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江雪中描寫.詠雪的是哪兩句
是“孤舟蓑笠翁,獨江雪。
句具體賞析見下文:朝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及注釋作者:佚名譯文基本:四周的山上沒有了飛鳥的蹤影,小路上連一絲人的蹤跡也沒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獨自垂釣。
升華:四周的山連綿起伏,空曠的,沒有了飛鳥的鳴叫和蹤影,所有穿梭在山內外的小路上沒有了人的行蹤,只有在那寬廣平靜的江上,一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漁翁,一個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獨自垂釣。
注釋1.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寫的,借寒江獨釣的漁翁,抒發(fā)自己孤獨郁悶的心情。
表達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絕:無,沒有。
人蹤:人的蹤跡。
滅:消失,沒有了。
3.千山鳥飛絕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
4.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5.人蹤滅:沒有人的蹤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9.獨:獨自。
10。
釣:釣魚。
賞析:這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絕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大約作于他謫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間。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于是,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fā)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
因此,柳宗元筆下的山水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于孤獨,過于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
這顯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個的思想感情的發(fā)展變化是分不開的。
這首《江雪》正是這樣。
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把我們帶到一個幽靜寒冷的境地。
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是這樣一幅圖畫: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
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
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
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
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
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tài),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于靜態(tài)的描寫,由于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
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
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
這好象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于背景范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
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夸張。
而后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
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于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
在這首詩里,籠罩一切、包羅一切的東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
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
可是作者并沒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lián)系在一起。
相反,在這個畫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
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會變成水。
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系最遠的形象聯(lián)系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蒙、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
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
因為連江里都仿佛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
至于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
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huán)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
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后兩部分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體而細致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夸張概括,錯綜地統(tǒng)一在一首詩里,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
雪和江雪這兩首古詩的描寫有什么不同
江雪寫景:所有的山川,都看不到飛鳥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沒有人的蹤跡。
然而,卻有一位老翁坐著一條孤零零的小船,身披著蓑衣,頭戴著斗笠,在飄灑著大雪的寒冷的江面上獨自垂釣。
這首絕句句句無雪,又句句見雪;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
情景渾然融為一體,作者的特立獨行的特有品格在簡短的文字中躍然紙上。
詩人在這里采用了暗寫手法,題為“江雪”,前三句卻始終不著“雪”字,只是在結尾處才點出“雪”,對詩題做了一個小小的呼應。
意境綺麗空靈,意蘊深邃悠遠,堪稱千古絕“釣”。
沒有古詩雪這首古詩
描寫冬天雪的句子
描寫雪的好句子: 1)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一般的雪在空中舞,在隨風飛。
2)空中,晶瑩的雪花像輕盈的在翩翩起舞。
3)一夜大雪,城市的房頂上積起了一層厚雪,站在高樓的平頂上望出去,就像連綿起伏的雪山。
4)公路旁、人行道上的積雪已經融化,只有背陽的屋頂上還留有殘雪,就像戴著頂白色的小帽子。
5)空中飄著雪花,小小的白羽毛,又像吹落的梨花瓣,零零落落。
6)輕柔的小雪花飄飄悠悠地落下來。
漸漸地,小雪花變大了,變厚了,密密麻麻的。
7)一團團、一簇簇的雪飛落下來,仿佛無數(shù)扯碎了的棉花球從天空翻滾而下。
8)窗外飛舞著雪花,像千百只蝴蝶似的撲向窗玻璃,在玻璃上調皮地撞一下,又翩翩地飛向一旁。
9)晶瑩的小雪花落在我的手掌心上,看上去是透明的,慢慢地,它融化了。
10)下雪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輕輕地飄揚;然后越下越大,一陣緊似一陣。
11)雪終于停了,茫茫的田野一片雪白,房舍、群山披上了銀裝。
段落: “下雪了
”孩子們把下雪作為好消息來報告。
大人們也會忍不住放下手中的活,走到窗前,觀賞大自然的恩賜物——雪。
尤其是南方,雪景難以攝取,不少家庭不顧天寒地凍,抓住下雪的時機,在雪地里拍張合家歡,留個雪景紀念。
孩子們則忙于堆雪人,捏雪球,打雪仗。
可見,許多人都喜歡雪。
比起人們遇到暴雨成災、陰雨連綿、、驕陽似火時的愁苦心情來,雪景是令人歡欣。
初下雪時,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隨風輕飄,隨著風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來越大,像織成了一面白網(wǎng),丈把遠就什么也看不見了[\\\/b]。
又像連綿不斷的幃幕,往地上直落,同時返出回光。
雪,蓋滿了屋頂,馬路,壓斷了樹枝,隱沒了種種物體的外表,阻塞了道路與交通,漫天飛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體。
你要是在路上行走,不一會兒,就會成為一個活雪人。
山上的雪被風吹著,像要埋蔽這傍山的小房似的。
大樹號叫,風雪向小房遮蒙下來。
一株山邊斜歪著的大樹,倒折下來。
寒月怕被一切聲音撲碎似的,退縮到天邊去了
風越來越大了。
那朵小云變成了一片白色的濃云,慢慢地升了起來,擴大起來,漸漸遮滿了天空。
下起小雪來了。
陡然間,落起大塊的雪片來了。
風嗚嗚地吼了起來,暴風雪來了。
一霎時,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見了。
暴風雪越來越猛烈,天開始上凍了,人的鼻子和面頰凍得更厲害了,凜冽的空氣更加頻繁地灌進皮外套里,需要把衣服裹得更緊些。
雪橇有時在光溜溜的冰面上轆轆滾過,因為地上的雪都被風刮走了。
……我仿佛覺得有一種強烈的光照耀著雪白的原野,地平線大大開闊了,又低又黑的天幕忽然消失了,四面八方只看見落雪形成的一條條白色斜線。
……在荒野里,風執(zhí)拗地把一切都往一個方向吹。
……右邊,左邊,到處都是白茫茫、灰糊糊的。
我的眼睛想找到一樣新鮮的東西,但是找不到:沒有一個路標,沒有一堆干草,沒有一堵籬笆,什么也看不見,到處是一片白雪。
……風似乎開始在改變方向了;一會兒迎面吹來,吹得雪花糊住了眼睛;一會兒從旁邊討厭地把大衣領子翻到頭上,嘲弄地拿它撫摩著我的臉;一會兒又從后面通過什么窟窿呼呼地吹著。
……當我翻身想把身子裹得更嚴密一些時,落在領子上和帽子上的雪就從脖子里滑進去,冷得我發(fā)抖。
雪已落了兩天,上午剛停止,強烈的冰凍凝固了無限大的積雪面。
……在雪底下,二百四十個礦村偃臥著,仿佛已經消失了。
……沒有火的房子,和路上的石塊一樣冷,不能融解屋瓦上的厚層的雪。
在白色的平原里,這只是一堆白礦石,看來很像死了的村莊,罩上它的殮尸布。
雪已經下了一個星期了。
我們可以說是到了世界末日。
偶爾向平原一看,它使我們的心都冰透了,那整個一片白茫茫的地方,全體是白的,凍結了的,并且像漆一樣地發(fā)光。
我們可以說是上帝包好了地球,預備送它回洪荒世界里去。
我告訴你:那情景真很凄慘。
描寫雪與的句子
【原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譯文】基本:四周的山上沒有了飛鳥的蹤影,小路上連一絲人的蹤跡也沒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獨自垂釣。
升華:四周的山連綿起伏,空曠的,沒有了飛鳥的鳴叫和蹤影,所有穿梭在山內外的小路上沒有了人的行蹤,只有在那寬廣平靜的江上,一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漁翁,一個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獨自垂釣。
江雪是關于描寫雪的詩歌嗎?
主要是借景抒情,來表達釣者的孤獨之情,類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