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看完辛亥革命這部電影后你有什么感觸呢?
篇1:《辛亥革命》
在辛亥革命100年之際,這部電影《辛亥革命》終于以影像史記替觀眾梳理清晰了關于辛亥革命這件事的前因后果,即1911年到1912年舊歷辛亥年間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先與清廷、后與北洋袁世凱完整的斗爭經過。
黃花崗七十二之一的林覺民在影片的第一段落有壯烈的出場,他留下的那篇著名的《與妻書》100年來一直被廣為傳誦,我曾有幸見過這位福建青年的手書,筆跡神采飛揚之至。然而內容確實讓人不禁潸然淚下,與妻“吾至愛汝”而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矛盾復雜的感情,對妻子的深情、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祖國的責任忍受著悲傷,忍受著無限的不舍,與愛妻永別,獻身于為天下人謀永福的革命事業(yè)。其愛情之偉大,其革命情操之高尚,可歌可泣!如此優(yōu)美的散文家書,情韻濃厚,內涵富澤,怎能令人不愴然涕下!
正如孫中山所說,參加黃花崗起義的盡是才華橫溢的中國少年英雄;電影至最后也落在林覺民夫人陳意映和孩子身上,父輩們流血犧牲只為換得下一代人能夠過上自由陽光的新生活,這是電影作品里少有的能將大時代、大事件歸一為小家庭、小悲歡的一部,也是意圖用百年前的這宗大事件感化當代人的一種努力。
為了一切的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
整部電影的起首,鑒湖女俠秋瑾毅然赴死的過程已經彰顯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即想用樸實的生活道理概括那個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的革命歷程。
“這兩個孩子就要失去母親!”
“我的死是為所有的孩子?!?/p>
她昂起頭,堅決地拒絕官吏的最后通牒,毅然決然走向刑場。沉重的枷鎖根本無力使她低頭,握緊的雙手決不會再向惡勢力松拳,黑壓壓的腳鏈拖在泥濘的石板路上,步伐含恨,卻是義無返顧的。囚鏈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扣得越緊,封建社會的愚昧愈發(fā)顯得深不可測。
兩邊站著的老百姓表情個個太過木訥,正如魯迅那篇《藥》里夏瑜形象的一般。
“革命是為給天下人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溫和寧靜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為何物?!?/p>
捧著與兩個兒子的合照,流下兩行清淚不染灰塵。張口深深嘆息,這是母親對你們最后的鐘愛。死,并非不足懼,亦并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犧牲之價值,在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
風,吹入你的夢;你,夜里追著風。這目光熟悉又陌生,無懼、無畏,亦無悔。
欣喜的是,放眼如今,百姓不再如此木訥!中國人民正團結一心,腳踏實地的走在復興的征途上。世界看得見我們的努力!
我,是幸福的當代學子,不愁吃穿用度,不愁沒書念,不愁沒有發(fā)展的前途。每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雄壯地迎風飄揚。我知道,革命前輩們,正露出欣慰的笑容,在平靜祥和的藍天上愛撫的凝望著我們。我們,必將不辜負戰(zhàn)士們的流血犧牲,不辜負父母用勞動汗水的養(yǎng)育,不辜負共產黨正確的領導方針!
篇2:《辛亥革命》觀后感1000字
從辛亥革命到現在已有100年了,整整1個世紀,我中華發(fā)生了翻天腹地的變化,中國已不在是一個任人宰割的.國家,中國現在已是一頭早就醒了的雄獅,屹立在世界。
我滿懷激情去看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辛亥革命》影片,辛亥革命是一次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它結束了中國兩千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guī)模地開展起來,推動力歷史的前進。
在觀看這部電影中,它仿佛把我?guī)肓四菆龈锩臅r代,從同盟會的建立到廣州的黃花崗起義一個個熟悉愛國主義者的面孔呈現在我們眼前,他們?yōu)榱俗鎳魈斓陌捕ㄅc繁榮,更早的讓人民擺脫封建王朝的壓迫和帝國主義的侵略,他們甘愿犧牲自己去喚醒更多受壓迫的人民;從林覺民《與妻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有些人早做好犧牲的打算,他們已不堪忍受這個滿目瘡痍狼行于世的社會;從秋瑾英勇赴義的坦然,看出他們對死的坦然,他們想喚醒更多的人們,為后代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環(huán)境。
雖然這次起義沒成功,但它喚醒了更多的人們,更多的人們去參加革命,他們的就義在全國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喚醒了更多的人民,他們的精神永存,他們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更加的投入革命,追求一個更好的社會。
在這段影片中我感受到革命者那種不屈服的精神,孫中山和黃興等其他革命領導者并沒有因為這次革命的失敗的放棄他們對共和民主的追求,敢于在封建和帝國主義的壓迫下敢于反抗,敢于斗爭,他們也無畏時代環(huán)境的惡劣,敢于生命去詮釋自己的理想,去改變祖國的未來。
正是因為這種不屈和艱苦奮斗的精神,他們迎來了第一個勝利,成功地發(fā)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武昌起義的成功在整個中國引起了巨大轟動,各個省份紛紛獨立,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并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的建立具有化時代的意義,它更快的加速了封建統(tǒng)治的瓦解,一個嶄新的共和主義國家的成立。中國也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雖然革命的果實卻遭到袁世凱的竊取,復辟稱帝,但革命的整體還是成功的。
看完這部影片,我感觸很深,革命者為了祖國未來的繁榮與富強,也為了給自己下一代建造更溫暖的家,他們敢于犧牲自己的生命去奮斗。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革命者那種無謂犧牲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感動,我真想回到那個年代和他們一起革命,更近的去感受他們的氣息。
現在我們有一個強大而穩(wěn)定的祖國,我們不需要和他們一樣去流血犧牲??墒俏覀儸F在的主要任務什么,我又在做什么,當今這種美好生活我們應該怎么利用,我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為新一代的接班人,上一代革命先人用鮮血我們營造一個美好的家,我們應該怎樣更好的維護。
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更應該懂得珍惜和維護,熱愛祖國,認真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把知識更好的運用,努力成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頑強的新一代,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新一代,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的新一代,使祖國變得更強大。
范文1:
100年前一場革命轟轟烈烈,他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和一往無前的力量席卷了中華大地,震驚了世界四方,開啟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辛亥革命,使振興中華成為一種信仰,他揭開了救亡圖存的歷史篇章,也在中國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上畫卷上書寫了舉足輕重的一筆。
電影《辛亥革命》還原了民族存亡、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片頭秋瑾的從容赴死,黃花崗七十二的英勇捐軀令人心生悲憤;片中孫中山滿懷救國之志,廣播革命思想,推進民主共和;陽夏保衛(wèi)戰(zhàn)黃興浴血奮戰(zhàn),誓死追隨令人倍感振奮、熱血沸騰;晚晴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袁世凱處心積慮,竊取革命果實令人憤恨惋惜。影片通過對典型人物的刻畫和的不同細節(jié)演繹,生動的展現了孫中山、黃興為首的革命黨人和革命先驅,為實現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不斷探索,不屈斗爭的革命信念和愛國情懷,再現了激情澎湃的辛亥革命,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革命場景。向我們闡述了革命的定義和革命的精神,詮釋了改革、信仰和希望對于一個民族存亡的重要。
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屈辱走向富強,100年過去了,重溫這段歷史,我們心潮澎湃?!笆篱g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面對山河破碎、生靈遭涂炭的危局,一批批愛國志士在呼號、在求索、在抗爭,直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綱領的提出和“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理論的橫空出世,民主共和的觀念才第一次深入人心,振興中華才的呼喊才第一次成為響徹華夏的最強音,他讓苦難的人民看到了希望,為迷茫的革命者指明了方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國父孫中山以他睿智的政治思想,非凡的遠見卓識,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氣貫山河的革命氣魄帶領著頑強不屈,心懷壯志的革命義士舍生忘死,將中華民族帶入了嶄新的發(fā)展軌跡,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
有了辛亥革命的探索和斗爭,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興起開辟了解放思想的新局面,進一步促進了民族的覺醒,使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直至辛亥革命十年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更是書寫了人類發(fā)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他接過辛亥革命高舉的愛國主義和“振興中華”的旗幟,完成了無數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開啟了中華民族發(fā)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開創(chuàng)、堅持、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tǒng)治;開創(chuàng)了亞洲第一個共和體制;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展望未來,這條歷盡滄桑卻傲然騰飛的東方巨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zhàn),讓我們在辛亥革命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承擔起先輩們未能完成的偉業(yè),沿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xù)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一個生機盎然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范文2:
看完電影辛亥革命之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既不像電影,又不像紀錄片,這是電影界的一種異類影種,既可以說是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新,也可以說是導演基本技能的缺乏。
我認為,所謂電影,必然需要電影的娛樂性,缺乏娛樂性的電影,就像甘蔗缺乏了水分,嚼之無味,沒有養(yǎng)分可言,也沒有嚼的必要了。電影選擇了讓成龍來飾演黃興一角,勢必看重了成龍的市場和其無可替代的電影娛樂性,即所謂的成龍式的.動作表演。我不知道成龍對于歷史影片的市場效應到底如何,但至少全影看下來,成龍的動作表演,或者說他能夠賦予電影其個性化的特征沒有展現出來。簡單來說,我們沒有看到成龍的精彩動作場面?;蛟S有人要問,這是一部記錄史實的電影,沒必要那么精彩的動作,主要還是要忠于歷史的事實。那么我想說,既然不需要那么精彩的動作,既然要忠于歷史的事實,那么還要成龍演作何?電影的靈魂娛樂性如果沒有展現出來的話,那么還不如制作一部枯燥無味的紀錄片意義重大。再者,成龍日趨消瘦的身材怎么看也不會象有點肥態(tài)的黃興,如果形象不相像,我看連對于歷史的真實性的追求也未必滿足得到。
其實,電影本應該有足夠的娛樂性的。電影既然啟用了成龍,我認為可以在幾大起義中獨立穿插若干個動作場面來展現成龍的動作和電影的娛樂,當然在不影響整個故事框架的前提之下。一來,讓大家感受到當時辛亥革命的氣勢磅礴,革命的群情激昂。二來,讓大家也可以感受到電影本應該給觀眾的一種娛樂享受。比如,成龍的手指受傷,我原本以為,后面的戰(zhàn)爭會描述成龍怎么在手指受傷的情況下,去英勇殺敵,叩響革命的槍聲。但后來證實,這只是個小的插曲,稍縱即逝,根本沒有后面的情節(jié)呼應,恕我實在無法揣摩導演設置這個情節(jié)的意義何在。既然已經開始著手一些細節(jié)的故事性描述,卻沒能夠發(fā)揮出其本應該具有的故事性情節(jié)。既然已經邀請了詼諧動作片泰斗成龍參演,卻只是讓他演了一部以文藝形象為主的革命形象。我只能斗膽認為,導演的電影娛樂性的把握相當不夠。
那些略顯單調的戰(zhàn)爭場面,大致基本雷同,缺乏電影娛樂性的因素,比如說蕩氣回腸的殺敵場面,比如說精彩的動作,槍擊畫面,我覺得所有的一切完全可以用歷史音像資料替代,反而讓人更加有對還原歷史的激動和對歷史戰(zhàn)役,革命情懷的共鳴。而電影花了大量筆墨去描述戰(zhàn)爭的場面,一來,沒讓觀眾覺得打得有多精彩,二來,也沒讓觀眾覺得這些戰(zhàn)爭場面有多么真實,震撼。
我覺得整部電影最成功的就是對朝廷的描述。里面有娛樂性的成分,也絲毫不影響歷史的真實性。舉一例,太后最后的一句吶喊,“退位”。我覺得娛樂性很足,退位是靠吶喊的么?退位難道吶喊一下就可以退位了么?當時的清朝太后難道也喜歡咆哮么?顯然這些屬于電影本身的娛樂效果,但絲毫沒有影響到整個電影的歷史真實性,清朝的喪鐘的確已經敲響,清朝皇室的無奈和落魄在這一刻顯現的淋漓盡致,這才是電影和紀錄片的最大區(qū)別。
辛亥革命舉世非凡。而電影尚未成功,導演還需努力。
范文3:
是懷著沉重的心情看完《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的。觀后我百感交集,熱血沸騰,我想大聲吶喊……
我要大聲吶喊:吶喊一個朝代的無能,吶喊一個沉睡的巨人!
一個落沒的王朝總是平覆一個輝煌的王朝。在清朝歷史的足跡中,我找到了屬于康乾盛世的那一個,盛世滋丁,安居樂業(yè)。但畢竟康乾盛世畢竟只是曇花一現!更何況其經濟水平、軍事實力遠遠比西方的歐美國家落后呢。到了晚清,一時的盛世瞬間便成空中樓閣——1840年,英國第一次向古老封建的中國開炮,外國商人攝盡所能,大量鴉片浩浩蕩蕩破門而進。鴉片泛濫,泛濫了中國人們的心;鴉片蠱惑,蠱惑著麻木不仁的沉默者。它的一聲炮響打破了沉醉于“天國”的美夢。這只是一個王朝淪陷的開始罷,翻翻沉重的歷史吧——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軍……血寫的事實刺痛了雙眼。今天的我們不能僅僅為外來的侵略者的無理而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而感到憤慨,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們透過歷史看清了所謂的文明人的嘴臉,當他們擦亮自己的鞋趾高氣揚時,還不知道腳底下踩碎了多少他們的“文明道理”。他們一次又一次在古弱國土上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野蠻的分贓?;赜^歷史,那些歲月已過去,我們更應該撥開一切來看清自身的問題:閉關鎖國,思想落后,這都是一個民族致命的弱點。當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軍捕獲槍斃時,看看吶,圍觀的竟是一群中國人啊!麻木的心有誰能喚?麻木的人有誰能喚!
這時,辛亥革命就在民族存亡那一刻,爆發(fā)了……
我要大聲吶喊,為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你們是我們民族的希望!
觀看歷史,我們看到:在檀香山上,在興中會中,烈火待燃,炮火待發(fā)。各國志士,華人華僑決心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tǒng)治,建立共和國。當武昌起義的炮火打響,黃花崗林覺民正在給他的妻子寫《與妻書》……他的眼淚潛然而下,滴落化成了墨,寫不盡的纏綿悱惻,舍不得擱筆,一閣,就是永別。他沒有悲悲切切,而是大義凜然表現出一個男子漢愛國氣節(jié)。再看秋瑾被捕后,英勇不屈。1907年7月15日(農歷六月初六)凌晨,秋瑾被押到紹興軒亭口刑場,她目別祖國藍天,慷慨就義,年僅31歲。她以一腔熱血,終于喚醒了中華民族;還有許多許多這樣的仁人志士,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為了探索新中國,揮灑自己的滿腔熱忱……
辛亥革命的炮火,響遍武昌城頭。連綿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終成歷史。悲哉!秋之為氣;壯矣!瑾其可懷。寂寞黃花,碧血永悲:風云變色,埋恨千古。青山有幸埋忠骨,有多少為革命而付出了鮮活的生命,而他們的功績是永遠也不會被歷史的風沙所沖刷,永遠不會……我要大聲吶喊,吶喊今天這個用無數生命會換來的世界!辛亥革命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
電影《辛亥革命》觀后感1
電影《辛亥革命》講述的是我們國家由封建國家進入現代國家的那一段歷史。
當神州大地處于風雨飄搖的封建統(tǒng)治末期,一批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進步青年,為了中華民族的自由與民主,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是他們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主張,它的領導人就是受人敬仰孫中山。1911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和同盟會領導下的辛亥革命打響了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槍,斗士們眾志成城,經過鏖戰(zhàn),武昌起義以勝利告終,隨之產生連鎖反應:湖南、江西、山西、云南、陜西五省宣布獨立。不久,清政府徹底土崩瓦解。孫中山先生的智慧、大度和謙遜贏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推崇,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布就職,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辛亥革命是一場人民的革命,是一場光榮的革命,他推翻了清王朝,同時也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使中國成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變革,為重振中華鋪平了一條嶄新的路。隨著時光的流逝,歷史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是看著電影,我的耳邊又響起那轟轟烈烈的槍炮聲、吶喊聲,眼前又清晰地浮現出一副副英雄的面孔……如果沒有他們?yōu)檎胬怼⒚裰骱妥杂蓲侇^顱、灑熱血,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沒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的中國!革命先輩們拋妻別子、心懷大愛、舍身赴死的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里!
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世界,則國以屹立世界?!毙梁ジ锩鼘⒂肋h激勵著我們青少年勇往直前!
電影《辛亥革命》觀后感2
這是一次偉大的革命,是一次驚天動地的革命!我看到了!看到了中華兒女們的自強不息,看到了英勇奮戰(zhàn)的精神!辛亥革命牽動著多少中華人民的心呀!我激動地說了一句:“我是中國人!”
電影一開始是一位婦女,她戴著枷鎖一步一步順著圍觀觀眾開辟的道路走著,她步伐剛勁有力,她說:“我此蕃赴死,是為革命。中國婦女還沒有為革命流過血,當從我球瑾始??v使世人不盡知革命為何竟讓我狠心拋家棄子。我此蕃赴死,正因為回答革命為何事,革命是為給天下人創(chuàng)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我此蕃赴死,是為革命。死并不足懼,亦并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犧牲之價值,竟讓我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蔽也挥傻酶袆?,她是多么的偉大呀!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這看似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它有那么不平凡。就在這一天,武昌城城頭一聲槍響,它預示著革命第一次的成功,也宣告清王朝的滅亡!武昌首義前后,無數革命灑下了熱血,舍生忘死的精神令我敬佩!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當年的辛亥革命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孫中山先生說: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變命運,為天下人謀取幸福,是許多年輕人用生命的代價換取讓他活著的人更好的活著!”
“革命”是國家發(fā)展不可缺少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強大的目標,這目標,將會是你人生的“革命”!
電影《辛亥革命》觀后感3
《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是由電視劇轉過來的。我看這一部電影也是有原因的,老師讓我們在國慶假期看一部愛國電影并寫觀后感,爸爸媽媽也讓我了解一點中國歷史,所以我看了這部片。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新世紀電影城觀看了辛亥革命這一部愛國電影。剛剛進了新世紀電影城的六號放映廳,電影就已經開始放映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二十世紀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結束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辛亥革命的整個過程。辛亥革命,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tǒng)治;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理: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
我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我深深的感覺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的祖國,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更上一層樓,將來為祖國做出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