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學生好好學習,積極進取的座右銘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青年學生應該從哪些方面積極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加入黨組織
1、認真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比如科學發(fā)展觀知識內涵。
2、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儲備報效祖國的知識才能。
3、弘揚社會主義傳統(tǒng)美德,做國家和社會的優(yōu)秀分子。
以上三條,展開闡述一下,足夠。
學習勵志座右銘大全
言中能折射出個人的思想和品格會說話”成為交際文明的。
在全面建設社會,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的今天,社會呼喚能言善斷的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要培養(yǎng)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就必須從學生時代抓起,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能言 會言 善言 能言、會言、善言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標準之一。
前人說“言為心聲”。
從語言中能折射出個人的思想和品格,“會說話”成為交際文明的主流。
善言者必善斷。
許多企業(yè)家、公司老總、政治家都是交際家、演說家。
他們有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語言功底,有深邃的思辨思維和敏銳的社會洞察力,有侃侃而談、幽默風趣的表達能力。
他們事業(yè)上的成功與其良好的綜合素質密不可分。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的今天,社會呼喚能言善斷的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要培養(yǎng)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就必須從學生時代抓起,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下面,就“怎樣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這一論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作一些初淺的探討,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天生我才必有用”,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給學生重新定位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是最好的途徑之一,教師應從七年級就開始抓起,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時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積極發(fā)言的快樂。
但是,地處邊遠民族地區(qū)學校的學生,能積極主動發(fā)言者如數家珍,而且這些同學都是成績優(yōu)秀,各方面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老師們都把他們捧為“掌上明珠”,課堂上的提問都聚焦在他們身上,課堂發(fā)言也成了這“幾個”同學的專利了。
從而導致課堂發(fā)言沒有顧及到全體學生,與教育公平相悖。
可悲的是,大多數學生又“怒其不爭”,他們非常害怕老師提問,怕回答不上受到老師的斥責,怕答不上而感到羞恥。
偶爾有老師提問他們,要么沉默應對,要么干脆來一個“不知道”。
究其原因,是多年來他們心理一直籠罩著因答不上來而受到老師懲罰的陰影。
由于老師的引導無方,粗魯的言行刺傷了其幼小嫩稚的心靈。
內心有的只是羞澀,受傷害至深者還可能會凸顯麻木和愚鈍。
因此,初中教師就必須從他們跨入中學門檻的時刻為他們尋找到新的轉機。
從靈魂深處去呼喚,從道德品質上去感召,讓他們的心靈回歸本源、回歸純真,從而體驗到生活的愉悅和學習的意義。
具體做法如下:1、讓學生盡可能地找出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越多越好。
2、讓學生說出自己在近年來最開心的時刻有幾次,原因是什么。
3、說出自己干了哪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
4、找出自己的愛好、興趣,還有哪些方面可以開發(fā)。
………只有這樣,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
有了閃光點,便會產生成就感、成功感和幸福感,對學習和生活便增加了信心和勇氣。
同時,教師在后面為學生鼓勁說:“只要努力,你能優(yōu)秀,你會優(yōu)秀、你最優(yōu)秀”。
多鼓勵,學生有了底氣、有了勇氣、有了豪氣,便會自覺克服不足,從而戰(zhàn)勝生活和學習上遇到的困難。
有人總結得很好,“世上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在歷史上不乏其例。
我們要有能發(fā)現(xiàn)“達芬奇畫雞蛋”、愛因斯坦做泥凳”式的慧眼,用變后進為激進,變激進為上進,變上進為先進的教育策略和戰(zhàn)術,還教育予公平,讓每一個學生都盡最大可能地得到開發(fā)和塑造。
這一點,電視連續(xù)劇《亮劍》給我的啟示很大:李云龍用巧妙的智謀激勵士兵“后隊變前隊,跑步前進”取得治兵的成功。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妨也來一個“后隊變前隊”、“后進趕先進”的育人戰(zhàn)術,讓更多的學生獲得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發(fā)展。
二、循序漸進,變“怕說”為“想說”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言,就必須制定有效的計劃和培養(yǎng)方案,做到胸懷全體學生,放眼未來,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
要認真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因材施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要精心設置問題情境,做到有難有易,難易適當適度,從易開始。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充分開展話題討論活動,讓學生與學生對話,小組與小組對話,班級與班級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學生與網絡對話。
例如在教學《背影》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這樣發(fā)言:“是誰創(chuàng)造了家
”“是誰關愛了你
”有人說“世上只有媽媽好”,其實“什么人也很好”……學生異口同聲回答道:“父親”。
于是,我就因勢利導,讓每位同學說出自己父親的好處來。
由于每位同學的父親有著不同的個性和風格,有著不同的“育子”“愛子”之方,50多位同學說出了50多位“父親”形象。
同時,這諸多形象又有著共性,那就是“視子如命”,“望子成龍”。
一節(jié)課的討論過后,讓學生作文---《父子情深》。
第二節(jié)課讓學生交流習作,導入新課《背影》并設計問題情境如下:1、全文共幾個自然段,幾次點到“背影”。
2、文中寫了哪些事,父親說了幾句話。
3、父親爬月臺買橘子時的“背影”為何要詳寫。
4、文中寫了幾次“我”流淚,為什么流淚。
5、文章為何選取“背影”來刻畫形象。
6、你的父親與文中的父親有何異同。
7、讀了《背影》后,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整篇文章的學習,學生置身于閱讀、思考、討論、回答的過程中,就連班上最不愿發(fā)言的同學都想發(fā)言了,因為他有尊嚴,想說出自己的“父愛”,收到了很好的育人功效。
三、“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變“能說”為“會說”、“善說” 學生具備了“說”的一定功力和良好的心態(tài)后,教師就要在發(fā)言的技巧上進行有效引領,進一步做到準確、簡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演講活動。
同時,教師要設置一些交際場合情境讓學生進行模擬訓練,做到說話看對象,能直白地、委婉含蓄地、幽默風趣地針對不同的人和事進行交際模擬演練。
教師還要推薦一些口才方面的書籍讓學生閱讀,建議學生家長訂閱《演講與口才》等雜志,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把握多種表達技巧。
這樣之后,學生的便能積極,應對自如地發(fā)言,收到“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的表達效果。
總之,蘇秦、張儀憑三寸不爛之舌游說天下,最終促成“六王畢,四海一”的大一統(tǒng)局面;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成就了魏蜀吳三足鼎立;周恩來出訪印度,譜寫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由此觀之,能說善斷對國家民族的長足發(fā)展意義深遠,我們應高度重視學生發(fā)言的訓練,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進教育公平,為邊遠落后山區(qū)的人民譜寫素質教育的輝煌篇章而不懈探索、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