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名言 > 搜集以和為貴的名言警句整理66句

          搜集以和為貴的名言警句整理66句

          時間:2018-10-05 11:1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和為貴這是中國從古至今一直崇尚的思想。

          和的意思是什么?有人覺得是和氣,有人覺得是和睦,我覺得各有各的道理。

          現(xiàn)在呢也有很多關于和的.詞語,故事,以及

          我相信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張家和吳家在老家因為宅基地的事情,張家寫信給京城的張英,讓張英出面擺平吳家,張英只寫了一首詩在上面,張家人就把墻往后挪了兩尺,吳家人最后也把墻往后挪了兩尺,后來這個走道就有了四尺,沒錯,這就是四尺巷的故事。

          關于和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古代人都講究以和為貴,我們就更應該懂得這個道理。我們不僅僅要懂得這個道理,更要落實到行動上去。在比賽上,贏了不要侮辱對方,畢竟那只是一場比賽而已,不要應為一場比賽而傷了和氣。對人說話也不能這么急性子,要用平和的心態(tài)和別人說話,畢竟這是基本的禮貌。

          在生活中與周圍的人相處要用對的方法,要以和為貴。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儀制度源遠流長。秦始皇焚書坑儒,禮不得傳。西漢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廣泛搜集那些記錄和闡述先秦禮儀制度的文章,分別著成《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其中《小戴禮記》經(jīng)東漢鄭玄注釋后盛行不衰,成為通行本《禮記》,被列為儒家必讀的五經(jīng)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抖Y記》中有許多

          禮記中的名言警句

          1、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禮記·曲禮上》)

          【譯文】驕傲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意志不可自滿,歡樂不可以走向極端。

          2、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 (《禮記·曲禮上》)

          【譯文】遇見財物,不要隨意占有;遇到危難,不要隨意逃避。

          3、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禮記·曲禮上》)

          【譯文】鸚鵡雖能說話,終歸還是飛鳥;猩猩雖能說話,終歸還是走獸。

          4、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

          【譯文】禮所崇尚的是有往有來。得到恩惠而不予報答,不合乎禮的要求;得到報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禮的要求。

          5、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禮記·曲禮上》)

          【譯文】到一個地方時要問清當?shù)氐慕?,到一個國家時要問清當?shù)氐牧曀?,到別人的家里要問清這家的避諱。

          6、曾子曰:“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禮記·檀弓上》)

          【譯文】曾子說:“君子愛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愛人則是姑息遷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禮記·檀弓上》)

          【譯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別人。(這是成子高說的話,接著他還說,我死后,找一塊不能耕種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禮記·檀弓下》)

          【譯文】孔夫子說:“繁重的賦稅和徭役比老虎還厲害?。 ?/p>

          9、茍無禮義、忠信、誠愨(què)之心以蒞之,雖固結之,民其不解乎?(《禮記·檀弓下》)

          【譯文】如果不用禮義、忠信及誠實之心對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強結合,難道他們就不會離散了嗎?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保ā抖Y記·禮運》)

          【譯文】孔子說:“大道通行的時代,天下都是公正無私的,選拔賢能的人主持政事,講究信用,推行和睦?!?/p>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文】玉不雕琢,不會成為好的器物;人不學習,不會懂得道理。

          12、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 (《禮記·學記》)

          【譯文】雖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雖有極高明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

          13、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禮記·學記》)

          【譯文】學習以后就會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會知道困難;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后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相長。

          14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禮記·學記》)

          【譯文】凡是

          15、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 (《禮記·學記》)

          【譯文】一個人單獨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就會學識短淺,見聞不廣。

          16、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禮記·樂記》)

          【譯文】禮儀用來引導人們的志向,音樂用來調和人們的聲音,政令用來統(tǒng)一人們的行動,刑罰用來防止人們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禮記·樂記》)

          【譯文】一切音樂,都產(chǎn)生于人們的內心;情感在心中激蕩,便通過聲音表現(xiàn)出來;聲音組合成條理,就叫做音樂。

          18、樂也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禮記·樂記》)

          【譯文】音樂是圣人所喜歡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動人心,使民風習俗改變。

          19、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禮記·雜記下》)

          【譯文】只緊張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緊張,則周文王、周武王不會這樣做;有緊張有松弛,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眾的辦法。

          20、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 (《禮記·祭義》)

          【譯文】惡意的語言不從口中說出來,就不會招致別人用忿恨的語言回擊你。

          21、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禮記·坊記》)

          【譯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實事而并不多說話,品德低下的人總是搶先說大話,而不注重干實事。

          22、子云:“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怨益亡?!?? (《禮記·坊記》)

          【譯文】孔子說:“有好事就稱是別人的功勞,有過失就稱是自己的過失,這樣百姓對你的怨恨便逐漸消失了。”

          23、子曰:“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保ā抖Y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掌握過與不及這兩端的意見,而采納適中的用于百姓?!?/p>

          24、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禮記·中庸》)

          【譯文】一個人能做到忠恕,就離道不遠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給別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禮記·中庸》)

          【譯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別人,這樣就不會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歸咎他人。

          26、子曰:“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禮記·中庸》)

          【譯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決于他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品德修養(yǎng)取決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決于有沒有仁愛之心。”

          27、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譯文】任何事情,事先有準備就會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

          28、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譯文】廣泛學習,詳細詢問,周密思考;明確辨別,切實實行。

          29、居上不驕,為下不倍。(《禮記·中庸》)

          【譯文】身居高位不驕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棄。

          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禮記·表記》)

          【譯文】孔子說:“君子對人的舉動沒有不得體的地方,對人的表情沒有不合適的地方,對人的言語也沒有失禮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報者天下之利也。(《禮記·表記》)

          【譯文】仁是天下行為的表率,義是天下行為的準則, 知恩圖報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禮記·緇衣》)

          【譯文】君主因為有民眾而存在,也因為人民的叛離而滅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保ā抖Y記·緇衣》)

          【譯文】孔子說:“說話實在而行為有法度,所以活著的時候志向堅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會影響他的好名聲?!?/p>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禮記·儒行》)

          【譯文】說話一定先有信用,行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禮記·儒行》)

          【譯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為寶貴;不希求土地,而以確立道義為土地;不希求多有積蓄,而以多有學問為富有?!?/p>

          36、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禮記·儒行》)

          【譯文】儒者可以親近而不可威脅,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殺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禮記·儒行》)

          【譯文】身體可以加害,而意志卻不可動搖。

          31、以和為貴,忠信之美,優(yōu)游之法。(《禮記·儒行》)

          【譯文】以和為貴,以忠信為美,以從容寬厚為法則。

          38、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禮記·儒行》)

          【譯文】薦舉人才對內不排除自己的親屬,對外不排除對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禮記·儒行》)

          【譯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純潔。

          40、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遜接者,仁之能也;禮節(jié)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禮記·儒行》)

          【譯文】溫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謹慎是仁的基礎,寬容余裕是仁的體現(xiàn),謙遜待人是仁的能力,禮貌節(jié)義是仁的外表,言談論說是仁的文采,歌舞音樂是仁的諧和,分財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禮記·大學》)

          【譯文】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葉,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結束。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禮記·大學》)

          【譯文】只有對事物進行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禮記·大學》)

          【譯文】財富可以裝飾房屋,道德卻可以修養(yǎng)身心。心胸寬廣,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44、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譯文】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每天都新,新了還要更新。

          45、治國必先齊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禮記·大學》)

          【譯文】要想治理好國家, 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卻能去管教好別人, 這是沒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禮記·大學》)

          【譯文】民眾喜歡的他也喜歡,民眾厭惡的他也厭惡,這樣才可以稱之為民眾的父母了。

          47、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禮記·大學》)

          【譯文】治國的道理是:得到民眾就能得到國家,失去民眾就會失去國家。

          48、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 (《禮記·大學》)

          【譯文】道德是根本,財富只是枝節(jié)。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驕泰以失之。(《禮記·大學》)

          【譯文】君子治國有條大道理:必須忠誠守信,才能得到它;驕縱奢侈,便會失去它。

          50、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禮記·大學》)

          【譯文】聚集財富需遵循一條大道理:生產(chǎn)的人要多,耗財?shù)娜艘?,謀財?shù)娜艘趭^,用財?shù)娜艘?jié)儉,這樣財富就會經(jīng)常保持充裕了。

          51、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儀也。(《禮記·冠義》)

          【譯文】人之所以成為人,就在于有禮儀。

          52、尊讓潔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讓則不爭,潔敬則不慢。不慢不爭,則遠于斗辯矣,不斗辯,則無之禍矣。(《禮記·鄉(xiāng)飲酒義》)

          【譯文】尊讓、清潔、恭敬,君子們以此互相交往。君子能夠尊讓就不會爭斗,潔敬就不會怠慢。不怠慢又不爭斗,就會遠離爭執(zhí)訴訟,不爭執(zhí)訴訟就沒有的災禍了。

          53、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抖Y記·聘義》

          【譯文】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溫潤而有光澤,這便是仁。

          名人家風家訓格言警句(一)

          1.貧賤不移心智,富貴不忘濟貧。

          2.一入貪途難入睡,兩袖清風飯菜香。

          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4.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5.做人要做老實、誠實、善良人,多做好事,終有好事。

          6.好事須相讓,惡事莫相推。

          7.房氏后裔起名,班輩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亂。

          8.凡是不愛已的人,實在欠缺做父母的資格。

          9.獨立人格、勤儉節(jié)約、凡事忍耐、不斷學習、為人正直、用心做事。

          10.“孝”字當頭;“禮”字在后;“凈”字壓軸

          11.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

          12.恩義并用,相處合道,扶持并肩,相伴終身。

          13.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14.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

          15.靜坐思,心正氣順,必須到"天地位,萬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須常有滿腔生機。雜念憧憧,將何以極力掃卻?勉之!

          16.為人妻,自要先從 “ 三從 ” 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 “ 三從 ” 是指性從天理,心從道理,身從情理。怎樣才是 “ 身從情理 ” ?應做的事,親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兒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難。做后也不生氣、不埋怨、不后悔。 “ 心從道理 ” :指除去爭貪攪擾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報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導兒女?心存全家的好處,所行之事,自然處處合道?!?性從天理 ” :以不動秉性為主,還要化除稟性,圓滿天性,方能厚德載物。

          17.越努力,越幸運;越擔當,越成長;越感恩,越有福報!

          18.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分之事,休專公共之利。

          19.一家是否發(fā)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老人有無善根福德直接有關。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災殃,家道不興,香火衰敗。

          20.家庭以愛為根,生活以和為貴。

          名人家風家訓格言警句(二)

          1.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踏踏實實干。

          2.實愛無成見,真信須勿疑。

          3.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

          4.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5.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

          6.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7.一家的天福星,以志為根。即以全家安樂為己任,造福一家。

          8.一個家庭是否安樂,是否安靜,是否興旺發(fā)達,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個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貴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滿。

          9.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裝。

          10.婆母所愛之物,我當愛之;所愛之人,我當敬之。準能得婆母的歡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順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11.教育孩子,全憑德行感化。不嬌、不溺、不打、不罵,根據(jù)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多鼓勵,??隙?,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

          12.堅持“不是兒子就不參與經(jīng)營”的原則。

          13.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

          14.學生要三勤:手勤、腦勤、讀書勤。

          15.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16.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7.讀史:丙申購二十三史,每日讀十葉,雖有事不間斷。

          18.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19.不以已長望人,雖卑賤皆得盡所能。

          20.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yōu)榈溦住?/p>

          名人家風家訓格言警句(三)

          1.家有一心,有錢買金;家有二心,無錢買針。

          2.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

          3.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4.如果男人做到位,則家中少災難;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則家中多災多難。

          5.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賴丈夫、依賴父母,叫弱婦。

          6.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7.實愛無成見:真信不疑,不要懷疑對方。

          8.不義之財勿取,合理之事則從。

          9.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

          10.兒孫自有兒孫福,勿為兒孫做馬牛。

          11.家有老,萬事好,孝為道,需行早。

          12.治家嚴,家乃和;居鄉(xiāng)恕,鄉(xiāng)乃睦。

          13.百善孝為先,兄弟和為貴,子弟戒驕怠,夫妻莫猜忌。

          14.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諸弟試在鄉(xiāng)間將此三字于族戚人家歷歷驗之,必以吾言為不謬也。

          15.家庭就餐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禮貌待客,不無視父母、長輩和客人,不邊吃邊玩,不浪費糧食。

          16.公生明,偏生暗。

          17.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

          18.婆婆是當媳婦多年熬出來的,等到娶了兒媳,便當了婆婆。媳婦是在家當姑娘,一出閣到了婆婆家,便當了媳婦。

          19.常將有日思元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20.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所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