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地理有關(guān)的詩句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雪—溫帶大陸性氣候 忽如一夜春,千樹萬樹梨花開。
——快行冷鋒的影響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
——不同坡向?qū)χ脖坏挠绊?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垂直地帶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準靜止鋒的影響 誰揮鞭策驅(qū)四運,萬物興衰皆自然。
——地球公轉(zhuǎn)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殼變動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季節(jié)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月相變化 百川東到海,何日復(fù)西歸。
——水循環(huán)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富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現(xiàn)代通信技術(shù)的發(fā)展,使之成為現(xiàn)實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從長江三峽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陽,然后到洛陽呢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地域性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
——地域性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水循環(huán) 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數(shù)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 ——地殼變動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自然條件惡劣,人口稀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通過水循環(huán),使水資源不斷得以更新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波浪的侵蝕作用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盆地夜間氣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迎風坡易形成降水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在當時的條件下,東吳的船是怎么樣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生物循環(huán)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風的影響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季風區(qū)與非季風的分界線在此地附近 向陽石榴紅似火,背陰李子酸透心。
——光照對植物的影響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沙漠景觀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洞庭湖景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梅雨天氣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zhì)循環(huán) 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
——交通運輸條件對商業(yè)的影響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地球自轉(zhuǎn)
跟“若溪”有關(guān)的詩句
王維湖上一回,青山卷白云。
川集 欹湖】丘丹龍為鏡,爐峰煙。
【狀江南 季冬】白居易郭外迎人月,湖邊醒酒風。
【湖上夜飲】嚴維池邊草作徑,湖上葉如船。
【狀江南 季春】張翚孤坐正愁緒,湖南誰搗衣。
【絕句】李白湖闊數(shù)千里,湖光搖碧山。
【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其二】湖西正有月,獨送李膺還。
【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其二】船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其二】錢珝湖口分江水,東流獨有情。
【江行無題一百首 其九十五】崔國輔湖南送②君去①,湖北送③君歸。
【湖南曲】湖里鴛鴦鳥④,雙雙他自飛。
【湖南曲】韓愈湖上新亭好,公來日出初。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伯芻)三堂新題二十一詠 新亭】宋文天祥湖光與天遠④,屈注滄江流⑤。
【江丞相萬里第四十五】方岳湖南寧幾州,耕鑿?fù)碘派?/p>
【以人生五馬貴莫受二毛侵為韻送胡獻叔守邵陽 其二】王遂湖山盡行樂,愁殺岳將軍①。
【登楊府風云閣】白玉蟾湖光清似鏡,俯仰兩青天。
【南湖】龍輔湖色開明鏡,巒光列翠屏。
【山中寄外 其二】呂陶湖中少塵氛,事外得野趣。
【寄題洋川與可學士公園十七首 其一 湖橋】朱熹云氣一吞吐,湖江心渺然。
【汲清泉漬奇石置熏爐其后香煙被之江山云物居然有萬里趣因作四小詩 其一】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
【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其一十三 月榭】人境諒非遙,湖山自幽絕。
【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其一十五 西嶼】湖光湛不流,嵌竇亦潛注。
【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其一十六 淙琤谷】湖平秋水碧,桂棹木蘭舟。
【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其一十九 采菱舟】許及之山坪縈霧草,湖濼漾煙蘆。
【綠野堂】湖山遠鐘鼎,往往屬田舍。
【土湖】公自得盤洲,湖山買無價。
【土湖】湖邊誰摘芡,輕度藕花風。
【芡曲】
與逸有關(guān)的詩句
渭川田家(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南浦(魯逸仲) 風悲畫角,聽《單于》,三弄落譙門。
投宿骎骎征騎,飛雪滿孤村。
酒市漸闌燈火,正敲窗、亂葉舞紛紛。
送數(shù)聲驚雁,乍離煙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朧淡月,到如今、無處不消魂。
故國梅花歸夢,愁損綠羅裙。
為問暗香閑艷,也相思、萬點付啼痕。
算翠屏應(yīng)是,兩眉余恨倚黃昏。
渭川田家(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江城子·題黃州杏花村館驛壁(謝逸) 杏花村館酒旗風。
水溶溶。
揚殘紅。
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
望斷江南山色遠。
人不見,草連空。
夕陽樓外晚煙籠。
粉香融。
淡眉峰。
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
只有關(guān)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登江中孤嶼贈白云先生王迥(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嶼出。
回潭石下深,綠筱岸傍密。
鮫人潛不見,漁父歌自逸。
憶與君別時,泛舟如昨日。
夕陽開晚照,中坐興非一。
南望鹿門山,歸來恨如失。
晚春臥疾寄張八子容(孟浩然) 南陌春將晚,北窗猶臥病。
林園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狹逕花障迷,閑庭竹掃凈。
翠羽戲蘭苕,赪鱗動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鄉(xiāng)遠從政。
云山阻夢思,衾枕勞歌詠。
歌詠復(fù)何為,同心恨別離。
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賈誼才空逸,安仁鬢欲絲。
遙情每東注,奔晷復(fù)西馳。
??痔顪羡?,無由振羽儀。
窮通若有命,欲向論中推。
古詩十九首(漢無名氏) 今夜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
無為守窮賤,轗軻??嘈?。
與湖有關(guān)的詩句
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李白《戰(zhàn)城南》:秦家筑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然。
劉禹錫《漢壽城春望》: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與“一”有關(guān)的詩句有哪些
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帶性.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是指暖鋒天氣. 3、“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適用于赤道地區(qū). 4、“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是指長江的中游. 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zhì)循環(huán). 6、“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句詩描寫的是我國春未夏初 的梅雨天氣. 7、“青蓮出水,碧蓮玉筍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 8、“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描述過去的河套平原. 9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guān)”中的“春風”是指夏季風. 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橫斷山的氣候和植被的垂直 變化. 11、“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12、“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反映的地區(qū)是江淮地區(qū). 13、“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廬山. 14、“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 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四川盆地. 1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廬山瀑布. 16、“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 蘇省的蘇州市內(nèi). 1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描述泰山. 18、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 19、“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是陜西黃河大拐彎 處地理景色的寫照. 20、“綠樹林邊合,青山廓外斜”道出了森林對環(huán)境的美化作用. 21、“明月林間照,清泉石上流”道出了森林有涵養(yǎng)水源、保持 水土的作用. 2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里 的白日依山盡是地球自轉(zhuǎn)的結(jié)果,黃河入海流是指黃河注入渤海. 23、《水調(diào)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 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 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yīng)無恙,當驚世界殊.”這首詞所描寫的河段位于長江中游 的長沙市,詞中所指的高峽是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 24、“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描寫的是長江三峽兩岸的風光. 25、“巍巍蒼蒼,冰峰百尺,懸河千丈,山川相間.”描寫的是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