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李白哪個寫的更好
這首詩并沒有多少新你只要理禹錫《酬樂天見示》中“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兩句就明白其意思了。
秋、九九、桑榆(喻日暮)、霜染楓葉,都借喻人到晚年晚景。
該詩和“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表達的幾乎是同一個意思,即在秋風徐徐、秋雨綿綿的九九重陽節(jié)(老人節(jié)),仍然能爬山登高,精神矍鑠。
不要說這個年齡人到晚年,經(jīng)霜的紅葉還可以映照成一遍紅云呢。
也就是說,不要說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還可以照得滿天彤紅、燦爛無比呢
作者以景托人,托出了一種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哪位大俠知道含有“詩”字的古代名言、詩句、辭賦、或警示勵志名句
詩中風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王維《觀獵》)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自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隨風潛入夜,滑物細無聲。
《杜甫《春夜喜雨》)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無題》)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 詩中花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李白《月下獨酌》)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詩中雪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盧綸《塞下曲》)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中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靜夜思》)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瞑》)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