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后漢書)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quán)修》)
★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鮑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盂郊)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禮記》)
★常求有利別人,不求有利自己。 —— 謝覺哉
★給自己唱贊歌的人,聽眾只有一個。(日本)
★莫笑別人背駝,自己把腰挺直。(蘇聯(lián))
★最靈繁的人也看不見自己的`背脊。(非洲)
★越是無能的人,越喜歡挑剔別人的錯兒。(愛爾蘭)
★每個人都知道鞋子擠腳的地方。(拉丁美洲)
★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緊在哪里。(西班牙)
★自己的飯量自己知道。(蘇聯(lián))
★不會評價自己,就不會評價別人。(德國)
★如果你指揮不了自己,也就指揮不了別人。(美國)
★當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英國)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后漢書)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quán)修》)
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鮑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關(guān)于守時守信守約的名言
1、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2、要我們買他的誠實,這種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譽——沃夫格
3、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覺說直話也沒有人相信——伊索
4、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jīng)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周恩來
5、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6、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
7、禍莫大于無信——傅玄
8、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鑒》
9、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高爾基
10、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程頤
11、沒有誠實何來尊嚴——西塞羅
12、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
13、失足,你可能馬上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富蘭克林
14、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富蘭克林
15、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拉羅什富科
16、誠信為人之本——魯迅
17、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
18、不信不立,不誠不行——晁說之
19、內(nèi)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師
20、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楊筒
21、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22、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德萊塞
23、誠實是一個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喬臾
24、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25、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26、一言之美,貴于千金——葛洪
27、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頤
28、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誠——愛默生
29、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
30、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會誠實——拉羅什夫利
31、民無信不立?!鬃?/p>
32、失信就是失敗?!罄?/p>
33、言必信,行必果?!鬃?/p>
34、一言九鼎重千秋?!愐?/p>
35、守信用勝過有名氣。——羅斯福
36、誠實是最好的政策?!惶m克林
37、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經(jīng)》
38、言不信者,行不果?!?/p>
39、言必誠信,行必忠正?!鬃?/p>
40、沒有誠信,何來尊嚴?——西塞羅
41、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髯?/p>
42、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墩撜Z顏淵》
43、不寶金玉,而忠信為寶?!抉R光
4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鬃?/p>
45、是謂是,非謂非,曰直。——荀子
46、誠實是最豐富的傳代物。——克爾
47、沒有比正直更富的遺產(chǎn)?!勘葋?/p>
48、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拉羅什富科
49、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勘葋?/p>
50、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_什富科
附:守時守約守信是一種美德作文
支教快半年了,跟孩子們也培養(yǎng)了深厚的感情。孩子們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我都盡最大可能去寬容、包容他們,畢竟還是孩子,又是從小沒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孩子,很多壞習慣需要慢慢改正,最關(guān)鍵的是糾正他們不以為然的觀點,比如,對上課遲到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對約定補課不守信的無所謂態(tài)度、對作業(yè)不按時完成一拖再拖的態(tài)度等。
鄙人雖說能力有限,但可以負責任的說,是一個絕對守時守信守約的人。就拿前幾天給孩子辦公交卡這件事來說,我完全可以第一次因為沒照片沒辦成就推掉,這是客觀原因所致,與我本人無關(guān)。但我認為,既然答應了孩子,就要把事情做好。盡管中間中轉(zhuǎn)了五六次,浪費了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我看到孩子拿到公交卡時開心的樣子,我覺得,這些付出,是對自己基本素質(zhì)、道德修養(yǎng)的考驗,很值。
但,很多人不這么想。尤其是我現(xiàn)在的學生——這些剛上初一的孩子們。他們認為,晚到一會沒關(guān)系,上課說話沒關(guān)系,作業(yè)不做沒關(guān)系,不上學沒關(guān)系。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他們沒有時間觀念,沒有守信觀念。
不止一次了,某個學生說前幾天請病假沒來上課,讓老師補課,老師很鄭重的答應了,并讓他中午休息時到老師辦公室,老師給補課。答應的很痛快,老師也不敢睡午覺,吃過午飯,早早的來到辦公室,一邊工作一邊等待來補課的學生,可是一直等到上課預備鈴響了,還不見學生到來。學生很沉得住氣,上了一節(jié)課,課間還是不見學生的蹤影,老師忍不住了,課間趕緊去教室找學生,看到老師,該生一臉的淡然,也不跟老師打招呼,更別說解釋原因。賤賤的老師和藹的問道:“你怎么不去找老師補課呢?”“老師我忘了?!睕]有絲毫的愧疚,好像老師找他反而多事了。好吧,下次預約中午補課,依然答應得很干脆:“好的老師,我一定會去的?!钡诙欤质侵形?,又沒有午休,早早的來到辦公室,離上課前還有半小時,依然不見學生的蹤影,這次我學乖了,你不來補課,既然老師來了,就去教室找你。到了教室,沒有看到該生,估計在宿舍或者其他地方,有幾個學生在玩鬧,我糾過來一個,考一下所學相關(guān)知識,再重點檢查一下平時基礎(chǔ)較差學生的閱讀和背誦情況。打了上課預備鈴,該生才慢悠悠的從外邊走進來,見到我,也不說話,我也裝作什么都沒發(fā)生,跟剛才輔導的學生囑咐了幾句,就離開了教室。從該生看到老師到老師離開教室,該生依然沒有一句輔導功課的解釋說明。我知道自己作為老師,不能和孩子一般見識,不能生氣,生氣反而讓這些沒心沒肺的學生開心。
有過幾次這樣的經(jīng)歷,我不再對中午補課的所謂約定抱有希望。如果有了約定,老師肯定會如約而至,但若學生沒有到來,那是學生的事,不是老師的事,老師沒有違約沒有做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為人師表,老師我做到了,至于學生理解、學習到什么程度,我不能嚴以律人,盡管他們是我的學生,是我需要教育的對象。我只是一名語文老師,做好自己,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不讓學生對老師說三道四,作為老師的本分,我做到了,我問心無愧。
不但對學生這樣,生活中,我也會守時守信,盡量不要食言。但有的人,一如我的學生,對自己說出的話出爾反爾,約定的時間一拖再拖,問其原因,總能理直氣壯的說出一大推的理由,絲毫沒有歉疚之感,這樣的人,比不守時的學生還要讓人頭疼。學生,起碼還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成熟,需要我們的教育教導。成人了,總是遲到食言,總不能像孩子一樣教育他吧,而且人家看起來理由滿滿,輕描淡寫的幾個道歉,讓你怒火無處發(fā),你若不原諒人家,反而顯得你不包容太小氣了。無語!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則關(guān)于康德守時的小故事,說的是康德為了準時赴約,經(jīng)過一座小橋時,橋壞了無法通過,若走其他的橋,就會誤了與朋友約定的時間,康德當機立斷,買下附近農(nóng)夫家的房子,快速修好小橋后,馬車順利通過小橋,康德準時到了朋友家中。這樣的故事,也許在習慣遲到的人看來,有點小題大做,但正因為這樣的小題大做,讓康德美德世代流傳,也說明了人們是多么推崇守時守約的美德。是的,守約是一種美德,懂得珍惜時間的人,不但要注意不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時時注意不能浪費別人的時間。為了自己的私利總是浪費別人時間的人,說白了,是一種極端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他們不會考慮到別人為了他們的約定,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是像康德一樣,為了準時赴約所花費的財力,他們的觀點是:反正我們有約定,反正他們會等我,他們不會丟下我的,若是不管我,那是他們不守信。就連七歲的元芳尚且知道: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知,則是無信。為何有些成年人反而不懂這么淺顯的道理呢?歸其一點,對人的不尊重,極端的自私自利。
這樣不守時的人,為了自己的私利,比誰都顯得積極熱情。他若對人有所求,這時的他,絕對不是那個拖拖拉拉、滿口大道理找借口人了,幾次三番、三番幾次的催促他人付諸實施 ,絲毫不考慮別人的實際情況。遇到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如果一味的忍下去,做什么有涵養(yǎng)的修養(yǎng)人士,其實是在縱容這種極端不道德的行為。
康德的故事需要繼續(xù)講下去。我要講給孩子們聽,不批評他們的一些惡習,通過與高尚道德行為的對照,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他們的某些行為是否妥當。對于成年人,更是無權(quán)批評他們,但我們可以遠離這樣的人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遠離充滿負能量的人,免受負面情緒的感染,讓我們堅守自己的信念:守時守約守信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