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描寫天地博大的語句
【哀感天地】:形容極其哀痛,使天地都為之感動。
【包舉宇內(nèi)】:包舉:統(tǒng)括;宇內(nèi):天地之間,即天下。
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別開世界】:別:另外;開:開辟;世界:指天地間。
另外開辟新天地,即另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
【別有洞天】:洞中另有一個天地。
形容風景奇特,引人入勝。
【別有人間】:猶別有天地。
【補綴乾坤】:縫補天地,比喻治理國家。
【不啻天地】:不啻:無異于。
無異于天地之別。
比喻差別極大。
【參天貳地】:為《易》卦立數(shù)之義。
后引申為人之德可與天地相比。
同“參天兩地”。
【參天兩地】:①為《易》卦立數(shù)之義。
②引申為人之德可與天地相比。
亦作“參天貳地”。
【池中物】:指養(yǎng)在水池里的小魚小蝦。
比喻困在狹小天地里不能施展抱負的人物。
【大含細入】:原指文章的內(nèi)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氣,又概括了極微小的事物。
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戴高履厚】:戴:頂著;履:踩著。
頭頂天腳踩地。
指人活在天地之間。
【戴天蹐地】:猶戴天履地。
頭頂著天,腳踩著地。
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間。
比喻恩德深廣,如天高地厚。
【戴天履地】:戴:頂著天;履:踏,踩著。
頭頂著天,腳踩著地。
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間。
比喻恩德深廣,如天高地厚。
【戴玄履黃】:猶戴天履地。
玄指天,黃指地。
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間。
【德配天地】:指道德可與天地匹配。
極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顛乾倒坤】:乾坤:指天地。
能把天地顛倒。
形容本領非常大。
【頂天踵地】:猶言頂天立地。
指生存于天地之間。
【動地驚天】:驚:驚動;動:震撼。
使天地驚動。
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動天地,感鬼神】:動:感動;感:感動。
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動。
形容事跡或作品十分感人。
【動天地,泣鬼神】:動:感動;泣:低聲哭。
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動。
形容事跡或作品十分感人。
【煩天惱地】:對天地都有所煩惱。
形容心情極其煩悶苦惱。
【奉三無私】:奉:奉行;三無私: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象天地日月那樣無私。
舊時比喻帝王以天下為公,不謀一己私利。
【覆載之下】:覆載:天覆地載,指天地的代稱。
生存于天地之間。
【感天地,動鬼神】:感:感動。
感動天地,使鬼神為之哭泣。
形容事跡或文藝作品感人至深。
【感天地,泣鬼神】:感:感動;泣:哭泣。
感動天地,使鬼神為之哭泣。
形容事跡或文藝作品感人至深。
【感天動地】:使蒼天和大地為之感動。
形容誠意感人至深。
亦比喻使無情天地受感動。
形容冤屈極大。
【干端坤倪】:天地顯示的征兆。
【功蓋天地】:功;功績;蓋:壓倒,勝過。
功績大,勝過天地。
形容功勞極大。
【功均天地】:均:等同。
功業(yè)與天地等同。
極言功業(yè)之大。
【規(guī)天矩地】:①規(guī),為圓,象征天;矩,為方,象征地。
②泛指效法天地。
【海闊天高】:比喻天地廣闊,征程遙遠。
【撼地搖天】:撼:搖動。
把天地都抖動起來。
形容力氣、本領和聲勢極大。
【撼天動地】:撼:搖動。
震動了天地。
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撼天震地】:撼:搖動;震:震動。
震動了天地。
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轟天烈地】:轟動天地。
形容聲響猛烈或聲名巨大。
【轟天裂地】:轟動天地。
形容聲響猛烈或聲名巨大。
【鴻蒙初辟】:鴻蒙:古人認為天地開辟之前是一團渾沌的元氣。
開天辟地。
指剛剛開始出現(xiàn)人類世界。
【呼天號地】:哭叫天地。
形容極為冤屈、怨恨或痛苦。
亦作“呼天叫地”。
【呼天吁地】: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呼天鑰地】: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皇天后土】:皇天:古代稱天;后土:古代稱地。
指天地。
舊時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萬物。
【混沌芒昧】: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狀態(tài)。
指上古時期人類尚未開化的狀態(tài)。
也形容人無知無識的樣子。
【混沌未鑿】: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狀態(tài);鑿:鑿開。
世界尚處于蒙昧狀態(tài)之中,天地尚未形成。
比喻人的本性純真樸實。
【極天蟠地】:指充塞天地之間。
【際地蟠天】:形容遍及天地間。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況一天天地壞下去。
【江流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況一天天地壞下去。
同“江河日下”。
【經(jīng)天緯地】:經(jīng)、緯:織物的豎線叫“經(jīng)”,橫線叫“緯”,比喻規(guī)劃。
規(guī)劃天地。
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做非常偉大的事業(yè)。
【驚天地,泣鬼神】:使天地為之震驚,使鬼神為之哭泣。
【驚天地泣鬼神】:驚:震驚。
使天地為之震驚,使鬼神為之哭泣。
【驚天動地】:驚:驚動;動:震撼。
使天地驚動。
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謂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
同“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精誠所加,金石為虧】:謂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
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么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九垓八埏】:垓:通“陔”,重,層;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極高處;埏:邊際;八埏:指邊際遠之地。
指天地的終極之處,即天涯海角。
【絕地天通】:絕:斷絕。
斷絕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
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間建立固定的秩序紀綱。
【朗朗乾坤】:朗朗:明朗、清亮;乾坤:原是《周易》中的兩個卦名,這里指天地、世界等。
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浪蕩乾坤】:浪蕩:同“朗朗”,明朗;乾坤:天地。
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潦原浸天】:淹沒天地。
【六合之內(nèi)】:六合:天地及東南西北。
指天下。
【龍歸大海】:比喻擺脫困境,回到了自由自在的廣闊天地。
【龍投大海,虎奔高山】:比喻擺脫困境,回到了自由自在的廣闊天地。
【漫地漫天】:漫:滿。
充滿天地之間。
形容數(shù)量極多,到處皆是。
亦作“漫天漫地”。
【漫天蓋地】:指遍布天地之間。
【漫天漫地】:漫:滿。
充滿天地之間。
形容數(shù)量極多,到處都是。
【靦顏天壤】:靦顏:厚著臉面。
天壤:天地,指人世間。
形容厚著臉皮活在人世間。
【莫神與天,莫富于地】:沒有什么比天更神奇,沒有什么比地更富有。
指天地養(yǎng)育萬物。
【扭轉(zhuǎn)乾坤】:乾坤:天地。
比喻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面。
【女媧補天】: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
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欺天誑地】:欺騙天地神明。
形容極其欺詐之能事。
【欺天罔地】:欺騙天地神明。
形容欺詐的手段非常高。
【乾端坤倪】:指天地顯示的征兆。
【乾坤再造】:乾坤:天地。
再造天地,即重建江山。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舊時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人窮反本】:指人在走投無路之時,呼叫天地、父母。
【任重至遠】:愿意指負載沉重而可以到達遠方。
后比喻抱負遠大,能闖出新的天地,做出宏偉的業(yè)績。
【日富月昌】:富:富裕;昌:昌盛。
一天天地富裕昌盛起來。
【日積月累】: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斷積累。
指長時間不斷地積累。
【叁天兩地】:叁:三。
原為易卦立數(shù)之義,古代指天取奇數(shù),地取偶數(shù),三是奇數(shù)的開端。
引申為人的德行可以與天地相比,或人配合天地以成三才。
【?;∨钍浮浚汗糯凶映錾淙擞蒙D咀龅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遠大志向的意思。
【森羅萬象】:森:眾多;羅:羅列;萬象:宇宙間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
指天地間紛紛羅列的各種各樣的景象。
形容包含的內(nèi)容極為豐富。
【獅子吼】:佛教徒比喻佛祖講經(jīng),如雷震天地。
【豕虱濡濡】:豕:豬;濡濡:茍且偷安。
豬身上的虱子,茍且偷安。
比喻在個人小天地里茍且偷安,自我陶醉。
【世道日衰】:世道:社會風氣;日:日益;衰:衰敗。
社會風氣一天天地敗落。
【四海為家】:原指帝王占有全國。
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當作自己的家。
指志在四方,不留戀家鄉(xiāng)或個人小天地。
【縮地補天】:指改造天地宇宙。
比喻做非凡之事。
【天不蓋,地不載】:形容罪惡極大,為天地所不容。
【天愁地慘】: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慘。
形容極其悲慘(多用作渲染氣氛)。
【天地不容】:天地:天地之間,人世間。
容:寬容。
天地所不能容納。
指大逆不道、罪孽深重的人與事。
【天地經(jīng)緯】:指天地間理所應當、無可非議的道理。
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天地誅戮】:猶天誅地滅。
比喻為天地所不容。
同“天地誅滅”。
【天地誅滅】:猶天誅地滅。
比喻為天地所不容。
【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廣大,后形容恩德極深厚。
也比喻事情的艱巨、嚴重,關系的重大。
【天昏地暗】:昏:天黑。
天地昏黑無光。
形容刮大風時漫天沙土的景象。
也比喻政治腐敗,社會黑暗。
【天昏地慘】:昏:天黑。
天地昏黑無光。
形容刮大風時漫天沙土的景象。
也比喻政治腐敗,社會黑暗。
【天昏地黑】:天地一片昏黑。
常用以形容風霾、雷雨時的自然景象。
亦形容異常利害。
【天經(jīng)地緯】:①指天地間理所當然、無可非議的道理。
②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天經(jīng)地義】:經(jīng):規(guī)范,原則;義:正理。
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
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
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天荊地棘】:天地間布滿荊棘,比喻世途或處境艱難。
【天空海闊】:①指天地廣闊。
②常用以形容宏大寬闊。
【天奇地怪】:指天地間非常奇怪的事。
【天旋地轉(zhuǎn)】:天地轉(zhuǎn)動。
比喻重大的變化。
也形容眩暈時的感覺或鬧得極兇。
【天災地變】:天地所發(fā)生的災害和變異。
古人迷信,認為是上天對統(tǒng)治者的警告。
【天災地孽】:天地所發(fā)生的災害和變異。
古人迷信,認為是上天對統(tǒng)治者的警告。
【天災物怪】:天地所發(fā)生的災害和變異。
古人迷信,認為是上天對統(tǒng)治者的警告。
【天造草昧】:①指天地之始,萬物草創(chuàng)于混沌蒙昧之中。
②指草創(chuàng)之時。
【天震地駭】:震:震動。
震動了天地。
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有時形容事件、場面令人驚駭。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言除天地你我以外,沒有別人知道。
【天誅地滅】:誅:殺死。
比喻罪惡深重,為天地所不容。
【天轉(zhuǎn)地轉(zhuǎn)】:天地轉(zhuǎn)動。
比喻重大的變化。
也形容眩暈時的感覺或鬧得極兇。
【天字第一號】: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黃”的第一個字。
指第一或第一類中的第一號。
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強的。
【靦顏天壤】:靦顏:表現(xiàn)出慚愧的臉色;天壤:天地,指人世間。
形容喪失氣節(jié),厚著臉皮活在世上。
【萬物父母】:指各種事物賴以生存的天地。
【萬象森羅】:指天地間紛紛羅列的各種各樣的景象。
【緯地經(jīng)天】:經(jīng)、緯:織物的豎線叫“經(jīng)”,橫線叫“緯”,比喻規(guī)劃。
規(guī)劃天地。
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做非常偉大的事業(yè)。
【無所逃于天地之間】:在天地間沒有可以逃避的地方。
【象牙之塔】:指主張“為藝術而藝術”的資產(chǎn)階級文藝家脫離社會現(xiàn)實的個人幻想的藝術境界。
也比喻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知識分子的小天地。
【袖里乾坤】:乾坤:指天地。
袖中藏有天地。
比喻離奇的幻術。
【虛而不淈】:淈:窮竭。
原比喻天地為風箱,愈空虛愈不窮竭,愈推拉愈多排風。
多比喻愈虛心求知,知識就越豐富。
【玄黃翻覆】:玄黃:天地之色。
天翻地覆。
形容動亂極大。
【旋干轉(zhuǎn)坤】:扭轉(zhuǎn)天地。
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
也指人魄力極大。
【旋乾轉(zhuǎn)坤】:扭轉(zhuǎn)天地。
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
也指人魄力極大。
【旋轉(zhuǎn)干坤】:扭轉(zhuǎn)天地。
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
也指人魄力極大【旋轉(zhuǎn)乾坤】:扭轉(zhuǎn)天地。
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
也指人魄力極大。
【一川風月】:川:山間平地。
一片風景優(yōu)美的天地。
【一陽復始】:古人認為天地之間有陰陽二氣,每年到冬至日,陰氣盡,陽氣又開始發(fā)生。
指春天又到來了。
【一陽來復】:古人認為天地之間有陰陽二氣,每年到冬至日,陰氣盡,陽氣又開始發(fā)生。
指春天又到來了。
【蟻封盤馬】:蟻封:螞蟻洞外隆起的小土堆;盤馬:馳馬盤旋。
比喻在很小的天地里施展才能。
【殷天震地】:殷:震動。
震動天地。
形容震動極大。
【引重致遠】:指負載沉重而可以到達遠方。
比喻抱負遠大,能闖出新的天地,做出宏偉的業(yè)績。
【膺箓受圖】:①指帝王得受圖箓,應運而興。
圖,河圖;箓,符命。
②道教指經(jīng)過修煉,受天地道箓而名列仙籍。
【膺圖受箓】:道教指經(jīng)過修煉,受天地道箓而名列仙籍。
也指帝王得受圖箓,應運而興。
圖,河圖;箓,符命。
同“膺箓受圖”。
【有物有則】:指天地間凡事物皆有其法則、規(guī)律。
【與年俱進】:與:跟,和。
隨著時間一天天地增長。
形容不斷增長。
【與日俱積】:與:跟,和。
隨著時間一天天地增長。
形容不斷增長。
【與日俱進】:與:跟,和。
隨著時間一天天地進步。
形容不斷進步或提高。
【與日俱增】:與:跟,和。
隨著時間一天天地增長。
形容不斷增長。
【與天地同壽】:壽:壽命。
與天地一樣長久。
比喻壽命很長。
【與天地同休】:休:停止。
生命力與天地相同。
比喻無窮無盡。
【玉燭調(diào)和】:指天地四時之氣和合調(diào)順。
也指夫妻感情融洽。
【躍馬揚鞭】:躍:跳。
跳上駿馬,舉起馬鞭。
形容揚鞭催馬急馳而去的樣子。
也比喻熱火朝天地進行建設。
【震天動地】:震:震動;動:搖動。
震動了天地。
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震天駭?shù)亍浚赫穑赫饎?;駭:驚駭。
震動了天地。
形容某一事件令人驚駭。
也形容聲勢浩大或氣概雄偉。
【震天撼地】:震:震動;動:搖動。
震動了天地。
形容某一事件令人驚駭。
也形容聲勢浩大或氣概雄偉。
【震天鑠地】:震:震動。
震動了天地。
形容某一事件令人驚駭。
也形容聲勢浩大或氣概雄偉。
【整頓干坤】:乾坤:卦名,象征天地,陰陽等。
治理國家,使混亂的局面變得有秩序。
【鐘靈毓秀】:鐘:凝聚,集中;毓:養(yǎng)育。
凝聚了天地間的靈氣,孕育著優(yōu)秀的人物。
指山川秀美,人才輩出。
形容天地的詩句
天地之性,人為貴。
政治家、文學家 天無不地無不載。
天地名言莊周,戰(zhàn)學家 莊子天地之氣,不失其序。
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 《國語》 《國語》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東漢哲學家 王充蓋之如天,容之如地。
春秋時期史學家,盲人 左丘明 《左傳》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關于天地的名言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農(nóng),助天地以生衣食者。
清初哲學家 李塨名聲若日月,功射如天地。
戰(zhàn)國·荀況《荀子·王霸》。
這兩句大意是,一個人的名聲之高如日月高懸,光照寰宇;功勞之大如天廣地厚,覆載萬物。
荀子認為這樣的人物就能使“天下之人,應之如景(影)響”;意即選樣的人物就會受到人民的擁護,具有號召力,凝聚力,“如影隨形,如響留聲。
”現(xiàn)在可用以歌頌名望極高、功勞極大的人。
荀況,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王霸》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無名氏《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這兩句大意是: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一次長途旅行,艱辛無比,短暫無常。
人生在時間長河中奔流,生命短促,命運也難以把握,此條用“遠行客”的日?,F(xiàn)象比喻這一流程,對人生在世的境遇作了一個畫龍點睛式的概括,生動而富于哲理。
這種感嘆人生短促的藝術手法以及對人生的概括值得借鑒。
《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天地名言唐·王維《送邢桂州》其一。
這兩句大意是:日落時,斜陽灑在水面,江湖反光強烈,呈現(xiàn)出一片耀眼的白色;潮水漲起來了,日沒水底,光照度明顯下降,天地呈現(xiàn)出一片青灰的顏色。
詩人以畫家對色彩的高度感受力,敏銳地抓住物象在不同光照下的明度變化,把亮白、暗青的色彩狀態(tài)準確、生動地描繪出來。
正因為作者具有細致的觀察能力、高度的繪畫修養(yǎng)和純熟的文字工夫,才能一語道出人們經(jīng)??吹絽s說不來的色彩變化特點。
唐代詩人 王維 《送邢桂州》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王維《漢江臨眺》。
這兩句大意是:極目望去,江水流至天地盡頭,還在繼續(xù)奔騰,像要流出天地之外。
遠山蒼翠,云蒸霞蔚,依稀可見,給人以隱約迷離,似有似無的朦朧美感。
此條上句言地闊江遠,下句寫山高云蔚,一顯一隱,相映成趣。
詩句視野開闊,氣象雄渾,適用于表現(xiàn)青山高遠,江水浩瀚的景象。
此名句常為后人襲用。
如宋人歐陽修有。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朝中措》)的名句。
蘇軾也曾詠道:“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水調(diào)歌頭》)。
唐代詩人 王維 《漢江臨眺》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迥(jiǒng炯):遠。
宇宙:天地四方叫宇,古往今來叫宙。
這兩句大意是:看到天高地遠,于是感到空間、時間真是無窮無盡。
這兩句說明宏觀世界的無限大,無限遠,既無起始,又無終極,無窮無盡,永無了時。
在宇宙、自然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有限的。
唐代詩人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唐·孟郊《游終南山》。
這兩句大意是:終南山高大的身軀簡直充塞了天地空間,太陽和月亮似乎都是從它的石頭上面生出來的。
作者采用夸張的手法勾勒出終南山的奇?zhèn)バ蜗?,表達自己異乎尋常的感受。
這種景象確乎可以使人胸襟為之開闊。
唐代詩人 孟郊 《游終南山》功略盤天地,名飛青云上。
關于天地的名言唐·李白《贈張相鎬二首》其二。
功略:功績謀略。
這兩句大意是:功績謀略世上無雙,掩蓋天地,美名四處傳揚,直飛青云之上。
可用來贊美功勛卓著、為人頌揚的英雄人物。
唐代詩人 李白 《贈張相鎬二首》醉來臥空山,天地即衾枕。
唐·李白《友人會宿》。
衾(qīn欽):被子。
這兩句大意是:酒醉后躺臥在空山,以天為衾,以地作枕。
同寫醉態(tài),意境卻各不相同。
李白寫醉臥空山之中,枕地蓋天,何等氣魄,何等狂放!作者的氣質(zhì)對抒情主人公的作用,由此可見。
從這里我們也得到啟迪:寫一個人的神態(tài)時,一定要和他的性格、氣質(zhì),素養(yǎng)等統(tǒng)一起來。
唐代詩人 李白 《友人會宿》炙翻四海波,天地人烹煮。
宋·韓琦《苦熱》。
炙(zhì志):烤。
烹:蒸,煮。
這兩句大意是:大海像燒開的鍋一樣翻騰著炙人的波濤,天地也像放在大海里烹煮過一樣滾燙難熬。
這兩句以奇特的想象和夸張,表現(xiàn)了盛夏時節(jié)令人難耐的炎熱氣候。
學習這種浪漫主義的寫作方法,定能使文章增色。
北宋政治家、名將 韓琦 《苦熱》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
三國·曹植天地是永恒的,永無終極,人生是極其短暫的,就象朝霞,絢爛奪目一時,轉(zhuǎn)瞬消逝,因此我們要珍惜生命,在短暫的瞬間,盡量活出自己的意義。
三國文學家 曹植云山萬里別,天地一身孤。
天地名言清·陸蒼培《詠懷》。
過兩句大意是:與親友分別之后,萬里云山相隔,在偌大的天地之間就只有孤身一人了。
前句寫與親友的萬里之別,后句寫別離之后的孤獨。
“云山萬里”寫與親友相距之遠,“天地一身”寫孑然獨處之孤,兩句寫盡別離滋味。
清代詩人 陸蒼培 《詠懷》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明末清初·顧炎武肝膽:膽量,氣量,魄力。
閱:看到,意思是說忠肝義膽存在于天地之間,大好河山都看到了我鬢發(fā)變白了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顧炎武途窮天地窄,世亂死生微。
明·沈欽圻《亂后哭友》。
微:輕微。
這兩句大意是:走投無路之時,會覺得天地特別狹小;身處亂世之中,會感到生死特別輕微。
當人處在走投無路的困境之中,雖然自然界的天地仍是闊大的,但在感覺上,困境中的天地卻仿佛狹小得容納不下一個人;處在亂世之際,生命隨時受到威脅,人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死生也就顯得微不足道。
可用于抒發(fā)困境中的走投無路之感,詛咒亂世對人生的摧殘。
明末詩人 沈欽圻 《亂后哭友》天地最有情,少年莫浪投。
陳毅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關于天地的名言清朝軍事家、政治家 曾國藩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
戰(zhàn)國末期商人,政治家 呂不韋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君子抱仁義,不懼天地傾。
唐代詩人 王建腹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
天地名言朱德東風灑雨露,會入天地春。
唐代詩人 李白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同光。
戰(zhàn)國·屈原《九章·涉江》。
遮兩句大意是,壽命與天地一般長久啊,名聲像日月一樣光輝。
現(xiàn)多用于歌頌和贊美某些偉大的人物或偉太的功績彪炳青史,永垂不朽。
戰(zhàn)國時期愛國主義詩人 屈原 《九章·涉江》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見駱賓王《代李敬業(yè)討武氏檄》。
嫉:痛恨。
這兩句大意是:世間的人和天上的神都恨她,天下地上容不了她。
這兩句形容罪惡昭著,人人切齒痛恨。
可用來形容罪大惡極、影響極壞的人。
唐代詩人 駱賓王 《代李敬業(yè)討武氏檄》天地與我并存,萬物與我為一。
關于天地的名言莊周,戰(zhàn)國哲學家 莊子時不與兮歲不留,一葉落兮天地秋。
唐·李子卿《聽秋聲歌》。
這兩句大意是:時光不等我啊歲月不停留,樹葉被吹落啊又是一個秋。
此名句感嘆時光易逝,表現(xiàn)出一種惆帳、落莫和憂患的意識。
詩人于寒秋中獨立,寂寂然,煢煢然,驀然觸發(fā)愁思:欲建功立業(yè),但時不我待,歲月無情,悄然已去;然而平平淡淡了此一生又于心不甘,心中充滿了不安與躁動。
一片黃葉飄過,落地有聲,秋風蕭瑟,滿身涼意,轉(zhuǎn)眼一年又過,叫人好不惆悵。
許句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一種氛圍,一種詩情,使人通過詩的咀嚼,獲得一種空寂然而細膩的美感。
唐代詩人 李子卿 《聽秋聲歌》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這兩句大意是:登上廬山以壯懷瞻望天地,只見長江茫茫東流,一去不復返回。
這首詩是詩人晚年遇赦后由江夏來廬山時所作。
詩人站在廬山頂峰俯視下界,大江茫茫盡收眼底。
這兩句實寫遠眺之景,畫面壯闊,充分表達了詩人對祖國江山的贊美和向往之情。
詩語雄渾,氣度恢宏。
可用于表現(xiàn)登高望遠,展示雄闊胸襟。
唐代詩人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唐·韓愈《聽穎師彈琴》。
這兩句大意是:(穎師的琴聲)像藍天上白云飄浮,又像柳絮離開了柳枝,隨著春風在遼闊的天空輕輕飛揚。
~是運用“通感”手法寫聲音的一個好例子。
琴聲本是訴諸于聽覺的,而韓愈從穎師的琴聲中仿佛看到白云在飄浮,柳絮在飛揚,把聽覺和視覺溝通起來,用視覺獲得的形象美,形容聽覺所體會的音樂美,把無形的音樂描繪得惟妙惟肖,宛然可見。
此詩被后人譽為足以“驚天”的摹聲至文。
講通感手法可引此例。
唐代文學家 韓愈 《聽穎師彈琴》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里堆琉璃。
天地名言唐·杜甫《渼陂行》。
渼陂(měibēi美杯):在今陜西鄠縣西,陂水澄湛。
黯(àn暗)慘:昏暗。
這兩句大意是:天地間突然烏云翻滾,水面上掀起滾滾的波濤,像是堆積著萬里琉璃。
詩句寫突然而來的風云變化,用“琉璃”比喻深綠的水色,很生動形象。
可用來描寫風云突起后掀起的萬頃波濤。
唐代詩人 杜甫 《渼陂行》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如山:形容觀者人山人海。
色沮(jǔ舉)喪:驚訝失色。
低昂:起伏。
這兩句大意是:(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名震四方)圍觀的人多得像山一樣。
高超的舞技使大家驚心動魄面容失色,在眼花繚亂中仿佛天地也在久久地起伏低昂。
這兩句用側(cè)面描寫的手法,寫公孫大娘劍器舞的出神入化。
作者沒有從正面進行描繪,而是通過觀者之多以及他們的反映——面容失色,眼花繚亂來突出其舞姿的急速剛勁,精妙絕倫。
這種表現(xiàn)方法可以學習,贊揚美妙的舞姿時也可化用。
唐代詩人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宋·黃庭堅《清明》,蟄(zhé哲):動物冬眠。
草木柔:草木受春雨滋潤呈現(xiàn)出柔嫩的綠色。
這兩句大意是:一聲春雷,驚醒了蟄睡的龍蛇;一場透雨,潤綠了遍野的草木。
詩句寫出春雷、春雨給天地萬物帶來了勃勃生機,在寫作上有借鑒作用。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 黃庭堅 《清明》后會不須期故國,中原天地本來寬。
清·陳恭伊《留別諸同人》。
后會:以后再見面。
故國:故地,指今廣東省。
中原:指中國。
這兩句大意是:今日分手不必期望以后在故地重逢,我們中國的天地本來就廣闊得很啊
兩句詩表現(xiàn)出作者對北伐中原,光復失地的堅定信心,和大丈夫志在四方的廣闊胸懷。
今日與諸同志作別時化用,激昂慷慨,豪情滿懷,能給人以巨大的激勵力量。
明末清初 抗清志士 陳恭伊 《留別諸同人》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關于天地的名言明末清初·顧炎武《海上》。
干戈老:武器用舊了。
四海蒼生:全國百姓。
這兩句大意是:(清兵入關后,長期屠戮中原人民,)十年來兵器都用舊了,人民在無窮的災難中痛苦不堪。
明末清初兵入關后,大肆屠殺中原黎民,制造了揚州十日等慘案,以致武器都用舊了,而屠戮尚未停止,給人民帶來無窮的苦難。
此二句揭露清兵的殘忍,反映勞動人民對戰(zhàn)亂的厭惡情緒。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顧炎武 《海上》誰能養(yǎng)氣塞天地,吐出自是成虹霓。
元末明初文學家 宋濂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陶鑄 《贈曾志》室有芝蘭氣味清,胸有城府天地寬。
《格言集錦》 《格言集錦》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天地名言唐代詩人 羅隱
描寫天地造化的句子和詩句有哪些
1、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望岳》年代: 唐 作者: 杜甫2、一脈流通天造化,三杯扶植身關尺。
——《滿江紅·春日何來》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3、不睹詭譎貌,豈知造化神。
——《上云樂》年代: 唐 作者: 李白4、春風泛紅綠,造化太奇巧。
——《感懷》年代: 元 作者: 王冕5、造化須臾變物華,園林無處不梅花。
——《雪十首》年代: 宋 作者: 楊公遠6、造化天橋碧海東,玉輪還過輾晴虹。
——《玩月詩》年代: 唐 作者: 曲龍山仙7、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漢分。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形容天地寬廣的語句
天遙地遠,天高地廣。
海闊天空。
,一碧萬頃。
一馬平川。
,,萬里雪飄。
唉,初中的回憶啊。
。
。
描寫天地與山河的句子
江河湖海,日夜奔騰,那是祖國汩汩的血液; 五岳山川,巍巍聳立,那是祖國不屈的脊梁; 雄偉故宮,端莊磅礴,那是祖國文化與歷史的永恒; 萬里長城,綿延不絕,那是祖國偉大與強盛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