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數(shù)量詞”的古詩有哪些
1、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3、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4、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6、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帶有數(shù)量詞的古詩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詠懷》,是宋代邵康節(jié)所作。
全詩如下: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釋義:一個小孩,牽著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
娘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shù),嘴里念叨著“八枝 ,九枝,十枝,...... ......”。
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自己的身上。
他剛要動手,他的媽媽便喝住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邊的人就不能看美麗的花兒了。
”后來,這兒的花越來越多,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帶數(shù)量詞的詩句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名: 早發(fā)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代: 唐朝
帶數(shù)量詞的詩句
山村詠懷 (宋)邵康節(jié)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樓臺六七座, 八九十支花.。
這是非常經(jīng)典的一首了。
古詩數(shù)量詞是用一首還是一篇
早期,因是寫在簡上,一詩為一篇。
故可稱《詩》三百篇。
“首”作為口頭歌謠的量詞出現(xiàn)也很早,但并不是“詩”的正式量詞,實用中可以指口頭吟唱的數(shù)量。
各個時期用篇、首的情況并不一定(這就要看怎么定義古詩了),因為古代詩、歌是不分家的,后來多從俗稱,用首遂成慣例,故明清時,數(shù)詩多用首了。
古詩數(shù)量詞是用一首還是一篇
杳杳寒山道⑴,落落冷澗濱⑵。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fēng)吹面⑶,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只能找到這個了,希望能幫你。
有顏色詞重疊詞含有數(shù)量詞的古詩還要押韻
我曾陶醉早春暖融的艷陽,我也酷愛早春和煦的惠風(fēng),但我更對早春茫茫的霏雨情有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