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典語錄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前位置:一句話經典語錄 > 名言 > 世說新語名言名詞及解釋總匯60條

          世說新語名言名詞及解釋總匯60條

          時間:2019-08-31 04:04

          季羨林的名言名句愛國

          1、 樓門外的人行道,不光是掃,而且是用肥皂水洗。人坐在地上,決不會沾上半點塵土。德國人愛清潔,聞名全球。德文里面有一個詞兒 Putzteufel, 指打掃房間的潔癖,或有這樣潔癖的女人。 Teufel 的意思是“魔鬼”, Putz 的意思是“打掃”。別的語言中好像沒有完全相當的字。我看,我的女房東,同許多德國婦女一樣,就是一個不折不扣“清掃魔鬼”。 ——季羨林 《留德十年》

          2、 《世說新語·任誕等二十三》第一條就講到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常集于竹林之中,肆意酣暢”。這是一群酒徒。其中最著名的劉伶命人荷鍬跟著他,說:“死便埋我!”對死看得十分豁達。實際上,情況正相反,他們怕死怕得發(fā)抖,聊作姿態(tài)以自欺欺人耳。 ——季羨林 《季羨林談人生》

          3、 四十年代中葉的香港同今天的香港,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地少人多,但是不相同的地方卻一目了然:那時的香港頗有點土氣,沒有一點文化的氣息,找一個書店都異常困難。走在那幾條大街上,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頭頂上那些鴿子窩似的房子中鬧聲極大,打麻將洗牌之聲,有如懸河瀉水,雷鳴般地傾瀉下來;又像是暴風驟雨,掃過遼闊的大原。讓我感覺到,自己確確實實是在人間,不容有任何幻想。在當時的香港這個人間里,自然景觀,除了海景和夜景以外,幾乎沒有什么可看的。因為是山城,同重慶一樣,一到夜里,萬燈齊明,高高低低,上上下下,或大或小,或圓或方,有如天上的星星,并輝爭光,使人們覺得,這樣一個人間還是蠻可愛的。 ——季羨林 《一生的遠行》

          4、 雖然在清華大學時都是同學,但因行當不同,接觸并不多。此時卻被迫聚在一起,幾乎都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我們閑坐無聊,便上天下地,胡侃一通。我們都是二十三四歲的大孩子,閱世未深,每個人眼前都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堆滿了玫瑰花,閃耀著彩虹。我們的眼睛是亮的,心是透明的,說起話來,一無顧忌,二無隔閡,從來沒有談不來的時候,小小的車廂里,其樂融融。也有一時無話可談的時候,我們就下象棋。物理學家王竹溪是此道高手。我們五個人,單個兒跟他下,一盤輸,二盤輸,三盤四盤,甚至更多的盤,反正總是輸。后來我們聯合起來跟他下,依然是輸,輸,輸。哲學家喬冠華的哲學也幫不了他。在車上的八九天中,我們就沒有勝過一局。 ——季羨林 《一生的遠行》

          5、 我主張,一個人一生是什么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決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這樣的文章決不應任意刪削或者干脆抽掉,而應該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季羨林 《一生的遠行》

          6、 我能逃,然而,寂寞又跟上我了呀! ——季羨林 《寂寞》

          7、 此外,我還旁聽了或偷聽了很多外系的課。比如朱自清、俞平伯、謝婉瑩(冰心)、鄭振鐸等先生的課,我都聽過,時間長短不等。在這種旁聽活動中,我有成功,也有失敗。最失敗的一次,是同許多男同學,被冰心先生婉言趕出了課堂。最成功的是旁聽西諦先生的課。西諦先生豁達大度,待人以誠,沒有教授架子,沒有行幫意識。我們幾個年輕大學生——吳組緗、林庚、李長之,還有我自己——由聽課而同他有了個人來往。他同巴金、靳以主編大型的《文學季刊》是當時轟動文壇的大事。 ——季羨林 《此情可待成追憶》

          8、 "“環(huán)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占‘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為此,我在這里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學大師”的桂冠摘下來。 ——季羨林"

          9、 “吐火羅文殘卷只有中國新疆才有。原來世界上沒有人懂這種語言,是西克和西克靈在比較語言學家W.舒爾策(W.Schulze)幫助下,讀通了的。他們三人合著的《吐火羅語語法》,蜚聲全球士林,是這門新學問的經典著作。但是,這一部長達五百一十八頁的煌煌巨著,卻決非一般的入門之書,而是異常難讀的。它就像是一片原始森林,艱險復雜,歧路極多,沒有人引導,自己想鉆進去,是極為困難的。讀通這一種語言的大師,當然就是最理想的引路人。 ——季羨林 《留德十年》

          10、 談到口試,我想在這里補充兩個小例子,以見德國口試的情況,以及教授的權威。 19 世紀末,德國醫(yī)學泰斗微耳和( Virchow) 有一次口試學生,他把一盤子豬肝擺在桌子上,問學生道:“這是什么?”學生瞠目結舌,半天說不出話來。他哪里會想到教授會拿豬肝來呢。結果是口試落第。微耳和對他說:“一個醫(yī)學工作者一定要實事求是,眼前看到什么,就說是什么。連這點本領和勇氣都沒有,怎能當醫(yī)生呢?”又一次,也是這位微耳和在口試,他指了指自己的衣服,問:“這是什么顏色?”學生端詳了一會,鄭重答道:“樞密顧問(德國成就卓著的教授的一種榮譽稱號)先生!您的衣服曾經是褐色的?!蔽⒍痛笮?,立刻說:“你及格了!”因為他不大注意穿著,一身衣服穿了十幾年,原來的褐色變成黑色了 ——季羨林 《留德十年》

          11、 “在沒有出國以前,我雖然也知道留學生的泄氣,然而終究對他們存著敬畏的觀念,覺得他們終究有神圣的地方,尤其是德國留學生。然而現在自己也成了留學生了。在柏林看到不知道有多少中國學生,每人手里提著照相機,一臉滿不在乎的神氣。談話,不是怎樣去跳舞,就是國內某某人做了科長了,某某做了司長了。不客氣地說,我簡直還沒有看到一個像樣的.人.。 ——季羨林 《留德十年》

          12、 這里斗爭的對象也是外交代表。我們去見外交特派員郭德華,商談到上海去的問題。同在西貢一樣,船期難定。這就需要特派員大力支持。我們走進他那寬敞明亮的大辦公室。他坐在巨大的辦公桌后面,威儀儼然,戴著玳瑁框的眼鏡,留著小胡子,面團團如富家翁,在那里擺起架子,召見我們。我們一看,心里全明白了。俗話說“不打不成相識”,看樣子須要給他一點顏色看。他不站起來,我們也沒有在指定的椅子上就坐,而是一屁股坐到他的辦公桌上。立竿見影,他立刻站起身來,臉上也有了笑容。這樣一來,乘船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季羨林 《留德十年》

          13、 第三派可以陶淵明為代表。他的意見具見他的詩《神釋》中。詩中有這樣的話:“老少同一死,賢愚無復數。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此舉?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v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彼磳ň坡樽碜约?,也反對常想到死。我認為,這是最正確的態(tài)度。 ——季羨林 《季羨林談人生》

          14、 一個人要想精通本國語和外國語,必須付出極大的勞動;窮一生之精力,也未必真通??墒且脒_到一般交際的目的,又似乎非常簡單。洋涇浜姑無論矣。有時只會一兩個外國詞兒,也能行動自如。 ——季羨林 《留德十年》

          15、 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 ——季羨林 《季羨林談人生》

          16、 我也算是一個研究佛教的人。我既研究佛教的歷史,也搞點佛教的義理。但是最使我感興趣的卻不是這些堂而皇之的佛教理論,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些迷信玩意兒,特別是對地獄的描繪。這在正經的佛典中可以找到,在老百姓的口頭傳說中更是說得活靈活現。這是中印兩國老百姓集中了他們從官兒們那里受到的折磨與酷刑,經過提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然后形成的,是人類幻想不可多得的杰作。誰聽了地獄的故事不感到毛骨悚然、毛發(fā)直豎呢? ——季羨林 《季羨林談人生》

          17、 我一輩子考試的次數成百成千,從小學一直考到獲得最高學位,但我考試的運氣好,從來沒有失敗過。這一次又撞上了喜神,北大和清華我都被錄取,一時成了人們羨慕的對象。 ——季羨林 《此情可待成追憶》

          18、 夢里遇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 ——季羨林

          19、 在舊中國,清華西洋文學系名震神州。主要原因是教授幾乎全是外國人,講課當然用外國話,中國教授也多用外語(實際上就是英語)授課。這一點就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夷考其實,外國教授幾乎全部不學無術,在他們本國恐怕連中學都教不上。因此,在本系所有的必修課中,沒有哪一門課我感到滿意。反而是我旁聽和選修的兩門課,令我終生難忘,終生受益。旁聽的是陳寅恪先生的“佛經翻譯文學”,選修的是朱光潛先生的“文藝心理學”,就是美學。 ——季羨林 《此情可待成追憶》

          20、 "時光流逝,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 嘆息時多。 ——季羨林"

          21、 但是,我從來也沒有想到,把這些輕夢或者噩夢從回憶中移到紙上來。我從來沒有感到,有這樣的需要。我只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伏在枕上,讓逝去的生命一幕一幕地斷斷續(xù)續(xù)地在我眼前重演一遍,自己仿佛成了一個旁觀者,顧而樂之。逝去的生命不能復歸,也用不著復歸。但是,回憶這樣的生命,意識到自己是這樣活過來的,陽關大道、獨木小橋,都走過來了,風風雨雨都經過了,一直到今天,自己還能活在世上,還能回憶往事,這難道還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嗎? ——季羨林 《一生的遠行》

          22、 這幾年,我們家庭的經濟情況頗為不妙。每年寒暑假回家,返校時籌集學費和膳費,就煞費苦心。清華是國立大學,花費不多。每學期收學費40元;但這只是一種形式,畢業(yè)時學校把收的學費如數還給學生,供畢業(yè)旅行之用。不收宿費,膳費每月6塊大洋,頓頓有肉。即使是這樣,我也開支不起。我的家鄉(xiāng)清平縣,國立大學生恐怕只有我一個,視若“縣寶”,每年津貼我50元。另外,我還能寫點文章,得點稿費,家里的負擔就能夠大大減輕。我就這樣在頗為拮據的情況中度過了4年,畢了業(yè),戴上租來的學士帽照過一張相,結束了我的大學生活。 ——季羨林 《此情可待成追憶》

          23、 我靜靜地坐在那里,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里感到無量的喜悅,仿佛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xù),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 我最愛的二月蘭正在開著花。它們拼命從泥土中掙扎出來,頂住了干旱,無可奈何地開出了紅色的白色的小花,顏色如故,而鮮亮無蹤,看了給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覺。在荷塘中,冬眠剛醒的荷花,正準備力量向水面沖擊。水當然是不缺的。但是,細雨滴在水面上,畫成了一個個的小圓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 ——季羨林 《聽雨》

          24、 ”在沒有出國以前,我雖然也知道留學生的泄氣,然而終究對他們存著敬畏的觀念,覺得他們終究有神圣的地方,尤其是德國留學生。然而現在自己也成了留學生了。在柏林看到不知道有多少中國學生,每人手里提著照相機,一臉滿不在乎的神氣。談話,不是怎樣去跳舞,就是國內某某人做了科長了,某某做了司長了。不客氣地說,我簡直還沒有看到一個像樣的”人”。到今天我才真知道了留學生的真面目!”這都是原話,我一個字也沒有改,從中可見我當時的真實感情。我曾動念頭,寫一本《新留西外史》。如果這一本書真能寫成的話,我相信,它一定會是一部杰作,洛陽紙貴,不卜可知。可惜我在柏林呆的時間太短,只有一個多月,致使這一部杰作沒能寫出來,真要為中國文壇惋惜。 ——季羨林 《一生的遠行》

          25、 那種極其困難的環(huán)境中,人生樂趣仍然是有的。在任何情況下,人生也絕不會只有痛苦。這就是我悟出的禪機。 ——季羨林 《留德十年》

          26、 我認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 ——季羨林 《季羨林談人生》

          27、 蒙田說:我們不可能將愛情放在友誼的位置上?!拔页姓J,愛情之火更活躍,更激烈,更灼熱……但愛情是一種朝三暮四、變化無常的感情,它狂熱沖動,時高時低,忽冷忽熱,把我們系于一發(fā)之上。而友誼是一種普遍和通用的熱情……再者,愛情不過是一種瘋狂的欲望,越是躲避的東西越要追求……愛情一旦進入友誼階段,也就是說,進入意愿相投的階段,它就會衰弱和消逝。愛情是以身體的快感為目的,一旦享有了,就不復存在?!?——季羨林 《季羨林談人生》

          28、 德國民族是異常勤奮智慧的民族,辦事治學一絲不茍的徹底性名揚世界。他們在短短的一兩百年內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業(yè)績,彪炳寰中。 ——季羨林 《留德十年》

          29、 記得魯迅先生說過:“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這同中國古代一句有名的話,完全是一致的:“食色性也。”食是為了解決生存和溫飽的問題,色是為了解決發(fā)展問題,也就是所謂傳宗接代。 ——季羨林 《季羨林談人生》

          30、 養(yǎng)生無術是有術 三“不”主義: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 我并不絕對反對適當的體育鍛煉。鍛煉但不要過頭。一個人如果天天望長壽如大旱之望云霓,而又絕對相信體育鍛煉,則此人心態(tài)恐怕有點失常,反不如順其自然為佳 。 常見有人年才逾不惑,就開始挑食,蛋黃不吃,動物內臟不吃,每到吃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窘態(tài)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以這種心態(tài)而欲求長壽,豈非南轅而北轍! 我個人認為,第三點最為重要。對什么事情都不嘀嘀咕咕心胸開朗樂觀愉快,的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著,有問題則設法解決之,有困難則則努力克服之,決不視芝麻綠豆大的窘境如蘇迷廬山般大,也決不毫無原則隨遇而安,決不玩世不恭。“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季羨林 《季羨林談人生》

          31、 英國人常以英文自傲,他們認為,口叼雪茄煙而能運用自如的語言,大千世界中只有英文。因此,在西方國家中,最不肯學外國語言的人,就是英國人 ——季羨林 《一生的遠行》

          32、 我們六個中國學生此時被迫聚在一起,幾乎都成推心置腹的朋友。我們閑坐無聊,便上天下地,胡侃一通。我們都是二十三四歲的大孩子,閱世未深,每個人眼前都是一個未知的世界,一無顧忌,二無隔閡,從來沒有談不來的時候,小小的車廂里,其樂融融。也有一時無話可談的時候,我們就下象棋。王是此道高手。我們五個人,單個兒跟他下,一盤輸,二盤輸,三盤四盤甚至更多的盤,反正總是輸。后來我們聯合起來跟他下,依然是輸輸輸。哲學家喬的哲學也幫不了他。 ——季羨林 《留德十年》

          33、 "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愿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季羨林"

          34、 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tài)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wěn)定,此亦長壽之道也。 ——季羨林

          35、 1985年,李肇星當上外交部發(fā)言人,他向季羨林先生請教發(fā)言人該怎么說話。 季先生說:說話要注意兩點,第一假話不說,第二真話不全說。 ——季羨林

          36、 "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真話。 ——季羨林"

          37、 西貢地處熱帶。我從來還沒有在熱帶呆過,熟悉熱帶風光這是第一次。我們來到的時候在當地算是春末夏初了,驕陽似火,椰樹如林,到處蓊郁繁茂,濃翠撲人眉宇。仿佛有一股從地中心爆發(fā)出來的生命力,使這里的植物和動物都飽含著無量生機。說到動物,最使我這個北方人吃驚的是蝎虎子(壁虎)之多,墻上爬的到處都是這玩意兒。這種情景我以后只在西雙版納看到過。還有一種大蜥蜴,在不知名的樹上爬上爬下,也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我用小樹枝打它,它立即變了顏色,從又灰又黃變得碧綠閃光,難道這就是所謂變色龍嗎? ——季羨林 《一生的遠行》

          38、 他也竟讓我們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卒,充當《季刊》的編委或特約撰稿人,名字赫然印在雜志的封面上,對我們來說這實在是無上的光榮。結果我們同西諦先生成了忘年交,終生維持著友誼,一直到1958年他在飛機失事中遇難。到了今天,我們一想到鄭先生還不禁悲從中來。 ——季羨林 《此情可待成追憶》

          39、 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季羨林

          40、 我想,現在遍布五湖四海的清華校友也無不如此。清華的一切成就我都感同身受。眼前清華蒸蒸日上的局面,我老漢看了也不禁“漫卷詩書喜欲狂”了。我相信,清華將同像北大這樣的友校一起,永葆青春,永遠充滿了活力,闊步向前,巍然立于世界名校之林,為我們偉大祖國增添無量光輝。 ——季羨林 《此情可待成追憶》

          41、 我從不把自己估計過高,我甘愿當一個平凡的人,而一個平凡的人,如果美歐金光閃閃的博士頭銜,則在搶奪飯碗的搏斗中必然是個失敗者。 ——季羨林 《留德十年》

          42、 才到故鄉(xiāng)的時候,樹叢里還殘留著一點浮翠,離開的時候,就只有淡遠的長天下一片凄涼的黃霧了。 ——季羨林

          43、 山林本身不懂什么饑餓,更用不著什么安全感。當全城人民饑腸轆轆,在英國飛機下心里忐忑不安的時候,山林卻依舊郁郁蔥蔥,”依舊煙籠十里堤”。我真愛這樣的山林,這里真成了我的世外桃源了。 ——季羨林 《一生的遠行》

          44、 熱帶的天氣必有與之相適應的熱帶的衣著,這在婦女衣裝上更為明顯。越南婦女的穿著非常有特點,有點類似中國的旗袍,但都是用白綢子縫制的。唯一的不同之處是開衩極大,幾乎一直到腋下。褲子都是用黑綢子縫制的,上白下黑,或者里黑外白,又由于開衩大,所以容易飄動。年輕倩女,迎著熱帶的微風,款款走來,白色的旗袍和黑色的綢褲,飄動招展,仿佛是黑白大理石雕成的女神像,不是兀立不動,而是滿世界游動,真是奇妙的情景!她們身上散布出青春的活力,使整個街道都顯得生氣勃勃。這是一種東方美,西歐國家是找不到的,越南以外的東方國家也是找不到的。 ——季羨林 《一生的遠行》

          45、 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 ——季羨林

          46、 但是,北大和清華,對我來說,卻成了魚與熊掌。何去何從?一時成了撓頭的問題。我左考慮,右考慮,總難以下這一步棋。當時“留學熱”不亞于今天,我未能免俗。如果從留學這個角度來考慮,清華似乎有一日之長。至少當時人們都是這樣看的?!拔釓谋姟?,終于決定了清華,入的是西洋文學系(后改名為外國語文系)。 ——季羨林 《此情可待成追憶》

          47、 學生中國共兩派的斗爭是激烈的,詳情我不得而知。我算是中間偏左的逍遙派,不介入,也沒有興趣介入這種斗爭。不過據我的觀察,兩派學生也有聯合行動,比如到沙河、清河一帶農村中去向農民宣傳抗日。我參加過幾次,記憶中好像也有傾向xx的學生參加。原因大概是,盡管xx不抗日,青年學生還是愛國的多。在中國知識分子中,愛國主義的傳統是源遠流長的,根深蒂固的。 ——季羨林 《此情可待成追憶》

          48、 美麗安靜的清華園也并不安靜。國共兩方的學生斗爭激烈。此時,胡喬木(原名胡鼎新)同志正在歷史系學習,與我同班。他在進行革命活動,其實也并不怎么隱蔽。每天早晨,我們洗臉盆里塞上的傳單,就出自他之手。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盡人皆知。他曾有一次在深夜坐在我的床上,勸說我參加他們的組織。我膽小怕事,沒敢答應。只答應到他主辦的工人子弟夜校去上課,算是聊助一臂之力,稍報知遇之恩。 ——季羨林 《此情可待成追憶》

          49、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羨林

          50、 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 ——季羨林

          【拓展閱讀】

          對我影響最大的幾本書

          我是一個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沒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無綠葉更無花朵的樹。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

          我讀的書可謂多而雜,經、史、子、集都涉獵過一點,但極膚淺,小學中學階段,最愛讀的是“閑書”(沒有用的書),比如《彭公案》《施公案》《洪公傳》《三俠五義》《小五義》《東周列國志》《說岳》《說唐》等等,讀得如醉似癡?!都t樓夢》等古典小說是以后才讀的。讀這樣的書是好是壞呢?從我叔父眼中來看,是壞。但是,我卻認為是好,至少在寫作方面是有幫助的。

          至于哪幾部書對我影響最大,幾十年來我一貫認為是兩位大師的著作:在德國是亨利?!蔚滤梗℉einrichLders),我老師的老師;在中國是陳寅恪先生。兩個人都是考據大師,方法縝密到神奇的程度。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個人興趣之所在。我稟性板滯,不喜歡玄之又玄的哲學。我喜歡能摸得著看得見的東西,而考據正合吾意。

          呂德斯是世界公認的梵學大師。研究范圍頗廣,對印度的古代碑銘有獨到深入的研究。印度每有新碑銘發(fā)現而又無法讀通時,大家就說:“到德國去找呂德斯去!”可見呂德斯權威之高。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的《摩訶婆羅多》從核心部分起,滾雪球似的一直滾到后來成型的大書,其間共經歷了七八百年。誰都知道其中有不少層次,但沒有一個人說得清楚。弄清層次問題的又是呂德斯。在佛教研究方面,他主張有一個“原始佛典”(Mrkanm),是用古代半摩揭陀語寫成的,我個人認為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歐美一些學者不同意,卻又拿不出半點可信的證據。呂德斯著作極多。中短篇論文集為一書《古代印度語文論叢》,這是我一生受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這書對別人來說,可能是極為枯燥的,但是,對我來說卻是一本極為有味、極有靈感的書,讀之如飲醍醐。

          陳寅恪

          在中國,影響我最大的書是陳寅恪先生的著作,特別是《寒柳堂集》《金明館叢稿》。寅恪先生的考據方法同呂德斯先生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說空話,無證不信。兩人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常想,寅恪先生從一個不大的切入口切入,如剝春筍,每剝一層,都是信而有征,讓你非跟著他走不行,剝到最后,露出核心,也就是得到結論,讓你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你沒有法子不信服。寅恪先生考證不避瑣細,但絕不是為考證而考證,小中見大,其中往往含著極大的問題。比如,他考證楊玉環(huán)是否以處女入宮。這個問題確極猥瑣,不登大雅之堂。無怪一個學者說:這太Trivial(微不足道)了。焉知寅恪先生是想研究李唐皇族的家風。在這個問題上,漢族與少數民族看法是不一樣的。寅恪先生是從看似細微的問題入手探討xx和文化問題,由小及大,使自己的立論堅實可靠??磥磉@位說那樣話的學者是根本不懂歷史的。

          在一次閑談時,寅恪先生問我:《梁高僧傳》卷二《佛圖澄傳》中載有鈴鐺的聲音——“秀支替戾周,仆谷劬禿當”是哪一種語言?原文說是羯語,不知何所指?我到今天也回答不出來。由此可見寅恪先生讀書之細心,注意之廣泛。他學風謹嚴,在他的著作中到處可以給人以啟發(fā)。讀他的文章,簡直是一種最高的享受。讀到興會淋漓時,真想“浮一大白”。

          中德這兩位大師有師徒關系,寅恪先生曾受學于呂德斯先生。這兩位大師又同受戰(zhàn)爭之害,呂德斯生平致力于Molnavarga之研究,幾十年來批注不斷?!岸?zhàn)”時手稿被毀。寅恪生平致力于讀《世說新語》,幾十年來眉注累累。日寇入侵,逃往云南,此書丟失于越南。假如這兩部書能流傳下來,對梵學國學將是無比重要之貢獻。然而先后毀失,為之奈何!

          我最喜愛的書

          我在下面介紹的只限于中國文學作品。外國文學作品不在其中。我的專業(yè)書籍也不包括在里面,因為太冷僻。

          一、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這一部書,很多人都認為它既是一部偉大的史籍,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我個人同意這個看法。平常所稱的《二十四史》中,盡管水平參差不齊,但是哪一部也不能望《史記》之項背。

          《史記》之所以能達到這個水平,司馬遷的天才當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他的遭遇起的作用似乎更大。他無端受了宮刑,以致郁悶激憤之情溢滿胸中,發(fā)而為文,句句皆帶悲憤。他在《報任少卿書》中已有充分的表露。

          二、《世說新語》

          這不是一部史書,也不是某一個文學家和詩人的總集,而只是一部由許多頗短的小故事編纂而成的奇書。有些篇只有短短幾句話,連小故事也算不上。每一篇幾乎都有幾句或一句雋語,表面簡單淳樸,內容卻深奧異常,令人回味無窮。六朝和稍前的一個時期內,社會動亂,出了許多看來脾氣相當古怪的人物,外似放誕,內實懷憂。他們的舉動與常人不同。此書記錄了他們的言行,短短幾句話,而栩栩如生,令人難忘。

          三、陶淵明的詩

          有人稱陶淵明為“田園詩人”?;\統言之,這個稱號是恰當的。他的詩確實與田園有關?!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名句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從思想內容上來看,陶淵明頗近道家,中心是純任自然。從文體上來看,他的詩簡易淳樸,毫無雕飾,與當時流行的鏤金錯彩的駢文迥異其趣。因此,在當時以及以后的一段時間內,對他的詩的評價并不高,在《詩品》中,僅列為中品。但是,時間越后,評價越高,最終成為中國偉大詩人之一。

          四、李白的詩

          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天才之一,這一點是誰都承認的。杜甫對他的詩給予了最高的評價:“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崩畎椎脑婏L飄逸豪放。根據我個人的感受,讀他的詩,只要一開始,你就很難停住,必須讀下去。原因我認為是,李白的詩一氣流轉,這一股“氣”不可抗御,讓你非把詩讀完不行。這在別的詩人作品中,是很難遇到的現象。在唐代,以及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對李白的詩幾乎只有贊譽,而無批評。

          五、杜甫的詩

          杜甫也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千余年來,李杜并稱。但是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卻迥乎不同:李是飄逸豪放,而杜則是沉郁頓挫。從使用的格律上,也可以看出兩人的不同。七律在李白集中比較少見,而在杜甫集中則頗多。擺脫七律的束縛,李白是沒有枷鎖跳舞;杜甫善于使用七律,則是帶著枷鎖跳舞,兩人的舞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在文學批評史上,杜甫頗受到一些人的指摘,而對李白則絕無僅有。

          六、南唐后主李煜的詞

          南唐后主李煜的詞傳留下來的僅有三十多首,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仍在江南當小皇帝,后期則已降宋。后期詞不多,但是篇篇都是杰作,純用白描,不作雕飾,一個典故也不用,話幾乎都是平常的白話,老嫗能解;然而意境卻哀婉凄涼,千百年來打動了千百萬人的心。在詞史上巍然成一大家,受到了文藝批評家的贊賞。但是,對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贊美后主有佛祖的胸懷,我卻至今尚不能解。

          七、蘇軾的詩文詞

          中國古代贊譽文人有三絕之說。三絕者,詩、書、畫三個方畫皆能達到極高水平之謂也,蘇軾至少可以說已達到了五絕:詩、書、畫、文、詞。因此,我們可以說,蘇軾是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上最全面的偉大天才。論詩,他為宋代一大家。論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筆墨凝重,大氣磅礴。論書,他是宋代蘇、黃、米、蔡四大家之首。論詞,他擺脫了婉約派的傳統,創(chuàng)豪放派,與辛棄疾并稱。

          八、納蘭性德的詞

          宋代以后,中國詞的創(chuàng)作到了清代又掀起了一個新的高潮。名家輩出,風格不同,又都能各極其妙,實屬難能可貴。在這群燦若列星的詞家中,我獨獨喜愛納蘭性德。他是大學士明珠的兒子,生長于榮華富貴中,然而卻胸懷愁思,流溢于楮墨之間。這一點我至今還難以得到滿意的解釋。從藝術性方面來看,他的詞可以說是已經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九、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胡適之先生給予《儒林外史》極高的評價。詩人馮至也酷愛此書。我自己也是極為喜愛《儒林外史》的。

          此書的思想內容是反科舉制度,昭然可見,用不著細說,它的特點在藝術性上。吳敬梓惜墨如金,從不作冗長的描述。書中人物眾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講一個小故事,或用短短幾句話,活脫脫一個人就仿佛站在我們眼前,栩栩如生。這種特技極為罕見。

          十、曹雪芹的《紅樓夢》

          在古今中外眾多的長篇小說中,《紅樓夢》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是狀元。中國其他長篇小說都沒能成為“學”,而“紅學”則是顯學?!都t樓夢》描述的是一個大家族的衰微的過程。本書特異之處也在它的藝術性上。書中人物眾多,男女老幼,主子奴才,五行八作,應有盡有。作者有時只用寥寥數語而人物就活靈活現,讓讀者永遠難忘。讀這樣一部書,主要是欣賞它的高超的藝術手法。那些把它政治化的無稽之談,都是不可取的。

          江夏贈韋南陵冰

          李白

          胡驕馬驚沙塵起, 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 我竄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 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 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 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繡衣傾綠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 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 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悶。

          人悶還心悶, 苦辛長苦辛。

          愁來飲酒二千石, 寒灰重暖生陽春。

          山公醉后能騎馬, 別是風流賢主人。

          頭陀云月多僧氣, 山水何曾稱人意。

          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 呼取江南女兒歌

          我且為君

          赤壁爭雄如夢里, 且須歌舞寬離憂。

          注釋:

          ⑴江夏:唐天寶元年改

          ⑵胡驕:《漢書·匈奴傳》匈奴單于自稱“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此指安史叛軍。胡雛:年幼的胡人?!稌x書·石勒載記》:“石勒……上黨武鄉(xiāng)羯人也?!晔?,隨邑人行販洛陽,倚嘯上東門。王衍見而異之,顧謂左右曰:‘向者胡雛,吾觀其聲視有奇志,恐將為天下之患。’”這里亦指安史之兵。天津橋:在河南洛陽西南洛水上。

          ⑶張掖、酒泉:皆唐郡,在今甘肅張掖市、酒泉市一帶。

          ⑷天地再新:指兩京收復后形勢重新好轉。法令寬:指乾元二年的大赦。遷客:指自己。帶霜寒:比喻心有余悸。

          ⑸故人:指韋冰。

          ⑹寧期:哪里料到,沒想到。

          ⑺一句:一作“長句”。唐代以七言古詩為長句。

          ⑻繡衣:指御史臺的官員。因其常出使幕府,故有時亦以繡衣稱幕僚。病如桃李:病得象不講話的桃李。此借《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的典故。這兩句大約是說:昨天曾與節(jié)度使的幕僚們在一起欽宴,但心里抑郁,象無言的桃李,沒處訴說。

          ⑼大宛馬:古代西域大宛國所產的名馬。款段:行走緩慢的馬。此指劣馬。諸侯:此指地方長官。

          ⑽南平,指李白的族弟南平太守李之遙?;矸酱纾洪_心。夫子:對韋冰的尊稱。清論:清高脫俗的言論。

          ⑾二千石:我國古代計算酒的容量用升、斗、石等單位。二千石是夸張的說法。

          ⑿山公:指晉人山簡,常喝酒喝得爛醉如泥。賢主人:指韋冰。此句以山簡喻韋冰。

          ⒀頭陀:僧寺名,故址約在今湖北武昌縣東南。

          ⒁笳:古代一種樂器。按鼓:擊鼓。戲滄流:到江中游玩。歌

          名句:

          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

          ①二千石:極言飲酒之多。 ②寒灰重暖:猶言死灰復燃。寒灰,亦稱死灰。《史記·韓長孺列傳》載:漢人韓安國在獄中受辱,以“死灰復燃”作比喻,自謂尚有絕處逢生、再次得勢的可能。后常用“死灰”作為詠系獄、獲罪的典故,也用以比喻絕望失意的處境。 ③陽春:溫暖的春天。

          這兩句是說,我作為李唐王朝爭權內哄的犧牲品,心情苦悶,只有借酒澆愁,痛飲它二千石;漢代韓安國身陷囹

          譯文:

          驕橫的胡人縱馬來犯,一路沙驚塵飛。

          年幼的胡人飲馬于洛陽西南的天津橋下。

          那時,君在張掖做官,靠近酒泉;

          我被流放九千里,已行至險要蜀門。

          國運好轉,法令漸寬;

          被流放夜郎的我呀,披霜冒寒,艱難輾轉。

          憶及西邊的故人,卻遙不可見;

          即便是東風入我夢,夢里也只到長安。

          哪里料到我們會在此不期而遇?

          重逢時,我們又驚又喜,茫然突襲時又墜入霧嶂云煙。

          盡管玉簫金管,歌吹喧天,

          我卻愁懷不開,思緒阻滯,以致苦吟詩難成。

          昨日,曾參與節(jié)度使幕僚們的飲宴,

          積郁太深,猶桃李無言,竟不知該說什么?

          想當年,待詔翰林,馭天馬,揚玉鞭,何等氣派!

          看而今,落魄之人,騎瘦馬,寄侯門,透人心寒!

          幸虧遇到南平太守,心情頓覺開朗;

          今天再聽到你的宏論,

          真好似撥開云霧見青天,胸中郁悶早驅散。

          人悶心更悶,苦辛連苦辛。

          愁來飲酒兩千石,心中寒灰重生暖,三春艷陽復現。

          晉人山簡,醉后猶能馭飛駿;

          主人你哪,真是別樣風流心自賢。

          頭陀寺的云月,帶著僧人的氣息,

          那兒的山水,何曾讓人稱心如意?

          不然,吹起笳,

          喚來江南兒女,擊

          我為君

          你也要為我倒卻鸚鵡洲!

          想那三國群英,爭雄赤壁的烽煙猶如夢里云雨,

          只須盡情地歌來,縱情地舞,以寬解這濃重的離別之苦!

          鑒賞:

          《江夏贈韋南陵冰》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晚年在江夏遇好友韋冰時寫下的詩作。在這首詩中,詩人盡情地傾訴自己的憤

          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李白在長流夜郎途中遇赦放還,在江夏(治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逗留的日子里,遇見了長安故人、當時任南陵(今屬安

          詩一開始,便是一段倒敘。這是驟遇后對已往的追憶。詩人說:“安史亂起,你遠赴張掖,我避地三巴,地北天南,無緣相見。而當叛亂初平,肅宗返京,我卻瑯當入獄,披霜帶露,長流夜郎,自覺將凄涼了卻殘生。想起長安舊交,此時必當隨駕返朝,東風得意,而自己大約只能在夢中會見他們了。誰料想,我有幸遇赦,竟然又遇見無望相會的長安故人。這實在令人喜出望外,驚訝不已,簡直不可思議,茫然如墮煙霧?!崩畎资怯錾獾淖锶耍f冰系被貶的官員,在那相逢的宴會上,人眾嘈雜,彼此的遭遇不可能說得了、道得清。從開頭到“苦心”句為一段,在

          詩人由衷感激故人的解慰。他說:“昨天的宴會上,衣繡的`貴達為自己斟酒,禮遇殊重。但是,他們只是愛慕我的才名,并不真正理解我,而我“病如桃李”,更有什么可講的呢?當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世人終會理解我的,對于我的今昔榮辱,就得到故人的了解。前些時聽到了南平太守李之遙一番坦率的真心話,使人豁開胸襟;今日在這里又得聞你的清正的言論,真好像深山撥開云霧,使人看到晴朗的天空,驅散了心頭的苦悶?!睆摹白蛉铡本涞健八耐本溥@一段,詩人口氣雖然比較平緩,然而卻使人強烈感受到他內心無從排遣的郁結,有似大雷雨來臨之前的沉悶。

          最后一段,筆勢奔放恣肆,強烈的悲憤,直瀉而出,仿佛心頭壓抑的山洪,暴發(fā)了出來,猛烈沖擊這現實的一切。詩中寫道:人悶,心悶,苦痛,辛酸,接連不斷,永遠如此。我只有借酒澆愁,痛飲它二千石。漢代韓安國身陷囹

          “我且為君

          這詩抒寫的是真情實感,然而構思浪漫奇特。詩人抓住在江夏意外遇見韋冰的機緣,敏銳覺察這一意外相遇的喜劇中隱含著悲劇內容,浪漫地夸張地把它構思和表現為如夢覺醒。它從遇赦驟逢的驚喜如夢,寫到在冷酷境遇中覺醒,而以覺醒后的悲憤作結。從而使詩人及韋冰的遭遇具有典型意義,真實地反映出造成悲劇的時代特點。詩人是怨屈悲憤的,又是痛心絕望的,他不堪回首而又悲慨激昂,因而感情起伏轉換,熱烈充沛,使人清楚地看到他那至老未衰的“不干人、不屈己”的性格, “大濟蒼生”、“四海清一”的抱負。這是詩人暮年作品,較之前期作品,思想更成熟,藝術更老練,而風格依舊,傲岸不

          1.酒以成禮

          【原文】

          鐘毓(yù)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后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庇謫枙我圆话?,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注釋】

          ①托:假裝。②酒以成禮: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③寢:睡覺。④因:趁機。⑤時:當時。⑥何以:為什么。⑦覺:醒。⑧值:當......時。⑨且:尚且,暫且。

          【文言知識】

          釋“覺” 上文“其父時覺”中的“覺”,不是指“發(fā)覺”,而是指“醒”,句意為當時他們的父親醒過來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覺”,指睡后醒來。又,“盜半夜入室,主人未覺”,意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為醒。

          【參考譯文】

          鐘毓兄弟小時候,正趕上父親午睡時,趁機一起偷喝藥酒。他們的父親當時睡后醒來,姑且裝睡看看他們要干什么。鐘毓行禮后喝酒,鐘會喝酒不行禮。隨后父親 問鐘毓為什么要行禮,鐘毓說:“酒是完成禮儀的,不敢不行禮?!庇謫栫姇槭裁床恍卸Y,鐘會說:“偷本來就不是禮儀,所以不行禮。”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寢:睡覺。 ②因:趁機。 ③時:當時。 ④何以:為什么

          2.翻譯:

          ①且托寐以觀之。

          譯文:父親姑且假裝睡著來看他們(做什么)。

          ②既而問毓何以拜。

          譯文:隨后父親問鐘毓為什么要行禮。

          3.你認為鐘毓和鐘會兄弟倆哪個更有道理?

          答:鐘會的說法應該更有道理,因為偷竊已不附禮儀,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禮儀了。

          2.常羊學射

          【原文】

          常羊學射于①屠龍子朱。屠龍子朱曰:“若欲聞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夢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發(fā)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 鵠⑩拂王旃⑾而過,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養(yǎng)叔⒁進曰:“臣之射也,置⒂一葉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fā)而十中。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 所能必矣!”

          《郁離子》

          【注釋】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獵。④云夢:古代湖澤名,泛指春秋戰(zhàn)國時楚王的游獵區(qū)。⑤使:讓。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澤的小官 吏。⑦起:趕起。⑧發(fā):跑出來。⑨交:交錯。⑩鵠(hú):天鵝。⑾旃(zhān):赤魚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來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著。⒁養(yǎng)叔:名養(yǎng)由基,楚國善射者。⒂置:放。

          【參考譯文】

          常羊跟屠龍子朱學射箭。屠龍子朱說:“你想聽射箭的道理嗎?楚國國王在云夢打獵,派掌管山澤的官員去哄趕禽獸出來射殺它們,禽獸們跑出來了,鹿在國王的 左邊出現,麋在國王的右邊出現。國王拉弓準備射,有天鵝掠過國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猶如一片垂云。國王將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誰。養(yǎng)叔上奏說道:‘我射 箭的時候,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發(fā)箭十發(fā)中。如果放十片葉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時。

          2.翻譯:

          ①置一葉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譯文: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譯文:如果放上十片葉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3.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專心致志,集中一個主要目標。如果三心二意,左顧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殺蛟

          【原文】

          荊有次非者①,得寶劍于干遂②。還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兩蛟夾繞其船⑤。次非謂舟人曰⑥:“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見也。”次 非攘臂祛衣⑧,拔寶劍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余奚愛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選自《呂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釋】

          ①荊(jīng):古代楚國的別稱。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北。 ③反:同“返”,回,歸。④中流:江中心。⑤蛟:傳說蛟屬于龍類,水中的一種兇猛動物。⑥舟人:駕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義。⑦嘗:曾經。⑧攘 (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愛焉:我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參考譯文】

          楚國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買到一把寶劍。在回鄉(xiāng)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過江。木船剛到江心,江水中竄出兩條惡蛟,從左右兩邊圍住了木 船。次非問搖船人:“你看見過兩條蛟龍繞住船兒船上的人還活下來的嗎?”搖船人回答:“沒有看見過。”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寶劍,說:“這只是江 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如果犧牲寶劍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為什么要吝惜這把劍呢?”于是便縱身躍入波濤,跟惡蛟拼死搏斗,殺了惡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 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歸; ③全:保全; ④復:又。

          2.翻譯:

          ①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

          譯文:你曾經見過兩條蛟纏住了木船,船上的人還能活命的嗎?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譯文: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爭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③,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及見外人至,則群小婦人聚觀而笑之,曰:“異④哉人之頸也,焦⑤而不 吾類?!蓖夥饺嗽唬骸盃栔廴虎尥钩鲇陬i者,癭病也,不求善藥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笑者曰:“吾鄉(xiāng)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終莫知其為丑。

          (選自明·劉元卿《賢奕編》)

          【注釋】

          ①秦蜀:陜西、四川一帶。②其:那里的。③病癭(yǐng):得大脖子病。癭:長在脖子上的一種囊狀的瘤子。④異:奇怪。⑤焦:干枯,這里形容人的脖子細。⑥累然:形容臃腫的樣子。

          【參考譯文】

          南岐在陜西、四川一帶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質不好,常年飲用這種水的人就會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沒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來了 一個人,小孩婦人就一起來圍觀,笑話那人說:“看那個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細長,干巴巴的,和我們的不一樣。”外地人聽了,笑著說:“你們的脖子臃腫凸起, 那叫大脖子病,你們不去求好藥治你們病,反而認為我們的脖子細而有病呢?”南岐人說:“我們全村人都是這樣的脖子,為什么要醫(yī)治呢?”始終不知道是自己 丑。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其:代詞,那里的;②輒:就; ③異:奇怪; ④然:這樣。

          2.翻譯:

          ①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

          譯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沒有一個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藥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

          譯文:你們不去求好藥治你們病,反而認為我們的脖子細而有病呢?

          3.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閉關自守會使人孤陋寡聞,目光短淺,甚至發(fā)展到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陽應造屋

          【原文】

          高陽應將為室家①,匠②對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將撓⑤。以生為室,今雖善,后將必?、蕖!备哧枒唬骸熬壸又寓?,則室不敗也——木益⑧枯⑨則勁⑩,涂益干則輕,以益勁任⑾益輕則不敗。”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敗。

          (選自《呂氏春秋卷二十五 別類》)

          【注釋】

          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專指木工。③生: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撓(náo):彎曲。⑥?。簹?。⑦緣子之言:按照您的 話。緣,順著,按照。子,對人的尊稱,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您”。⑧益:更加,越發(fā)。⑨枯:干。⑩勁:堅固有力。⑾任:擔負。果——果然,果真。

          【參考譯文】

          高陽應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說:“不行啊!現在木料還沒有干,如果把濕泥抹上去,必定會壓彎的。用它來做房屋,現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會毀壞的?!备哧?應說:“按照您的說法,那么房子不會壞——因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濕泥越干就越輕。用越來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來越輕的濕泥,房子就不會壞。”木 匠無言以對,只好聽從他的命令來造屋了。房子剛蓋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沒過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譯:

          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

          匠人沒有話可以回答他,只好聽從他的吩咐來造屋。

          3.你認為文中的高陽應是個怎樣的人?

          答:善于詭辯卻不顧客觀規(guī)律,光憑主觀意志去做事。

          6.竭澤而漁

          【原文】

          竭①澤而漁②,豈不獲得,而明年③無魚;焚④藪⑤而田⑥,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也。

          (《呂氏春秋·卷十四·義賞》)

          【注釋】

          ①竭:使…干涸。②漁:捕魚。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燒毀。⑤藪(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獵

          【文言知識】

          釋“竭” 上文“竭澤而漁”中的“竭”,指“干涸”,這里是使動用法,句意為使池水干涸而捕魚。又,“地震,山崩川竭”,意為因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還指“盡”,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斃”,意為精力用盡而倒下。

          【參考譯文】

          抽干湖水來捕魚,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野獸了。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后不會有第二次了,這不是長久的方法。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竭:使…干涸②漁:捕魚;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燒毀。

          2.翻譯:

          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也。

          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后不會有第二次,這不是長久的方法。

          3.成語“竭澤而漁”的比喻意義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則魚鱉歸之,樹木盛則飛鳥歸①之,庶草茂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杰歸之。故圣王不務歸之者,而務②其所以歸。強令之笑不樂;強令之哭不悲;強令之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釋】

          ①歸:歸順,歸附。②務:致力。

          【參考譯文】

          水泉很深,魚鱉就會游向那里,樹木繁盛,飛鳥就會飛向那里,百草茂密,禽獸就會奔向那里,君主賢明,豪杰就會歸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強使人們歸 依,而是盡力創(chuàng)造使人們歸依的條件。強制出來的笑不快樂,強制出來的哭不悲哀,強制命令這種作法只可以成就虛名,而不能成就大業(yè)。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則:那么;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讓,叫。

          2.翻譯:

          人主賢則豪杰歸之。

          君主賢明,那么豪杰就歸附他。

          3.上文開頭三句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說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須要有基本的生存環(huán)境條件作保障,同時也說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間有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

          8.目貴明

          【原文】

          目貴①明②,耳貴聰③,心貴智④。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輳⑤并進⑥,則明不可塞⑦。

          (選自《管子九守》)

          【注釋】

          ①貴:以……為貴。②明:聰明,這里指明查(則明不可塞。)③聰:聽力好。④智:思維敏捷。⑤輻輳:車輪的輻條。⑥進:這里指向中間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識】

          釋“并”:上文“輻輳并進”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齊”、“一同”句意為車輪的軸條一起向車輪中心的圓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 用。又,“萬箭并發(fā),城中如雨”,意為一萬支箭一齊發(fā)射,城內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為五個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為品德與 才能都好,國君就任用他。

          【參考譯文】

          眼睛貴在明辨事物,耳朵貴在聽覺靈敏,心思貴在思維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觀察事物,就能沒什么看不見;用天下人的耳朵探聽消息,就能沒有什么事 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問題,就能沒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報來源豐富,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向中間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貴:以……為貴; ②聰:聽力好; ③智:思維敏捷; ④塞:受蒙蔽。

          2.翻譯:

          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

          譯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問題,就能無所不知。

          3.與引文內容相關的成語是:耳聰目明,其意思是聽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覺靈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窮④,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選自《荀子·榮辱》)

          【注釋】

          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運。④窮:走投無路。⑤無志:沒有見識。⑥失:過失,過錯。⑦反:反而。⑧豈:難道。⑨迂:拘泥守舊,不合時宜。

          【文言知識】

          釋“君子”與“小人”“君子”與“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時期是指貴族統治者和被統治的勞動百姓?!秶Z》上說:“君子務治,小人務力?!币鉃榫又铝τ诮y 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語有“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意為君子心胸寬闊,小人 時常憂愁。《論語》中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币鉃榫佣萌柿x,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語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 思想。

          【參考譯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別人,懂得命運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錯誤在自己身上,卻反而去責求別人,難道不是不合時宜了嗎?所以君子從來是淡定自若而不驚恐,小人則是常常驚咋而不鎮(zhèn)定。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知:認識; ②豈:難道;③道:遵循;④怪:異端。

          2.翻譯:

          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觀點是:人應該有自知之明。

          10.對牛彈琴

          【原文】

          公明儀為①牛彈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聞,不合其耳⑤也。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⑥,即掉⑦尾奮⑧耳,蹀躞⑨而聽。”

          (載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釋】

          ①為:給。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著。④故:從前。⑤耳:耳朵聽。⑥鳴:鳴叫聲,作名詞。⑦掉:搖擺。⑧奮:豎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參考譯文】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像剛才一樣埋頭吃草。牛并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不適合它聽罷了。公明儀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蠅的叫聲,(以及)孤獨的小牛犢的聲音。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并聽著。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為:給; ②如故:像先前一樣; ③鳴:叫聲; ④奮:豎起。

          2.翻譯: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譯文:不是牛不要聽,是曲調不悅它的耳。

          3.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說話不看對象,或對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聲明 :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所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