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善棄惡的名言警句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古代關于懲治犯罪的名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春秋·老聃《老子》七十三章。
天網:天道之網。
恢恢:形容非常廣大。
疏:指網眼稀疏。
這兩句大意是:主宰宇宙萬物的天道之網廣大無邊,雖然它的網眼稀疏,但任何罪惡它都一點不會漏失。
唐·吳兢《貞觀政要·刑法》。
這兩句大意是:懲罰與獎賞的根本,在于獎威人們作好事,懲處那些作惡事的人。
此二句點出刑賞的本質同題是勸善懲怒。
因為“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見荀悅《申鑒·政體》).而“賞厚可令廉士動心,罰重可令兇人喪魄”(韓愈《論淮西事宜狀》).因而必須注重刑賞。
唐代史學家 吳兢 《貞觀政要·刑法》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懲罰的。
德國哲學家 恩格斯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德國哲學家 天文學家 伊曼努爾·康德傲慢者的狂言妄語會招惹嚴重的懲罰。
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之一 索福克勒斯自然界中沒有獎賞和懲罰,只有因果報應。
關于懲罰的名言法國思想家 文學家 哲學家 伏爾泰寬恕,對于一個自知犯錯的人來說,是一種最大的懲罰。
法國詩人 瓦雷里因為我對權威的輕蔑,所以命運懲罰我,使我自己竟也成了權威。
關于懲罰的名言美籍德國猶太裔,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我寧可堅持正確的東西而得不到絲毫謝忱,也不愿意不受懲罰地去犯任何錯誤。
古羅馬作家 大加圖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么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英國作家 丹尼爾·笛福 《魯濱遜漂流記》軀體是對靈魂的折磨;它是地獄,是命運,是負擔,是粗壯的鎖鏈,也是難忍的懲罰。
帕拉達斯心里仍然保持犯罪的意識,但兌掉了懲罰的暗暗得意,不管多么微弱,總是十分甜蜜的。
懲罰名言法國小說家、戲劇家 杜伽爾如果一個人受到侮辱損害而又沒有力量對罪人直接施行懲罰,這實在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 毛姆不能搞平均主義,平均主義懲罰表現(xiàn)好的,鼓勵表現(xiàn)差的,得來的只是一支壞的職工隊伍。
史蒂格虛榮是母親,做作是女兒;虛榮是罪惡,做作是懲罰。
前者可謂自愛之根,后者可謂自愛之果。
英國政治家 哈利法克斯疼痛并不是懲罰,活著也不是獎賞。
同理,死亡也不是失敗。
這都是人生的必然,你只有安然接受,尋找出暗淡中的色彩,并長久地保持美麗的熒光。
五四先驅的名言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舊迎新,因為人類最高的欲求,是在時時創(chuàng)造新生活。
” —— 李大釗 .關于這篇文章的背景資料。
本文寫于20世紀20年代。
當時,有一部分五四運動期間一度覺醒的知識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們有一腔愛國熱血,卻看不到中國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嘆息、彷徨。
李大釗等革命先驅者則已找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經全身心地投入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yè)之中。
在這篇文章中,李大釗告訴人們,不要為面前的困難嚇倒,有困難,但更有希望;與困難作斗爭,趣味無窮。
企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yè),使救國的事業(yè)變成全民的事業(yè)。
關于行善的名句
中國:善人者,人亦善之。
——管仲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
——左傳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周易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寧,為善事者子孫興。
——明·方孝孺 一善染心,萬劫不朽。
百燈曠照,千里通明。
——南北朝·蕭綱 一言之善,重于千金。
——晉·葛洪 無伐善,無施勞。
—— 孔子 《論語·公冶長》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 劉備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左傳 鋤一惡,長十善。
—— 《宋史.畢士安傳》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文言》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曾子 外國:善良與品德兼?zhèn)洌q如寶石之于金屬,兩者互為襯托,益增光彩。
—— 蕭伯納 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
—— 《浮士德》 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蘇生。
——高爾基 善良既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yōu)于偉大的人。
—— 雨果 善良的行為有一種好處,就是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為。
—— 盧梭 善良的心就是太陽。
——雨果 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
—— 莎士比亞 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滿著愛的人兒不斷地給人間帶來幸福。
——馬克·吐溫《鍍金時代》 善的源泉是在內心,如果你挖掘,它將汩汩地涌出。
—— 奧勒利烏斯 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
——《托爾斯泰作品研究》 如果說美貌是推薦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
—— 布爾沃一利順 人格成熟的重要標志:寬容、忍讓、和善。
——戴爾·卡耐基 沒有德性的美貌,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因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顆美好的靈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
——莎士比亞 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
—— 列夫.托爾斯泰 靈魂最美的音樂是善良!。
—— 羅曼·羅蘭 具有才能的人總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決不矜持。
—— 巴爾扎克 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 愛因斯坦 對好人行善,會使他變得更好;對惡人行善,他就會變得更惡。
——米開朗琪羅 但唯有善良的品格,無論對于神或人,都永遠不會成為過分的東西。
—— 培根 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它是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于施與的人。
—— 莎士比亞 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 羅素 與其說是為了愛別人而行善,不如說是為了尊敬自己。
——福樓拜 一只小小的蠟燭,它的光照耀得多么遠!一件善事也正像這支蠟燭一樣,在這罪惡的世界上發(fā)出廣大的光輝。
——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善,孝,雅.名人名言,古今中外文學名句,經典詩詞
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于掌。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孟子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為大
事親為大;守,孰為大
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
孰不為事
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
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孟子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莊子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1、善人者,人亦善之。
——管仲 2、善不可失,惡不可長。
——左傳 3、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周易4、善惡不可以同道。
——柳宗元 5、利人的品德我認為就是善。
—— 培根 6、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寧,為善事者子孫興。
——明·方孝孺 7、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8、一善染心,萬劫不朽。
百燈曠照,千里通明。
——南北朝·蕭綱 9、一言之善,重于千金。
——晉·葛洪 10、無伐善,無施勞。
—— 孔子 1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 劉備 12、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左傳 13、鋤一惡,長十善。
—— 14、善之端而止之也。
——王安石 1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16、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17、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
—— 揚雄 18、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
—— 楊萬里 19、人類中兇惡的人比最兇惡的動物還兇惡。
人類中善良的人比最善良的動物還善良。
—— 鄭淵潔 20、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曾子 21、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豐富的心靈,高貴的靈魂,這樣你才無愧于人的稱號,你才是作為真正的人在世間生活。
—— 周國平 22、饒舌的人多虛妄。
——培根 23、懲惡而勸善。
—— 左丘明 24、惆悵隸屬于善良;絕無惆悵感的人也許非常不凡,但畢竟非善良之輩。
——劉心武 1、善與惡是同一塊錢幣的正反面。
——羅曼·羅蘭 2、善良與品德兼?zhèn)洌q如寶石之于金屬,兩者互為襯托,益增光彩。
—— 蕭伯納 3、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
—— 4、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蘇生。
——高爾基 5、善良既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yōu)于偉大的人。
—— 雨果 6、善良的行為有一種好處,就是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為。
—— 盧梭 7、善良的行為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
—— 盧梭 8、善良的心就是太陽。
——雨果 9、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
—— 莎士比亞 10、善良的根須和根源,在于建設,在于創(chuàng)造,在于確立生活和美。
善良的品格同美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蘇霍姆林斯基 11、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滿著愛的人兒不斷地給人間帶來幸福。
——馬克·吐溫《鍍金時代》 12、善惡的區(qū)別,在于行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無。
——莎士比亞 13、善的源泉是在內心,如果你挖掘,它將汩汩地涌出。
—— 奧勒利烏斯 14、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羅曼·羅蘭 15、若把黑白和善惡放到一處,相形之下,彼此才可見得分明。
—— 喬叟 16、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
——《托爾斯泰作品研究》 17、如果說美貌是推薦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
—— 布爾沃一利順 18、如果你歌頌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也會有聽眾。
——哈·紀伯倫 19、如果“善”有原因,它就不再是善。
如果“善”有它的結果,那也不能稱為“善”,“善”是超乎因果聯(lián)系的東西。
—— 列夫·托 20、人格成熟的重要標志:寬容、忍讓、和善。
——戴爾·卡耐基 21、美是善的象征。
——米蓋爾·杜夫海納 22、沒有德性的美貌,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因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顆美好的靈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
——莎士比亞 23、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
—— 列夫.托爾斯泰 24、靈魂最美的音樂是善良!。
—— 羅曼·羅蘭 25、良心這玩意兒,它譴責起人來,是夠叫我害怕的,對大人是這樣,對小孩也是這樣。
——狄更斯《遠大前程》 26、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壯舉的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崗,監(jiān)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
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壘中的暗探。
—— 毛姆 27、老是考慮怎樣去做好事的人,就沒有時間去做好事。
——泰戈爾 28、具有才能的人總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決不矜持。
—— 巴爾扎克 29、金錢比起一分純潔的良心來,又算什么呢
—— 哈代 30、功利是一部機器的目的和檢驗機器價值的根據,而善良只是人的目的和意愿。
——泰戈爾《民族主義》 31、高尚的人無論走向何處,身邊總有一個堅強的捍衛(wèi)者——那就是,良心。
—— 司各特 32、感人肺腑的人類善良的暖流,能醫(yī)治心靈和肉體的創(chuàng)傷。
—— 羅佐夫 33、惡意和仁慈都是放大鏡,但前者的放大倍數更大。
——哈利法克斯 34、對自然美抱有直接興趣……永遠是心地善良的標志。
——康德 35、對于心地善良地人來說,付出代價必須得到報酬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侮辱。
美德不是裝飾品,而是美好心靈的表現(xiàn)形式。
—— 紀德 36、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 愛因斯坦 37、對好人行善,會使他變得更好;對惡人行善,他就會變得更惡。
——米開朗琪羅 38、當一人言行不一致時,這就完全糟了,這會導向偽善。
—— 列寧 39、但唯有善良的品格,無論對于神或人,都永遠不會成為過分的東西。
—— 培根 40、大量善行可能出于嚴厲,更多的是出于愛,但最多的還是出于清晰的了解和無偏見的公正。
——歌德 41、大凡善良的人總喜歡把人往好處想,總是把人想得比實際上更好,總愛夸大他們的好處。
對于這樣的人來說,以后的幻滅是很難過的,在他們覺得自己負有責任時就更難過了。
—— 陀思妥耶夫基 42、慈善的行為比金錢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
—— 盧梭 43、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它是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于施與的人。
—— 莎士比亞 44、出來吧,我的心,帶著你的愛去與它相會。
—— 泰戈爾 45、避免做壞事的最佳方式莫過于做好事,因為世上最困難的事情就是企圖不做任何事。
——卡萊爾 46、愛與善是幸福,亦是真理,世界上唯一可能的幸福與真理。
——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 47、做一個善良的人,為人類去謀幸福。
—— 高爾基 48、質樸卻比巧妙的言辭更能打動我的心。
—— 莎士比亞 49、只有理性才能教導我們認識善惡,使我們喜善恨惡。
良心盡管不依存于理性,但沒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發(fā)展。
—— 盧梭 50、知識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間理想。
——黑田鵬信 51、真正有才能的人總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絕不矜持。
—— 巴爾扎克 52、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質。
在前面的兩種品質之上加以一些難得而出色的情狀,真就顯得美,善也顯得美。
—— 狄德羅 53、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 羅素 54、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覺不出別人的居心不良。
—— 米列 55、與善人行善會使其更善,與惡人行善會使其更惡。
——羅曼·羅蘭 56、與其說是為了愛別人而行善,不如說是為了尊敬自己。
——福樓拜 57、一只小小的蠟燭,它的光照耀得多么遠!一件善事也正像這支蠟燭一樣,在這罪惡的世界上發(fā)出廣大的光輝。
——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58、一顆好心抵得過黃金。
—— 莎士比亞 59、一個人必須要么做個好人,要么仿效好人。
——德謨克利特 60、一個好行為也可能是一個壞行為,誰要救了狼就害了羊。
誰為兀鷹修復了翅膀,誰就要為它的爪負責。
——雨果 61、兇惡每“戰(zhàn)勝”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壓縮了一次,因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惡。
善良每敗于兇惡一次,就把自己弘揚了一次,因為它宣揚了自己的光明。
—— 王蒙 62、幸福就是至善。
——亞里士多德 63、行善的人應該覺得自己快樂才對。
—— 羅曼.羅蘭 64、行善必須努力,然而,抑制惡更須努力。
——蘇聯(lián) 65、行善比作惡明智;溫和比暴戾安全;理智比瘋狂適宜。
——羅·勃郎寧 66、我愿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 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