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七夕節(jié)這天描寫七夕的愛情詩句有哪一些
鵲橋仙 宋 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低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愛情最悲傷的詩句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出自宋代詩人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抒發(fā)的是重陽佳節(jié)思念丈夫的心情。
傳說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后,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滿著“薄霧濃云”,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
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里。
“瑞腦消金獸”一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里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
又是重陽佳節(jié)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溫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上片寥寥數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tài)描摹出來。
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挨;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
“佳節(jié)又重陽”一句有深意。
古人對重陽節(jié)十分重視。
這天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
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后,馬上接以一句“佳節(jié)又重陽”,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jié)良辰,丈夫不在身邊。
“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呢
“佳節(jié)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
緊接著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獨寢,又會有什么感觸
“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一番凄涼滋味。
下片寫重陽節(jié)這天賞菊飲酒的情景。
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jié)的一個主要節(jié)目,大概為了應景吧,李清照在屋里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
可是,這并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
重陽是菊花節(jié),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
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
“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
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于是匆匆回到閨房。
“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
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
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涂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
“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
“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jié)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
有了時令與環(huán)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最感人的古代愛情詩
陸游,釵頭鳳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陸游與表妹唐婉本恩愛夫妻,感情甚篤。
但因陸母卜喜歡唐婉,終被迫休離。
后二人各自婚娶。
十年后的一個春日,陸游獨游沈園與唐婉邂逅。
唐婉以酒肴款待,陸游感傷萬分,惆悵不已,隨即在園壁上題下此詞,抒自己內心的眷戀相思之情和無盡的追悔悲憤。
唐婉讀后百感交集,含淚和詞一首: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渾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此后郁郁寡歡,怏怏而卒。
二詞絕望凄楚,纏綿悱惻,感人至深,蕩氣回腸,催人淚下,唐詞尤甚十年后,陸游沈園重游,含淚寫下《沈園》,以紀念唐婉: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其中不乏刻骨銘心的眷戀與相思,也充滿不堪回首的無奈與絕望,真是蕩氣回腸,震爍人心。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句詩描寫的是誰的愛情故事
唐明皇和楊貴妃“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出自晚唐白居易的《長恨歌》 。
這首詩是他有感于唐玄宗(即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
在這首長篇敘事詩里,作者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
那么多失戀的人,為什么不在清明這天去祭奠自己已逝去的愛情呢
一、二情起緣于一次美好的邂逅。
,趙明誠與李清照從兄李迥外出游玩,宵節(jié)相國寺賞花燈時與李清照相識。
趙明誠早就讀過李清照的詩詞,本已贊賞不已,此時一見,便產生了愛慕之意。
趙明誠回去后,便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的字謎方式,委婉地向父親談及此事。
趙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親。
二、兩人婚后相敬如賓。
婚后二人感情和諧,以收集金石字畫作趣。
后因政治因素,趙氏親屬被迫隱居鄉(xiāng)里,趙明誠和李清照來到青州定居下來。
趙家由顯貴變成了普通百姓,對他們而言,卻是因禍得福。
他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畫和古玩上。
趙氏夫婦每得一本奇書,便共同勘校,整理題簽,得搭配書畫器物,便仔細把玩,互相給予評價。
同時,夫婦二人在飯后還時常坐在歸來堂中烹茶。
兩人指著滿屋的書籍互相拷問對方,猜中的人先飲茶。
以此為樂。
一次,趙明誠出外未歸,李清照曾作《醉花陰》一詞寄給丈夫告知自己的心情,趙明誠讀后,贊嘆不已。
卻又想勝之,便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天,最后得與詞五十首,中夾雜李清照的詞。
叫人評鑒,友人陸德夫品味后說:“只三句絕佳。
”趙明誠忙問是哪三句,陸德夫回答后,趙明誠不禁啞然。
原來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由此更欽佩妻子的才學。
三、兩人感情起了裂痕。
趙明誠只做了一年的江寧知府便因為失職而罷了官。
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營統(tǒng)治官王亦叛亂,此事被下屬察覺,并做了匯報,當其并沒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下屬自行布陣夜晚之時,成功擊敗王亦。
天亮時,下屬前去找尋趙明誠。
卻發(fā)現他早就利用繩子從城墻上逃跑了。
叛亂被定之后,趙明誠被朝廷革職。
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并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和諧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四、美滿姻緣落幕。
1129年,他們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人相對無語氣氛尷尬。
行致烏江,站在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蕩。
面對浩浩江水,隨口就吟誦出了《夏日絕句》。
趙明誠站在她身后,聞聽之后愧悔難當,深深自責。
從此便郁郁寡歡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發(fā)作而亡。
同年,趙明誠病卒于建康(南京),一段將近三十年的美滿姻緣就此落幕。
七夕,對于我這沒有愛情的人用的在乎這天嗎
你怎么會沒有愛情
每個人都有,只是可能他在和你約會的時候遲到了
不要擔心,他會來的,節(jié)日只是人們對于這個加上了個代碼而已1何必在意,每天幸福,開心,每天都在過節(jié),開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