理上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
但狄更斯自有天大的本領,在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中充滿生活氣息和激情,使你讀時緊張得喘不過氣來,對這種本來是牽強的、不自然的情節(jié)也不得不信以為真。
這就是狄更斯的藝術(shù)世界的魅力。
(三)對于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精細把握。
書中賊首、老猶太費金受審的一場始終從費金的心理視角出發(fā)。
他從天花板看到地板,只見重重疊疊的眼睛都在注視著自己。
他聽到對他罪行的陳述報告,他把懇求的目光轉(zhuǎn)向律師,希望能為他辯護幾句。
人群中有人在吃東西,有人用手絹扇風,還有一名青年畫家在畫他的素描,他心想:不知道像不像,真想伸過脖子去看一看…在《霧都孤兒》中我們好象看不到作者自己的影子,但是卻可以通過主人公奧里佛的經(jīng)歷聯(lián)想到作者童年的遭遇。
狄更斯在他的自傳中告訴我們,小說中那個讀者皆曰可殺的賊首費金得名于作者少年時代當童工的鞋油作坊里一位對他十分關(guān)照的同伴鮑勃·費金,“他比我年長好幾歲,個兒也高得多。
”作者的創(chuàng)作材料很大一部分來源于現(xiàn)實,同時又進行了藝術(shù)性的成功改造,他的創(chuàng)作我認為可以用“藝術(shù)性的現(xiàn)實主義”來概括。
《霧都孤兒》問世一百多年來,早已成為世界各國讀者最喜愛的經(jīng)典作品。
小說中那個愚蠢、貪婪、冷酷的教區(qū)干事“邦布爾”在英語中已成了驕橫小官吏的代名詞,并由此衍生出“妄自尊大,小官吏習性”等詞義。
邦布爾先生婚后訓斥老婆,“哭能夠舒張肺部,沖洗面孔,鍛煉眼睛,并且平息火氣。
”這句話收入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的新版《哥倫比亞名言辭典》。
小說《霧都孤兒》后來改編成了多種電影、動畫片、連環(huán)畫,搬上了熒屏、舞臺。
在中國,《霧都孤兒》大概可以算得上一代又一代讀者最熟悉的世界文學名著了。
“奧立弗要求添粥”一節(jié)編入了我國出版的多種英語教科書。
進入九十年代,喜愛狄更斯的廣大觀眾又在電視屏幕上看到,在美國推出的一部動畫片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由小動物擔任。
想起初中時代的那個自己,也曾有沖動想要親身體驗一下奧里佛的種種驚險經(jīng)歷,不過這只能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了,作為一部經(jīng)典,一部我最先閱讀的外國名著,即使他并不是作者最好的作品,《霧都孤兒》在我心目中也永遠是唯一的。
天路歷程簡介
1品簡介 《天路歷程》為英國人班揚所該書借用了寓言和夢形式上卷中,書中的敘述者在夢中看到一個叫做“基督徒”的人正在讀一本書,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城市將遭天火焚毀,驚恐不已。
這時一個叫“傳道者”的人指點他必須逃離自己的故鄉(xiāng),前往天國。
基督徒背負著世界的重擔,從此踏上了艱難而勇敢的歷程,為自己、也為他人尋找救贖。
下卷最早于1684年出版,寫的是基督徒的妻子“女基督徒”和孩子們在一個叫做“無畏”的人的指引下,前往天堂的朝圣過程。
2、作品影響 《天路歷程》被譽為英國文學中史詩般的旅行。
《天路歷程》在故事情節(jié)、細節(jié)描寫和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對后來英國小說的發(fā)展也都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班揚被公認為英國通俗文學鼻祖,為文學大眾化、通俗化和口語化以及英語語言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
《天路歷程》在英國文學史上占據(jù)了獨特的位置。
其影響歷久彌新。
就其文學價值及在西方文學史上的地位而言,足以和《魯賓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以及《坎特伯雷故事集》相媲美。
書中的近百個句子或段落被“微軟公司”作為“世界文學精品引文”收入其百科全書光盤,為廣大讀者所青睞。
3、作品評價 作為一部具有重要文學價值的英語文學作品,三百多年來,《天路歷程》突破了民族、種族、宗教和文化的界限,風靡全球,被奉為“人生追尋的指南”,“心路歷程的向?qū)А保靶撵`的福音書”。
寫小說的一些疑問
旦凡是名著,都不是以文筆取勝,而是以故事來打動人
英語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的提高。
這“四會”最好是齊頭并進,起碼也要占上兩樣。
大體上可把聽和說作為第一階段;讀和寫作為第二階段。
但四會的能力實際上互相促進,互相依賴。
總的目標必須是,也必然是聽、說、讀、寫四方面都達到準確而又熟練的程度。
怎樣提高這四方面的能力呢
下面談一些個人的膚淺體會。
英語是活的語言。
要學活的英語——英語的口語,首先要聽英語、說英語。
音素、語音、語調(diào)是我們要攻破的第一關(guān)。
前幾年有些同志過分強調(diào)拿英語的音素、語音、語調(diào)和漢語的普通話或方言進行比較,以便找出規(guī)律,幫助中國入學英語。
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集中精力學好英語語音本身。
多體會英語本身的發(fā)音規(guī)律,可以少走彎路。
英語發(fā)音的最根本的特點是化么
我認為是它的極為鮮明的節(jié)奏。
一切語言都有它的節(jié)奏。
英語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在它的輕重音節(jié)。
因此學英語發(fā)音,在學會音素之后,就要學會準確地讀出英語每一個單詞的輕重音節(jié)和每一句的輕重音節(jié)。
為了讀出英語的鮮明節(jié)奏,必須把重音節(jié)盡量讀得重,輕音節(jié)盡量讀得輕。
好的英語發(fā)音聽起來十分干脆。
沒有含混或拖泥帶水之感。
例如讀下面一句英語時,必須讀得有抑揚頓挫,要達到黑白分明的效果:Let us get to business .(讓我們來談正經(jīng)事吧!)這句英語共有五個詞,其中三個應該重讀(let,get,business),其余兩個應該輕讀(us,to)。
這三個重讀詞當中又以business一詞為最重,let 次重, get 又次之。
兩個輕讀詞中 us 又較 to 為重。
決定詞的輕重和輕重的程度,首先要從句子的意義出發(fā)。
上面這句英語最主要的意義(談正經(jīng)事)是由 business 一詞表達出來因此 business 自然而然地成為最重讀的詞。
其次,動詞 let 和 get 也應重讀。
us 和 to 要輕讀,那是因為英語讀音規(guī)則規(guī)定代詞和介詞在—般情況下皆應輕瀆。
to 的位置恰好在句中最重音節(jié) bus-[`biz]之前,故在全句中應讀得最輕。
這是英語語音學的一條最基本的規(guī)律。
緊臨重音節(jié)前面的音節(jié)應該輕讀。
例子舉不勝舉。
名詞 conduct 變?yōu)閯釉~,由于把重音從第一音節(jié)移到第二音節(jié),就把第一音節(jié)的元音弱化,以增加第二音節(jié)元音的強度,就是說:[`kondekt] 變成 [ken`dakt]同樣,名詞 advantage [ed`va:ntidg] 變?yōu)樾稳菰~ advantageous [,aedven`teidges] ,由于重音從 -van- 這一音節(jié)移至 -ta- 這一音節(jié),位于重音節(jié)前的 -van- 音節(jié)就要大大地弱化,從 [va:n] 變?yōu)?[ven] 了。
這個發(fā)音規(guī)則很重要,因為我們常聽見中國學生把 tradition 讀成 [trae`dishen] ,把 particular 讀成 [pa:`tikjule] ,而英國人或美國人卻讀作 [tre`dishen] 和 [pe`tikjule] 。
同樣,重音節(jié)后面的音節(jié)也應輕讀,例如,名詞 conduct 中的第二個音節(jié)就讀作 [dekt] 。
我上面舉的 Let us get to business —句中 business 一詞共有兩個音節(jié): bus- (第二個音節(jié) -i- 不發(fā)音,故不計算)和 ness 。
由于重音在 bus- 音節(jié)上面, -ness 位于重音節(jié)之后就應輕讀,所以 business 一詞應該作 [`biznis] 。
中國學生常犯的毛病就是把 -ness 讀成 [nes] ,而不讀成 [nis] 。
我們要把英語語音、語調(diào)練好,要學會說地道的英語,不但要把重音節(jié)讀準確,還要把輕音節(jié)讀得有英國昧。
有一點很重要:英國人常用 [ i ] 這個音來讀輕音節(jié),以收到清脆悅耳的效果。
例如: mountain 一詞中輕音節(jié)就瀆作 [tin] ,又如上面引的 advantage 中最后一個輕音節(jié)就讀作 [tidg] 。
chicken 一詞的輕音節(jié)也讀作 [kin] , system 的輕音節(jié)讀作[tim] 等。
最妙的是 character 一詞中第二個音節(jié) -ra- 位于重音節(jié)之后,讀作 [ri] ,而不讀作 [re] 。
這些例子都是緊隨重音節(jié)之后的輕音節(jié)的讀法。
同樣,恰好位于重音節(jié)之前的輕音節(jié)也有讀作 [ i ] 的情況,這僅限于以 e 拼寫這個輕音節(jié)的詞,例如 believe [bi`li:v] , exact [ig`zaekt] , elect [i`lekt] , envelope [in`velep] (試比較名詞envelope 讀作 [`enviloup] )等.總之,英語讀音的訣竅在于輕重分明,清脆緊湊,切忌含混、拖杏、松弛。
練習聽力時,不要只聽孤立的詞和孤立的句子,而要聽懂— 段話的內(nèi)容。
兩年前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yè)有些學生去聽美國進步新聞記者斯特朗( Anna Louise Strong) 講演。
斯特朗女士的講演內(nèi)容是當前美國的社會生活。
有些學生感到不大好懂,因為他們對美國的情況不大熟悉。
但當斯特朗女士談起她和毛主席的會談,描寫毛主席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比作紙老虎的具體情況時,上面說的那些學生就很透徹地聽懂了。
可見聽力和對內(nèi)容熟悉與否有著密切關(guān)系。
因此在多聽多練的同時,必須多讀書,擴大知識領域,關(guān)心時事和科學文化最新的成就,這就為聽懂英語講演、廣播、會話等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如何提高閱讀英語的能力
在開始階段對于一些長句和語法結(jié)構(gòu)較難的句子要進行分析,這是必經(jīng)的途徑。
等到逐漸熟悉了英語散文中一般的句型,這時閱讀起來就無需乎停下來分析,而是要領會整段的大意。
閱讀的材料大體上可分為兩類:文藝作品(小說、戲劇、短篇小說、寓言、童話等)和論說文(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等社會科學的論文、教科書或?qū)V?;文學史和文學批評論文等).第一類材料宜于快讀.對于增加和擴大英語感性知識,這一類材料是最豐富的源泉.我個人的經(jīng)驗是:開始時讀一些英語翻譯的俄國和法國短篇小說(果戈里、契河夫、托爾斯泰、巴爾扎克、莫泊桑、都德等)。
這樣做的好處是詞匯負擔不很大,句子結(jié)構(gòu)較平易,讀起來不太費力。
加上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和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都非常吸引人,因此讀起來容易吸收,容易模仿。
這類讀物幫助我學會用英語說故事和寫故事,學會了一般敘述情節(jié)、抒情和寫景所最常用的詞和片語。
隨后,我又讀丁一些英國小說的節(jié)本或縮本。
我印象最深的是 Dickens 的 David Copperfield 的電影縮本。
當我直接接觸到英國文學的優(yōu)秀作品時,我所感到的喜悅真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
Charlotte Bronte 的 Jane Eyre , Jane Austen 的 Pride and Prejudice , Thackeray 的 Vanity Fair ,Defoe 的 Moll Flanders ——這些小說使我開始認識英國人的生活習慣、思想感情、民族心理等。
更重要的是,讀了這些小說之后,我的英語表達能力變得比以前豐富了,比以前深刻了。
在這以后,我讀了 George Eliot 的小說,覺得很喜歡。
她的小說內(nèi)容十分豐富:19世紀英國鄉(xiāng)村生活的現(xiàn)實主義畫面,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宗教改革家的活動,有生動幽默的對話,有抒情式的寫景,有深入細膩的心理分析,有政治,有愛情,有哲學,還有考據(jù)。
我把她的小說一本一本地讀了起來.后來還讀了她的書信集,和別人為她寫的回億錄。
我覺得這樣系統(tǒng)地讀一個作家的作品對于培養(yǎng)和形成自己英語寫作的風格是能起作用的。
George Eliot 的小說不僅幫助我熟悉英語的敘述文體和描寫文體,而且還引導我對英語的哲學和倫理學的著作發(fā)生了興趣,幫助我對歐洲的文化傳統(tǒng)有進一步的了解。
從此我就開始了英語的論說文方面的閱讀。
我讀得最多的還是文學批評和文學史方面的文章,其次是歷史和哲學(包括美學)。
閱讀論說文時我常作摘錄、抄寫的工作,讀得比較慢,比較細。
論說文的閱讀對于提高分析、欣賞能力,對于使自己英語寫作更加成熟,更有內(nèi)容,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在閱讀文藝作品和論說文的同時,還要經(jīng)常翻閱、瀏覽當代英美期刊雜志,使自己經(jīng)常接觸新的事物,新的語言,新的文體。
要防止思想停滯,語言陳腐。
英語報刊雜志的閱讀,給我們添一些新血液,增加我們的營養(yǎng),但不能作為我們的主食。
我們的主食還是文藝作品和論說文,必須多食,而且要細噶饅咽。
寫作方面:開始時要學造句,把句子寫準確、通順、圓滿。
要注意動詞的時態(tài)、語態(tài)和動詞的性質(zhì),要注意副詞的位置,要學會用關(guān)系代詞,學會主句、從句的安排。
掌握了這些基本功之后,就要放開膽子運用詞匯(同義詞、反義詞),要學會用一系列的同義詞來寫景和抒請。
寫隨筆雜感一類的文章,要寫得活潑、輕快、多變化。
同義詞的純熟運用是一個必要的先決條件。
總之,要學會用英語高達意思時善于變化。
切忌從漢語概念出發(fā),生翻硬譯。
培訓班很多的 培訓都是從這些方面入手的
飲馬長城窟行》(漢樂府)原文及翻譯
飲馬長城窟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
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zhuǎn)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盡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⑴作者簡介 “飲馬長城窟行”是漢代樂府古題。
相傳古長城邊有水窟,可供飲馬,曲名由此而來。
這首詩在《文選》載為“古辭”,不署作者。
在《玉臺新詠》中署作蔡邕。
是否為蔡邕所作,歷來有爭議。
⑵基本解讀 全詩共 20 句,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從“青青和邊草”到“展轉(zhuǎn)不可見”。
這一層是寫思婦晝思夢想的殷切和悲傷。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以沿河的青草連綿不斷作為起興,引出對遠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的大意是:丈夫離家遠行不能終日思念,夢里很快就能見到他。
“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xiāng)”的大意是:剛剛夢見丈夫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丈夫原來還是在外鄉(xiāng)。
“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zhuǎn)不可見”的大意是:外鄉(xiāng)各有不同的地區(qū),丈夫在外鄉(xiāng)各地漂飄漂泊不能相見。
第二層從“枯桑知天風”到“誰肯相為言”。
這一層是寫寒門獨居的痛苦和不平。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也是比興,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這兩句是說:丈夫不在家,使她深感門庭冷落,世態(tài)炎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的大意是:同鄉(xiāng)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門與家人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
第三層從“客從遠方來”到“下言長相憶”。
這一層是寫喜獲夫信的情況。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是說: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是說:呼喚童仆打開木盒,里面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書信。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是說: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書信,書信中究竟說了些什么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是說: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后一部分是說經(jīng)常想念。
⑶精華鑒賞 這首詩以思婦第一人稱自敘的口吻寫出,多出采用比興的手法,語言清新通俗,“…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xiāng)。
他鄉(xiāng)各異縣…”這幾句,前一句的結(jié)尾做后一句的開頭,使鄰接的句子首尾相銜,使語句上遞下接,氣勢連貫,很有特色。
⑷參考譯文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
遠在外鄉(xiāng)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里很快就能見到他。
夢里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fā)覺他仍在他鄉(xiāng)。
他鄉(xiāng)各有不同的地區(qū),丈夫在他鄉(xiāng)漂泊不能見到。
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鄉(xiāng)的游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
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
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么
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后一部分是說經(jīng)常想念。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抒寫懷人情愫。
詩歌的筆法委曲多致,完全隨著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回旋。
比如詩的開頭,由青青綿綿而“思遠道”之人;緊接著卻說“遠道不可思”,要在夢中相見更為真切;“夢見在身邊”,卻又忽然感到夢境是虛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
八句之中,幾個轉(zhuǎn)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她懷人之情的纏綿殷切。
詩中所寫思婦種種意想,似夢非夢,似真非真。
象詩中所寫他家有人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jié),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chǎn)生的臆象。
剖魚見書,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而游子投書,又是極合情理的事。
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
最令人感動的是結(jié)尾。
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
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于永訣,這意味著什么呢
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
如此作結(jié),余味無盡。
〈飲馬長城窟行〉是首可以入樂的「樂府詩」,作者的名字已不可考,但從所述內(nèi)容看來,可知是屬于「民間樂府」,時代應該是在五言詩發(fā)展已相當成熟的漢末。
這首詩中的「行」根據(jù)元稹樂府古題序解釋,乃是詩的體例之一。
又詩體明辨曰:「步驟馳騁,疏而不滯曰行。
」可見這樣的詩體有行走順暢,不受阻礙之意,同時也意味著前往某地旅行,或朝某個方向行進的暢通過程。
詩起頭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鋪陳,引發(fā)婦人觸景生情,對遠離家鄉(xiāng)的丈夫的思念。
「綿綿」兩字傳達了兩層的意義:婦人「思緒的綿綿」是由「草的綿延不絕」引起的。
由于路途的遙遠,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夢中求得相會,然而才在夢中實現(xiàn)的愿望,醒過來后又是遙遠的空間隔絕,依舊是「他鄉(xiāng)各異縣」,彼此無法相見。
這一段可以說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辭技巧上,「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中的「遠道」,「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旁,」中的「夢見」,以及「忽覺在他鄉(xiāng);他鄉(xiāng)各異縣,」中的「他鄉(xiāng)」,都是修辭技巧中的「頂針」句法。
這樣的連綴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讀起來有一種流暢的音樂性。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是比喻自己凄苦的景況,同時也暗示遠方的人也能了解。
而鄰居卻只顧沉浸在家庭的歡樂中,不肯為她捎個信。
最后一段是情節(jié)的轉(zhuǎn)折。
忽然有客從遠方帶來丈夫木質(zhì)雙鯉魚夾封的信函,呼兒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書中也獲得了遠方傳來的,對她堅定不移的情意。
者樣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國傳統(tǒng)婦女「閨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質(zhì)樸自然,情感真切悠遠,是樂府詩中最廣為傳送的「閨怨詩」。
順便一提的是,三國時代另有陳琳所作同名詩〈飲馬長城窟行〉,內(nèi)容卻大異其趣。
那首詩形式上是采對話方式,內(nèi)容則描寫了筑城徭役帶給人民的深重痛苦,比較具社會寫實的意義。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
“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
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邊城多健少,內(nèi)舍多寡婦。
作書與內(nèi)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
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言一何鄙”
“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
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
“結(jié)發(fā)行事君,慊慊心意關(guān)。
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名句]枯桑知天風 海水知天寒 〔析賞〕這兩句一般都解釋成,枯桑雖已無葉尚且知道天風的拂吹;海水雖然廣大不易結(jié)冰,也可知道天氣的變冷。
枯桑且知天風,海水且知天寒,遠行的丈夫竟會不知道家中的妻子對他的思念嗎
這兩句也可解釋成:詩中婦人對遠行丈夫的思念,如今,春去秋來,歲月輪轉(zhuǎn),眼看天風拂吹,??萑~落,水冷天寒,伊人不歸,年復一年,更加深內(nèi)心的凄冷和對伊人的思念。
原詩下二句:“入門各自媚,誰與相為言”,別人家的丈夫入門來,一家和和樂樂,相與噓寒問暖,惟獨自己,獨守空房,冷落凄清,無人可相安慰。
如今,看著天風的吹拂,落葉的飄落,海水的變寒;歲月飄忽,歲月虛度,觸景生情,倍添內(nèi)心的寂寞凄寒。
《樂府詩集》 《樂府詩集》是一部總括歷代樂府歌詞的名著,是我們研究樂府的最重要的典籍。
是上古至唐五代樂章和歌謠的總集。
所收作品以漢魏至隋唐的樂府詩為主,全書共100卷。
編者郭茂倩。
南宋初期人。
祖籍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
生卒年及經(jīng)歷難以確考。
,《樂府詩集》一書,在編輯上有顯著的優(yōu)點;各類歌曲都有總序,每曲都有題解,對各種曲調(diào)和歌辭的起源、發(fā)展均有考訂。
在編次上,古辭列在前面,歷代模擬作品依次列在后面。
尤其是集中還收錄了先秦至唐末的一些民間歌謠,由于漢代一度撤銷樂府,中斷采風,民間歌謠已流傳不多。
《樂府詩集》中的這些資料,對于研究古代詩歌的發(fā)展及民歌對詩歌的影響便更顯得彌足珍貴。
另外,集中所收,諸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木蘭辭》、《吳歌》、《子夜歌》等作品,皆成了臉炙人口的傳世之作。
《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diào)曲、清調(diào)曲、瑟調(diào)曲、楚調(diào)曲和大曲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
但總的來說,它所收詩歌,多數(shù)是優(yōu)秀的民歌和文人用樂府舊題所作的詩歌。
在現(xiàn)存的詩歌總集中,《樂府詩集》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