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國傳統(tǒng)的“治家格言”
1.憫農(nóng)二首 白居易春種一,秋收萬顆子。
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鋤禾午, 汗滴禾下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2.詠史 李商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yù)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還有就是杜甫的詩,他比較憂國憂民,寫民眾艱苦生活和權(quán)貴奢華生活的很多,你可以再找找。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格言警句
1.以家為家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
——《禮記·儒行》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示兒》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11.精忠報國。
——《宋史·岳飛列傳》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13.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1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