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孫。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
1、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鴩?/p>
2、聽言當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為據(jù),往往多失?!鴩?/p>
3、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鴩?/p>
4、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鴩?/p>
5、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鴩?/p>
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鴩?/p>
7、決不可存茍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tài),決不可做憊賴人?!鴩?/p>
8、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鴩?/p>
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曾國藩
10、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鴩?/p>
11、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鴩?/p>
12、居官四敗曰:昏惰任下者敗,傲狠妄為者敗,貪鄙無忌者敗,反覆多詐者敗?!鴩?/p>
13、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鴩?/p>
14、既有定識,又有定力?!鴩?/p>
15、名節(jié)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jié),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jié)難保?!鴩?/p>
16、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鴩?/p>
17、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鴩?/p>
18、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曾國藩
19、見異思遷,欲求長進難矣?!鴩?/p>
20、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鴩?/p>
21、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鴩?/p>
22、今人計較擺布人,費心心思,卻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壞了心術,自損了元氣?!鴩?/p>
23、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鴩?/p>
24、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鴩?/p>
25、善人固可親,未能知,不可急合。惡人固可疏,未能遠,不可急去?!鴩?/p>
26、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曾國藩
27、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鴩?/p>
28、家和則福自生?!鴩?/p>
29、未有根本不正,而枝葉發(fā)生,能自暢茂者也。——曾國藩
30、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鴩?/p>
31、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曰精明?!鴩?/p>
32、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鴩?/p>
33、家勤則興,人勤則健。——曾國藩
34、薦賢不可示德,除奸不可威。——曾國藩
35、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鴩?/p>
36、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鴩?/p>
37、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鴩?/p>
38、舉世惟一真字難得?!鴩?/p>
39、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鴩?/p>
40、有才干,定要表現(xiàn)之?!鴩?/p>
41、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鴩?/p>
42、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曾國藩
43、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鴩?/p>
44、帶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禮?!鴩?/p>
45、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鴩?/p>
46、人于平旦不寐時,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矣。——曾國藩
4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曾國藩
48、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鴩?/p>
49、有理義以養(yǎng)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yǎng),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鴩?/p>
50、沽虛譽于小人,不若聽之于天。遺貨財于子孫,不若周人之急。——曾國藩
曾國藩年幼時修身自立,成年后封侯拜相,終成一代封疆大吏。當我們仰視這位一代豪杰的時候,卻從他那一字一句質(zhì)樸而真切告誡子孫自勉的'家書中
1.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穩(wěn),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wěn),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5.靜中,細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shù)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數(shù)萬里無有紀極,人于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nèi)f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粒耳。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知書籍之多而吾所見者寡,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思擇善而約守之;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矜,而當思舉賢而共圖之。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余
7.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
8.讀經(jīng)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寫字,凡事都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9.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洎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慣成自然矣。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余偶談、讀史十面、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
10.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于逸而憚于勞,古今之所同也。
1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諸弟試在鄉(xiāng)間將此三字于族戚人家歷歷驗之,必以吾言為不謬也。
12.三樂:勤勞而且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
13.八德:勤、儉、剛、明、忠、恕、謙、渾。
14.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1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16.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17.諺云吃一暫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明
18.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20.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21.戒驕字,以不輕易笑人為第一義,戒惰字,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22.以耕讀二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
23.讀經(jīng)、讀史、讀專集、講義理之學,此有志者萬不可易者也。圣人復起,必從吾言矣。然此亦僅為有大志者言之。
24.習字臨《千字文》亦可,但須有恒。每日臨帖一百字,萬萬無間斷,則數(shù)年必成書家矣。
25.諸弟在家教子侄,總須有勤敬二字。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26.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禮義之旗幟也。
27.讀書如譬若掘井,掘數(shù)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見泉。讀書總以背熟經(jīng)書,常講史鑒為要,每日有常,自有進境,萬不可厭常喜新,此書未完,勿換彼書耳。
28.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yǎng)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為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為善也。為之不厭,即取人為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為善也。
29.古之成大事者,規(guī)模遠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30.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每日以十葉為率。
31.讀史:丙申購二十三史,每日讀十葉,雖有事不間斷。
32.謹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33.養(yǎng)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34.保身:節(jié)勞節(jié)欲節(jié)飲食,時時當作養(yǎng)病。
35.日知其所亡: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jīng)濟門、藝術門。
36.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shù)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yǎng)氣之盛否,不可一味眈著,最容易溺心喪志。
37.作字:早飯后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38.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國藩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存在爭議的一位風云人物。但是曾國藩在修身養(yǎng)性、教育子女上卻留下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內(nèi)容。
1.倔強
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其性格則是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成功路上必定是要經(jīng)歷千般歷練,萬般磨難,方能有所成就。所以在成功的之路上,必須要有從容面對解決困難的,堅持不懈的'性格。
2.靜思
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大學》中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遇事冷靜全面的考慮,方能成就大事。
3.志識恒
青年讀書應當“有志有識有恒”。
讀書學習應有志識恒。有志則可不與世俗同流,有識則知學海無涯,不可驕傲自滿。有恒,則天下無難事。
4.慧眼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識人。
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能成就別人不能完成的事業(yè)。選擇人才是很重要的,要獨具慧眼,選用良才可成大事。
5.三不斗
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君子有三不爭。不和君子爭名,不與小人奪利,不破壞自然規(guī)律趨勢。
6.端莊
舉止端莊,言不妄發(fā)。
曾國藩能做到“每逢大事必有靜氣”,但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大事面前的靜氣,是多少歲月的修身養(yǎng)性才能最終磨練而成。以后應磨練自己從容不迫、處變不驚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