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詩詞中帶金字的名言
雁門太守行朝代:唐代作者: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金字開頭的經(jīng)典名言
ān guó níng jiā 安國寧家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566 ài guó rú jiā 愛國如家 漢·荀悅《漢紀·惠帝紀》.... 550 āi jiā āi hù 挨家挨戶 .... 443 ān jiā luò hù 安家落戶 .... 618 ān jiā lì yè 安家立業(yè) .... 585 bā chù bǎi jiā 罷黜百家 :“孝.... 338 bǎi jiā zhēng míng 百家爭鳴 “凡諸子.... 467 bàn lù chū jiā 半路出家 明·吳承恩第三.... 250 guó ěr wàng jiā 國爾忘家 :“則為.... 161 jiā xué yuān yuán 家學(xué)淵源 :“式少.... 600 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 家丑不可外揚 宋·釋普濟:.... 163 jiā cháng lǐ duǎn 家長里短 .... 237 jiā dào cōng róng 家道從容 .... 289 huǐ jiā shū nàn 毀家紓難 :“.... 664 jiā cháng biàn fàn 家常便飯 唐·宋若華、宋若昭《女論.... 227 bái shǒu qǐ jiā 白手起家 《朱子語類》卷一0七:“.... 499 chéng jiā lì yiè 成家立業(yè) 宋·吳自牧《夢梁錄·恤貧.... 245 chèn jiā yǒu wú 稱家有無 《禮記·檀弓上》:“子游.... 145 chěng yī jiān yán 成一家言 :“每.... 400 dà fāng zhī jiā 大方之家 :“吾長見.... 737 dú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 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 288 dà jiā fēng fàn 大家風范 .... 293 dà jiā guī xiù 大家閨秀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 258 dǎ jiā jié shè 打家劫舍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四.... 118 gào lǎo huán jiā 告老還家 .... 117 duì tóu yuān jiā 對頭冤家 清·曹雪芹第八.... 128 fǎ jiā bì shì 法家拂士 《孟子·告子下》:“入則.... 176 fú jiā fàn zhái 浮家泛宅 《新唐書·張志和傳》:“.... 152 guó chóu jiā hèn 國仇家恨 .... 122 gǎi huàn jiā mén 改換家門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 91 guó jiā dòng liáng 國家棟梁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三.... 141 gū jiā guǎ rén 孤家寡人 《禮記·玉藻》:“凡自稱.... 196 guó pò jiā wáng 國破家亡 金·元好問《送仲希兼簡大.... 102 jiā pín qīn lǎo 家貧親老 .... 118 jiā pò rén wáng 家破人亡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153 jiā pín rú xǐ 家貧如洗 元·秦簡夫《剪發(fā)待賓》第.... 110 jiā tú sì bì 家徒四壁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 586 huān xǐ yuān jiā 歡喜冤家 元·童童學(xué)士《新水令·念.... 196 jiā dào zhōng luò 家道中落 .... 161 jiā fān zhái luàn 家翻宅亂 .... 105 rén jǐ jiā zú 人給家足 《史記·太史公自序》:“.... 180 jiā jiā hù hù 家家戶戶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蔣.... 136 jiā jiàn hù shuō 家見戶說 《后漢書·趙典傳》:“天.... 116 jiā jǐ mín zú 家給民足 《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衣.... 103 jiā jǐ rén zú 家給人足 《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衣.... 219 jiā jī yě wù 家雞野鶩 晉·何法盛《晉中興書》卷.... 158 jiā jī yé zhì 家雞野雉 晉·何法盛《晉中興書》第.... 151 jiǔ liú shí jiā 九流十家 漢·劉安《七略·諸子略》.... 387 jiā shū dǐ wàn jīn 家書抵萬金 唐·杜甫《春望》詩:“烽.... 235 jiā wú dàn shí 家無儋石 《漢書·揚雄傳上》:“家.... 212 家敗人亡 家庭破產(chǎn),人口死亡。
形容家遭不幸的慘相。
家藏戶有 指家家都有。
家長禮短 指家庭日常生活瑣事。
同“家長里短”。
家長里短 指家庭日常生活瑣事。
家常便飯 指家中日常的飯食。
也比喻常見的事情。
家常茶飯 家庭中的日常飲食。
多用以喻極為平常的事情。
家常里短 猶家長里短。
指家庭日常生活瑣事。
家成業(yè)就 指有了家產(chǎn)。
家丑不可外談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揚。
同“家丑不可外揚”。
家丑不可外揚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揚。
家傳戶誦 家家戶戶傳習(xí)誦讀。
家傳戶頌 家家戶戶傳習(xí)頌讀。
同“家傳戶誦”。
家傳人誦 家家戶戶傳習(xí)誦讀。
家道從容 指家庭生活條件充裕。
家道消乏 家道:家境,家庭經(jīng)濟情況。
消乏:貧困,空乏。
家境貧寒,經(jīng)濟空乏。
家道小康 家道:家境;小康:中等水平。
家庭經(jīng)濟比較寬裕。
家道中落 家業(yè)衰敗,境況沒有從前富裕。
家翻宅亂 家中上下不得安寧。
形容在家里喧嘩吵鬧。
家煩宅亂 家中上下不得安寧。
形容在家里喧嘩吵鬧。
家反宅亂 形容在家里喧嘩吵鬧。
同“家煩宅亂”。
家給民足 給:豐足,富裕。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家給人足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家雞野鶩 晉人庾翼以家雞喻自己的書法,以野雉喻王羲之的書法。
比喻不同的書法風格。
也比喻人喜愛新奇,而厭棄平常的事物。
家雞野雉 雉:野雞。
原意是晉庚翼把自己的書法喻為家雞,把王羲之的書法喻為野雞,以示賤近與貴遠。
亦比喻風格迥異的書法繪畫等。
家驥人璧 喻指優(yōu)秀人才。
家家戶戶 每家每戶。
指所有的人家。
家見戶說 每家每戶都知道。
家累千金 指家中極富財產(chǎn)。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指家財富有的人常自珍愛,不自蹈險地。
家貧親老 家里貧窮,父母年老。
舊時指家境困難,又不能離開年老父母出外謀生。
家貧如洗 家里窮得象水沖洗過一樣。
形容極度貧窮。
家破人離 猶家破人亡。
形容家遭不幸的慘相。
家破人亡 家庭破產(chǎn),人口死亡。
形容家遭不幸的慘相。
家破身亡 家庭毀滅,自身死亡。
家散人亡 家庭破產(chǎn),家人死散。
同“家破人亡”。
家書抵萬金 比喻家信的珍貴。
家徒壁立 徒:只,僅僅。
家里只有四面的墻壁。
形容十分貧困,一無所有。
家徒四壁 徒:只,僅僅。
家里只有四面的墻壁。
形容十分貧困,一無所有。
家亡國破 國家覆滅、家庭毀滅。
家無常禮 指家人之間平居不必拘禮。
家無擔石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擔。
形容家里沒有存糧。
比喻家境困難。
家無儋石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儋。
形容家里沒有存糧。
比喻家境困難。
家無斗儲 家里的糧食儲備不足一斗。
形容生活窘迫。
家無二主 指一家之內(nèi),不可以有兩個主人,否則會發(fā)生爭吵,不得安靜。
家弦戶誦 家家都不斷歌誦。
形容有功德的人,人人懷念。
也形容詩文流傳很廣。
家學(xué)淵源 家學(xué):家中世代相傳的學(xué)問;淵源:原指水源,比喻事情的本源。
家世學(xué)問的傳授有根源。
家殷人足 家家富裕,人人豐足。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敝帚:破掃帚;享:供奉。
自家的破掃帚被認為價值千金。
比喻自己的東西即使不好也倍覺珍貴。
有時用于自謙。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弊帚:破掃帚;享:供奉。
自家的破掃帚被認為價值千金。
比喻自己的東西即使不好也倍覺珍貴。
有時用于自謙。
家諭戶曉 家家戶戶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同“家喻戶曉”。
家喻戶習(xí) 家家通曉,戶戶熟悉。
家喻戶曉 喻:明白;曉:知道。
家家戶戶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家賊難防 家里人作賊難以防范。
比喻隱藏在內(nèi)部的壞人不容易防范。
家至戶察 到每家每戶去察看。
家至戶到 到每家每戶;遍及每家每戶。
家至戶曉 曉:告知。
到每家每戶宣傳,使每家每戶都知道。
家至人說 傳到每一家,人人都知道。
求成語格言
1,錯錯是一個漢字,讀音cuò,意思是指問題有誤,不正確,雜亂,錯落,盤根錯節(jié)。
例如:錯誤,大錯特錯,在《康熙字典》、《戌集上》、《金字部》·等書籍中有記載。
2,欽欽是一個中國漢字,讀音為qīn。
封建時代做敬詞使用,亦作姓氏使用。
欽有嘆息、欽佩等意思。
可作形容詞、名詞、動詞。
3,鋪鋪是一個漢字,讀音為pū、pù。
形聲,從金,甫聲。
本義:銜門環(huán)的底座。
又稱“鋪首”。
鋪可作動詞,名詞,或量詞。
4,錦錦,讀作jǐn。
是一個漢字。
本意是中國漢字信息指絲織品,原意為精致絲織品,多有美麗圖案。
也泛指比喻色彩鮮艷華美的。
5,鏡鏡,中國漢語漢字。
本義是照形取影的器具,如今多指眼鏡或其他光學(xué)用器具;亦有明凈、照、明察、借鑒之意。
鏡,也作姓氏,鏡氏,是一個少見的姓氏。
含有石金的四字成語
1、唇亡齒寒。
體現(xiàn)了事物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
事物內(nèi)部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同唇齒相依。
又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等,同屬此理。
2、竭澤而漁。
違背了事物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
看不到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guān)系。
只顧眼前利益,忽視了事物前后相繼發(fā)展過程的長遠利益。
又如,“殺雞取蛋”、“毀林種田”等,同屬此類。
3、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這是說全局與局部是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
局部離不開整體,否則,就會失去它存在的意義。
所以想問題、辦事情,必須著眼整體、顧全大局。
又如,“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等,同屬此理。
4、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這是說全局與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顧全大局,也不可忽視局部聯(lián)系對整體的影響作用。
否則,往往因局部的失敗而釀成全局的失敗。
又如,“一只老鼠害了一鍋粥“也是這個意思。
5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無因之果;事物只在不斷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6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不能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7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事物的運動、變化、 發(fā)展有其客觀規(guī)律;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必定能戰(zhàn)勝舊事物。
8看相知命。
違背了聯(lián)系的客觀性,把兩種互不相干的事情強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種“聯(lián)系“。
又如,“喜鵲報喜,烏鴉報喪”、“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屬此類。
9、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這是說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
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
又如,“后生可畏”、“后來者居上”以及韓非的“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等,都包含了發(fā)展的觀點。
10、故步自封。
違背了發(fā)展的觀點。
看不到事物的變化、發(fā)展,而是用靜止的觀點對待事物。
又如,“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及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等,都屬于靜止的觀點。
11 田忌賽馬:事物的構(gòu)成成分及其排列組合的量的變化,會引起質(zhì)的變化. 12、水滴石穿。
體現(xiàn)了量變與質(zhì)變的關(guān)系原理,即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zhì)的變化。
又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同屬一理。
1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說明在量變和質(zhì)變的關(guān)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別善惡,權(quán)衡利害。
有益的事,應(yīng)持之以恒,促使它的質(zhì)變;有害的事,應(yīng)防微杜漸,阻止它的轉(zhuǎn)化。
14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事物的發(fā)展是從量變開始,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導(dǎo)致質(zhì)變,矛盾就會轉(zhuǎn)化為它的對立面。
15、適可而止。
體現(xiàn)了適度的原則。
由于兩便只有在一定的范圍和限度內(nèi),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質(zhì),所以,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zhì)的穩(wěn)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內(nèi),這就是掌握尺寸,堅持適度。
又如,“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等都說的是要堅持適度原則。
1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說明新事物雖然開始比較弱小,但它符合客觀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廣闊的發(fā)展前途,所以最終必然戰(zhàn)勝舊事物。
又如,“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也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戰(zhàn)勝的。
17、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說明事物遺傳中的一種必然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
體現(xiàn)了內(nèi)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jù)。
又如,諺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也是說明這個道理。
1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說明外部環(huán)境對事物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即外因(外部聯(lián)系外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的條件。
又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名師出高徒”、“哥們義氣害死人”等都說明了外因的作用。
19、師傅引入門,學(xué)藝在個人。
說明外因是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的。
外因作用再大,也是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的。
否則,再高手藝的匠人也“朽木難雕”。
19.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物質(zhì)運動是有其規(guī)律的;內(nèi)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jù)。
20量體裁衣、對癥下藥: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1張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殺事物矛盾的特點,混淆事物的性質(zhì)。
22白馬非馬:割裂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的關(guān)系,主觀任意地玩弄概念的詭辯論。
23畫龍點睛: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點,抓住主要矛盾. 2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重要條件. 25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zhuǎn)化. 26鑿壁偷光: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內(nèi)部的矛盾運動。
27舍本求未:顛倒主次矛盾關(guān)系,辦事情抓不住重點。
28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堅持兩點論,全面地看問題。
29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只見部分,不見整體,形而上學(xué)孤立地看問題。
30胸有成竹:認識了事物的規(guī)律,就會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31邯鄲學(xué)步:共性的東西可以借鑒,但不可不顧個性,一味模仿,生搬硬套。
3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事物開始比較弱小,但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最終能戰(zhàn)勝舊事物。
33教學(xué)相長:矛盾雙方不僅是對立的,而且是統(tǒng)一的。
34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則就弄不清事物的性質(zhì),得出錯誤的結(jié)論。
35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是我們?nèi)魏螘r侯都不能忘記的。
36相反相成,相輔相成: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tǒng)一,始終是不可分割的。
37入山問樵、入水問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8防微杜漸:事物的變化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zhì)變。
39好事多磨: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
4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定的結(jié)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41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事物都是變化發(fā)展的,一成不變的事物 是沒有的。
4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前途是光明的。
43黃金無足色,白壁有微瑕:對任何事物都要堅持兩點論。
44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辦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45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堅持兩分法,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確地認識事物。
46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堅持兩分法,全面地看問題,反對一點論。
47諱疾忌醫(yī):回避和掩蓋矛盾,否認矛盾的客觀存在。
48、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說明尊重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必須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在規(guī)律的指導(dǎo)下,克服困難,贏得勝利。
49、相反相成 是指事物自身包含著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即矛盾。
又如,“相輔相成”與此同理。
1、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體現(xiàn)了矛盾同一性原理。
即矛盾雙方不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
又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滿招損,謙受益”、“居安思危”等都包含著矛盾同一性原理。
22、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體現(xiàn)了矛盾普遍性原理。
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兩點論、兩分法。
又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等同屬此類。
23、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違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種片面觀點看問題,搞一點論,否定兩分法。
又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等同屬此類。
24、對癥下藥。
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們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以及“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指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萬物無相異”等都包含了這一原理。
25、對牛彈琴。
比喻不分對象,用同一方式對待不同的事物,違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張冠李戴”、“照辦照抄”、“一刀切”、“一風吹”等同屬此類。
26、畫龍點睛。
是說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點,抓關(guān)鍵。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擒賊先擒王”,“牽牛要牽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屬此理。
27、荷花雖好,也要綠葉相扶。
比喻人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視次要矛盾,因為次要矛盾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主要矛盾的解決。
又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等亦屬同理。
28、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違背了主、次矛盾關(guān)系的原理。
不分主次,抓了次要的,丟了主要的。
又如,“眉毛胡子一把抓”,亦屬此類。
29、一個指頭與九個指頭。
同志常常以此來比喻成績與錯誤哪個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
要求我們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為事物的性質(zhì)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決定,所以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分清主流與支流,九個指頭與一個指頭。
30、本末倒置。
這是違背了矛盾主次方面關(guān)系的原理,不分主流與支流,主次顛倒。
又如,“喧賓奪主”、“得不償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屬此類。
31、抓好典型,兼顧一般。
符合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原理,要求我們實際工作中既全面,又要善于抓重點和關(guān)鍵。
又如,“統(tǒng)籌兼顧,適當安排“、”學(xué)會彈鋼琴“等都是這一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