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間從容恬淡的尤物,應該是流水了。
有人說風是大道的使者,萬物變化的開端,是機智輕盈的精靈,固然不錯。但是,它倏忽而來,倏忽而去,飄來的時候沒有征兆,溜去得也不漏痕跡,不能不說失之小氣。流水則不然,來也悠悠,去也悠悠,走自己應該走的路,鎮(zhèn)靜自然,走過了就不回頭;節(jié)操自守,不會肆意旁溢;外柔內(nèi)剛,決不屈服于區(qū)區(qū)擋道之物;態(tài)度從容,不縮手縮腳,前后連綿不斷,然后征服于千里。
有人會說流水是薄情之物,這的確有些偏激,那是因為一句詩人偶爾的牢騷,說什么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試想如果見到落花的親近,就四處留情,豈非踐踏真情的花心浪子?紅紅白白的花兒滴落在水面,流水托著它們緩緩淌過,撫慰傷痕,洗滌灰塵,還它一個清純本色,細語呢喃,親近卻不褻瀆,有情有義的極致,也莫過如此了!
流水與潭水又有所不同,潭水可能會是韜晦內(nèi)斂的俊逸隱者,但是因為蟄伏不動,無可避免地失去了水之為水舒卷自如的靈氣,生命得以繼續(xù)完全依賴上天的垂憐,從它誕生,就決定了自己的結(jié)局,那是無可奈何的干涸。湖水就更不足稱道了,它盤踞得高高在上,洋洋得意,一旦時日方便,或者蟻穴滋生,堤岸潰敗,便張揚不可一世,泛濫成災! 另外,最惹人憐愛的要數(shù)小河流水了,幽谷之下,
前天親臨江水,卻別是一番滋味。滾滾江水披著夜色奔騰而至,沒有了小河流水的矜持別致,卻慷慨豪邁大氣逼人,夜色闌珊里,波浪撞擊沙灘,聲聲入耳,附和它的是江灘閑人的嬉戲,和我思接千古的幽情。呵,你是否以自己千年的執(zhí)著,寓示我如何把握這短暫的人生?
白水是個老實人,又是個有趣的人。他能在談天的時候,滔滔不絕地發(fā)出長篇大論。這回聽勉子說,日本某雜志上有《女?》一文,是幾個文人以“女”為題的桌話的記錄。他說,“這倒有趣,我們何不也來一下?”我們說,“你先來!”他搔了搔頭發(fā)道:“好!就是我先來;你們可別臨陣脫逃才好?!蔽覀冎浪绽情_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話費了這多時候,以致別人只有補充的工夫,沒有自敘的余裕。那時我被指定為臨時書記,曾將桌上所說,拉雜寫下?,F(xiàn)在整理出來,便是以下一文。因為十之八是白水的意見,便用了第一人稱,作為他自述的模樣;我想,白水大概不至于不承認吧?
-------------------朱自清《女人》
我又想到杭州那一晚上。他突然來看我了。他說和P游了三日,明早就要到上海去。他原是山東人;這回來上海,是要上美國去的。我問起哥侖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哲學,與科學方法》雜志,我知道那是有名的雜志。但他說里面往往一年沒有一篇好文章,沒有什么意思。他說近來各心理學家在英國開了一個會,有幾個人的話有味。他又用鉛筆隨便的在桌上一本簿子的后面,寫了《哲學的科學》一個書名與其出版處,說是新書,可以看看。他說要走了。我送他到旅館里。見他床上攤著一本《人生與地理》,隨便拿過來翻著。他說這本小書很著名,很好的。我們在暈黃的電燈光下,默然相對了一會,又問答了幾句簡單的話;我就走了。直到現(xiàn)在,還不曾見過他。
他到美國去后,初時還寫了些文字,后來就沒有了。他的名字,在一般人心里,已如遠處的云煙了。我倒還記著他。兩三年以后,才又在《文學日報》上見到他一篇詩,是寫一種清趣的。我只念過他這一篇詩。他的小說我卻念過不少;最使我不能忘記的是那篇《雨夜》,是寫北京人力車夫的生活的。W是學科學的人,應該很冷靜,但他的小說卻又很熱很熱的。
這就是W了。
-------------朱自清《飄零》
家里人似乎都不甚愛花;父親只在領我們上街時,偶然和我們到“花房”里去過一兩回。但我們住過一所房子,有一座小花園,是房東家的。那里有樹,有花架(大約是紫藤花架之類),但我當時還小,不知道那些花木的名字;只記得爬在墻上的是薔薇而已。園中還有一座太湖石堆成的洞門;現(xiàn)在想來,似乎也還好的。在那時由一個頑皮的少年仆人領了我去,卻只知道跑來跑去捉蝴蝶;有時掐下幾朵花,也只是隨意
我這樣便愛起花來了。也許有人會問,“你愛的'不是花吧?”這個我自己其實也已不大弄得清楚,只好存而不論了。
---------------朱自清《看花》
在北京住了兩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過去。要說福氣,這也是福氣了。因為平平常常,正像“糊涂”一樣“難得”,特別是在“這年頭”。但不知怎的,總不時想著在那兒過了五六年轉(zhuǎn)徙無常的生活的南方。轉(zhuǎn)徙無常,誠然算不得好日子;但要說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時候容易深切地感著?,F(xiàn)在終日看見一樣的臉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于是木木然,心上什么也沒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我想著我的渺小,有些戰(zhàn)栗起來;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
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走路,說話,都要費很大的力氣;還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耙徊俊妒呤贰罚瑥暮翁幷f起,”正可借來作近日的我的注腳。昨天忽然有人提起《我的南方》的詩。這是兩年前初到北京,在一個村店里,喝了兩杯“蓮花白”以后,信筆涂出來的。于今想起那情景,似乎有些渺茫;至于詩中所說的,那更是遙遙乎遠哉了,但是事情是這樣湊巧:今天吃了午飯,偶然抽一本舊雜志來消遣,卻翻著了三年前給S的一封信。信里說著臺州,在上海,杭州,寧波之南的臺。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苦于想不出,這卻指引我一條路,雖然只是“一條”路而已。
---------------朱自清《一封信》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
--載自《匆匆》
這時我們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濃厚。我們卻只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悵惘了。船里便滿載著悵惘了。直到利涉橋下,微微嘈雜的人聲,才使我豁然一驚;那光景卻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開了窗戶,里面亮著晃晃的電燈,電燈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閃閃不息,正如跳舞著的仙女的臂膊。我們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搖籃里一樣,倦了的我們便又入夢了。那電燈下的人物,只覺像螞蟻一般,更不去縈念。這是最后的夢;可惜是最短的夢!黑暗重復落在我們面前,我們看見傍岸的空船上一星兩星的,枯燥無力又搖搖不定的燈光。我們的夢醒了,我們知道就要上岸了;我們心里充滿了幻滅的情思。
--載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蔽易x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
導語:摘抄對于提升寫作的能力是非常的有幫助的,但是有哪些好的內(nèi)容值得摘抄呢,下面是關于朱自清好段摘抄250字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一)
白水是個老實人,又是個有趣的人。他能在談天的時候,滔滔不絕地發(fā)出長篇大論。這回聽勉子說,日本某雜志上有《女?》一文,是幾個文人以"女"為題的桌話的記錄。他說,"這倒有趣,我們何不也來一下?"我們說,"你先來!"他搔了搔頭發(fā)道:"好!就是我先來;你們可別臨陣脫逃才好。"我們知道他照例是開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話費了這多時候,以致別人只有補充的工夫,沒有自敘的余裕。那時我被指定為臨時書記,曾將桌上所說,拉雜寫下。現(xiàn)在整理出來,便是以下一文。因為十之八是白水的意見,便用了第一人稱,作為他自述的模樣;我想,白水大概不至于不承認吧?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二)
我又想到杭州那一晚上。他突然來看我了。他說和P游了三日,明早就要到上海去。他原是山東人;這回來上海,是要上美國去的。我問起哥侖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哲學,與科學方法》雜志,我知道那是有名的雜志。但他說里面往往一年沒有一篇好文章,沒有什么意思。他說近來各心理學家在英國開了一個會,有幾個人的話有味。他又用鉛筆隨便的在桌上一本簿子的后面,寫了《哲學的科學》一個書名與其出版處,說是新書,可以看看。他說要走了。我送他到旅館里。見他床上攤著一本《人生與地理》,隨便拿過來翻著。他說這本小書很著名,很好的。我們在暈黃的電燈光下,默然相對了一會,又問答了幾句簡單的話;我就走了。直到現(xiàn)在,還不曾見過他。
他到美國去后,初時還寫了些文字,后來就沒有了。他的名字,在一般人心里,已如遠處的云煙了。我倒還記著他。兩三年以后,才又在《文學日報》上見到他一篇詩,是寫一種清趣的。我只念過他這一篇詩。他的小說我卻念過不少;最使我不能忘記的是那篇《雨夜》,是寫北京人力車夫的生活的。W是學科學的人,應該很冷靜,但他的小說卻又很熱很熱的。
這就是W了。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三)
家里人似乎都不甚愛花;父親只在領我們上街時,偶然和我們到"花房"里去過一兩回。但我們住過一所房子,有一座小花園,是房東家的。那里有樹,有花架(大約是紫藤花架之類),但我當時還小,不知道那些花木的名字;只記得爬在墻上的是薔薇而已。園中還有一座太湖石堆成的洞門;現(xiàn)在想來,似乎也還好的。在那時由一個頑皮的少年仆人領了我去,卻只知道跑來跑去捉蝴蝶;有時掐下幾朵花,也只是隨意挼弄著,隨意丟棄了。至于領略花的趣味,那是以后的事:夏天的早晨,我們那地方有鄉(xiāng)下的姑娘在各處街巷,沿門叫著,"賣梔子花來。"梔子花不是什么高品,但我喜歡那白而暈黃的顏色和那肥肥的個兒,正和那些賣花的姑娘有著相似的韻味。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樂意的。
我這樣便愛起花來了。也許有人會問,"你愛的不是花吧?"這個我自己其實也已不大弄得清楚,只好存而不論了。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四)
這是在花園里。群花都還做她們的清夢。那微雨偷偷洗去她們的塵垢,她們的甜軟的光澤便自煥發(fā)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艷下,我能看到她們在有日光時所深藏著的恬靜的紅,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與綠。以前錦繡般在我眼前的,現(xiàn)有都帶了黯淡的顏色?!浅钪即旱匿N歇么?是感著芳春的困倦么?
大約也因那蒙蒙的雨,園里沒了秾郁的香氣。涓涓的東風只吹來一縷縷餓了似的花香;夾帶著些潮濕的草叢的'氣息和泥土的滋味。園外田畝和沼澤里,又時時送過些新插的秧,少壯的麥,和成蔭的柳樹的清新的蒸氣。這些雖非甜美,卻能強烈地刺激我的鼻觀,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聽著;也用心唱著。我終于被一種健康的麻痹襲取了。于是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獨自唱著,聽著;世界上便只有歌聲了。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五)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六)
這時我們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濃厚。我們卻只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悵惘了。船里便滿載著悵惘了。直到利涉橋下,微微嘈雜的人聲,才使我豁然一驚;那光景卻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開了窗戶,里面亮著晃晃的電燈,電燈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閃閃不息,正如跳舞著的仙女的臂膊。我們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搖籃里一樣,倦了的我們便又入夢了。那電燈下的人物,只覺像螞蟻一般,更不去縈念。這是最后的夢;可惜是最短的夢!黑暗重復落在我們面前,我們看見傍岸的空船上一星兩星的,枯燥無力又搖搖不定的燈光。我們的夢醒了,我們知道就要上岸了;我們心里充滿了幻滅的情思。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七)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八)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九)
莫愁湖在華嚴庵里。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卻有荷花荷葉,臨湖一帶屋子,憑欄眺望,也頗有遠情。莫愁小像,在勝棋樓下,不知誰畫的,大約不很古吧;但臉子開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揮袖凌虛翔"的意思;若讓我題,我將毫不躊躇地寫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畫像,也在這里,想來許是那一幅畫所從出;但生氣反而差得多。這里雖也臨湖,因為屋子深,顯得陰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陰暗得好。詩文聯(lián)語當然多,只記得王湘綺的半聯(lián)云:"莫輕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來,江南兒女無顏色。"氣概很不錯。所謂勝棋樓,相傳是明太祖與徐達下棋,徐達勝了,太祖便賜給他這一所屋子。太祖那樣人,居然也會做出這種雅事來了。左手臨湖的小閣卻敞亮得多,也敞亮得好。有曾國藩畫像,忘記是誰橫題著"江天小閣坐人豪"一句。我喜歡這個題句,"江天"與"坐人豪",景象闊大,使得這屋子更加開朗起來。
【朱自清《飄零》原文】
一個秋夜,我和P坐在他的小書房里,在暈黃的電燈光下,談到W的小說。“他還在河南吧?C大學那邊很好吧?”我隨便問著。
“不,他上美國去了?!?/p>
“美國?做什么去?”
“你覺得很奇怪吧?——波定
“哦!就是他研究心理學的地方!他在那邊成績總很好?——這回去他很愿意吧?”
“不見得愿意。他動身前到北京來過,我請他在啟新吃飯;他很不高興的樣子。”
“這又為什么呢?”
“他覺得中國沒有他做事的地方。”
“他回來才一年呢。C大學那邊沒有錢吧?”“不但沒有錢,他們說他是瘋子!”
“瘋子!”我們默然相對,暫時無話可說。
我想起第一回認識W的名字,是在《新生》雜志上。那時我在P大學讀書,W也在那里。我在《新生》上看見的是他的小說;但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心理學的書讀得真多;P大學圖書館里所有的,他都讀了。文學書他也讀得不少。他說他是無一刻不讀書的。我第一次見他的面,是在P大學宿舍的走道上;他正和朋友走著。有人告訴我,這就是W了。微曲的背,小而黑的臉,長頭發(fā)和近視眼,這就是W了。以后我常??此奈淖郑浧鹚@樣一個人。
有一回我拿一篇心理學的譯文,托一個朋友請他看看。他逐一給我改正了好幾十條,不曾放松一個字。永遠的慚愧和感謝留在我心里。我又想到杭州那一晚上。他突然來看我了。他說和P游了三日,明早就要到上海去。他原是山東人;這回來上海,是要上美國去的。
我問起哥侖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哲學,與科學方法》雜志,我知道那是有名的雜志。但他說里面往往一年沒有一篇好文章,沒有什么意思。他說近來各心理學家在英國開了一個會,有幾個人的話有味。他又用鉛筆隨便的在桌上一本簿子的后面,寫了《哲學的科學》一個書名與其出版處,說是新書,可以看看。他說要走了。我送他到旅館里。見他床上攤著一本《人生與地理》,隨便拿過來
我倒還記著他。兩三年以后,才又在《文學日報》上見到他一篇詩,是寫一種清趣的。我只念過他這一篇詩。他的小說我卻念過不少;最使我不能忘記的是那篇《雨夜》,是寫北京人力車夫的生活的。W是學科學的人,應該很冷靜,但他的小說卻又很熱很熱的。這就是W了。
p也上美國去,但不久就回來了。他在波定
p又說W研究動物行為既久,看明它們所有的生活,只是那幾種生理的欲望,如食欲,性欲,所玩的把戲,毫無什么大道理存乎其間。因而推想人的生活,也未必別有何種高貴的動機;我們第一要承認我們是動物,這便是真人。W的確是如此做人的。P說他也相信W的話;真的,P回國后的態(tài)度是大大的不同了。W只管做他自己的人,卻得著P這樣一個信徒,他自己也未必料得著的。P又告訴我W戀愛的故事。是的,戀愛的故事!P說這是一個日本人,和W一同研究的,但后來走了,這件事也就完了。P說得如此冷淡,毫不像我們所想的戀愛的故事!P又曾指出《來日》上W的`一篇《月光》給我看。這是一篇小說,敘述一對男女趁著月光在河邊一只空船里密談。
那女的是個有夫之婦。這時四無人跡,他倆談得親熱極了。
但P說W的膽子太小了,所以這一回密談之后,便撒了手。這篇文字是W自己寫的,雖沒有如火如荼的熱鬧,但卻別有一種意思。科學與文學,科學與戀愛,這就是W了。
“‘瘋子’!”我這時忽然似乎徹悟了說,“也許是的吧?我想。
一個人冷而又熱,是會變瘋子的。”
“唔,”p點頭。
“他其實大可以不必管什么中國不中國了;偏偏又戀戀不舍的!”
“是啰。W這回真不高興。K在美國借了他的錢。這回他到北京,特地老遠的跑去和K要錢。K的沒錢,他也知道;他也并不指望這筆錢用。只想借此去罵他一頓罷了,據(jù)說拍了桌子大罵呢!”
“這與他的寫小說一樣的道理呀!唉,這就是W了。”P無語,我卻想起一件事:“W到美國后有信來么?”“長遠了,沒有信?!蔽覀冇谑嵌加帜?。
1926年7月20日,白馬湖。
(原載1926年8月1日《文學周報》第236期)
【朱自清《飄零》賞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飄零》單從題目上看便會涌起悲涼滄桑的感覺。秋夜,暈黃的電燈光下,作者與友人懷念著飄零海外的w君,為全篇設下了淡淡哀傷的行文色調(diào)。w君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青年,研究心理學的“但他的小說卻又很熱很熱的”。作者與他相識便是從雜志上他做的小說開始的。文中還記敘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回作者拿一篇心理學譯文,托一個朋友,請他看看,這位w君逐一為作者改正了好幾十條,不曾放松一個字。從此,“永遠的慚愧和感謝”留在了作者心里。
朱自清先生用近乎白描的筆法勾勒了w君平淡的容貌:“微曲的背,小而黑的臉,長頭發(fā)和近視眼,這就是w了?!钡髡哌x取了w君在文學上的熱情,待人上的真純,以及他在科學上的獨到見解這樣幾個人生側(cè)面,使得w君成為了一個有棱有角,極富個性和感染力的角色凸現(xiàn)在讀者面前,音容笑貌仿佛躍然于紙上。然而這樣一位富于才智與熱情的青年在國內(nèi)被冠之以“瘋子”的稱號,作者懷著憤慨哀傷而又無可奈何的心緒報之以默然。因此作者的用墨極為平淡,字里行間籠罩著一種窒息壓抑的氛圍,從開始提到w君在國內(nèi)c大學被誤為“瘋子”,作者與友人“默然相對”,到結(jié)束時,作者想起了一件事:“‘w到美國后有信來么?’‘長遠了,沒有信?!覀冇谑嵌加帜涣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