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一句名言警句
中國傳統(tǒng)美德格言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3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4、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
5、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7、志不強者智不達。
8、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9、志當存高遠。
10、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11、有志者事竟成。
1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4、夫人必知禮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
15、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7、凡人之所以貴獸者,以有禮也。
18、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
吾日三省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傳不習乎
19、貧而無謅,富而無驕。
2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1、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22、富貴不能淫,貧奸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3、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
24、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
25、出淤泥而染,濯清連而不妖。
2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27、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2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9、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30、責人之心責已,恕已之心恕人。
3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2、人之有德于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 不可不忘也。
3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4、海不辭水,故能成其高。
35、獨柯不成樹,獨樹不成林。
36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37、樂人之樂,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
38、滿招損,謙受益。
39、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成功不自矜故長。
4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42、知之為之,不知為不知,是知知也。
4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改之?/p>
4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5、人誰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46、見善則槧遷、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就有感恩報德,你能舉出有關的成語、詩句、諺語、格言、故事來嗎
成語:羊羔跪乳、烏鴉反哺 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諺語: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知遇之恩永生不望 格言: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
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 泰戈爾 每一種恩惠都有一枚倒鉤,它將鉤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故事: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的名言警句
誠信1.修辭立其誠。
——《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2.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魚父》 3.失信不立。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4.輕諾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論語學而》 6.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8.民無信不立。
——《論語顏淵》 9.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果:果斷 10.一諾千金。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改 過 1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
——《周易益象》 12.人孰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1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舊唐書魏征列傳》 14.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白居易《與元九書》 1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16.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王守仁《改過》 1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增廣賢文》 敬 親 18.事父母,能竭其力。
——《論語學而》 19.父慈而教。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20.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孝經天子》 2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22.夫婦和而后家道成。
——《幼學瓊林夫婦》 23.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
——《孟子離婁上》 24.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漢書宋弘列傳》 好 學 2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學而》 2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2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2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29.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懇切的提問并且聯(lián)系實際進行思考。
30.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孟子離婁下》 3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32.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3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論語述而》 3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里仁》
急求一些關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詩歌、故事及格言。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禮記》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輕諾必寡信。
《老子》民無信不立。
《論語》(應該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