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分別是古詩的一個永恒的題材許多詩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的什么寫
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的經(jīng)典詩句
1、「行路難三首」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jié)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爛草, 誰人更掃黃金臺。
行路難,歸去來。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 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 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fēng)忽憶江東行。
2、「長相思」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luò)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3、「關(guān)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
4、「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5、「蜀道難」李白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 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
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 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 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 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 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6、「采蓮曲」李白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 風(fēng)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7、 南陽送客 斗酒勿為薄。
寸心貴不忘。
坐惜故人去。
偏令游子傷。
離顏怨芳草。
春思結(jié)垂楊。
揮手再三別。
臨歧空斷腸。
8、峨眉山月歌 峨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9、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0、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附:李白在唐詩中10大最經(jīng)典詩句
1、最大氣蒼涼的景色描寫: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2、最自信的詩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3、最狂傲不羈的句子: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4、最無奈的詩句: 大道入青天,我獨不得出。
5、最膾炙人口的憂愁詩: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6、最細膩的景物描寫: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7、化為經(jīng)典成語的詩句: 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
8、最驚心動魄的景物描寫: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9、最摧人淚下詩句: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10、中國人最熟悉最經(jīng)典的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1、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眺樓 餞別校書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北風(fēng)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將進酒》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將進酒》 6、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將進酒》 7、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8、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登金陵鳳凰臺》 11、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12、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蜀道難》 13、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渡荊門送別》 16、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菩薩蠻》 17、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19、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 2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2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fā)白帝城》 23、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越中覽古》 24、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把酒問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油天姥吟留別》 李白在中國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個詩人那么簡單。
他變成一則如風(fēng)的傳奇,吹拂著我們,使我們拾不得睜開現(xiàn)實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間便彷佛溢滿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懷里便彷佛擂動著豪氣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貴的帝王御手調(diào)羹。
念他的名字,掌權(quán)的高傲奴才也為他脫革化。
低聲,念他的名字,他們看見水月輕晃,連死亡也也因為他變得浪漫,柔美。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就請暫且放下一些瑣事,讓我們同天上謫仙人——李白,共醉一場絕美不似人間的酒宴。
2.生平梗概: 李白(七0一~七六二),字太白,出生在碎葉(唐朝時設(shè)北庭都護府管轄,今哈薩克境內(nèi)),生于唐武后大足元年,卒于肅宗寶應(yīng)元年,年六十二歲。
大約五歲那年,李白隨父遷居到蜀中的江油,年少;的李白博覽群書,很快學(xué)會了寫詩作文。
那時,蘇 為益州長史,對李白的才華相當訝異,他說:「是子天才奇特,稍益以學(xué),可比相如」。
大約二十五歲,李白開始漫游蜀中的名勝古跡,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春,李白告別四川,沿長江而下,漫游各地,他說自己年輕游揚州時,「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上安州裴長史書』),又曾在今湖北安陸住過相當長的時間,所謂「酒隱安陸」,在此期間,他既和友人元丹丘,元演在中原到處游覽飲宴,更「學(xué)劍來山東」,寓家任城(今山東濟寧),與孔巢父,韓準、裴政等會徂徠山,酣飲縱酒,號竹溪六逸。
可見其生活的一斑。
李白的這段漫游時期,正當開元盛世,他的許多詩都已充份顯示他的藝術(shù)才華。
天寶初年,他應(yīng)召八京,賀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唐玄宗對他很重視,讓他供奉翰林院,起草詔誥。
后來李白被高力士所讒,玄宗賜金讓其還山,浮游四方,與杜甫成為莫逆之交。
天寶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隊伍,想?yún)f(xié)助他平亂,從來,肅宗忌之,殺李璘,李白因「從逆」被補,理當殺頭,由于得到朝中大將郭子儀的營救,才免除死罪,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
遇赦而還,開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次漫游。
這次漫游歷時三年多,地點主要在今安徽省南部。
相傳他醉欲撈水中之月,因溺死。
3.代表著作: 春夜宴桃李園序:本文選自李太白集,雖名為序,但與序跋不同,應(yīng)屬雜記類古文。
李白的散文雖然不多,但往往獨辟蹊徑,頗具特色。
春夜宴桃李園序?qū)懙牟贿^是日常生活中宴酒詠詩的尋常場景,但李白卻下筆不凡,于詩情畫意中別見一番豪邁之氣。
文章開篇,既不寫春,也不點宴,而是宕開一筆:「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兩句整飾工麗的駢文,抒寫天地之博大,光陰之永恒。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寫如夢之人生,面對著永恒的時空,不禁感嘆起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接著,作者筆鋒一轉(zhuǎn),以「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兩句,將人們從悠悠的玄思拉入桃李芳園縱情歡娛的場景,召「群季」,集「俊秀」,把酒攬月,賞花詠詩,高談暢飲之際,更當如惠連、康樂一般述志寫情,一泄胸中奇才壯采。
全文明快歡暢之音轉(zhuǎn)為淚揚奔放。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不有佳作,何伸雅懷
」詩人們?nèi)闻d所趨,盡情地訴說自己生命的美麗、信心和渴望。
充滿了對自我豪邁的肯定。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措寫了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反映出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長相思: 『長相思』,樂府『雜曲歌辭』舊題。
題意取自古詩:「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著以長相思,緣以結(jié)不解」。
現(xiàn)存歌辭多寫思婦之怨。
李白這首詩描寫思婦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深沉含蓄,韻律參差錯落,藝術(shù)上很有創(chuàng)造性。
同時,又采用典型景物的烘托、渲染,很好地表達了思婦的離別之苦。
【關(guān)山月】為樂府鼓角橫吹十五曲之一,多寫離別的感傷,李白此詩沿用樂府古題,反映戰(zhàn)士們戍守邊疆、思念家鄉(xiāng)的心情。
氣象雄渾,令人贊賞。
贈孟浩然;孟浩然(六八九——七四O),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
是盛唐著名詩人。
隱居當?shù)芈归T山,在四十歲時才出游京師,很受當時上層人物的贊譽,但終未出仕。
這首詩贊揚孟浩然不愿仕宦、醉酒隱居、風(fēng)流儒雅的個性和生活。
從中二聯(lián)看,本詩當是在孟浩浩然離開長安歸襄陽后所作。
《蜀道難》,樂府相和歌辭舊題。
齊梁以來,詩人多以此題描寫蜀道的艱險。
李白此詩無論在思想性或藝術(shù)性上都遠遠超出了以往的同類作品。
它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路線,抓住沿途各處的景色特點來展示蜀道之難和山勢的高危;用潑墨山水式的筆力,酣暢淋漓地描繪出山川的壯麗;以豐富的想象,將神話、傳說與現(xiàn)實融為一體。
詩人還設(shè)想,萬一有人據(jù)除險守關(guān),便會為非作歹,從中寄寓了他對時局的關(guān)切。
全詩句式長短錯落,音節(jié)鏗鏘有力,氣勢磅礴,豪邁奔放,堪為李白浪漫主義詩篇的代表作。
《清平調(diào)》是唐代大曲名。
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有一天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前賞牡丹花,命李白寫新樂章,李白奉命寫了這三首詩。
詩的內(nèi)容是歌詠名花與美人。
第一首贊頌貴妃美如仙女。
第二首寫貴妃勝過巫山神女和趙飛燕。
第三首說名花與美人為君王帶來了愉悅。
全詩構(gòu)思精巧,寫得清麗自然,詠花詠人,難分難辨,表現(xiàn)出詩人極高的描繪能力。
行路難:李白的《行路難》共有三首,均寫于天寶三載(七四四)李白離開長安以后,天寶元年(七四二),李白滿懷豪情來到長安。
唐玄宗叫他供奉翰林,詩人得到的不過是御用文人的待遇,宏大的理想和熱切的期望都化為泡影。
詩人又受才言離間,被迫離開長安。
獨坐敬亭山: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
風(fēng)景幽美秀麗,山上舊有敬亭,是南齊詩人謝朓的吟詠處。
此詩寫得平淡如水,若秋云行空,反映了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態(tài)度。
早發(fā)白帝城:干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長流夜郎,行至 州奉節(jié)縣白帝城,遇赦得釋,回到江陵。
本詩就是途中所作。
詩中抒寫了他遇赦后欣喜的心情。
白帝城,在今四川奉節(jié)東。
4.軼事: 皇帝「御床賜宴」 李白初到長安時,是十分榮耀的。
據(jù)說,他面見皇帝那天,玄宗降輦步行迎接他的到來。
一見面,玄宗就說:「你沒有官職,而我竟能知道你的名字,可見你一定是個道德修養(yǎng)極高的人。
」在交談中,玄宗見李白對答如流,寫的詩篇絢麗多彩,人又長得儀表非凡,甚為高興。
他讓李白坐在七寶御床上,設(shè)宴款待他,這叫做「御床賜宴」。
由于有一碗湯太燙了,玄宗還親自拿起湯匙,為他調(diào)涼點,這叫做「御手調(diào)羹」。
寵奴才脫靴 李自不僅看不慣宮中的生活,而且也看不起那些只顧謀求個人私利的權(quán)貴,甚至連皇帝及其身邊受寵的「紅人」都不放在眼里。
時間一長,有些人便制造謠言,在皇上面前大講李白的壞話。
其中說李白壞話最多的兩個人,是高力士和楊貴妃。
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寵信的太監(jiān),皇太子管他叫「阿哥」、王公大臣管他叫「阿爹」。
朝中的許多大官都是靠拍他的馬屁才爬上來的。
然而,李白卻十分鄙視他。
有一天,皇上想讓李白寫些東西,正趕上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內(nèi)侍們急忙把他弄醒,扶入宮中。
李白坐下來,伸出腳,對高力士說:「脫靴
」由于玄宗在場,高力士只好耐著性子給他脫了。
這件事可把高力士氣壞了。
因此,他伺機要對李白進行報復(fù)。
有一天,他見楊貴妃正在興沖沖地吟唱李白寫的《清平調(diào)詞》,她唱到「可憐飛燕倚新裝」這句時,高力士乘機在一旁煽動說:「這李白真是膽大包天,他竟敢在詞中將你比作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那趙飛燕雖然才貌出眾,但后來由于作風(fēng)放蕩,被皇帝廢黜了。
李白的這種比喻,顯然是別有用心的
」這樣一來,楊貴妃也恨起李白了。
從此以后,他們串通起來,經(jīng)常在玄宗面前說李白如何如何不好。
玄宗也慢慢對李白冷淡了。
在這種情況下,李白深知,長安已不是他所能待的地方了。
他上書皇帝,請求離去。
玄宗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說了一些不痛不癢的話,送了他一些錢,就把他打發(fā)了。
李白也不在乎,「高歌大笑」著走出了長安。
5.評價: 李白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一切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社會上的各種現(xiàn)象,抒發(fā)個人的種種感受,歌頌中國的壯美河山等等。
正如一位詩歌史專家所說:在中國詩歌史上,還沒有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像李白那樣廣闊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的面貌。
在藝術(shù)上,他以磅礴雄偉的氣勢、熾烈奔放的情感、豐富奇麗的想象、大膽驚人的夸張、清新自然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了瑰麗多彩的藝術(shù)形象,達到了「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shù)效果。
從而把浪漫主義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李白的詩歌成就對唐代及以后詩歌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他是中國人民最熟悉最熱愛的詩人,也是世界人民喜愛的詩人。
他的詩歌已被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廣泛流傳
《黃鶴樓》全詩,李白。
1、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眺樓 餞別校書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北風(fēng)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將進酒》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將進酒》 6、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將進酒》 7、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8、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登金陵鳳凰臺》 11、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12、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蜀道難》 13、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渡荊門送別》 16、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菩薩蠻》 17、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19、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 2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2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fā)白帝城》 23、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越中覽古》 24、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把酒問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油天姥吟留別》 李白在中國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個詩人那么簡單。
他變成一則如風(fēng)的傳奇,吹拂著我們,使我們拾不得睜開現(xiàn)實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間便彷佛溢滿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懷里便彷佛擂動著豪氣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貴的帝王御手調(diào)羹。
念他的名字,掌權(quán)的高傲奴才也為他脫革化。
低聲,念他的名字,他們看見水月輕晃,連死亡也也因為他變得浪漫,柔美。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就請暫且放下一些瑣事,讓我們同天上謫仙人——李白,共醉一場絕美不似人間的酒宴。
2.生平梗概: 李白(七0一~七六二),字太白,出生在碎葉(唐朝時設(shè)北庭都護府管轄,今哈薩克境內(nèi)),生于唐武后大足元年,卒于肅宗寶應(yīng)元年,年六十二歲。
大約五歲那年,李白隨父遷居到蜀中的江油,年少;的李白博覽群書,很快學(xué)會了寫詩作文。
那時,蘇 為益州長史,對李白的才華相當訝異,他說:「是子天才奇特,稍益以學(xué),可比相如」。
大約二十五歲,李白開始漫游蜀中的名勝古跡,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春,李白告別四川,沿長江而下,漫游各地,他說自己年輕游揚州時,「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上安州裴長史書』),又曾在今湖北安陸住過相當長的時間,所謂「酒隱安陸」,在此期間,他既和友人元丹丘,元演在中原到處游覽飲宴,更「學(xué)劍來山東」,寓家任城(今山東濟寧),與孔巢父,韓準、裴政等會徂徠山,酣飲縱酒,號竹溪六逸。
可見其生活的一斑。
李白的這段漫游時期,正當開元盛世,他的許多詩都已充份顯示他的藝術(shù)才華。
天寶初年,他應(yīng)召八京,賀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唐玄宗對他很重視,讓他供奉翰林院,起草詔誥。
后來李白被高力士所讒,玄宗賜金讓其還山,浮游四方,與杜甫成為莫逆之交。
天寶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隊伍,想?yún)f(xié)助他平亂,從來,肅宗忌之,殺李璘,李白因「從逆」被補,理當殺頭,由于得到朝中大將郭子儀的營救,才免除死罪,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
遇赦而還,開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次漫游。
這次漫游歷時三年多,地點主要在今安徽省南部。
相傳他醉欲撈水中之月,因溺死。
3.代表著作: 春夜宴桃李園序:本文選自李太白集,雖名為序,但與序跋不同,應(yīng)屬雜記類古文。
李白的散文雖然不多,但往往獨辟蹊徑,頗具特色。
春夜宴桃李園序?qū)懙牟贿^是日常生活中宴酒詠詩的尋常場景,但李白卻下筆不凡,于詩情畫意中別見一番豪邁之氣。
文章開篇,既不寫春,也不點宴,而是宕開一筆:「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兩句整飾工麗的駢文,抒寫天地之博大,光陰之永恒。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寫如夢之人生,面對著永恒的時空,不禁感嘆起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接著,作者筆鋒一轉(zhuǎn),以「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兩句,將人們從悠悠的玄思拉入桃李芳園縱情歡娛的場景,召「群季」,集「俊秀」,把酒攬月,賞花詠詩,高談暢飲之際,更當如惠連、康樂一般述志寫情,一泄胸中奇才壯采。
全文明快歡暢之音轉(zhuǎn)為淚揚奔放。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不有佳作,何伸雅懷
」詩人們?nèi)闻d所趨,盡情地訴說自己生命的美麗、信心和渴望。
充滿了對自我豪邁的肯定。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措寫了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反映出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長相思: 『長相思』,樂府『雜曲歌辭』舊題。
題意取自古詩:「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著以長相思,緣以結(jié)不解」。
現(xiàn)存歌辭多寫思婦之怨。
李白這首詩描寫思婦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深沉含蓄,韻律參差錯落,藝術(shù)上很有創(chuàng)造性。
同時,又采用典型景物的烘托、渲染,很好地表達了思婦的離別之苦。
【關(guān)山月】為樂府鼓角橫吹十五曲之一,多寫離別的感傷,李白此詩沿用樂府古題,反映戰(zhàn)士們戍守邊疆、思念家鄉(xiāng)的心情。
氣象雄渾,令人贊賞。
贈孟浩然;孟浩然(六八九——七四O),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
是盛唐著名詩人。
隱居當?shù)芈归T山,在四十歲時才出游京師,很受當時上層人物的贊譽,但終未出仕。
這首詩贊揚孟浩然不愿仕宦、醉酒隱居、風(fēng)流儒雅的個性和生活。
從中二聯(lián)看,本詩當是在孟浩浩然離開長安歸襄陽后所作。
《蜀道難》,樂府相和歌辭舊題。
齊梁以來,詩人多以此題描寫蜀道的艱險。
李白此詩無論在思想性或藝術(shù)性上都遠遠超出了以往的同類作品。
它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路線,抓住沿途各處的景色特點來展示蜀道之難和山勢的高危;用潑墨山水式的筆力,酣暢淋漓地描繪出山川的壯麗;以豐富的想象,將神話、傳說與現(xiàn)實融為一體。
詩人還設(shè)想,萬一有人據(jù)除險守關(guān),便會為非作歹,從中寄寓了他對時局的關(guān)切。
全詩句式長短錯落,音節(jié)鏗鏘有力,氣勢磅礴,豪邁奔放,堪為李白浪漫主義詩篇的代表作。
《清平調(diào)》是唐代大曲名。
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有一天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前賞牡丹花,命李白寫新樂章,李白奉命寫了這三首詩。
詩的內(nèi)容是歌詠名花與美人。
第一首贊頌貴妃美如仙女。
第二首寫貴妃勝過巫山神女和趙飛燕。
第三首說名花與美人為君王帶來了愉悅。
全詩構(gòu)思精巧,寫得清麗自然,詠花詠人,難分難辨,表現(xiàn)出詩人極高的描繪能力。
行路難:李白的《行路難》共有三首,均寫于天寶三載(七四四)李白離開長安以后,天寶元年(七四二),李白滿懷豪情來到長安。
唐玄宗叫他供奉翰林,詩人得到的不過是御用文人的待遇,宏大的理想和熱切的期望都化為泡影。
詩人又受才言離間,被迫離開長安。
獨坐敬亭山: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
風(fēng)景幽美秀麗,山上舊有敬亭,是南齊詩人謝朓的吟詠處。
此詩寫得平淡如水,若秋云行空,反映了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態(tài)度。
早發(fā)白帝城:干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長流夜郎,行至 州奉節(jié)縣白帝城,遇赦得釋,回到江陵。
本詩就是途中所作。
詩中抒寫了他遇赦后欣喜的心情。
白帝城,在今四川奉節(jié)東。
4.軼事: 皇帝「御床賜宴」 李白初到長安時,是十分榮耀的。
據(jù)說,他面見皇帝那天,玄宗降輦步行迎接他的到來。
一見面,玄宗就說:「你沒有官職,而我竟能知道你的名字,可見你一定是個道德修養(yǎng)極高的人。
」在交談中,玄宗見李白對答如流,寫的詩篇絢麗多彩,人又長得儀表非凡,甚為高興。
他讓李白坐在七寶御床上,設(shè)宴款待他,這叫做「御床賜宴」。
由于有一碗湯太燙了,玄宗還親自拿起湯匙,為他調(diào)涼點,這叫做「御手調(diào)羹」。
寵奴才脫靴 李自不僅看不慣宮中的生活,而且也看不起那些只顧謀求個人私利的權(quán)貴,甚至連皇帝及其身邊受寵的「紅人」都不放在眼里。
時間一長,有些人便制造謠言,在皇上面前大講李白的壞話。
其中說李白壞話最多的兩個人,是高力士和楊貴妃。
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寵信的太監(jiān),皇太子管他叫「阿哥」、王公大臣管他叫「阿爹」。
朝中的許多大官都是靠拍他的馬屁才爬上來的。
然而,李白卻十分鄙視他。
有一天,皇上想讓李白寫些東西,正趕上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內(nèi)侍們急忙把他弄醒,扶入宮中。
李白坐下來,伸出腳,對高力士說:「脫靴
」由于玄宗在場,高力士只好耐著性子給他脫了。
這件事可把高力士氣壞了。
因此,他伺機要對李白進行報復(fù)。
有一天,他見楊貴妃正在興沖沖地吟唱李白寫的《清平調(diào)詞》,她唱到「可憐飛燕倚新裝」這句時,高力士乘機在一旁煽動說:「這李白真是膽大包天,他竟敢在詞中將你比作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那趙飛燕雖然才貌出眾,但后來由于作風(fēng)放蕩,被皇帝廢黜了。
李白的這種比喻,顯然是別有用心的
」這樣一來,楊貴妃也恨起李白了。
從此以后,他們串通起來,經(jīng)常在玄宗面前說李白如何如何不好。
玄宗也慢慢對李白冷淡了。
在這種情況下,李白深知,長安已不是他所能待的地方了。
他上書皇帝,請求離去。
玄宗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說了一些不痛不癢的話,送了他一些錢,就把他打發(fā)了。
李白也不在乎,「高歌大笑」著走出了長安。
5.評價: 李白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一切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社會上的各種現(xiàn)象,抒發(fā)個人的種種感受,歌頌中國的壯美河山等等。
正如一位詩歌史專家所說:在中國詩歌史上,還沒有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像李白那樣廣闊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的面貌。
在藝術(shù)上,他以磅礴雄偉的氣勢、熾烈奔放的情感、豐富奇麗的想象、大膽驚人的夸張、清新自然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了瑰麗多彩的藝術(shù)形象,達到了「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shù)效果。
從而把浪漫主義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李白的詩歌成就對唐代及以后詩歌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他是中國人民最熟悉最熱愛的詩人,也是世界人民喜愛的詩人。
他的詩歌已被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廣泛流傳
描寫“永恒”的詩句有哪些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李白哪句詩體現(xiàn)了人生自身價值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價值關(guān)系。
人的價值意義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是自我價值,即個體存在對于自身的意義,其二是社會價值,即個體行為對于他人和社會的意義。
在這里,我想具體談?wù)劺畎椎淖晕覂r值觀。
李白的詩篇中充分顯示了詩人追求自我價值的熱切愿望,展示了詩人自我價值觀。
其中以自尊和自信的價值觀較為突出。
以李白的名作《將進酒》為例。
詩的內(nèi)容表面上看來是消極的:青春易逝,壯志難酬,人生如夢,不如及時行樂借酒消愁。
這種人生態(tài)度,一般失意文人也都會有。
但李白這首詩與眾不同之處在于詩中自始至終洋溢著強烈的自信、豪邁的氣勢。
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傳誦于世,充分反映詩人的自尊、自信的自我價值觀。
自尊:自稱人間精英李白生于人世間,從來否認自己是凡夫俗子,而是以異于“恒人”的“人杰”自居。
據(jù)傳,他剛滿周歲,父母按當時的風(fēng)俗,陳列各種物品任其抓取以測其志,誰知他既不抓吃的也不抓玩的,一抓就抓本《詩經(jīng)》。
青年時期,得到禮部尚書蘇莛“此子天才英麗”的稱譽,頗為得意。
后來在江陵,著名隱士司馬承楨謂其“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他便飄飄然了。
自賀知章贊其為“謫仙”人,他就一直以“謫仙”自況。
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確實非常自信,詩人自感才力超群,理所當然應(yīng)該承擔(dān)國家重任,因此,在他實現(xiàn)從政思想過程中,他始終把“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作為自己的從政目標。
詩人想憑借才力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就像搏擊長空的大鵬一樣,“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
但是詩人所處的由極盛而衰的時代,決定了詩人的濟世理想與黑暗現(xiàn)實之間存在尖銳矛盾,在遭受挫折后,仍充滿自信:“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才力猶可依,不慚世上雄”李白追求奉獻的人生觀和醉意人生,他自尊,自信。
在其人生觀和自我價值觀中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特別是詩人崇高的思想境界,為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建設(shè)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雖終其一生并沒有能夠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其傳世作品,已見證了其人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