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做人方面的座右銘
你好,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02、金錢是一個好人的仆人,但卻是一個壞人的主人。
03、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
04、恨別人,痛苦的是自己。
05、律己要嚴,待人要寬。
06、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07、遇順境處之淡然,逢逆境處之泰然。
08、面對現實,逆境也會變?yōu)轫樉?,總有轉機的機會。
逃避現實,雖暫時偷安,但沒有翻身之余地。
09、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語要謹。
10、世上有一種永遠虧本的事,那就是發(fā)脾氣。
11、施比受更有福。
12、倚勢而凌人,勢敗而人凌,恃財而侮人,財散而人悔。
循環(huán)之路,我爭者,人必爭,雖力爭之,未必得;我讓者,人必讓,雖力讓之,未必失。
13、古今庸人,敗于“惰”字;古今才人,敗于“傲”字。
14、不要因為眾生的無知,而痛苦自己。
15、聞謗不怒,雖讒言焰熏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熄。
聞謗而怒,雖巧辯,如蠶作繭,自取纏綿。
16、不臨難,不見忠誠之心。
不臨財,不見志士之節(jié)。
17、為善,雖一個寒士,人服其德。
為惡,雖位及人臣,人議其過。
18、容人之過,卻非順人之非。
沒有意見,要有主見。
19、想到對岸去,就不能只沿著岸邊跑。
20、智慧是生命的泉源,愿望是生命的動力,行動是生命的展現。
21、智者改過而遷善,愚者文過而飾非.遷善則其德日新,飾非則其惡日積.22、責己者,可以成人之善。
責人者,實可長自己之惡。
23、道德是提升自己的明燈,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
24、多一份心力注意別人,就少一份心力反省自己。
25、貧而好施,功倍于富。
貴而好聚,惡倍于貧。
26、疲勞是最舒適的枕頭,努力工作吧。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8、修身踐言,慎終如始。
29、魔的定義,就是拿自己的錯誤,折磨自己。
30、所謂禪,內不為煩惱所惑,外不被境界所擾。
31、妄心是最難登的山,最難駕御的馬,不試圖征服、超越它的人就得不到自己的生命。
32、幸運永遠照顧著努力付出的人。
33、所有困難,都是為成功者而設定的。
34、不是“某人使我煩惱,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來煩惱自己。
”35、修行最主要的目標即是無我。
因為你能縮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別人,別人也一定會來尊重你,接受你。
36、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37、第一步看慣,心平氣和;第二步看淡,氣定神閑;第三步看破,心安理得。
38、思想是沒有表達出來的行為,行為是已表達了的思想。
39、大多數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40、事非窩里,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向后。
41、死亡只是整個生命中的逗號,而不是句號。
42、知妄想為空,妄想即是般若。
執(zhí)般若為有,般若即是妄想。
43、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也無我不信任之人,無不可原諒之人。
如果我們能俱足此“三無”,則能使心理健康并正常發(fā)展,而自然會寬人、愛人、信任人。
44、一個人沒有那么壞,你一直毀謗他,他也不會下地獄。
一個人沒有那么好,你再贊嘆他,他也不會成佛。
45、何以息謗,曰:無辨;何以息怨,曰:無爭。
46、愛必須伴隨著永遠的寬恕。
而喜歡常會為了自己的快樂而犧牲對方。
兩者大不相同。
47、信是立身之本,從不可無。
恕是接物之要,終身奉行。
48、禮——存于中者為誠心,形于外者為敬意。
49、笑,世界就跟你笑;哭,就只有你自己哭了。
50、知善而守,錦上添花。
知惡不為,轉禍成福。
51、我們起初造成習慣,之后習慣驅使我們。
52、有勇氣自殺,為什么不拿自殺的勇氣活下去。
53、謙讓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yǎng)心第一法。
54、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
55、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56、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57、自持當從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免患。
待人當從有過中求無過,非當從厚,亦且解怨。
58、修己以清心為務,涉世以慎言為先。
59、懂得如何愛人,便完成了生命的覺醒。
60、藹可親的態(tài)度,是最有力的自我介紹。
跪求:至理名言!
好多哦不知你想要的是哪一方面的~說說我的座右銘好了~做人方面:搬開別人腳下的拌腳石有時恰恰是在為自己鋪路。
認識觀方面:客觀的接受不完美如同接受不同的色彩。
有不同的色彩才有可能擁有多彩的人生。
小鳥趴在鷹背上,才能飛得比鷹還要高
人要把目標放遠一點,要有明確的方向。
就像駕著一條船在大海里航行,如果你只看到前面10米的地方,你就找不到方向。
而如果你朝著遠處的一個方向堅定地駛去,也許就是成功的彼岸。
我必須首先是棵如詩如歌的大樹,然后才會有鳥兒飛來。
只要心中有岸就不怕漂泊。
先想這些了,好多的,你最好再限定一下范圍我再回答
歌曲中有哪些勵志座右銘 可以使學習、生活、做人方面的。
《我的未來不是夢》演唱:張雨生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流著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著追求追求一種意想不到的溫柔你是不是像我曾經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頭因為我 不在乎別人怎么說我從來沒有忘記我對自己的承諾對愛的執(zhí)著我 知 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的過每一分鐘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的過每一分鐘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跟著希望在動水手演唱:鄭智化苦澀的沙 吹痛臉龐的感覺像父親的責罵 母親的哭泣 永遠難忘記年少的我 喜歡一個人在海邊卷起褲管光著腳丫踩在沙灘上總是幻想海洋的盡頭有另一個世界總是以為勇敢的水手是真正的男兒總是一副弱不禁風孬種的樣子在受人欺負的時候總是聽見水手說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 至少我們還有夢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問 為什么長大以后 為了理想而努力漸漸的忽略了 父親母親和 故鄉(xiāng)的消息如今的我 生活就像在演戲說著言不由衷的話戴著偽善的面具總是拿著微不足道的成就來騙自己總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陣的空虛總是靠一點酒精的麻醉才能夠睡去在半睡半醒之間仿佛又聽見水手說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 至少我們還有夢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問 為什么尋尋覓覓尋不到 活著的證據都市的柏油路太硬 踩不出足跡驕傲無知的現代人 不知道珍惜那一片被文明糟踏過的海洋和天地只有遠離人群才能找回我自己在帶著咸味的空氣中 自由的呼吸耳畔又傳來汽笛聲和水手的笑語永遠在內心的最深處聽見水手說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 至少我們還有夢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問 為什么五月天 《倔強》, BEYOND 海闊天空 ,汪峰 《飛得更高》, 趙傳 《我是一只小小鳥》,汪峰 《怒放的生命》,伍思凱 《我真的很不錯》,范瑋琪 《最初的夢想》,劉歡 《從頭再來》,BEYOND 《光輝歲月》,成龍《真心英雄》,陽光總在風雨后,風雨彩虹鏗鏘玫瑰,相信自己,步步高,壯志雄心,追風少年。
歌詞的話,你可以百度下。
很方便的。
。
勵志歌還是很多的。
職場如戰(zhàn)場是什么意思啊
朱光潛(1897年9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筆名孟實、孟石。
安桐城縣人,大學教授,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中國現代美學奠基人。
1897年出生,少時課讀于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學,青年時期在桐城中學、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學習,后肄業(yè)于香港大學文學院。
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溝通了西方美學和中國傳統(tǒng)美學,溝通了舊的唯心主義美學和馬克思主義美學,溝通了“五四”以來中國現代美學和當代美學,他是我國現當代最負盛名并贏得崇高國際聲譽的美學大師。
1986年3月6日在北京病逝,終年89 歲。
朱光潛是一位以救國興邦為己任的愛國知識分子。
在舊中國的漫長歲月中,盡管道路有過曲折,但他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在復雜的斗爭中,辨明了方向,看清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
在解放前夕的關鍵時刻,斷然拒絕國民黨當局的利誘威脅,毅然決定留在北京。
他在與廣大人民一起迎接解放的日子里,曾興奮地說:“我像離家的孤兒,回到了母親的懷抱,恢復了青春。
”解放后,他始終不渝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對黨赤誠相見,肝膽相照。
盡管他曾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從未動搖過對黨、對社會主義的信念以及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粉碎“四人幫”以后,他衷心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精神振奮,老當益壯,積極翻譯名著,撰寫文稿,發(fā)表演講,指導研究生,在學術研究和教育領域馳騁不懈。
1983年3月,他應邀去香港中文大學講學,一開始他就聲明自己的身份:我不是一個共產黨員,但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這就是他對自己后半生的莊嚴評價。
朱光潛學貫中西,博古通今。
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溝通了西方美學和中國傳統(tǒng)美學,溝通了舊的唯心主義美學和馬克思主義美學,溝通了“五四”以來中國現代美學和當代美學。
他是中國美學史上一座橫跨古今、溝通中外的“橋梁”,是我國現當代最負盛名并贏得崇高國際聲譽的美學大師。
6 治學精神1、自我解剖 不斷批評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學批判和美學辯論中,朱光潛勇于解剖自己,嚴肅批判了唯心主義美學思想,特別是他自己曾經宣揚過的唯心主義。
作為一位成就斐然的名教授,他的這一行為實在是難能可貴。
這以后,他不斷地批判自己,不斷提出新的 觀點和新的問題,堪稱學者的楷模。
2、尋求真理 學風端正朱光潛通過批判唯心主義認識到以往自己是在“迷徑里使力繞圈子”,以后開始學習馬列主義原著。
他在近六十歲時開始自學俄語,并用各種文本(中、德、俄、法、英)進行比較研究,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他提倡獨立思考,從不人云亦云,晚年的《談美書簡》和《美學拾穗集》就是他治學精神的具體表現。
3、“三此主義”忘我精神朱光潛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 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
“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環(huán)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這是朱光潛不尚空談,著眼現在,腳踏實地的治學精神的體現。
4、《談讀書》節(jié)選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都沒有一讀的價值。
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須慎加選擇。
真正能夠稱為“書”的恐怕還難上十卷百卷。
你應該讀的只是這十卷百卷的書。
在這些書中間你不但可以得到較真確的知識,而且可以于無形中吸收大學者治學的精神和方法。
這些書才能撼動你的心靈,激動你的思考。
你與其讀千卷萬卷的詩集,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千卷萬卷談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中國學生們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學時代就歡喜煞有介事的談一點學理。
他們――包括你和我自然都在內――不僅歡喜談談文學,還要研究社會問題,甚至于哲學問題。
這既是一種自然傾向,也就不能漠視,我個人的見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
十五六歲以后的教育宜重發(fā)達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重發(fā)達想象。
所以初中的學生們宜多讀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我自己便沒曾讀過幾本“青年必讀書”,老早就讀些壯年必讀書。
比方中國書里,我最歡喜《國風》、《莊子》、《楚辭》、《史記》、《古詩源》、《文選》中的《書箋》、《世說新語》、《陶淵明 集》、《李太白集》、《花間集》、《張惠言詞選》、《紅樓夢》等等。
在外國書里,我最歡喜溪茲(濟慈)、雪萊、考老芮基(柯爾律治)、白朗寧諸人的詩集,蘇菲克里司(索??死账?的七悲劇,莎士比亞的《哈孟列德(哈姆雷特)》、《李爾王》和《奧塞羅》,歌德的《浮士德》,易卜生的戲劇集,杜(屠)格涅夫的《新田地(處女地)》和《父與子》,妥斯套夫斯克(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福洛伯(福樓拜)的《布華里(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小說集,小泉八云關于日本的著作等等。
讀書方法,我不能多說,只有兩點須在此約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
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
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tài)度衡量書的內容。
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見。
記筆記不特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
學問不只是讀書,而讀書究竟是學問的一個重要途徑。
因為學問不僅是個人的事而是全人類的事,每科學問到了現在的階段,是全人類分途努力日積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這成就還沒有淹沒,就全靠有書籍記載流傳下來。
讀書是要清算過去人類成就的總賬,把幾千年的人類思想經驗在短促的幾十年內重溫一遍,把過去無數億萬人辛苦獲來的知識教訓集中到讀者一個人身上去受用。
有了這種準備,一個人總能在學問途程上作萬里長征,去發(fā)見新的世界。
歷史愈前進,人類的精神遺產愈豐富,書籍愈浩繁,而讀書也就愈不易。
書籍固然可貴,卻也是一種累贅,可以變成研究學問的障礙。
它至少有兩大流弊。
第一,書多易使讀者不專精。
我國古代學者因書籍難得,皓首窮年才能治一經,書雖讀得少,讀一部卻就是一部,口誦心惟,咀嚼得爛熟,透入身心,變成一種精神的原動力,一生受用不盡。
其次,書多易使讀者迷方向。
許多初學者貪多而不務得,在無足輕重的書籍上浪費時間與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擱了;比如學哲學者盡管看過無數種的哲學史和哲學概論,卻沒有看過一種柏拉圖的《對話集》,學經濟學者盡管讀過無數種的教科書,卻沒有看過亞當斯密的《原富》。
讀書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
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兩句詩值得每個讀書人懸為座右銘。
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裝點門面,如暴發(fā)戶炫耀家私,以多為貴。
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讀的書當分種類,一種是為獲得現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識,一種是為做專門學問。
為獲常識起見,目前一般中學和大學初年級的課程,如果認真學習,也就很夠用。
所謂認真學習,熟讀講義課本并不濟事,每科必須精選要籍三五種來仔細玩索一番。
常識課程總共不過十數種,每種選讀要籍三五種,總計應讀的書也不過五十部左右。
這不能算是過奢的要求。
一般讀書人所讀過的書大半不止此數,他們不能得實益,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而閱讀時又只潦草滑過。
常識不但是現世界公民所必需,就是專門學者也不能缺少它。
近代科學分野嚴密,治一科學問者多固步自封,以專門為藉口,對其他相關學問毫不過問。
這對于分工研究或許是必要,而對于淹通深造卻是犧牲。
宇宙本為有機體,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關,牽其一即動其余,所以研究事理的種種學問在表面上雖可分別,在實際上卻不能割開。
世間絕沒有一科孤立絕緣的學問。
比如政治學須牽涉到歷史、經濟、法律、哲學、心理學以至于外交、軍事等等,如果一個人對于這些相關學問未曾問津,入手就要專門習政治學,愈前進必愈感困難,如老鼠鉆牛角,愈鉆愈窄,尋不著出路。
其他學問也大抵如此,不能通就不能專,不能博就不能約。
先博學而后守約,這是治任何學問所必守的程序。
我們只看學術史,凡是在某一科學問上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于許多它科學問有深廣的基礎。
有些人讀書,全憑自己的興趣。
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書就把預擬做的事丟開,用全副精力去讀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書,仍是如此辦,雖然這兩書在性質上毫不相關。
這種讀法有如打游擊,亦如蜜蜂采蜜。
它的好處在使讀書成為樂事,對于一時興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養(yǎng)成一種不平凡的思路與胸襟。
它的壞處在使讀者泛濫而無所歸宿,缺乏專門研究所必需的經院式的系統(tǒng)訓練,產生畸形的發(fā)展,對于某一方面知識過于重視,對于另一方面知識可以很蒙昧。
如果一個人有時間與精力允許他過享樂主義的生活,不把讀當做工作而只當做消遣,這種蜜蜂采蜜式的讀書法原亦未嘗不可采用。
但是一個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種學問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預定計劃與系統(tǒng)。
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興趣,或是科目,或是問題。
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從頭讀到尾,以求對于該科得到一個概括的了解,作進一步作高深研究的準備。
讀文學作品以作家為中心,讀史學作品以時代為中心,也屬于這一類。
以問題為中心時,心中先須有一個待研究的問題,然后采關于這問題的書籍去讀,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諸家對于這問題的意見,以供自己權衡去取,推求結論。
重要的書仍須全看,其余的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節(jié),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丟手。
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對于初學不相宜。
不過初學者以科目為中心時,仍可約略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微意。
一書作幾遍看,每一遍只著重某一方面。
蘇東坡與王郎書曾談到這個方法: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次讀之。
當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并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
故愿學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圣賢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文物之類,亦如之。
他皆仿此。
若學成,八面受敵,與慕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
朱子嘗勸他的門人采用這個方法。
它是精讀的一個要訣,可以養(yǎng)成仔細分析的習慣。
舉看小說為例,第一次但求故事結構,第二次但注意人物描寫,第三次但求人物與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對話、辭藻、社會背景、人生態(tài)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讀書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統(tǒng)組織。
比如看史書,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與政治的關系,則全書中所有關于這問題的史實都被這中心聯系起來,自成一個系統(tǒng)。
以后讀其它書籍如經子專集之類,自然也常遇著關于政教關系的事實與理論,它們也自然歸到從前看史書時所形成的那個系統(tǒng)了。
一個人心里可以同時有許多系統(tǒng)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許多部首,每得一條新知識,就會依物以類聚的原則,匯歸到它的性質相近的系統(tǒng)里去,就如拈新字貼進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歸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歸到水部。
大凡零星片斷的知識,不但易忘,而且無用。
每次所得的新知識必須與舊有的知識聯絡貫串,這就是說,必須圍繞一個中心歸聚到一個系統(tǒng)里去,才會生根,才會開花結果。
記憶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讀過的書所形成的知識系統(tǒng),原本枝葉都放在腦里儲藏起,在事實上往往不可能。
如果不能儲藏,過目即忘,則讀亦等于不讀。
我們必須于腦以外另辟儲藏室,把腦所儲藏不盡的都移到那里去。
這種儲藏室在從前是筆記,在現代是卡片。
記筆記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學家采集標本,須分門別類訂成目錄,采得一件就歸入某一門某一類,時間過久了,采集的東西雖極多,卻各有班位,條理井然。
這是一個極合乎科學的辦法,它不但可以節(jié)省腦力,儲有用的材料,供將來的需要,還可以增強思想的條理化與系統(tǒng)化。
7 美學思想朱光潛的美學、文藝學思想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結合現代心理學,將現代人文主義心理學的美學思想運用于文學研究。
在康德開始的近代美學研究后,朱光潛將審美同情與道德同情的質的區(qū)分作出揭示,指出審美同情消除主客體之間的界限,“把一瞬間的經驗從生活中孤立出來,主體‘迷失’在客體中”,也就排除了理性的審美同情中的地位。
他和梁實秋等人都與當時的主流文化不一致,但他們對西方傳統(tǒng)的借鑒有古今種種的不一。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藝心理學》比較系統(tǒng)地表述了這些美學思想,在當時文學青年中影響較大。
《文藝心理學》被一些大學作為文藝理論的教材。
朱光潛對文學更直接鮮明的態(tài)度在《文學雜志》發(fā)刊詞《我對本刊的希望》中表露著,他提倡“自由生發(fā),自由討論”,“不希望某一種特殊趣味或風格成為‘正統(tǒng)’“,”殊途同歸地替中國新文藝開發(fā)出一個泱泱大國“。
這是當時一批立足于獨立自由的人文主義立場上的文學家的心聲的集中體現:奉行嚴謹而超脫的風格,強調文學表現人生和怡情悅性的功用,維護文學的獨立自足性。
他是以一種學者的姿
籠絡人心什么方法最有效
(1)、含義:金錢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貧苦窮因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權勢武力不能讓自己屈服變節(jié)。
(2)、做人的基本準則是不能變的,當今社會,仍有很多意志薄弱的人,經不起金錢和物質的利誘,成為腐敗分子。
社會大力宣傳這方面的素材,鞭撻不良風氣,形成一股正氣,使浩然之氣發(fā)揚光大;個人應加強做人準則、品行素養(yǎng)、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之氣蔚然成風。
2、原因: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階層之間的斗爭復雜而又激烈。
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
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于是出現了一個思想領域里“百家爭鳴”的局面。
主要學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莊子法家:韓非子兵家:孫武名家:鄧析陰陽家: 司馬談縱橫家:鬼谷子雜家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