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寬容的名言和事例
周恩來度量寬宏: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向被人們稱作禮貌待人的楷模。
有一次,周總理請一位姓朱的理發(fā)師給他刮臉,剛刮到一半,周總理忽然咳嗽了一聲,朱師傅沒提防,刮了個小口子,朱師傅心里一陣緊張,忙說:“我工作沒有做好,真對不起總理。
”周總理微笑著寬慰他說:“怎么能怪你呢
全怪我咳嗽沒和你打招呼。
還幸虧你刀躲得快。
”事后,周總理還一再向朱師傅道謝,盡力消除朱師傅的顧慮。
宰相肚里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
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
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
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
”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
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
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
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李斯特義收學員: 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
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現(xiàn)在姑娘面前。
姑娘驚恐萬狀,抽泣著說,冒稱是出于生計,并請求寬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并加以指點,最后爽快地說:“大膽地上臺演奏,你現(xiàn)在已是我的學生。
你可以向劇場經(jīng)理宣布,晚會最后一個節(jié)目,由老師為學生演奏。
”李斯特在音樂會上彈了最后一曲。
六尺巷傳奇: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鄰居是桐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墻發(fā)生糾紛。
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
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復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人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于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墻。
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墻后移三尺。
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意志堅如鐵,度量大似海。
尊敬別人,才能讓人尊敬。
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的。
——(俄羅斯)屠格涅夫 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
——(黎巴嫩)紀伯倫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下》 著名作家房龍在他的名著《寬容》中曾經(jīng)引用《不列顛百科全書》關于寬容的定義:寬容即允許別人自由行動或判斷;耐心而毫無偏見地容忍與自己的觀點或公認的觀點不一致的意見。
我國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寬容的解釋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
1. 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
多一點對別人的寬容,其實,我們生命中就多了一點空間。
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會有關愛和扶持,才不會有寂寞和孤獨;有朋友的生活,才會少一點風雨,多一點溫暖和陽光。
其實,寬容永遠都是一片晴天。
2.寬容就是忘卻。
人人都有痛苦,都有傷疤,動輒去揭,便添新創(chuàng),舊痕新傷難愈合。
忘記昨日的是非,忘記別人先前對自己的指責和謾罵,時間是良好的止痛劑。
學會忘卻,生活才有陽光,才有歡樂。
3. 寬容就是不計較,事情過了就算了。
每個人都有錯誤,如果執(zhí)著于其過去的錯誤,就會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懷、放不開,限制了自己的思維,也限制了對方的發(fā)展。
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
能夠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堅強的人,也將以他堅強的心志在氛圍中占據(jù)主動,以其威嚴更能夠給人以信心、動力,因而更能夠防止或減少背叛。
4. 寬容就是瀟灑。
“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到長安。
”寬厚待人,容納非議,乃事業(yè)成功、家庭幸福美滿之道。
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難得人世走一遭,瀟灑最重要。
5. 寬容是一種堅強,而不是軟弱。
寬容要以退為進、積極地防御。
寬容所體現(xiàn)出來的退讓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無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寬容。
寬容的最高境界是對眾生的憐憫。
6. 寬容就是在別人和自己意見不一致時也不要勉強。
從心理學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有其來由。
任何的動機都有一定的誘因。
了解對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們意見提出的基礎,就能夠設身處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夠契合對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
消除阻礙和對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
任何人都有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和體會,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知識和體驗,積極吸取之間的精華,做好揚棄。
7. 寬容就是忍耐。
同伴的批評、朋友的誤解,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惟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
相信這句名言:“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谷粒。
”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寬。
8. 寬容也需要技巧。
給一次機會并不是縱容,不是免除對方應該承擔的責任。
任何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何人都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后果。
否則,對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禁(錯),顯示出軟弱。
9. 有關寬容的格言: 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腳踝上。
這就是寬怒。
” ——馬克吐溫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論語)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
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的人。
——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中一段臺詞 ●寬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爾普斯) ●智慧的藝術就是懂得該寬容什么的藝術(威廉·詹姆斯) ●寬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歐文) ●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場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實現(xiàn)的目標,完全可能由寬恕去實現(xiàn)的目標,完全可能由寬恕去實現(xiàn)----(西德尼·史密斯) ●誠摯地寬恕,再把它忘記(英國) ●寬宥是人性的,而忘卻是神性的(詹姆斯·格蘭) ●寬容的人最為性急,耐受力強的人最不寬容(貝爾奈) ●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雨果) ●生活過,而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
但是誰能說是不需要寬容的呢
(屠格涅夫) ●正義之神,寬容是我們最完美的所作所為(華茲華斯)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寬容;懦夫決不會寬容,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寬容要么對人有益,要么對人有害(伯克) ●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魯迅) ●欲溫而和暢,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晉書〉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嚴是愛,松是害,不聞不問要變壞 ●寵是害,嚴是愛 ●訓你是愛你,寵你是害你 ●愛之深,責之嚴(法國) ●家不嚴招賊,人不嚴招險 ●教不嚴,師之隋 ●欲成方圓,規(guī)矩必嚴 ●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 ●責人要寬,責已要嚴 ●嚴以律已,寬以待人 ●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刻苦自己,厚待別人 ●以春風待人,以寒風自待 ●待人要豐,自奉要?。回熞岩?,責人要薄 ●以責人之心責已,以恕已之心恕人 ●盡量寬恕別人,而決不要原諒自己(西拉斯) ●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已能病之(明·薛宣) ●人們應該彼此容忍:每一個人都有弱點,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個人都能被切割搗碎(濟慈) ●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處,我們必須允許每一個人保 持其個性(叔本華)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左傳〉 ●寬猛相濟,恩威并重 ●寬猛相濟能成事 ●寬而栗,嚴而溫〈淮南子〉 ●治國之道,在乎猛寬得中(宋·朱熹)
關于“寬容”的名人事例和名人名言
作文關于寬容的名人名言以及名人事例
寬容小故事1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
”“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
2宰相肚里能撐船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
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
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
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
”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
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
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
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3負荊請罪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fā)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
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4李斯特收學員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
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現(xiàn)在姑娘面前。
姑娘驚恐萬狀,抽泣著說,冒稱是出于生計,并請求寬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并加以指點,最后爽快地說:“大膽地上臺演奏
關于寬容的名言與名人事例
1、開誠心,布大度。
──康有為《上清帝第一書》2、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清]金纓《格言聯(lián)壁》3、量大好做事,樹大好遮陰。
──中國諺語4、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5、人非堯舜,誰能盡善。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6、關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
──中國諺語7、與人為善就是善于寬諒。
──[美]弗羅斯特《新罕布什爾》8、忍耐記心間,煩惱不沾邊。
──中國諺語9、能忍能讓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
──中國諺語1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清]金纓《格言聯(lián)壁》11、圣人貴寬,而世人賤眾。
──[漢]陸賈《新語·術事》12、東海廣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雖高大,不逆垢與塵。
──[三國]曹植《當欲游南山行》13、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
──中國諺語14、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15、人本該是有良心的,就連最殘酷的心也會有寬恕他人的短暫、美好的記憶。
──[捷]塞弗爾特《淚城》16、多寬恕別人,少寬恕自己。
──中國諺語17、寬恕一個敵人要比寬恕一個朋友容易。
──[英]布菜克《耶魯撒冷》18、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尚書·周書·君陳》19、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古今楹聯(lián)類篡》20、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宋]善棋道人《絕句》21、仁者愛萬物。
──《史記·趙世家》22、山銳則不高,水狹則不深。
──[漢]劉向《新序·節(jié)士》23、氣餒者自畫,量狹者易盈。
──[明]朱之瑜《朱舜水集·恭敏》24、以大度兼容,則萬物兼濟。
──《宋朝事實類苑·祖宗圣訓》25、惡人膽大,小人氣大,君子量大。
──中國諺語26、不會寬容別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
──[俄]屠格涅夫《羅亭》27、胸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
──中國諺語28、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秦]李斯《諫逐客書》29、太剛則折,至察無徒。
──《晉書·劉隗列傳》30、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明]馮夢龍《增廣智囊補》31、能下人,故其心虛;其心虛,故所廣??;所廣取,故其人愈高。
──[明]李贄《焚書·高言說》32、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宋]蘇洵《心術》34、遇方便時行方便,得饒人處且饒人。
──[明]吳承恩《西游記》35、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
──[黎巴嫩]紀伯倫36、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腳踝上。
這就是寬怒。
──馬克吐溫37、“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
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的人。
──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38、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
──雨果39、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寬容;懦夫決不會寬容,這不是他的本性。
──斯特恩周恩來度量寬宏: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向被人們稱作禮貌待人的楷模。
有一次,周總理請一位姓朱的理發(fā)師給他刮臉,剛刮到一半,周總理忽然咳嗽了一聲,朱師傅沒提防,刮了個小口子,朱師傅心里一陣緊張,忙說:“我工作沒有做好,真對不起總理。
”周總理微笑著寬慰他說:“怎么能怪你呢
全怪我咳嗽沒和你打招呼。
還幸虧你刀躲得快。
”事后,周總理還一再向朱師傅道謝,盡力消除朱師傅的顧慮。
宰相肚里能撐船: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
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
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
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
”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
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
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
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李斯特義收學員: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
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現(xiàn)在姑娘面前。
姑娘驚恐萬狀,抽泣著說,冒稱是出于生計,并請求寬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并加以指點,最后爽快地說:“大膽地上臺演奏,你現(xiàn)在已是我的學生。
你可以向劇場經(jīng)理宣布,晚會最后一個節(jié)目,由老師為學生演奏。
”李斯特在音樂會上彈了最后一曲。
彭德懷度量寬宏:紅軍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傳令兵手執(zhí)紅旗邊跑邊喊讓路。
只有一個戰(zhàn)士坐著不動。
彭德懷見人擋路便喊了幾句。
戰(zhàn)士站起來朝彭總就是兩拳。
彭總讓過他匆匆趕路。
事后,傳令兵捆來那個戰(zhàn)士見彭總。
彭總立即讓他回去戰(zhàn)士自知闖禍,心里害怕,見彭總毫不在意,深受感動,后來逢人就說:“總指揮真是度量寬宏呀
”負荊請罪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fā)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
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仁義胡同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fā)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
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
”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
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
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請幫我列舉幾個關于古代名人包容的事例,要新穎的
還要名言警句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fā)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
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fā)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
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
”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
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
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名言寬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爾普斯) ●智慧的藝術就是懂得該寬容什么的藝術(威廉·詹姆斯) ●寬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歐文) ●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場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實現(xiàn)的目標,完全可能由寬恕去實現(xiàn)的目標,完全可能由寬恕去實現(xiàn)----(西德尼·史密斯) ●誠摯地寬恕,再把它忘記(英國) ●寬宥是人性的,而忘卻是神性的(詹姆斯·格蘭) ●寬容的人最為性急,耐受力強的人最不寬容(貝爾奈) ●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雨果) ●生活過,而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
但是誰能說是不需要寬容的呢
(屠格涅夫) ●正義之神,寬容是我們最完美的所作所為(華茲華斯)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寬容;懦夫決不會寬容,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寬容要么對人有益,要么對人有害(伯克) ●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魯迅) ●欲溫而和暢,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晉書〉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嚴是愛,松是害,不聞不問要變壞 ●寵是害,嚴是愛 ●訓你是愛你,寵你是害你 ●愛之深,責之嚴(法國) ●家不嚴招賊,人不嚴招險 ●教不嚴,師之隋 ●欲成方圓,規(guī)矩必嚴 ●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 ●責人要寬,責已要嚴 ●嚴以律已,寬以待人 ●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刻苦自己,厚待別人 ●以春風待人,以寒風自待 ●待人要豐,自奉要薄;責已要厚,責人要薄 ●以責人之心責已,以恕已之心恕人 ●盡量寬恕別人,而決不要原諒自己(西拉斯) ●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已能病之(明·薛宣) ●人們應該彼此容忍:每一個人都有弱點,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個人都能被切割搗碎(濟慈) ●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處,我們必須允許每一個人保 持其個性(叔本華)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左傳〉 ●寬猛相濟,恩威并重 ●寬猛相濟能成事 ●寬而栗,嚴而溫〈淮南子〉 ●治國之道,在乎猛寬得中(宋·朱熹)
古今中外 關于 寬容 的事例4個 +5個關于寬容的名人名言
不會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 --貝爾奈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作者: 諸葛亮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作者: 陶鑄 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
作者: 車爾尼雪夫斯基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作者: 郭小川 充滿著歡樂與斗爭精神的人們,永遠帶著歡樂,歡迎雷霆與陽光。
作者: 赫胥黎 在你發(fā)怒的時候,要緊閉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氣。
—— 蘇格拉底 好脾氣是一個人在社交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
—— 都 德 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 培 根 我們應該注意自己不用語言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別人用語言來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應該受得起。
—— 劉少奇 有謙和、愉快、誠懇的態(tài)度,而同時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運的。
—— 塞涅卡 陸地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寬容中包含著人生的大道至理,沒有寬容的生活,如在刀鋒上行走。
孩子,如果美德可以選擇,請先把寬容挑選出來吧
——富蘭克林 寬容不僅是一種雅量,文明,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寬容了別人就等于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生命的美麗。
——愛默生 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份,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街。
一個人的胸懷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夠贏得多少人。
寬容小故事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
”“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
宰相肚里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
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
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
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
”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
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
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
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fā)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
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fā)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
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
”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
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
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李斯特義收學員 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
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現(xiàn)在姑娘面前。
姑娘驚恐萬狀,抽泣著說,冒稱是出于生計,并請求寬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并加以指點,最后爽快地說:“大膽地上臺演奏,你現(xiàn)在已是我的學生。
你可以向劇場經(jīng)理宣布,晚會最后一個節(jié)目,由老師為學生演奏。
”李斯特在音樂會上彈了最后一曲。
? 六尺巷傳奇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鄰居是桐 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墻發(fā)生糾紛。
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
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復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人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于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墻。
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墻后移三尺。
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 彭德懷度量寬宏 紅軍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傳令兵手執(zhí)紅 旗邊跑邊喊讓路。
只有一個戰(zhàn)士坐著不動。
彭德懷見人擋路便喊了幾句。
戰(zhàn)士站起來朝彭總 就是兩拳。
彭總讓過他匆匆趕路。
事后,傳令兵捆來那個戰(zhàn)士見彭總。
彭總立即讓他回去戰(zhàn) 士自知闖禍,心里害怕,見彭總毫不在意,深受感動,后來逢人就說:“總指揮真是度量寬 宏呀
” 耶穌:你 們 聽 見 有 話 說 , 當 愛 你 的 鄰 舍 , 恨 你 的 仇 敵 。
只 是 我 告 訴 你 們 , 要 愛 你 們 的 仇 敵 。
為 那 逼 迫 你 們 的 禱 告 。
基督教突破“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猶太教律法,也是一種寬容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意志堅如鐵,度量大似海。
尊敬別人,才能讓人尊敬。
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的。
——(俄羅斯)屠格涅夫 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
——(黎巴嫩)紀伯倫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下》 著名作家房龍在他的名著《寬容》中曾經(jīng)引用《不列顛百科全書》關于寬容的定義:寬容即允許別人自由行動或判斷;耐心而毫無偏見地容忍與自己的觀點或公認的觀點不一致的意見。
我國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寬容的解釋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
1. 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
多一點對別人的寬容,其實,我們生命中就多了一點空間。
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會有關愛和扶持,才不會有寂寞和孤獨;有朋友的生活,才會少一點風雨,多一點溫暖和陽光。
其實,寬容永遠都是一片晴天。
2.寬容就是忘卻。
人人都有痛苦,都有傷疤,動輒去揭,便添新創(chuàng),舊痕新傷難愈合。
忘記昨日的是非,忘記別人先前對自己的指責和謾罵,時間是良好的止痛劑。
學會忘卻,生活才有陽光,才有歡樂。
3. 寬容就是不計較,事情過了就算了。
每個人都有錯誤,如果執(zhí)著于其過去的錯誤,就會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懷、放不開,限制了自己的思維,也限制了對方的發(fā)展。
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
能夠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堅強的人,也將以他堅強的心志在氛圍中占據(jù)主動,以其威嚴更能夠給人以信心、動力,因而更能夠防止或減少背叛。
4. 寬容就是瀟灑。
“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到長安。
”寬厚待人,容納非議,乃事業(yè)成功、家庭幸福美滿之道。
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難得人世走一遭,瀟灑最重要。
5. 寬容是一種堅強,而不是軟弱。
寬容要以退為進、積極地防御。
寬容所體現(xiàn)出來的退讓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無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寬容。
寬容的最高境界是對眾生的憐憫。
6. 寬容就是在別人和自己意見不一致時也不要勉強。
從心理學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有其來由。
任何的動機都有一定的誘因。
了解對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們意見提出的基礎,就能夠設身處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夠契合對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
消除阻礙和對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
任何人都有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和體會,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知識和體驗,積極吸取之間的精華,做好揚棄。
7. 寬容就是忍耐。
同伴的批評、朋友的誤解,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惟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
相信這句名言:“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谷粒。
”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寬。
8. 寬容也需要技巧。
給一次機會并不是縱容,不是免除對方應該承擔的責任。
任何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何人都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后果。
否則,對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禁(錯),顯示出軟弱。
9. 有關寬容的格言: 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腳踝上。
這就是寬怒。
” ——馬克吐溫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論語)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
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的人。
——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中一段臺詞 ●寬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爾普斯) ●智慧的藝術就是懂得該寬容什么的藝術(威廉·詹姆斯) ●寬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歐文) ●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場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實現(xiàn)的目標,完全可能由寬恕去實現(xiàn)的目標,完全可能由寬恕去實現(xiàn)----(西德尼·史密斯) ●誠摯地寬恕,再把它忘記(英國) ●寬宥是人性的,而忘卻是神性的(詹姆斯·格蘭) ●寬容的人最為性急,耐受力強的人最不寬容(貝爾奈) ●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雨果) ●生活過,而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
但是誰能說是不需要寬容的呢
(屠格涅夫) ●正義之神,寬容是我們最完美的所作所為(華茲華斯)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寬容;懦夫決不會寬容,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寬容要么對人有益,要么對人有害(伯克) ●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魯迅) ●欲溫而和暢,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晉書〉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嚴是愛,松是害,不聞不問要變壞 ●寵是害,嚴是愛 ●訓你是愛你,寵你是害你 ●愛之深,責之嚴(法國) ●家不嚴招賊,人不嚴招險 ●教不嚴,師之隋 ●欲成方圓,規(guī)矩必嚴 ●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 ●責人要寬,責已要嚴 ●嚴以律已,寬以待人 ●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刻苦自己,厚待別人 ●以春風待人,以寒風自待 ●待人要豐,自奉要??;責已要厚,責人要薄 ●以責人之心責已,以恕已之心恕人 ●盡量寬恕別人,而決不要原諒自己(西拉斯) ●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已能病之(明·薛宣) ●人們應該彼此容忍:每一個人都有弱點,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個人都能被切割搗碎(濟慈) ●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處,我們必須允許每一個人保 持其個性(叔本華)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左傳〉 ●寬猛相濟,恩威并重 ●寬猛相濟能成事 ●寬而栗,嚴而溫〈淮南子〉 ●治國之道,在乎猛寬得中(宋·朱熹)
關于寬容的事例
宰相肚里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
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
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
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
”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
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
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
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fā)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
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fā)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
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
”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
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
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名言寬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爾普斯) ●智慧的藝術就是懂得該寬容什么的藝術(威廉·詹姆斯) ●寬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歐文) ●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場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實現(xiàn)的目標,完全可能由寬恕去實現(xiàn)的目標,完全可能由寬恕去實現(xiàn)----(西德尼·史密斯) ●誠摯地寬恕,再把它忘記(英國) ●寬宥是人性的,而忘卻是神性的(詹姆斯·格蘭) ●寬容的人最為性急,耐受力強的人最不寬容(貝爾奈) ●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雨果) ●生活過,而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
但是誰能說是不需要寬容的呢
(屠格涅夫) ●正義之神,寬容是我們最完美的所作所為(華茲華斯)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寬容;懦夫決不會寬容,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寬容要么對人有益,要么對人有害(伯克) ●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魯迅) ●欲溫而和暢,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晉書〉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嚴是愛,松是害,不聞不問要變壞 ●寵是害,嚴是愛 ●訓你是愛你,寵你是害你 ●愛之深,責之嚴(法國) ●家不嚴招賊,人不嚴招險 ●教不嚴,師之隋 ●欲成方圓,規(guī)矩必嚴 ●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 ●責人要寬,責已要嚴 ●嚴以律已,寬以待人 ●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刻苦自己,厚待別人 ●以春風待人,以寒風自待 ●待人要豐,自奉要?。回熞岩?,責人要薄 ●以責人之心責已,以恕已之心恕人 ●盡量寬恕別人,而決不要原諒自己(西拉斯) ●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已能病之(明·薛宣) ●人們應該彼此容忍:每一個人都有弱點,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個人都能被切割搗碎(濟慈) ●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處,我們必須允許每一個人保 持其個性(叔本華)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左傳〉 ●寬猛相濟,恩威并重 ●寬猛相濟能成事 ●寬而栗,嚴而溫〈淮南子〉 ●治國之道,在乎猛寬得中(宋·朱熹)
有關寬容的事例,最好要有古今中外
相肚里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
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
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
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
”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
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
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
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總理軼事 有一次,理發(fā)師正在給周總理刮胡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
理發(fā)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并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動呢
外國實例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
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現(xiàn)在姑娘面前。
姑娘驚恐萬狀,抽泣著說,冒稱是出于生計,并請求寬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并加以指點,最后爽快地說:“大膽地上臺演奏,你現(xiàn)在已是我的學生。
你可以向劇場經(jīng)理宣布,晚會最后一個節(jié)目,由老師為學生演奏。
”李斯特在音樂會上彈了最后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