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神仙居的詩句
語出唐代李白《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原詩如下:天上白玉京,五樓十二城。
仙人撫我頂,結(jié)發(fā)受長生。
天上白玉京,五樓十二城:道教認(rèn)為天上有白玉京,昆侖山上有五城十二樓。
仙人撫我頂:曾受過高人指點,智慧大增;結(jié)發(fā)受長生:仙人曾經(jīng)教授過其長生秘訣。
仙人撫我頂,結(jié)發(fā)受長生:指年輕時接受道教長生不老之術(shù)。
合起來意思是:天上宮闕,白玉京城,有十二樓閣,五座城池。
仙人為我撫頂,結(jié)受長生命符。
供參考。
李白寫的神仙居的詩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jié)發(fā)授長生
描寫“仙居”的詩句有哪些
仙人居住的地方——仙居。
人間仙居。
天臺幽深、雁蕩奇崛,仙居兼而有之。
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圍,而多神仙之宅.
形容神仙的詩詞
《仙人》年代: 唐 作者: 李賀彈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鸞尾,夜掃南山云。
鹿飲寒澗下,魚歸清海濱。
當(dāng)時漢武帝,書報桃花春。
神仙作者:張彪 (唐代)神仙可學(xué)無,百歲名大約。
天地何蒼茫,人間半哀樂。
浮生亮多惑,善事翻為惡。
爭先等馳驅(qū),中路苦瘦弱。
長老思養(yǎng)壽,后生笑寂寞。
五谷非長年,四氣乃靈藥。
列子何必待,吾心滿寥廓。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晝升天成為神仙。
后比喻一下子富貴起來。
出處: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正失》:“俗說淮南王安招致賓客方術(shù)之士數(shù)千人,作《鴻寶苑秘》枕中之書,鑄成黃白,白日升天。
” 餐葩飲露 吞食百花,吸飲露水。
形容超塵脫俗的神仙生活。
出處:漢·劉向《列仙傳·赤將子輿》:“子輿拔俗,餐葩飲露。
” 二仙傳道 兩位神仙共同傳授道法。
比喻兩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傳道去罷
’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訖。
” 鴻衣羽裳 以羽毛為衣裳。
指神仙的衣著。
出處: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河水二》:“巖堂之內(nèi),每時見神人往還矣,蓋鴻衣羽裳之士,練精餌食之夫耳。
” 呼風(fēng)喚雨 舊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現(xiàn)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偉大力量。
也可形容反動勢力猖獗。
出處:宋·孫覿《罨溪行》:“罨畫溪頭烏鳥樂,呼風(fēng)喚雨不能休。
” 壺里乾坤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
同“壺中日月”。
出處:明·朱有燉《神仙會》第一折:“羅浮道士誰同流,草衣木食輕諸侯,世間甲子管不得,壺里乾坤只自由。
” 壺天日月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
同“壺中日月”。
出處:金·長筌子《西江月》詞:“返照壺天日月,休言塵世風(fēng)波。
” 閬苑瓊樓 閬:空曠,寬闊;瓊:赤色玉。
廣大的園林,華美的樓閣。
傳說中的神仙住處。
也指皇帝貴族的宮苑。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一回:“里面閬苑瓊樓,奇花異草,奧妙非常。
” 料事如神 料:預(yù)料。
預(yù)料事情象神仙一樣準(zhǔn)確。
形容預(yù)料事情非常準(zhǔn)確。
出處:宋·楊萬里《提刑徽猷檢正王公墓志銘》:“公器識宏深,襟度寬博,議論施加人數(shù)等,料事如神,物無遁情。
” 鸞姿鳳態(tài) 比喻神仙的儀態(tài)。
出處:《云笈七簽》卷五:“弟子十八人,并皆殊秀,然鸞姿鳳態(tài),眇映云松者,有韋法昭、司馬子微、郭崇真。
” 人間天上 人世社會和神仙世界。
指景物極美好的處所。
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處:唐·崔顥《七夕詞》:“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 神仙中人 ①指神采、儀態(tài)、服飾、舉止不同凡俗的人。
②指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
通真達(dá)靈 與神仙交往。
出處:《云笈七簽》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門發(fā)精,耳目玄徹,通真達(dá)靈。
” 吸風(fēng)飲露 道家及詩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絕食五谷。
出處:《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不食五谷,吸風(fēng)飲露。
” 仙山瓊閣 仙山:指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瓊閣:精美的樓閣。
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現(xiàn)在也比喻虛無縹緲的美妙幻境。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 瑤臺銀闕 裝飾華麗的樓臺宮闕。
多指神仙居處。
月下老人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
后泛指媒人。
簡稱“月老”。
出處:唐·李復(fù)言《續(xù)幽怪錄》記載傳說故事:唐朝的韋固路過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檢一本書。
詢問后,知道老人是專管人間婚姻的神,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子。
珠箔銀屏 箔:簾子;屏:屏風(fēng)。
珠綴的簾子,銀制的屏風(fēng)。
多形容神仙洞府陳設(shè)華美。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詩:“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八仙:道教傳說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lǐng)互相比賽。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