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觀后感1
把文藝先賢還原為鮮活的形象,講述他們的藝術(shù)、人生和深遠影響,《百年巨匠》可以說是一部視覺版的近現(xiàn)代中國文化史。
在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日子里,《百年巨匠》創(chuàng)作團隊自豪地宣告,經(jīng)過8年艱苦奮斗,這套以110集規(guī)模攝制43位20世紀中國文藝領域杰出代表的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終于全部攝制完成!可喜可慶!
百集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美術(shù)篇第一、二部已在央視和各地衛(wèi)視播出多次。近日,在“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學藝術(shù)大師作品展”開幕之際,《百年巨匠——梅蘭芳》《百年巨匠——關山月》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本人先睹為快,為之激動感慨。前者透過大量存世的文獻、影像資料,全面展現(xiàn)梅蘭芳的生活及從藝經(jīng)歷,揭示他如何由一個“祖師爺不賞飯”的世家子弟,一步步成長為一代京劇表演藝術(shù)巨匠的人生傳奇。后者展現(xiàn)了嶺南畫派旗幟性人物關山月的藝術(shù)人生。他一生飽經(jīng)風雨,用藝術(shù)見證了啟蒙救亡的百年滄桑,見證了一個民族崛起的歷史進程。他癡心不改,將個人的創(chuàng)作緊貼時代脈搏,不僅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珍貴的畫作,也為我們留下了波瀾壯闊的時代記憶。
《百年巨匠》從2010年開始籌劃,彼時為填補空白,創(chuàng)作團隊計劃創(chuàng)作一套完整記錄12位20世紀中國美術(shù)大師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分3部攝制,每部4人。2012年第一部攝制完成,在央視和北京衛(wèi)視黃金時間播出后受到各界觀眾贊譽,在美術(shù)界引起熱烈議論和好評,在社會上掀起了關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潮。創(chuàng)作團隊為本片取名《百年巨匠》,是考慮到這12位美術(shù)大師引領了近百年來中國美術(shù)創(chuàng)作潮流,而他們活躍在中國畫壇的年代正是近百年中國社會滄桑巨變的特殊時代,他們用自己的精彩人生和非凡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寫下了不朽的篇章。創(chuàng)作團隊堅持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書記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我們要結(jié)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創(chuàng)作團隊在學習中深受鼓舞,決定將原拍攝計劃擴展到其他文藝領域,分為美術(shù)篇、書法篇、京劇篇、話劇篇、音樂篇和文學篇,大規(guī)模、全方位拍攝代表20世紀中國文藝最高成就的文壇泰斗和藝苑大師。
本片創(chuàng)作團隊在創(chuàng)作拍攝之初就提出“國際水準、精品意識、思想精深、藝術(shù)精湛、制作精良”的創(chuàng)作原則,攝制組匯集了國內(nèi)紀錄片界的創(chuàng)作攝制精英,各篇總導演均為中央電視臺和中央新影集團的優(yōu)秀紀錄片導演。本片通過精心構(gòu)思的鏡頭和言簡意賅的敘述把逝去的文藝巨匠還原成鮮活的形象,生動地展示他們不朽的文藝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畫卷,反映他們文藝生涯中對文化史有重要貢獻的事件,講述他們最具價值而又精彩紛呈的人生故事,深層次探索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他們創(chuàng)作的艱辛和傳承創(chuàng)新的精神,以及他們對近現(xiàn)代中國文藝產(chǎn)生的廣泛深遠影響?!栋倌昃藿场房梢哉f是一部視覺版的近現(xiàn)代中國文化史。
這部系列電視紀錄片,大量運用巨匠們的人物和作品影像,呈現(xiàn)他們使用過的原物和舊居等,并巧妙組合,將他們?nèi)松匾?jīng)歷進行場景再現(xiàn)。攝制組為此不惜工本,到國內(nèi)和海外追尋他們的蹤跡,現(xiàn)場拍攝真實場景。巨匠們生前去過的地方,攝制組能去的幾乎都拍了一遍。攝制組采訪人數(shù)之多,采訪地域之廣,在傳記紀錄片中可以說是創(chuàng)紀錄的。本片還穿插了巨匠親屬、弟子、友人和后人、相關歷史事件親歷者和見證者口述內(nèi)容,展現(xiàn)了一些珍貴影像資料,不僅提供了可信的事實依據(jù),還揭開了塵封多年鮮為人知的故事細節(jié),而對于無法拍攝還原的特殊場景,則通過三維寫意手法營造氛圍和意象。
本片形象生動而明白地告訴觀眾,巨匠們生活在一個滄桑巨變的時代,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從抗日戰(zhàn)爭到解放戰(zhàn)爭直到新中國成立,如此巨大的社會形態(tài)跨度,對他們思想行程和文藝生涯影響至深。他們大都出身貧寒,但是具有遠大的志向和理想,有著對國家的深厚情懷和對民族的強烈責任感,把個人的榮辱得失和文藝創(chuàng)作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用自己的文藝作為影響變革現(xiàn)實,實現(xiàn)理想。他們懷有遠大的抱負和超凡的意志,刻苦鉆研,努力創(chuàng)新。他們充滿強烈的時代感,不僅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立足現(xiàn)實,從內(nèi)涵到形式,從題材到技巧,都有自己的獨特創(chuàng)造,開創(chuàng)近現(xiàn)代中國文藝事業(yè)之先河。他們既是巨匠又是凡人,既是杰出的文藝家又是謙遜的學者,藝術(shù)風格和人格魅力各具特色、豐富多彩,堪稱一代楷模。本片還突出表現(xiàn)巨匠們自身厚重的文化功底,他們或自幼熟讀四書五經(jīng),博聞強記,國學底子深厚,或?qū)盼摹⒃姼?、書法、收藏等下過苦功。本片還突出表現(xiàn)他們的人生歷練。他們或走南闖北、或游學海外、或輾轉(zhuǎn)飄零、或流浪顛簸,自身厚重文化和歲月歷練成就了他們文藝創(chuàng)作的底蘊。
本片中還出現(xiàn)了許多當今知名文藝家和學者,他們深入淺出地解釋巨匠們不同年齡、不同階段、不同風格代表作品,并且把許多作品聯(lián)系起來解讀,闡明巨匠們的文藝造詣、創(chuàng)作風格和美學理念以及他們?yōu)槭裁磿蔀榫藿?,解讀精彩動人,簡明扼要。這些文藝家和學者是本片創(chuàng)作攝制的堅強后盾,他們不僅進行了各自獨特的解讀,而且參與策劃和創(chuàng)意,提出了許多重要而中肯的建議和意見,保證了本片的學術(shù)和專業(yè)水準,反映國內(nèi)外對巨匠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當今時代對巨匠們的理解和詮釋。
此外,本片的旁白和解說嚴謹恰當,簡潔明快,朗朗上口,既有文學性又注重口語化,觀眾一聽就明白,思量回味還覺得很有分量,讓懂得文藝和不大懂得文藝的人都產(chǎn)生興趣。
綜而觀之,《百年巨匠》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皆強,而且紀實性和現(xiàn)場感俱佳,給近現(xiàn)代中國文化史的研究留下不可多得的實錄文獻。本片格調(diào)高雅,故事精彩,人物豐滿,敘述巧妙,鏡頭精美,可看性強。攝制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嚴肅認真,堅持去偽存真,沒有錄入無法考證的民間傳說和夸大其辭的故事,沒有低級趣味和低俗噱頭。攝制組在貫徹執(zhí)行既定創(chuàng)作原則上是成功的,本片堪稱傾心打造的精品力作。百集《百年巨匠》全部攝制完成,僅僅是成功的開始,關鍵是要持之以恒地把《百年巨匠》成果運用好、發(fā)揮好,為此今后還要走很長的路。
百年巨匠觀后感2
《百年巨匠》國際宣傳片21日在京啟動。作為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組織實施的“紀錄中國”傳播工程項目,該片濃縮中國百年文藝發(fā)展史,走近中國文藝界大師,展現(xiàn)巨匠風范、中國風采。
《百年巨匠》國際宣傳片由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中央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民生銀行、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lián)合攝制。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擔任總撰稿,著名導演張藝謀擔任總導演。取材于百集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將分為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法語等8種語言,展現(xiàn)魯迅、梅蘭芳、林風眠、張大千、吳作人、徐悲鴻、劉海粟等10位蜚聲世界的藝術(shù)巨匠的豐富人生。
據(jù)介紹,《百年巨匠》國際版以文化為媒介,通過親民易懂的鏡頭語言、傳世珍貴的影音資料、在世大家的傾情講述,向全世界介紹中國20世紀的文化藝術(shù)成就,以及造就這些輝煌成就的中國文藝界巨匠。
百年巨匠觀后感3
2017年1月21日,在《百年巨匠》國際宣傳片啟動儀式上,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藝術(shù)基金理事會理事長、《百年巨匠》總顧問蔡武等向張藝謀頒發(fā)聘書。
百集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國際宣傳片在北京啟動。《百年巨匠》國際版取材于百集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是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組織實施的“紀錄中國”傳播工程項目,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擔任總撰稿、著名導演張藝謀擔任總導演,分為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法語等八個版本,拍攝包括魯迅、梅蘭芳、林風眠、張大千、吳作人、徐悲鴻、劉海粟等十位蜚聲世界的藝術(shù)巨匠。這部《百年巨匠》國際版將濃縮中國百年文藝發(fā)展史,讓人深入解讀中國文藝界大師,一睹巨匠風范。此片由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中央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民生銀行、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lián)合攝制。
本片將會把握好中國與世界的利益交匯點、把握好國際輿論議題的聚焦點、把握好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情感共鳴點,將中國百年來文化藝術(shù)界的巨匠,帶到更多的國家,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
百年巨匠觀后感4
紀錄片《百年巨匠》國際宣傳片啟動儀式21日在北京舉行,張藝謀將擔綱《百年巨匠》國際宣傳片總導演,莫言則將擔任《百年巨匠》國際版的總撰稿。
《百年巨匠》國際版分為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法語等八種語言,第一季共10集,每集52分鐘,拍攝魯迅、冼星海、梅蘭芳、焦菊隱、林風眠、張大千、吳作人、徐悲鴻、劉海粟、啟功10位蜚聲世界的藝術(shù)巨匠。
在啟動儀式上,張藝謀表示,這些文化巨匠為中國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我們要盡力做好這件事,給歷史一個交代,給后人一個啟迪,留下一份寶貴的遺產(chǎn)。
莫言在致辭中表示,撰稿首先是個反復的過程,面對這些大師的輝煌業(yè)績、不平凡的人生道路,讓我們產(chǎn)生很多聯(lián)想和對自己的觀照;其次,撰稿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面對這些前輩在中國近現(xiàn)代波瀾壯闊的歷史中藝術(shù)上的創(chuàng)造,以及紀錄片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對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百年巨匠》國際版取材于百集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該紀錄片是中國第一部大規(guī)模、全方位拍攝制作的關于20世紀中國畫壇巨匠、藝苑大師、文壇泰斗的人物傳記紀錄片,分為美術(shù)篇、書法篇、京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六個篇章共計四十余位中國文藝領域的杰出代表?!栋倌昃藿场穱H版由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中央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民生銀行、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lián)合攝制。
百年巨匠觀后感5
提到“匠人”,大家眼前似乎都會浮起差不多的畫面:幽靜安然的小屋里,穿著工作服的匠人或?qū)懟虍嫽騽?,專心于自己的這門手藝,管你屋外是春色盎然還是冬雪紛飛,只是心無旁騖、幾十年如一日地專注在自己的領域里。
渴望匠人精神的回歸是當下浮躁社會中人們的精神訴求,遺憾的是,提到“匠人”,許多人第一反應都是日本或者德國那些精益求精的手藝人或者工程師,而淡忘了自己民族千年歷史中那些閃耀的巨匠。
百集大型人物紀錄片《百年巨匠》應運而生。由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中央電視臺、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作廠(集團)等部門聯(lián)合攝制,是中國第一部大規(guī)模、全方位拍攝制作的關于20世紀畫壇巨匠、藝苑大師、文壇泰斗的紀錄片。
還原真實生活,描述巨匠精神
《百年巨匠》分為美術(shù)篇、書法篇、文學篇、京劇篇、話劇篇、音樂篇,以百集的規(guī)模拍攝43位20世紀中國文藝領域的杰出代表。其中美術(shù)篇包括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潘天壽、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劉海粟、吳作人、關山月、吳冠中、李苦禪、蔣兆和、石魯、黃胄;書法篇包括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趙樸初、啟功;京劇篇包括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話劇篇包括歐陽予倩、田漢、焦菊隱、金山;音樂篇包括蕭友梅、劉天華、賀綠汀、黃自、冼星海、聶耳;文學篇包括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因為巨大的拍攝規(guī)模,有人稱《百年巨匠》為一項“工程”,在九十歲高齡的表演藝術(shù)家、《百年巨匠》宣傳片代言人藍天野看來,這不僅是工程,而且是一項搶救工程。“如今見過這些前輩大師的人已經(jīng)越來越少,拍攝以來,這些采訪對象已經(jīng)走了好幾位。搶救任務迫在眉睫。也正是通過這些與前輩親身接觸過的人的講述,這些巨匠被還原成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他本人也親自踐行著匠人精神,在美術(shù)、戲劇等領域的拍攝中接受采訪時間長達12小時。
《百年巨匠》美術(shù)篇第一、二部日前已在國內(nèi)外40余家衛(wèi)視播出,并獲得五項紀錄片獎項。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教授劉羽在采訪中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深入直接地用史實說話,是《百年巨匠》的重要特點及優(yōu)點之一?!坝迷?、原作、原物、原址和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還原了巨匠們的人生奮斗和家國情懷,為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力求以客觀的視角和平視的角度,還原巨匠本色,重塑大師形象?!?/p>
為了真實完整地還原大師生活,攝制組花費了一番大力氣,拍《齊白石》,去了湘潭、長沙、北京、西安;拍《徐悲鴻》,去了宜興、上海、南京、合肥、北京、法國巴黎、美國丹佛;拍《張大千》,去了重慶、成都、西安、蘭州、臺灣地區(qū),法國尼斯、巴黎,美國蒙特雷、舊金山、洛杉磯;拍《黃賓虹》,去了安徽、浙江、上?!瓗缀鯚o所遺漏地重走了大師路,只為最真實地還原與記錄。
“另外一個特點便是大量的采訪,而且是極有價值的采訪。”劉羽強調(diào)。《百年巨匠》的采訪對象包括藝術(shù)家親屬及其后人、弟子,還有友人及其后人、歷史見證者、研究學者等,不僅有獨家珍貴的口述歷史資料,也有深度獨特的專業(yè)見解。
不封神,只紀人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以及智能終端的增多,現(xiàn)代人可以說每時每刻都在接受著轟炸式的種種信息。原本門檻很高的.視頻內(nèi)容也是一樣?;ㄙM一兩個小時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看了一部“爛片”,是很多人最尷尬的體驗之一。
如何拍攝出受觀眾喜愛的紀錄片,這對攝制組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資深導演,曾執(zhí)導過以色列、摩洛哥等跨國紀錄片的吳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化的競爭對紀錄片帶來相當大的沖擊,但隨著《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的熱播,證明了在小眾市場中還是有競爭潛力的。“總結(jié)下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受觀眾喜愛的紀錄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人情味兒,最忌諱的就是裹腳布式又臭又長的東西。”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院長、《百年巨匠》出品人連輯也強調(diào)說,43位巨匠身上既有時代造就的共同特征,也有各自的鮮明個性。他說道:“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傳統(tǒng)文化、西方文化、革命文化碰撞的痕跡體現(xiàn)在了這43人中,紀錄片全面梳理了百年來文化的維度與歷史,從中可以找到當代文化的基因,啟發(fā)大眾認知社會。他們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的姿態(tài),遠遠高于當今很多小眾的個人主義的創(chuàng)作,為大眾提供了精致的文化產(chǎn)品。”
“但每個人又都是個性化的,他們樹立的文化標尺與今天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抄來抄去的文藝創(chuàng)作截然不同。未來,《百年巨匠》將走進校園,我們也將以此為基礎繼續(xù)文化精英們的資料整理工作。”連輯說。
增強文化自信,傳遞人格力量
對于喜愛韓劇以及歐美流行樂的年輕一代來說,發(fā)自內(nèi)心的以本民族文化為傲、熱愛民族文化是一件略顯陌生的事情。而這也正是《百年巨匠》系列紀錄片的另外一個重要訴求。
連輯指出,解放初期不少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逐漸地被淡化甚至邊緣化,有些畫家有段時間在學校都沒有事干,因為都教西畫不教中國畫。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文化自信在哪里?通過這個片子我們就可以很有力地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百年來形成的巨匠的群體,他們代表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延續(xù),是當今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軟實力的具體表現(xiàn)。你樹立文化自信沒有實例是不行的,把這43個人集中起來看,我們的文化軟實力非常之強大,不輸給任何一個國家。”
除此之外,傳遞巨匠們的人格力量也是《百年巨匠》系列紀錄片的重要訴求之一?!栋倌昃藿场返目偙O(jiān)制賈磊磊表示,自己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從片子中“找到了一種人格的力量”,“在43位偉大的藝術(shù)家身上我們感受到他們的人格力量,無論處在什么樣惡劣的歷史環(huán)境,每個人都非常堅強、自信”。他強調(diào),在某種意義上突出體現(xiàn)了紀錄片的兩個主題—— 一個是創(chuàng)作藝術(shù)美學,另一個就是人格。
參觀畫展心得體會1
我自幼愛畫,對各畫種均有所了解,特別是對中國山水畫情有獨鐘。前段時間,有緣偶遇一幅作品:悠悠流云,飄逸間含著深沉:巍巍峰巒,蒼茫里藏著秀潤;流泉飛瀑,如聞其聲;村落叢林,掩映成趣。細品之,筆觸老辣,水墨酣暢,氣象恢宏,真是令我心生向往,并牢牢記住了這位叫“來支鋼”的畫家。
得知來先生將在深圳舉辦畫展,我立刻從西安前往深圳美術(shù)館觀看《來支鋼水墨藝術(shù)大展》。一幅幅水墨山水畫把展廳變成了一個黑白兩色的純凈世界,瞬間讓人體會了莊子所說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仔細欣賞這些作品,或懸崖古松蒼莽,或山村野徑閑適,或古鎮(zhèn)純樸風韻。那群峰競秀之磅礴令人激動,那云疊霧障之悠遠引你遐想,即便是一棵枝丫橫陳的古樹也顯非凡韻致。雖是中國水墨畫,自然景物的立體感、質(zhì)量感和空間感都處理得很完美,畫家的非凡功力——造型使我嘆服。
走出前廳,轉(zhuǎn)入中廳,迎面墻上一幅《峽道》、側(cè)面一幅《藝道》將我震撼。徜徉在巨型山水長卷前,感受云海翻涌,山水撲面,和鳴聲聲。又有村落梨花,人間生靈。畫家筆下的山水奇觀多么像一首雄渾激越的交響曲,起伏跌宕,讓人沉醉其間。仿佛在旅途中,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正應了古人評畫的那句“畫中境界可居可游”!我想這應是畫家來支鋼的第二個非凡本領——造境。
有型有境的畫我亦見過不少,但打動人的卻不多,我覺得來支鋼的畫真正動人的地方是“有情”。情是什么?情是大山大水的表情,是畫家筆下的山水之境,仿佛山水也是有喜怒哀樂的。如他的作品《崛起》,那是一種吶喊,一種激情;而《涓涓涌泉》中,則是一種欣慰與歡暢。這種蘊含在水墨間的情感,才是作品真正的靈魂。我覺得這是一個畫家最難達到的高度——造情。
來支鋼作品的最重要的技法是積墨,這是中國傳統(tǒng)技法,上可追溯到北宋郭熙,后有清初的龔賢,繼而黃賓虹發(fā)掘了這一技法,李可染又將其推動發(fā)展。來支鋼是李可染大師的第二代傳人,既從師長處傳承技法吸取養(yǎng)分,又有個人心得加以創(chuàng)新,其積墨通透靈氣,毫無板結(jié)之象,可以說對積墨技法的掌握和運用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支鋼先生12歲開始學習畫畫,日復一日,從師練習。他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著我們無法想象的辛苦,我們所看到的《藝道》耗時八月余才完成,一絲一縷,一點一畫,墨干了又積,幾十遍后才終于成就這雷霆萬鈞之力,排山倒海之勢。細賞作品,可覺其力透紙背,千筆萬筆,筆筆無敷衍懈怠,無絲毫輕浮油滑。想起來支鋼先生在不同場合講過的一句話:“作積墨來不得半點偷懶,人家出游,我在畫畫;人家吃飯,我在畫畫;人家睡覺,我還在畫畫;我就是在夢里,還在想著明天的畫該怎么畫?!碧斓莱昵?,來支鋼終于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成為繼承與發(fā)揚中國水墨藝術(shù)文化的新一代畫家。
人如其畫,畫如其人。我忽然感悟到,他的積墨初看是一種功夫,其實是一種鍥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才成就了他。
參觀畫展心得體會2
四月五日,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我也帶著一份興奮的心情,在菏澤市博物館參觀了中國人民大學畫院馬碩山師生畫展,說實話對于我這種平時沒什么藝術(shù)細胞的人來說,這真是一種獨特的享受,更是一次難得的增加藝術(shù)修養(yǎng)的機會。這次畫展集結(jié)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畫家的作品成此畫展,他們的繪畫語言和風格給我們的帶來了一次視覺上的盛宴。
這次展出的都是大幅的國畫,畫作中透出一種寧靜的美,回歸大自然的美。景物中有自然風光,有農(nóng)家樂,有花鳥……剛進入畫展就給人一種既輕松又厚重的感覺,馬碩山教授的畫運用了樸素、簡潔的民族文化意象,融入了現(xiàn)代構(gòu)成的理念,用筆勁健有力、含蒼帶潤,墨韻平和淳厚,欲露還藏。以清幽古雅的品性,傳遞出一股濃郁純正的文化氣息和盎然的古意情懷。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我們九三學社社員楊文彬(菏澤市博物館館長)的畫,展出的十余幅作品大氣恢弘,顏色艷麗,無論從風格還是意境上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覺一幅作品是否引起觀者的矚目,除了畫者的繪畫藝術(shù)水平外,也與觀者的審美情趣和內(nèi)心體驗分不開。觀者的感受和畫家的旨趣.可以不盡相同,仁智之見,或可互補;二者若能一致,倒是應了一句古語:“會心處,不必在遠”。
總之,非常感謝博物館和九三學社給了我這么好的機會能體驗到這么美妙的畫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能加入到其中體驗不同的樂趣,更多更深地領會藝術(shù)的魅力。
參觀畫展心得體會3
最近,我們雛鷹假日小隊去銅陵書畫院參觀了“楊龍培趙學軍書畫展”,感受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文化。
一進展廳,迎面而來的是一幅幅水墨畫,它們是由趙學軍叔叔創(chuàng)作的。這些水墨畫中,有的展現(xiàn)出祖國大好河山,有的展現(xiàn)出小橋流水,有的展現(xiàn)出田園風光。參觀過程中,趙叔叔一邊講解畫法,一邊講解創(chuàng)作經(jīng)歷,讓我們聽得津津有味,不由得發(fā)出贊嘆聲。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呈坎印象”,畫面中近處是朵朵荷花與拱橋,讓我想起“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的動人詩句。遠處青山蒼翠,徽州古民居依山傍水在畫面中央。池塘邊,一群孩子在玩耍。雖然整個畫面都是通過深深淺淺的筆墨,變化精妙讓人感覺到整個畫面是那么的栩栩如生。
一轉(zhuǎn)身,我們看到的是楊龍培叔叔的書法。書法字體上有工工整整的楷書、龍飛鳳舞的草書,行云流水的行書。在書法展現(xiàn)上有橫聯(lián),有扇面,有斗方。走近去仔細瞧,每一筆每一畫都是那么剛勁有力,細細揣摩又是那么的精妙,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叔叔刻苦練習的情景。湊上去聞一聞,似乎一股墨香撲鼻而來。
參觀完展覽,回想書畫家叔叔給我們介紹的學習、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回想叔叔們的書畫作品是那么生動逼真,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擴大了我們藝術(shù)欣賞視野。我要向他們學習,從認認真真寫好漢字開始。
參觀畫展心得體會4
星期天下午,我和媽媽參觀了圖書館里的一個特殊畫展。這個畫展的主題是“快樂二小,幸福童年”。年少的我,心中充滿了稚嫩的夢想,我懷著一顆好奇的心走進書畫展。
走進館內(nèi),一個大大的立牌上寫著“快樂二小,幸福童年”,我走進一步,被這景物吸引住了,瞧!圖書館的房頂上的燈光五彩繽紛,亮麗無比,掛滿了燈籠,照射在掛滿書畫的圖書館里,美麗極了!這一切,都充滿了神秘感。我仿佛走進了一間神秘的宮殿
我在走進化中的世界!哇!這幅畫真美麗,蒙蒙細雨中飄來幾絲輕煙,在陽光的的照射下,不遠處的小村莊,后面有一片翠綠的莊稼和深綠的山峰,好似夢境,我仿佛來到世外桃源。這幅畫真是栩栩如生,再仔細一看,是一個3年級的小學生畫的,沒想到小小年紀,竟然像作家一樣,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看完畫展,我又走進手工的殿堂,瞧!手工作品五花八門,真是讓我目不暇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間美麗的房子。作者先用筷子一步一步地搭起來,在用彩紙折成兩只小鳥,貼在房頂上。還用貼紙來裝飾屋頂,使房子增加一點色彩。作者還在房子后,搭了一個后花園。花園內(nèi)有五彩繽紛的花朵,美麗的秋千,秋千上坐著一只可愛的小白兔。我想這個精致的作品,作者一定花了不少功夫。正所謂“臺上3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些手工不僅一有房子,還有帥氣的坦克,有美麗的風車,有威武的輪船……這些作品,都是我們二小的光榮。他們做的每一個手工都花了不少心血,不少努力!每個作品的十分精致。他們是我們二少的驕傲。
我又走進書法的海洋里。看!書法作品真是琳瑯滿目,真是八仙過?!黠@神通。書法作品有楷書,有草書,有行書,也有隸書。我走到有幅楷書面前,上面寫著“海納百川”每一個字都那么蒼勁有力。我細細地品味書法作品,覺得每一幅作品都是佳品。我仿佛看到他們每天都不怕困難,不停地練習,才會寫出這些風格獨特的作品,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次參觀書畫展,我看了美麗的畫展,又欣賞了精美的手工作品和書法,真讓我大開眼界!讓我一次吃飽了知識“大餐”。真讓我收獲匪淺。
參觀畫展心得體會5
星期四的下午,老師帶著我們坐車去電視塔參觀恐龍畫展。
一進大廳,首先展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三個恐龍骨架,大小不同,形態(tài)各一。左邊的'恐龍骨架大概是迅猛龍,它兩只前爪悄悄地放在胸前,大腿彎曲,隨時就要撲捉獵物似地,真是威風不減當年。右邊的骨架大概是梁龍,脖頸長達18米,是最長的恐龍,它的頭抬得很高,好像在縱聲長嘯。中間的是腕龍,它重達24噸,真是各龐然大物,它抬起脖子,似乎在品嘗樹上的美味佳肴。真令人贊嘆不已。人贊嘆不已。
旁邊是恐龍介紹幕恐龍主要生活在白堊紀,侏羅紀……據(jù)現(xiàn)在大約有1600萬年。最兇惡的是霸王龍,它可以輕易地把各種恐龍都撕成碎片,就連“格斗星”腫頭龍、“金甲武士”盔龍也不是它的對手。還有輕裝上陣的竊蛋龍,頭頂雙皇冠的雙冠龍……,真是不計其數(shù)。
接著我們又乘坐電梯上了旋轉(zhuǎn)餐廳。坐在一把椅子上,悠哉悠哉地享受這美麗的風景,柳紅柳綠令人目不暇接,紅瓦灰墻的高樓大廈令人賞心悅目,真實桃紅柳綠“又一村”。自己好像陶醉在仙境中。
美妙的音樂,奇異的恐龍架,高高的電視塔,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參觀畫展心得體會6
年的一天,張永初老人帶著他所研究的甲骨文和一些書畫來我們江南實小展覽。
雖然這是幾幅甲骨文,但是它們卻是古人用無窮的智慧創(chuàng)造出來的,更是張永初老先生用半輩子的心血研究出來的。張永初老先生從40多歲就開始研究甲骨文了。直到現(xiàn)在,他雖然已84歲高齡,但是卻仍然堅持不懈地去研究吳文化和甲骨文,他像一個貪玩、永不疲倦的孩子不停地感受著研究的歡樂。
張永初老先生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珍貴的甲骨文,還讓我們了解了吳文化。吳文化是吳地區(qū)域文化的簡稱,也可以說這是吳地古今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化的成果。說到吳文化,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位偉大人物——泰伯。
傳說,泰伯、仲雍二人是親兄弟,生父是周朝太王古公亶父。本來,泰伯三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應該依次繼承王位。但是他們看到父親特別喜歡第三子季歷兒子姬昌(即后來的周文王),但是姬昌的確有超人的才能,因此他們二兄弟一致決定主動把繼承權(quán)讓給季歷。然后就由季歷傳給姬昌。后來,古公亶父等人接二連三地要其他二人繼承王位,他們都堅辭不受。為了斷絕別人擁立他們?yōu)橥醯牡哪铑^,泰伯、仲雍便逃到吳地在這兒繁衍生息并將自己國家的文化禮儀全都教給這里的人們,這里的人見泰伯寧愿將吳國的文化禮儀教給幼弟的義舉所感動,紛紛前來投靠追隨。周部族的人們見他倆已意志堅決,就只好擁立季歷和姬昌。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泰伯讓王”的故事
也許就在這豐收之季,他更加努力奮斗著;寒冷的冬季,大雪紛飛,這是一年中的盛典。也許當你還沉醉在家人團圓,新年快樂的氛圍中時,張老師孤零零地在房中,辛勤的研究著甲骨文。張老師在四季的陪伴下,一步步逼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