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順利的句子
1、成功的秘訣是堅持。
堅持成就實力,鑄就了成功,同時也樹立了一座座精神豐碑。
2、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挑戰(zhàn)中得到成功。
因為它已表名我已成功的接受了挑戰(zhàn),并且很優(yōu)秀的完成了挑戰(zhàn)。
古詩文背誦默寫 (1)千古興亡多少事
語文有看圖作文數(shù)學很簡單的
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看圖寫話
古人早就提出了學以致用這個概念。
不過那時更多的是用來指導自己的行動與人生目標,卻很少用在學習上。
學到的知識不能經(jīng)過自己的思維整合,不能經(jīng)過歸納,總結,引申,牽延等種種方法,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知識的有機鏈接,就不能稱之為自己的東西,所學從前門進入,徘徊一圈又從后門出去了,根本沒有知識的積累。
長此以往,一部分學生就會越學越吃力,造成惡性循環(huán)。
所以,從小學階段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方法與能力。
那么如何培養(yǎng)這種能力呢,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這樣幾種途徑,比較重要(不分先后)。
一 寫作業(yè)不能離開書本。
我今年教一年級,一年級正是各種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階段,是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因此我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多對學生進行觀察,多多分析,希望從中了解他們失敗的原因。
在寫課堂作業(yè)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不會利用教科書(其實不只低年級,高年級也一樣),教科書形同虛設。
他們面對敞開的練習冊,遇到一些不會寫的生字,填空題,只會抓耳撓腮,要不就瞪眼看同位,想照抄不誤。
其實這就是一種不能學習致用的表現(xiàn)。
因此,我每次做課堂作業(yè)都要讓學生們提前把語文書準備好。
當做到哪一課時就讓他們把書翻到那一課,不熟的生字與生詞,及一些按課文填空題都要在書中尋找,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深化了記憶,使他們明白書是不說話的教師,有什么問題只要翻書就可以解決,不用求助于同學與老師,寫作業(yè)是離不開課本的。
另外,教會學生這一方法還有這樣一個好處:家庭作業(yè)從此不再依賴父母,學生回歸到自學自查的老傳統(tǒng)中,培養(yǎng)了孩子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二 老師的知識網(wǎng)要多傳授給學生。
俗話說: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半桶。
教師胸中必須有一個知識網(wǎng)絡,并及時在教學中教給學生,才能讓學生掌握一些歸納,總結,比較,遷移等種種方法。
從而很好地新知聯(lián)系舊知,形成知識網(wǎng)絡。
比如,天津地區(qū)的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單元測驗中有一道這樣的題:給下面的字加上部首組成新字,每個字都要想出三個,“元,工……”。
“元”字可以分別寫出如“玩,完,園”;“工”字可以寫如“紅,虹,空,扛”等。
這些生字不是一時一地學的,有的是上半學期,有的是這個學期,但在學習生字過程中,每學一個生字,教師就要首先想到形近字的問題,為了讓學生很好地把生字記住,就要新知聯(lián)系舊知,把以上這些生字在平時就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潛移默化地教給了學生學習方法。
有了這樣的基礎,生在答題時就會很自然地想起若干個生字,不會出現(xiàn)空題的現(xiàn)象。
除了生字教學,這種方法其實要滲透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比如閱讀教學:在講有關人物的課文時,就要把以前學過的有類似精神的人物做一對比總結,當然要盡量讓生自己想,想不到時再做適當提醒。
同樣,歸納文章的寫作方法時,也一樣要把相同敘述方式的文章羅列起來,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生就會掌握這項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之魚,則終身受用無窮。
”我剛才舉的兩個例子,只體現(xiàn)了比較與總結,其余如歸納,遷移等方法還很多,我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教師要細心,要先發(fā)現(xiàn)這些,然后才能傳授給學生。
三 多做習題 這里所說的多做習題,不是從量上說的,而是從形式上講。
孩子的思維形成除了在課堂上,關鍵的還在平時做題中。
多接觸各種形式的習題,會讓孩子形成一種經(jīng)驗,這種經(jīng)驗其實就是一種自己沒意識到的學習方法,我教的這套實驗教材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
在練習冊的安排中,題目的花樣層出不窮,從不拘泥于一種或幾種類型,在反復接觸中,孩子們形成一種意識,多讀題,多分析,多思考,培養(yǎng)了細心與鉆研的好習慣。
這些正是現(xiàn)代一些孩子所欠缺的一種寶貴品質(zhì)。
在研究習題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思維又得到了開拓,思考問題也會逐漸由原來的狹隘型變成開放型,思維變得靈活。
四 多讀多寫 閱讀是語文的靈魂,寫作是語文的載體。
語文的學以致用,最根本的一條還是多讀多寫。
讀是學以致用的基礎,寫是學以致用的體現(xiàn),讀寫結合,學習語文的能力就會提高。
閱讀要講究技巧與方法,平淡地語調(diào)除了不能給人以美感,更不能深入理解所讀內(nèi)容。
朗讀注意了抑揚頓挫,重音等技巧,對詞語的理解,句意的把握就會準確,舉個例子來說教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這篇課文時,讓學生讀題目可安排幾種不同的讀法,如果指導得當師不用講解,生自會通過閱讀來理解感悟。
1.朗讀時突出人物.孩子們就會在董存瑞幾個字上重讀,突出了主人公;2.突出事件.這時要把重音放在炸碉堡幾個字上,使學生明白課文的主要事件.3.突出人物的品質(zhì).這時要把重音放在舍身兩個字上,從而體會出董存瑞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精神。
三種不同的讀法突出了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在讀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一下子把握了文章的重點。
掌握了朗讀技巧,生在課余自行閱讀時,就會通過朗讀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有了讀的基礎,寫就會相應的順利一些,不過,也要在多練的基礎上。
在寫作教學中,學以致用主要體現(xiàn)在對詞語的理解。
如,我教兒子寫日記,記他與小兔子的故事,在用“他(她,它)”這三個字時兒子犯過錯誤,可是通過及時糾正他會掌握這三個字的用法,不會把它與他用混。
同理,很多同音不同意的字都可以通過造句寫作來理解,達到正確運用的水平。
除了詞語,還有句子的運用。
最常見的是寫景的句子,孩子們在課本中學過很多寫景的文章,最多的是描寫春天,而課外寫作中就有描寫春天,教師不要刻板地把引用借鑒歸類為抄襲,在生寫作的最初階段,引用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以致用的能力。
生在課本的指引下獨立完成了一篇寫景的文章,并且井然有序,比較優(yōu)美,對生來說就是一個不小的鼓勵,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把書中語言變?yōu)樽约赫Z言的習慣。
有了這樣的積累,生的語文水平就會不斷提高,從讀到寫都會達到一流。
總之,學以致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與能力,需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領悟,才能不斷進步。
愿所有的學生都能所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