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經(jīng)典詩句 > 形容高手出山的詩句

          形容高手出山的詩句

          時間:2014-01-28 16:07

          關(guān)于奇觀的成語16個

          您好

          懸崖峭壁、崇山峻嶺、山崩海嘯, 高聳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煙波浩渺 ,白練騰空, 千山萬壑、一瀉千里,波濤洶涌,高聳入云 。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3、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4、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一條界破青山色。

          5、太陽初出光赫赫, 千山萬山如火發(fā)。

          6、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巧奪天工鬼斧神工絕無僅有天造地設(shè)

          古詩《山中雜詩》的意思是什么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①, 竹中窺落日②。

          鳥向檐③上飛, 云從窗里出。

          [注釋] ①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②窺(kuì):從縫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意譯】 山峰上繚繞著陣陣的嵐氣云煙 竹林的縫隙里灑落下夕陽的余暉 鳥兒歡快地在屋檐上飛來飛去 白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

          本篇是《山中雜詩》的三首之一。

          是寫山居環(huán)境的幽靜,表現(xiàn)了閑適的心情。

          沈德潛說它“四句寫景,自成一格”。

          山中雜詩 映入眼簾的——是暮色里藹藹的山嵐,陷入竹隙的——是落日緩緩的畫卷。

          鳥兒悠閑地飛向人家的房檐,從窗口緩緩飄出的是一絲淡淡的云嵐。

          【賞析一】: 這四句寫景的小詩,自成一種格調(diào)。

          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氣連讀,在我們眼前,就會展現(xiàn)出一幅絕妙的圖畫,就會響起一曲優(yōu)美的樂章。

          杜甫《絕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放眼四望,觸處生情,將不同的景物組合起來,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huán)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

          用的就是這種格調(diào)。

          【賞析二】: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huán)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竟然從窗里飄出來。

          此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

          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

          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xiàn)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

          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鳥時時棲息于其檐前屋后,體現(xiàn)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

          沈德潛說此詩:“四句寫景,自成一格。

          ”意謂這首小詩將所有的筆墨都集中在寫景上,與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結(jié)構(gòu)不同,開了一種新的格式。

          其實,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并不是純客觀的描繪。

          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

          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吳均是寫山水的高手,這四句小詩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觀察角度的選擇得當。

          “煙”是由“山際”所見,“落日”是由竹中所見,“鳥”在檐上,“云”從窗出,這樣,就不同與尋常的寫山嵐、落日、鳥和云,而帶上了詩人山居所見的主觀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義。

          就象是攝影,攝取同一物象,卻各人有各人的角度。

          而一幀成功的作品,總是能取新穎巧妙的角度,攝出景物的特征與情趣,吳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關(guān)于小說里丐幫幫主的順序

          第一代 莊義方洋《仙海蓬》)  第二代 怕(古龍《天涯·明月·刀》)  第四代 金花子(古龍《天明月·刀》)  第六代 金老大(古龍《天涯·明月·刀》)  第七代 江匡(古龍《天涯·明月·刀》)  第八代 “劍髯”汪劍通(金庸《天龍八部》)  第九代 代理馬大元(金庸《天龍八部》)  第十代 “北喬峰”蕭峰(金庸《天龍八部》)  第十三代 “天下第一掌”尚昆陽(梁羽生《武林天驕》)  第十四代 武士敦(梁羽生《狂俠天驕魔女》)  第十五代 陸昆侖(梁羽生《鳴鏑風云錄》)  第十六代 “神行無影”裘無意(溫瑞安的《神州奇?zhèn)b》)  第十七代 錢幫主(金庸《射雕英雄傳》)  第十八代 “九指神丐”洪七公(金庸《射雕英雄傳》)  第十九代 黃蓉(金庸《射雕英雄傳》)  第二十代 魯有腳(金庸《神雕俠侶》)  第二十一代 耶律齊(金庸《神雕俠侶》)OR第二十一代 柳迎兒(驍騎?!段淞值蹏罚 〉诙宕?“金銀掌”史火龍(金庸《倚天屠龍記》)  第二十六代 史紅石(金庸《倚天屠龍記》) ?。▊髦链颂?,丐幫沒落,在北方,由畢家祖孫三代組成新興丐幫,丐幫一分為二,暫且算到一塊)  第二十七代 畢凌虛(梁羽生《還劍奇情錄》)  第二十八代 “震三界”畢道凡(梁羽生《散花女俠》)  第二十九代畢擎天(梁羽生《聯(lián)劍風云錄》)  第三十代 陸昆侖二世(梁羽生《廣陵劍》)  第三十三代 解風(金庸《笑傲江湖》)  第三十八代 賈長青(星系1988《天涯共此時》)  第四十三代 冷白濤(梁羽生《云海玉弓緣》)  第四十四代 周驥(梁羽生《云海玉弓緣》)  第四十五代 “鐵拐仙”呂青(梁羽生《冰川天女傳》)  第四十六代 翼仲牟(梁羽生《云海玉弓緣》)  第四十七代 仲長統(tǒng)(梁羽生《冰河洗劍錄》)  第四十八代 管羽延(梁羽生《牧野流星》)  (改名“興漢丐幫”)  第四十九代 范幫主(金庸《雪山飛狐》)  第五十五代 蘇察哈爾燦(電影《武狀元蘇乞兒》)  民國時代:戴天理(電視劇《打狗棍》更名“桿子幫”)  現(xiàn)代: 勞山民(小說《狂笑旅途》中的人物)  注:漫畫《龍虎門》中有第三十八代幫主洪東,第三十九代出名弟子王小龍

          s版(小學語文)一至六年級學過的古詩詞和積累運用

          一年級的語文書我不知道放去哪了,只有二至六的。

          我可是費好大勁給你弄,你得給我分啊  二(上)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憫農(nóng)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二(下)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雨晴  【唐】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后全無葉下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  卻疑春色在鄰家。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三(上)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為誰辛苦為誰甜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元宵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三(下)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鄉(xiāng)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上)  田園樂  【唐】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  鶯啼山客猶眠。

            浪淘沙  【唐】劉禹錫  八月濤聲吼地來,  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樂游原(節(jié)選)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椗珊訕?。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四(下)    【宋】范成大  ,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

            涼州詞  【唐】王翰  ,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畫眉鳥  【宋】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  平民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五(上)  【都沒有古詩。

          。

          】  五(下)  對酒  秋瑾  不惜千金買寶刀,  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  灑去猶能化碧濤。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南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六(上)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青松  陳毅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  待到雪化時。

            六(下)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  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ú缓靡馑?,你說的積累與運用,我不知道在哪里,不過我弄這個已經(jīng)弄得很辛苦了,你就給我點分唄)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描寫奇觀的成語

          李白,你是佛前的一朵青蓮 一劍一詩一壺酒,這大概是你的全部吧

          可這何妨,世俗的塵埃污濁不了你高尚的心靈,紅塵的眷戀阻擋不了你豪邁的詩情。

          你是佛前的一朵青蓮,浪漫而又高貴。

          你是世人心中的一朵青蓮,放蕩不羈。

          李賀詩中的名句和名句的賞析

          李賀詩歌的病態(tài)美 (發(fā)布時間:2006-04-17 15:54:09 作者: ) 點擊次數(shù): 1002 一 “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后。

          七歲能辭章。

          韓愈,皇甫(氵是) 始聞為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自目曰《高軒過》。

          二人大驚,自是有名。

          賀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

          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

          及暮歸,足成之,率為常。

          以父名晉肅,不肯舉進士。

          詩尚奇詭,絕去畦徑,當能無能效者。

          樂府數(shù)十篇,云昭諸工皆合之弦管。

          仕為協(xié)律郎。

          卒年二十七……“,這是《全唐詩》所記載的李賀生平。

          他短短的一是生留下為數(shù)不多的詩篇。

          “詩四卷,為集一卷”,像上空中倏忽飛逝的流星一樣,強烈的光芒在人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后世詩歌的發(fā)展,又是構(gòu)成這種印象和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 病態(tài)美就是一種不健康的美,如黛玉顰眉,西子捧心之類。

          表現(xiàn)于詩歌,則舉凡無批判地描寫陰森,死亡,傷感,怪誕,色情等所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效果都是屬于病態(tài)美。

          它是詩人用病態(tài)的心理觀察世界的結(jié)果。

          李賀詩歌大部分是有進步意義的,但也有不少詩歌存在著病態(tài)美。

          詩人杜牧在《李長吉詩歌序》中說,李賀的詩歌“云煙綿連,不足為其態(tài)也;春之盈盈,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檣陣馬,不族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國(阝多)殿,梗莽邱壟,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鯨噬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

          ”后三種中,就包含了病態(tài)美的成分。

          從李賀思想藝術(shù)整個傾向來說潛存著一種冷熱兩極轉(zhuǎn)化的生動的精神力量。

          由于他的出身,教養(yǎng),生活遭遇和短促的生命,影響了他獲得廣闊的生活見識,他往往以跳躍性的幻想與多變化的感情色彩,去涂飾有限的外部世界,去安慰創(chuàng)痛的心靈。

          這樣,李賀詩歌的病態(tài)美是生動的,也是獨特的。

          首先,李賀相當一部分詩歌無批判地甚至是沉醉地描寫了陰森和死亡。

          正如王思任所云:“人命至促,好景盡虛,故以其哀激之思,變?yōu)榛逎{(diào)。

          喜用“鬼”字,“泣”字,“血”字,“死”字。

          ”(《昌谷詩解序》)例如《蘇小小墓》:“幽蘭露,如泣眼。

          無物結(jié)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上,風吹雨”。

          通篇從幻想的幽靈著筆。

          上四句說墓旁的露水珠是死者的眼淚,沒有可以綰結(jié)的同心,就連墳頭的煙花也是不堪剪擷。

          “草如茵”以下四句,從眼前的景物幻想到鬼的服用。

          “油壁車”以后寫磷火幽明,凄風冷雨,而心愛的人死后還在等待著他。

          詩人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凄幽的藝術(shù)境界。

          類似的境界還有:“漆炬迎新人,幽曠螢攏攏”。

          (《感諷》之三)“貴燈如漆點松花”。

          (《南山田中行》)“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杳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來》)“鮑焦一世披草眠,顏回廿九鬢毛斑。

          顏回非血衰,鮑焦不違天,天思遭銜齒,所以致之然。

          ”(《公無出門》) 李賀常常想到死。

          他認為“幾回天上莽神仙”(《官街鼓》),“彭祖巫咸幾回死”(《浩歌》),神仙是會死的。

          他認為“津頭送別喝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十二月樂詞》)。

          山也是會死的。

          他認為對于人,只有死亡才是解脫:“帝遣乘軒災自滅。

          ”(《公無出門》)這些詩句中不僅沒有鼓舞人的力量,而且可能使人陷入人生生命的迷團,難以自拔。

          李賀詩歌的病態(tài)美還表現(xiàn)在怪誕的境界。

          朱熹說過,“李賀較怪些子,不如太白自在”(《朱子語類》)。

          其實,李賀的怪誕,正是其獨特的病態(tài)美。

          在李賀之前,沒有別的詩人用“白狐向月號山風”(《豁晚涼》)去表現(xiàn)深秋靜夜,用“蛇毒濃凝洞庭濕,江龜不食銜沙立”(《羅浮山人與葛篇》)去形容酷暑炎天;也沒有人用“背去八卦稱神仙,邪鱗頑甲滑腥涎” (《拂舞歌辭》)去描寫高潔的神仙;用“鬼燈如漆點松花”(《南山田中行》)去比喻閃爍的火光。

          這些奇怪的境界,只有一個有異常心理的詩人才捕捉得到。

          李賀詩歌的怪誕確實具有美的力量。

          唐詩寫音樂,白樂天《琵琶行》用珠落玉盤,急雨私語狀琴聲,為千古絕唱;而李賀《李憑箜篌引》用“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比喻箜篌樂音,卻煥發(fā)異彩。

          其吸引人的奧秘,其別于樂天的匠心也就是怪誕。

          表面上看,他是 以得于聽感的碎,叫,泣,笑去形容聽覺,其實不然。

          試問,誰真正聽過玉碎,鳳叫,芙蓉泣,香蘭笑呢

          自然沒有。

          有的只是對這些事物視覺上的美感。

          詩人以視覺狀聽覺,即以不可能有的聽覺狀現(xiàn)實的聽覺,此是一怪。

          昆玉、鳳凰、芙蓉、香蘭,事物極美好,聲音卻是碎、叫、泣、笑,極大的不協(xié)調(diào),此是二怪。

          類似這樣的怪誕美的詩句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的。

          李賀詩歌的病態(tài)美還表現(xiàn)為過分的傷感。

          在景物上涂抹主觀的傷感色彩。

          這樣的句子在五卷詩中比比皆是。

          如:“蘭臉別春啼脈脈”(《梁臺古意》);“山塋泣清漏”(《感諷》其五)“冷紅泣露嬌啼色”(《南山田中行》)即是。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這樣的千古名句,正是李賀以極度悲傷上午病態(tài)心理創(chuàng)作出來的。

          李賀寫自己的心境,也產(chǎn)生一種令人同情的病態(tài)美。

          如“我當二十不得意,一生愁謝如枯蘭”(《開愁歌》),“長安有男兒,二十心以朽”(《贈陳商》)之類,這些句子具有獨特的美感,使人憐憫之心油然而生。

          五卷詩中還有一些宮體艷情之作,如《惱公》,《花游曲》,《難忘曲》,《洛妹真珠》等。

          內(nèi)容空乏,風格卑下。

          而且如“今朝醉城外,拂景濃掃眉。

          煙濕愁車重,紅油覆畫衣。

          舞群香不暖,酒色上來遲”(《花游曲》)等句還給人輕浮庸俗的感覺。

          但是 ,李賀的戀情、閨怨詩中有些并不庸俗也不丑惡。

          反給人一種超然物外,羽化成仙的感覺。

          這些藝術(shù)境界盡管是軟弱無力的、是病態(tài)的,如《美人梳頭歌》:“西施曉夢絹帳寒,香鬟墮髻半沉檀。

          轆轤咿呀轉(zhuǎn)鳴玉,驚起芙蓉睡不足,雙鸞開鏡秋水光,解鬟臨鏡立牙床。

          一編香絲云撒地,玉釵落處無聲膩。

          纖手卻盤老鴉色,翠滑寶釵簪不得。

          春風爛漫惱嬌慵,十八鬟多無氣力。

          妝成[髻下?lián)Q妥(音我)][髻下?lián)Q隋右(音妥)] 欹不斜,云裾數(shù)步踏雁沙。

          背人不語向何處

          下階自折櫻桃花”。

          這首詩寫美人情態(tài),鋪陳細膩,而興寄很深。

          有人評價說:“結(jié)尾‘櫻桃花‘三字才點睛:花至櫻桃,好春盡矣;深閨寂寂,亦復何卿

          ”“從來艷體,亦當以此居第一流。

          ”的確,這首詩的藝術(shù)造詣是很高的。

          三 詩至中唐,白居易創(chuàng)通俗詩,韓愈創(chuàng)硬體詩。

          韓派有很多名人,著名的有張籍、樊宗師、賈島、孟郊、盧仝、李翔,李賀等人。

          韓派為反對熟軟,為求去陳立新,諸人都從一個方面尋找題材,如孟郊賈島專為窮寒,盧仝專為怪奇,而李賀專為陰暗鬼趣,諸人窮搜苦索,各自成家。

          李賀比諸人更為奇特的是他幼年就有文名,韓愈、皇甫是親去面試,李賀當場賦詩一篇,題為《高軒過》,二人大驚,為之揄揚,李賀名大著。

          李賀擅長樂府作歌詩數(shù)十篇,樂工無不諷誦。

          但他負才不遇,非常輕佻傲慢,時人也合力排擠他,他愈被壓抑思想愈孤僻,詩意也愈深刻,特別是說到荒墓野鬼這一類極端消極的事物上,詩句也就極端精彩。

          李賀詩中用事豐富,是讀了很多書的人,這和元白體詩人不必讀書也能編造詩句、出口成章、滿篇錦繡大不相同。

          他每天騎驢出門游覽,小奴背一個錦囊跟著走,大概愈是荒野古墓,蕭瑟凄涼的地方他愈愛去游覽,墓上的頹景和墓下的死骨,都是他苦吟索句的材料。

          如在《秋來篇》:“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他的想象力不亞于李白,不過李白滿腦子神仙,神仙是最自由的幻想人物,因之李白的詩充滿了飄飄凌云的快樂情緒,李賀卻相反:“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就皆肉馬,不解上青天(《馬詩》二十三首)。

          ”這一類反對求仙的詩在五卷詩中并不少見,他既不信天地間有神仙,承認死的不可避免。

          他在死的方面還運用想象力,猶如李白在神仙方面,同樣獲得了成功,不過長生與死亡大不相同,二者的境界也就大異了。

          李賀詩句 “飛香走紅滿天春,花龍盤盤上紫云”(《上云樂》); “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飲酒》);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揚生青花紫石硯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雁門太守行》);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 這些佳句并不比李白的佳句差。

          朱熹評李賀詩說:“賀詩巧”,“巧”字用的非常恰當。

          李賀的佳句大抵從實地觀察中得來,又加以鍛煉工夫,得句往往奇巧。

          好似高手攝影師選擇最適當?shù)牡攸c,攝取全部勝地的精華。

          如《南山田中行》:“荒畦九月稻見牙,蟄螢低飛隴徑斜。

          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寫荒野景物,歷歷如在眼前,足見他確有實際經(jīng)歷,并非全憑臆想。

          他不像一般人那樣先有題目,然后作詩,并且拘泥于篇章格律。

          他是在實際觀察中遇有好題材既寫成幾句,回家后才湊足成篇,因之一篇之中常有警策句。

          韓愈一派詩人都主張苦吟以去陳言,成績最高的當推李賀,別人不能造新言以去陳言,李賀所作不就僅言語清新,而且立意也不同于流俗。

          他敢于指責唐憲宗求神仙,對惡政一些不滿的表示。

          如《猛虎行》:“泰山之下,婦人哭聲,官家有程,吏不敢聽”。

          又如《感諷詩》:“越婦未織作,吳蠶始蠕蠕。

          縣官騎馬來,獰色虬紫須。

          懷中一方板,板上數(shù)行書。

          不因使君怒,焉得詣爾廬。

          越女拜縣官,桑牙今尚小。

          會待春日宴,絲車方擲掉。

          越婦通語言,小姑具黃粱。

          縣官踏餐去,簿吏復登堂。

          ”本詩諷刺催科的急暴,蠶事剛起,縣官就親自來催租,飽餐一頓黃粱飯去了。

          接著簿吏又來催,自然也得飽餐一頓飯才走。

          他不孟郊,賈島等人多少有些政治見解,也多少有點獨立精神。

          《致酒行》說:“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嗚咽。

          ”“幽寒”當然是指孟郊賈島一類人的苦寒詩,他自己有駑云的高遠志向,不屑為“坐而嗚咽”的幽寒人,但又深惡痛絕于元白等人的熟爛詩,這是最符合韓愈等人務去陳言的宗旨。

          因此此派當推李賀為傳衣人。

          四 李賀某些具有病態(tài)美的詩歌是在憎恨現(xiàn)實卻又無力改變現(xiàn)實,轉(zhuǎn)而厭棄現(xiàn)實的情緒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

          生活道路上的艱難險惡,家境的貧窮清寒,身體狀況的百病纏身,生活面的狹窄限囿,使鬼才李賀心復凌云之志卻又時時不得展其大鵬之翼。

          李賀生活的年代正是唐朝由極盛急轉(zhuǎn)而衰的階段,統(tǒng)治集團的昏庸腐敗,爭寵奪權(quán),相互傾軋,宦官專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使得戰(zhàn)亂頻頻,生靈涂炭,民不聊生這正是詩人痛苦感嘆的原因。

          如《南園十三首》其六說:“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同時由于朝廷屢興邊兵,重武生,輕文士使得斯文淪落,文人不幸。

          這在其《南園十三首》其五中反映:“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他把他的痛恨,悲傷,害怕,郁悶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他的五卷詩集中。

          王國維在《靜安先生遺書》中說李賀的詩歌是:“以生活為爐,苦痛為炭,而鑄其解脫之鼎”。

          在這樣的詩歌中存在病態(tài)美,自然是不足為怪的。

          但我們也要認識到病態(tài)美只是李賀詩中的一個側(cè)面。

          李賀還有很多詩作熱愛生活,追求理想,迸發(fā)出理想青年的火花。

          尤其是以《老夫采玉歌》,《黃家洞》,《平城下》,《感諷之一》。

          這些詩篇,比較直接地描寫了被奴役者的疾苦,敢于對置人民于水深火熱的兇惡的統(tǒng)治者展開無情的批判 ,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一切所謂美的東西,都有形式的自然美。

          而藝術(shù)家表現(xiàn)這個自然沒的第二個形式—藝術(shù)美,又各有相同。

          如些人和景物的相得。

          孔稚圭在《北山移文》中假借北山英靈之口,些人在山則風物析遭知己,人出山則風物嗒如喪偶。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獨舉。

          青松落陰,白云誰侶

          澗戶摧絕無與歸,石徑荒涼徒延佇。

          ”這里的藝術(shù)美,給人以悲涼的感覺,但卻是人之常情。

          而李賀《十二月樂辭 二月》則說:“津頭送別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

          ”山里風物都僵死了。

          這里的藝術(shù)美,給人以病態(tài)的感覺。

          李賀詩歌的病態(tài)美,以其獨特的感染力,喚醒人的麻木和粗俗,逼人仔細品嘗生活的滋味,讓人陷入深深的精神痛苦之中,得到美的享受。

          就如在猙獰的黑夜里等待黎明的到來,在陰冷的雪夜里期盼炭火的溫暖,讓人對未來有很強的渴望,置于死地而后生。

          無庸諱言,這種病態(tài)美是構(gòu)成李賀詩歌獨特藝術(shù)價值的要素之一,使他的五卷詩集跌宕起伏,搖曳生姿;給人以奇?zhèn)ス骞?,旖旎清新之美感我們不應拘泥于它所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

          難道僅僅因為效顰東施的之丑而否定捧心西子的美貌嗎

          最后,我想以杜甫的一首詩來結(jié)束對李賀的評價:“王揚盧洛當時題,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李賀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鬼才

          帶1到9數(shù)字的唐詩宋詞

          唐詩一只一只復一只,五六七八九十只。

          鳳凰何少鳥何多,食盡人間千萬石。

          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李白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第三首)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須臾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白居易 虛似天臺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白居易《買花》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白居易《井底銀瓶》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

          白居易《琵琶行》轉(zhuǎn)軸拔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陳子昂《送魏又從軍》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王維《老將行》節(jié)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高適《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作刁斗。

          李商隱《馬嵬》此日六軍同牽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一、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齊己《早梅》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過華清宮》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葬江邊。

          ——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二、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賈島〈題詩后〉 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李白〈月下獨酌之二〉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效《游子吟》四、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李紳〈閔農(nóng)詩〉 五、五獄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而同銷萬古愁。

          ——李白〈將進酒〉 七、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白居易〈長恨歌〉 八、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九、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劉禹錫〈浪淘沙〉

          杜甫《佳人》有問

          【詩文解釋】有位舉世無雙的美人,隱居在空曠的山谷中。

          她說自己是高門府第的女子,飄零淪落到與草木相依。

          過去關(guān)中一帶遭遇戰(zhàn)亂,家里的兄弟全被亂軍殺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

          自己的尸骨都無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厭惡衰敗的人家,萬事就像隨風而轉(zhuǎn)的燭火。

          丈夫是個輕薄子弟,拋棄了我又娶了個美麗如玉的新人。

          合歡花尚且知道朝開夜合,鴛鴦鳥成雙成對從不獨宿。

          丈夫只看見新人歡笑,哪里聽得到舊人哭泣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渾濁了。

          讓侍女典賣珠寶維持生計,牽把青蘿修補茅屋。

          摘下來的花不愿插在頭上,喜歡采折滿把的柏枝。

          天氣寒冷,羅袖顯得分外單薄,黃昏時分,獨自倚在修長的竹子上。

          意境:本詩既反映客觀存在的社會問題,又體現(xiàn)了詩人的主觀寄托。

          詩中人物悲慘的命運與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強烈的對照,既讓人同情,又令人敬佩。

          詩人用「賦」的手法描寫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時用「筆興」贊美了她高潔的品格。

          全詩含蓄蘊藉,耐人尋味,感人肺腑,強烈地引起讀者的共鳴.題解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由左拾遺降為華州司功參軍。

          第二年七月,他毅然棄官,拖家?guī)Э?,客居秦州,在那里負薪采橡栗,自給度日,《佳人》就寫于這一年的秋季。

          詩中寫一個亂世佳人被丈夫遺棄,幽居空谷,艱難度日。

          關(guān)于這首詩的作意,一向有爭論。

          有人認為全是寄托,有人則認為是寫實,但大部分折衷于二者之間。

          杜甫身逢安史之亂,身陷賊手而不忘君國;對大唐朝廷,竭盡忠誠,竟落得降職棄官,漂泊流離。

          但他在關(guān)山難越、生計困窘的情況下,也始終不忘國憂。

          這樣的不平遭際,這樣的精神氣節(jié),可嘉可嘆,與這首詩的女主人公很有些相像。

          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澆胸中塊壘,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杜甫的《佳人》應該看作是一篇客觀反映與主觀寄托相結(jié)合的詩作。

          句解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有一位蓋世無雙的絕代佳人,幽居在空寂的山谷。

          她說自己本是世宦人家的女兒,如今卻淪落山野,與草木相依。

          開頭兩句點題。

          上句言其貌之美,下句言其品之高。

          又以幽居的環(huán)境,襯出佳人的孤寂,點出佳人命運之悲,處境之苦,隱含著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慨嘆。

          “絕代”,冠絕當代。

          關(guān)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以上是第三人稱的描狀,筆調(diào)含蓄蘊藉;以下轉(zhuǎn)為第一人稱的傾訴,語氣率直酣暢。

          當年安史之亂,長安淪陷,兄弟們慘遭殺戮。

          官位高又有什么用呢

          他們死后連尸骨都不得收斂。

          “關(guān)中”,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這里指長安。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

          “官高”應上文之“良家子”,強調(diào)絕代佳人出自貴人之家。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zhuǎn)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世態(tài)人情總是厭惡衰落,萬事都如風中的燭火飄忽不定。

          娘家中落之后,輕薄的夫婿也看不起我了,新娶了一個美貌如玉的婦人。

          這四句托物興感,刻畫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

          宋代的劉辰翁評論說:“閑言余語,無不可感。

          ”“轉(zhuǎn)燭”,以風中的燭光,飄搖不定,比喻世事轉(zhuǎn)變、光景流逝的迅速。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夜合花還知道朝開夜合,鴛鴦也都是同飛共宿。

          那負心的人,他只看得見新人的高興歡笑,哪聽得見舊人的悲痛啼哭

          詩人以形象的比喻,寫負心人的無義絕情,被拋棄的人傷心痛苦。

          在傾訴個人不幸、慨嘆世情冷漠的言辭中,充溢著悲憤不平。

          一“新”一“舊”、一“笑”一“哭”,強烈對照,被遺棄女子聲淚俱下的痛苦之狀,如在目前。

          “合昏”,即合歡,一名夜合,其花朝開夜合,故云“知時”。

          “鴛鴦”,鳥名,多雌雄成對,生活在水邊。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泉水在山間時是清的,出山以后就渾濁了。

          唉,世人該如何看待被遺棄的我

          為買口糧,丫環(huán)替我變賣了首飾回來了,草棚漏雨,我和她一起牽引藤蘿,修補茅屋。

          這幾句似悲似訴,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潔端麗之意。

          同時,可見佳人居家環(huán)境的簡陋清幽,生活的清貧困窘。

          浦起龍評論說:“這二句,可謂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安而下無此語也。

          ”它出自《詩經(jīng)·小雅·谷風之什·四月》:“相彼泉水,載清載濁。

          ”但在本詩中,有多種解釋,都有一定的道理。

          或以新人舊人為清濁,或以前華后憔為清濁,或以在家棄外為清濁,或以守貞為清、改節(jié)為濁。

          還有人認為: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婦人為夫所愛,世人便認為她是清的;為夫所棄,世人便認為她是濁的。

          另一種解釋是佳人怨其夫之辭。

          人之同處空谷幽寂之地,就像泉水之在山,無所撓其清。

          佳人之夫出山,乃隨物流蕩,遂為山下之濁泉。

          而她則寧肯受饑寒,也不愿再嫁,成為那濁泉。

          這就像晉孫綽《三日蘭亭詩序》所說的那樣:“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談

          非以停之則清,混之則濁邪

          情因所習而遷移,物觸所遇而興感。

          ”摘花不插發(fā),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我信手摘了一枝花,卻沒心思插上鬢發(fā);只是常常把那柏枝揀個滿把。

          天冷了,太陽落了,她穿著單薄的翠衫,靜靜地倚著那修長的竹樹。

          末兩句以寫景作結(jié),畫出佳人的孤高和絕世而立,畫外有意,象外有情。

          在體態(tài)美中,透露著意態(tài)美。

          這種美,不只是一種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種理想美。

          詩句暗示讀者,這位時乖命蹇的女子,就像那經(jīng)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勁節(jié)的綠竹,有著高潔的情操。

          詩的最后兩句,為后人激賞,妙在對美人容貌不著一字形容,僅憑“翠袖”“修竹”這一對色澤清新而寓有興寄的意象,與天寒日暮的山中環(huán)境相融合,便傳神地畫出佳人不勝清寒、孤寂無依的幽姿高致。

          “動”,每每。

          “掬”,把,兩手捧取。

          評解以棄婦為題材的古典詩文不乏佳作。

          如《詩經(jīng)·衛(wèi)風》中的《氓》,漢樂府里的《上山采蘼蕪》等,而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寫被廢棄的陳皇后,其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娛”兩句,正是杜甫《佳人》詩題的來源。

          杜甫很少寫專詠美人的詩歌,《佳人》卻以其格調(diào)之高而成為詠美人的名篇。

          山中清泉見其品質(zhì)之清,侍婢賣珠見其生計之貧,牽蘿補屋見其隱居之志,摘花不戴見其樸素無華,采柏盈掬見其情操貞潔,日暮倚竹見其清高寂寞。

          詩人以純客觀敘述方法,兼采夾敘夾議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一個在戰(zhàn)亂時期被遺棄的上層社會婦女所遭的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從而使這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全詩分三段,每段八句。

          第一段寫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

          第二段,佳人傾訴見棄于夫的大不幸。

          第三段,贊美佳人雖遭不幸,尚能潔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這首五言古體詩,從開篇一路下來,都是“說”,到了結(jié)尾兩句,才以一幅畫忽然結(jié)束。

          作者的高明之處,就在這里。

          他沒有拿一個結(jié)局去遷就讀者的胃口,而是用一個懸念故意吊著讀者的胃口。

          讀過這首詩的人,一閉上眼睛,就會在腦海里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一位絕世美貌卻格外不幸的佳人,在秋風中,在黃昏里,衣裳單薄,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背靠著一叢竹,眼里流露著哀愁。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quán)所有

          友情鏈接

          心理測試 圖片大全 壁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