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朗誦的句子有哪些
三分詩,七分讀。
宋·周密。
這句話所在的原文大意是:有一個人仰慕蘇東坡的大名,拿了自己的詩朗讀給蘇東坡聽。
讀完之后問蘇東坡他的詩能得幾分,蘇東坡說可得十分,這個人非常高興。
接著蘇東坡幽默含蓄地說:“~”,意謂詩作本身并不佳,只能得三分,而朗讀得很精彩,可得七分.揭了那個人的底。
后世引用這句話時,大多拋開它的原意,而用來強調(diào)朗誦的重要性。
因為在詩歌欣賞的整個審美過程中,朗誦是很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
朗誦得體,可以使本來很平常的詩增色不少。
還可供引用說明要想真正領(lǐng)略一首詩的內(nèi)容和藝術(shù)價值,必須反復朗讀,用心體味。
形容詩歌朗誦好的句子
描寫詩歌朗誦的句子1. 詩歌朗誦就是朗誦者用清晰的,響亮的,優(yōu)美的體態(tài),引入的把原詩歌、作品有感情地向聽眾表達出來,以傳達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以引起聽共鳴。
2. 伴隨這的朗誦,廖昌永的歌聲響起了,四位舞蹈演員上場了,她們伴著音樂在臺上翩翩起舞,宛如仙子,她們用肢體語言表達了對祖國的滿腔熱愛。
3. 我們的聲音多么嘹亮,我仿佛看到滾滾的波濤,遼闊的田野,祖國的紅旗迎風招展。
描寫朗誦的句子
1、聲情并茂 [ shng qíng bìng mào ] (演唱、朗誦等)聲美,感情豐出 處:清·珠泉居士《續(xù)板橋雜記“余于王氏水閣聽演《尋親記·跌包》一出,聲情并茂,不亞梨園能手。
”解釋:我在王氏的水閣聽了一出戲,表演十分精彩,一點兒也不比梨園的人差。
2、抑揚頓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形容聲音高低起伏,和諧而有節(jié)奏。
出 處: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
”3、瑯瑯上口 [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 瑯瑯: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
指誦讀熟練、順口。
也指文辭通俗,便于口誦。
出 處: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詩歌與文藝》:但在我自己有記憶的二、三歲時,她已經(jīng)把唐詩絕句教我暗誦,能誦得瑯瑯上口。
4、字正腔圓 [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 (說或唱)字音準確,腔調(diào)圓潤(多用于戲曲或曲藝):他的念白、唱腔都~,表演得聲情并茂。
出 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接著便也說了這一句諺語,字正腔圓,果然是道地的無錫話。
”5、鏗鏘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形容聲音響亮而有勁。
鏗鏹:有節(jié)奏而響亮的聲音。
出 處: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我們的總理,回答得最為鏗鏘有力;不用語言,而用電閃雷鳴般的一生的經(jīng)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