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輕舟短棹西湖好2,綠水逶迤3。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4。
無風(fēng)水面琉璃滑5,不覺船移。微動漣漪6,驚起沙禽掠岸飛7。
其二
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fēng)高揚(yáng)管弦。
其三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8。玉盞催傳9,穩(wěn)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卻在行舟下10,空水澄鮮11。俯仰留連12,疑是湖中別有天。
其四
群芳過后西湖好13,狼籍殘紅14。飛絮濛濛15,垂柳闌干盡日風(fēng)16。
笙歌散盡游人去17,始覺春空。垂下簾櫳18,雙燕歸來細(xì)雨中。
其五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19,貪向花間醉玉卮20。
誰知閑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yuǎn)煙微,一點(diǎn)滄洲白鷺飛21。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22,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zhuǎn)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其七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23。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鷗鷺閑眠,應(yīng)慣尋常聽管弦。
風(fēng)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24。誰羨驂鸞25,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26,水面風(fēng)來酒面醒。
其十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27。富貴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歸來恰似遼東鶴28,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dāng)年舊主人。
【詞句注釋】
1.采桑子:詞牌名。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等。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闋各四句三平韻。
2.輕舟:輕便的小船。短棹:劃船用的小槳。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陽市西北。
3.綠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彎曲而長。
4.隱隱:隱約。笙歌:指歌唱時有笙管伴奏。
5.琉璃:指玻璃,這里形容水面光滑。
6.漣漪:水的波紋。
7.沙禽:沙洲或沙灘上的水鳥。
8.急管繁弦:指變化豐富而節(jié)拍緊湊的音樂。
9.玉盞:玉制酒杯。
10.行云卻在行舟下:指天上流動的云彩倒影在水中,仿佛就在行船之下。
11.空水澄鮮:天空與水面均澄澈明凈。
12.俯仰:仰觀俯察,觀賞。
13.群芳過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14.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
15.濛濛:今寫作“蒙蒙”。細(xì)雨迷蒙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yáng)的柳絮。
16.闌干:橫斜,縱橫交錯。
17.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去:離開,離去。
18.簾櫳:窗簾和窗欞,泛指門窗的簾子。
19.飛蓋相追:化用曹植《公讌》詩:“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鄙w:車篷;飛蓋指奔馳的馬車。
20.玉卮:玉做的杯子。卮:飲酒的圓形器皿。
21.滄洲:水邊的陸地。
22.上巳:節(jié)日名,古時以陰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這一天人們多到水邊嘻游,以消除不祥。
23.幢(chuáng):古代的帳幔。
24.瓊田:神話傳說中的種玉之田。此處指月光照映下瑩碧如玉的湖水。
25.驂(cān)鸞:謂仙人駕馭鸞鳥云游登仙。驂:駕,乘。
26.蓮芰(jì):即蓮花。芰,菱。
27.朱輪:古制,太守所乘之車,以朱漆涂輪。作者曾任穎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
28.遼東鶴:喻久別重歸而嘆世事變遷,或喻人去世,或指鶴。[1] ?[2] ?[4-5]
【白話譯文】
西湖風(fēng)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么逍遙。 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著船兒在湖上飄蕩。
無風(fēng)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jìn),只見微微的細(xì)浪在船邊蕩漾??矗潜淮瑑后@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春光深濃,雨過天晴,西湖景色更顯美好。百花百草爭奇斗艷,蝴蝶蜜蜂紛飛喧鬧,晴朗的陽光照耀花兒暖熱得像要燃燒一樣。
木蘭做的船槳劃著畫舸悠然離去,就好像是天上神仙的光輝返照湖上碧波,水面遼闊,風(fēng)高氣爽,船上的人悠揚(yáng)地奏起了管弦。
西湖風(fēng)光真好,乘畫船載著酒肴在湖中游賞,急促繁喧的樂聲中,不停地傳著酒杯。風(fēng)平浪靜,緩緩前進(jìn)的船中安睡著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視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動,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無物。仰視藍(lán)天,俯視湖面,水天相映,不禁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個世界。
百花過后的暮春,西湖風(fēng)景依然美好,凋殘的落紅,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的柳絮狂亂飛舞,迷迷蒙蒙,垂柳輕拂著欄桿,整日里暖風(fēng)融融。
喧鬧的笙歌散盡,游人離去,我才頓然發(fā)覺西湖之春的空靜,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簾,一雙燕子穿過細(xì)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何人能理解欣賞西湖風(fēng)光的美好,西湖無時無刻不是良辰美景。奔馳的馬車互相追逐,用玉杯飲酒作樂于花團(tuán)錦簇間。
誰知道在閑來倚憑欄桿的地方,遠(yuǎn)遠(yuǎn)望去,芳草莽莽,斜暉脈脈。水面悠遠(yuǎn),煙霧微茫,在那湖岸邊上白鷺一點(diǎn)天上飛。
清明上巳節(jié),西湖風(fēng)光都很好,滿眼是繁華景象。誰家的車馬在搶道爭先?一輛有著紅色輪子和金色花朵的車子,為了超前,繞道旁從柳樹行中奔馳而過。
游人在日暮時分相隨歸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嘩不已。從西湖彎斜的堤岸一直到城頭,沿途都是開放的`鮮花。
西湖風(fēng)光真是好,荷花開后清香繚繞,劃著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彩畫游船駛進(jìn)了荷花叢的深處,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煙霧夾著微雨,在一片音樂歌聲里,船兒載著醉倒的游客歸去。
西湖風(fēng)光真是好,天光水色融為一片,景物都是那么清麗新鮮。鷗鳥白鷺安穩(wěn)地睡眠,它們早就聽?wèi)T了管弦。
那風(fēng)清月白更是迷人夜,湖面好似一片白玉田。有誰還會羨慕乘鸞飛升成仙,這時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
日暮時,在天邊夕陽和殘霞的斜照下,西湖風(fēng)格尤其好?;▔]蘋汀,十頃湖面水波平靜,野草叢生的湖岸邊一艘無人小船橫向湖心。
月亮掛在天的西南邊,上邊浮云消散,倚靠在欄桿邊涼意頓生。湖上的蓮花傳來一陣陣清新的香氣,水面涼風(fēng)吹到臉上驚醒了酒意。
我平生因為喜愛西湖的風(fēng)光美妙,所以到這里任最高地方長官,可富貴就好像浮云一樣地過去了,不知不覺地已經(jīng)過了二十個春天。
這次歸來,就像離家千年才化鶴歸來的仙人丁令威,無論是城郭、人民等等,一切都是過去所未見。有誰還能認(rèn)得當(dāng)年的舊主人——曾任當(dāng)?shù)亻L官的我??!
【后世影響】
每一種文學(xué)樣式都有發(fā)生、發(fā)展、成熟的過程,詞亦如此。文人詞從萌芽到晚唐、五代,逐漸把題材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nèi),寫作手法也少有變化。至北宋,新的形勢對詞的創(chuàng)作提出了變革要求,歐陽修正是適應(yīng)這一要求而在詞史上承前啟后的作家?!恫缮W邮住?,是詞人生活內(nèi)容的真實反映和內(nèi)心情感的真實表露,是在繼承的基礎(chǔ)上的創(chuàng)新之作,從內(nèi)容、手法和風(fēng)格上都實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的突破,具有獨(dú)特的審美價值和較大的詞史影響。
采桑子
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fēng)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歐陽修采桑子的詩意
這組《采桑子》從不同的側(cè)面描寫了“水深莫測,廣袤相齊”(《正德潁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從中折射出歐陽修掛冠退隱后從容自適的.閑雅心理。
這首詞是《采桑子》組詞中的一首。描寫四季風(fēng)景是歐陽修《采桑子》組詞的重要內(nèi)容。這首名列第一,寫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風(fēng)景與心情,動感與靜態(tài),視覺與聽覺,兩兩對應(yīng)而結(jié)合,形成了一道流動中的風(fēng)景。全詞以輕松淡雅的筆調(diào),描寫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為觀察風(fēng)景的基點(diǎn),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悅是一以貫之的。色調(diào)清麗,風(fēng)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上闋主要寫堤岸的風(fēng)景,筆調(diào)輕松而優(yōu)雅?!拔骱谩笔且黄?,“短棹”二字已將休閑的意思委婉寫出,因為是短棹,所以輕舟緩慢而悠閑地飄蕩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夠的時間來觀賞兩岸春色?!熬G水逶迤,芳草長堤”兩句寫足由湖心經(jīng)水面到堤岸,再整體向遠(yuǎn)處推進(jìn)的動態(tài)畫面。
而“隱隱笙歌處處隨”一句又從聽覺的角度將西湖的歡樂情調(diào)刻畫了出來,“隱隱”和“處處”都凸顯出輕舟的流動感。
下闋的視點(diǎn)收束,主要寫“綠水逶迤”。
過片寫水面平滑,“無風(fēng)”二字為樞機(jī)所在,蓋正因無風(fēng),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覺船移”,其間不僅有詩情,而且合乎邏輯。結(jié)拍寫船動驚禽,劃破了湖面的平靜,為這一趟悠閑之旅平添了一個興奮點(diǎn)。大概沙禽久已習(xí)慣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輕舟帶來的小小漣漪,就足以驚起沙禽而掠岸飛過。視點(diǎn)也因此由近到遠(yuǎn),再向高處延伸,將立體而富有動感的西湖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這首詞以輕舟的行進(jìn)為線索,漸次寫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點(diǎn),并將游人的悠閑意趣融入其中,輕舟短棹、綠水芳草、游人笙歌與驚飛沙禽,“西湖好”在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fēng)。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xì)雨中。
譯文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jié)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diǎn)點(diǎn)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fēng)中隨風(fēng)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fēng)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游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蒙蒙細(xì)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注釋
⑴群芳過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fēng)景佳勝。
⑵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
⑶濛濛:今寫作“蒙蒙”。細(xì)雨迷蒙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yáng)的柳絮。
⑷闌干:橫斜,縱橫交錯。
⑸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去:離開,離去。
⑹簾櫳:窗簾和窗欞,泛指門窗的簾子。
賞析
這首詞,上片描繪載酒游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下片寫酒后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云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天地,整首詞寓情于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下片寫醉后俯視湖水,只見白云朵朵,飄于船下;船在移動,云也在移動,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飄飛,“空水澄鮮”一句。本于謝靈運(yùn)《登江中孤嶼》詩“云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言天空與湖水同是澄清明凈。這一句是下片的關(guān)鍵。兼寫“空”、 “ 水”,綰合上句的“云”與“舟”。下兩句的 “俯”與“仰”,“湖”與“天”,四照玲瓏,筆意俱妙,雖借用成句,而恰切現(xiàn)景,妥貼自然,如同己出?!案┭隽暨B”四字,又是承上啟下過渡之筆。從水中看到藍(lán)天白云的倒影,他一會兒舉頭望天,一會兒俯首看水,被這空闊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懷疑湖中別有一個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兩層天空之間。 “疑是湖中別有天”,用“疑是”語,是就其形貌來說。說“疑”者非真,說“是”者誠是,“湖中別有天”的'體會,自出心裁,給人以活潑清新之感。
“殘霞夕照”是天將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盡的時候?!跋﹃枱o限好”,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歌詠過這一轉(zhuǎn)瞬即逝的黃金時刻。歐陽修沒有直寫景物的美,而是說“霞”已“殘”,可見已沒有“熔金”、“合璧”那樣絢麗的色彩了。但這時的西湖,作者卻覺得“好”,好就好在“花塢蘋汀”。在殘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種在花池里的花。長在水邊或小洲上的蘋草,無一字道及情,但情卻寓于景中了?!笆暡ㄆ?”,正是歐陽修在另一首《 采桑子》里寫的“無風(fēng)水面琉璃滑”。波平如鏡,而且這“鏡面”浩渺無邊?!耙鞍稛o人舟自橫”,這句出自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 》詩“ 野渡無人舟自橫”。作者改“渡”為“岸”,說明“舟自橫”是由于當(dāng)日的游湖活動結(jié)束了,因此這“無人”而“自橫”的“舟”,就更襯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靜沉寂。
“西南月上”,殘霞夕照已經(jīng)消失。月自西南方現(xiàn)出,因為不是滿月,所以雖在“浮云散”之后,這月色也不會十分皎潔。這種色調(diào)與前面的淡素畫圖和諧融洽,見出作者用筆之細(xì)?!败帣憶錾保@是人的感覺。直到這時才隱隱映現(xiàn)出人物來。至此可知,上片種種景物,都是在這“軒檻”中人的目之所見,顯然他在這里已經(jīng)有好長一段時間了。這里,作者以動寫靜,一切都是靜悄悄的,一點(diǎn)聲音也沒有,使人們仿佛置身紅塵之外。
“蓮芰香清,水面風(fēng)來酒面醒?!薄八骘L(fēng)來”,既送來蓮香 ,也吹醒了人的醉意。原來他喝醉了酒,就這么長時間地悄無聲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這位潁州西湖的“舊主人”懷著無限深情,譜出了一曲清歌。
歐公在此詞中借嘯傲湖山而試圖忘記仕途的坎坷不平,表達(dá)了視富貴如浮云的情趣。詞中用語平實卻極有表現(xià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