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類
(一)名人名言
1.只有勇敢付諸行動而不是瞻前顧后,才能掌握這個世界。手比眼睛更加重要……手是思想的利劍。——布洛夫斯基
2.當我象嗡嗡作響的陀螺一樣高速旋轉的時候,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抵抗著外界的壓力。 —— 比埃爾?居里
3.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 吉鴻昌
3.支配戰(zhàn)士的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
—— 巴金
5.一個人,正如一個時鐘,是以他的行動來定其價值的?!宥?/p>
6.少說些漂亮話,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 列寧
7.每個人都知道,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 —— 高爾基
8.行動才是果實,言詞不過是樹葉?!吕卓?/p>
9.要成就一件大事業(yè),必須從小事做起。 —— 列寧
10.判斷一個人,不是根據他自己的表白或對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據他的行動。 —— 列寧
11.行動是令人安慰的,它是思想的敵人,是美好幻想的朋友。——康拉得
12.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會顯得特別美好。 —— 愛因斯坦
13.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14.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 —— 凱洛夫
15.我愿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 貝多芬
16.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紐斯
17.任何一種不為集體利益打算的行為,都是自殺的行為,它對社會有害。 —— 馬卡連柯
18.有總是從無開始的;是靠兩只手和一個聰明的腦袋變出來的。 —— 松蘇內吉
19.培育能力的事必須繼續(xù)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 —— 葉圣陶
20.做事,不止是人家要我做才做,而是人家沒要我做也爭著去做。這樣,才做得有趣味,也就會有收獲。 —— 謝覺哉
21.應該記住,我們的事業(yè),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 童第周
22.一切都靠一張嘴來做而絲毫不實干的人,是虛偽和假仁假義的。 —— 德謨克利特
(二)妙語集錦
23.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與時俱進、不進則退”,因為競爭得罪優(yōu)勢地方就是發(fā)展、進去,否則的話你停留就會被覆滅。愿景包括,進入中國100強,邁向世界500強,這個目標也是很偉大的,我記得家樂福定的目標是10年以后超過沃爾瑪,我覺得那個目標不怕大就是怕你不行動。
——卓達集團戰(zhàn)略發(fā)展部的部長趙東在作“卓達集團關于綠色食品發(fā)展規(guī)劃報告”時說。
24.讓更多殘疾人參與進來,讓更多健全人知曉并以實際行動支持殘疾人足球事業(yè),形成多贏的局面。
——英超埃弗頓俱樂部慈善協(xié)會首席執(zhí)行官格雷厄姆大力支持上海殘疾人足球運動。
25.多一分責任心,就等于多一分成功機會,只有開發(fā)商的誠信和具有責任感的行動才能夠直接地決定這個項目的社會價值,才能夠最終地促進一個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房產商王富昌的經驗談。
事例類
社會萬象
自愿捐獻遺體
11月18日,梁國華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到海曙區(qū)紅十字會自愿捐獻遺體。小梁看過有關新聞報道,知道現在我國每年有近百萬名患者等著做器官移植手術,但捐獻者寥寥無幾。他希望在自己過世后,能把自己身上所有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患者。
梁國華捐獻遺體的行動不是一時沖動,而是源于社會各界對他的愛心。小梁說,去年他生病后,當時所在公司的領導和員工就給他捐了8000多元,在他病危的時候,家鄉(xiāng)的好心人也為他捐了2萬多元。前不久,他在李惠利醫(yī)院做透析時,那些本來也不富裕的病友看到他的困境后,也主動捐了幾百元錢給他做醫(yī)療費?!霸谖一疾〉臅r候,社會上有很多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我真切地感受到社會給我的關愛太多了?,F在,我已經一無所有了,能夠回報社會的就是通過遺體捐獻,把愛心延續(xù)下去?!?/p>
[點撥]梁國華主動捐獻遺體的行動源于人們對他的愛心,這是一種愛的的傳遞,也是一種愛的感恩與回報。
[適用話題]素材適用于“行動”“愛”“感恩”“回報”等。
域外采風
2006“50大慈善家”:“股神”第一
今年富豪們的捐款行動可以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他們捐出的款項之多是近年來少有的。
世界第二富豪、有“股神”之稱的沃倫?巴菲特宣布向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慈善基金會捐出370億美元,相當于捐出了自己八成半的身家,此次眾望所歸地榮登榜首,壓倒了他的老友蓋茨。
巴菲特登榜首的消息轟動了世界,使慈善成為最時髦的話題之一,有分析人士甚至認為,真正的慈善時代已經到來?!渡虡I(yè)周刊》自2002年開始每年評選慈善榜,去年蓋茨被英特爾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戈登?摩爾與妻子貝蒂奪走冠軍。
[點撥] “為富不仁”這個成語在這些富豪身上找不到棲居地,這些富豪雖然家財萬貫,但也是辛苦掙來的,他們如此慷慨的慈善大行動,讓世界充滿了希望。
[適用話題]素材適用于“行動”“慈善”“財富”等話題。
軍人風采
軍民魚水情
駐巴州部隊繼承和發(fā)揚了擁政和愛民的光榮傳統(tǒng),把駐地當故鄉(xiāng),視人民為父母,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完成各項任務的同時,積極支持西部大開發(fā)建設,大力支援自治州重點工程和公益事業(yè)建設,踴躍參加搶險救災、荒山綠化、希望工程、扶貧幫困和軍民共建等活動。在完成急、難、險、重等任務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自治州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穩(wěn)定作出了巨大貢獻。幾年來,駐州部隊和武警參加地方重點工程建設198項,參加地方公益事業(yè)建設365個,義務植樹41234.3萬株,荒漠綠化、治理面積94210畝,參加搶險救災2335次,為地方挽回經濟損失近4000萬元,為地方鋪路修渠上千公里,捐資助學80余萬元。部隊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擁政和愛民的贊歌。樹立了人民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點撥]部隊以實際行動證明了對人民的那份熱愛與忠誠,那一個個數字,就是一份份軍民魚水情深。
[適用話題]素材適用于“行動”“愛”等話題。
名人軼事﹡
搬掉心中的石頭
在林肯小時候,他的父親以較低的價格買下了一處農場,之所以價格較低,是因為地上有很多石頭。他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但他父親卻說:“如果這些石頭可以搬走的話那原來的農場主早就搬走了,他也就不會把地賣給我們了。這些石頭都是一座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哪里搬得完呢?”有一天,當他父親進城買馬時,母親帶著他們挖那一塊塊石頭。沒用多長時間,他們就把他石頭搬光了。因為這些石頭并書像父親想像的那樣,是一座座小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的。
[點撥]如果不去行動,那么這些本可以輕易搬動的石頭會永遠在農場里成為障礙物,看來,很多的事情應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嘗試才知道可不可以成功。
[適用話題]素材適用于“行動”“嘗試”“困難”等話題。
法制教育名言警句
1、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2、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3、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4、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于立法者的教養(yǎng)。
5、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惡行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6、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象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9、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10、讓我們維護公平,那么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自由。
11、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12、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13、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并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14、倘若世上沒有壞人,也就不會有好的律師。
15、盡量大可能把關于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16、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
17、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18、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19、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guī)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20、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21、刑罰的威懾力不在于刑罰的嚴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
22、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于人的價值的尊重。
23、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24、法律顯示了國家?guī)讉€世紀以來發(fā)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25、憲法創(chuàng)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26、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么?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27、婚姻的結合要求夫妻雙方都要忠實,忠實是一切權利中最神圣的權利。
28、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29、付給律師的費用不應據其在法庭上陳述時間的長短,而應據其辯護質量的優(yōu)劣。
30、法律職業(yè)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31、法律應該是穩(wěn)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
32、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
法制教育作文1
法律是無情的,只要你觸犯了法律,你便回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有一些人卻以身試法,但是最后還是伏法。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人違法呢?那還不是自己的好奇心太強和自己的控制里不夠,而讓自己吃虧,走是了絕路。才后悔莫及。
今天我們學校請了一位朱警官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節(jié)法制課。使我們進一步走進了法律,增強了法律的知識,并進一步讓我們體會了法律的無情。正是像那位警官所說的有些人因為上網吧玩,最終使自己走向了犯罪道路,最后卻害得自己進了監(jiān)獄毀了自己大好的`前途,這都是好奇心惹得禍。
這使我想起了電視上艘播放的吸毒和販毒的犯罪分子,為什么他們會這樣?那還不是他們一時的好奇和貪婪心,使自己慢慢地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而且越陷越深,到了不能自以。難道不是這樣嗎?犯法把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弄得支離破碎。所以我們要每時每刻都警備,不要誤入禁區(qū),那只會讓你走向黑暗,最終落入法網進了冷冰冰的監(jiān)獄,到是你哭天喊地也沒有人會來救你,所謂“法律無情,人卻有情”。在生活中,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則便會自廢前程。
法律是嚴肅的,它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犯法之人,所以我還要勸告大家,小心使得萬年船。自己要有堅定的意志力和強大的控制力,要分清是非遵守法律,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法制教育作文2
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法律是維護國家秩序的一種制度。遵紀守法,是每個人都應做到的,生活中往往有些人違反法則,包括一些青少年,在青少年時期,人往往會迷失理性,很多不良行為總會發(fā)生在少年時代。
在我們身邊,也會有些青少年做出越軌的事情。就在前一陣子,汽車站附近經常有許多青少年,虎視眈眈地盯著來往行人的錢包,只要人們稍不留神,錢包就神不知,鬼不覺的不翼而飛了。那天,我無所事事,便出門去散散心。來到汽車站附近,親眼目睹了令人“拍案叫絕”的一幕:只見路邊出現了一個裝扮的灰頭土臉的人,我仔細打量一番,那人皮膚黝黑,身著一件帶著灰塵的襯衫,留著一頭亂蓬蓬的頭發(fā),雖打扮毫不考究可是怎么也掩飾不住,他那張年輕的臉。他只是一個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只見他的眼睛不住地四處張望,突然他眼前一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跟上了一輛小型摩托車,說時遲,那時快,他一邊飛奔,一邊伸出那只手,鬼使神差般拿走了那人的錢包,那人竟然毫不察覺。路邊的行人立刻警覺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前包,然后長長吁了一口氣。
那些青少年們?yōu)槭裁匆蹈`他人的錢財呢?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生長在比較富裕的家庭,往往會受到許多外界的影響,而誤入歧途。還有一種是生長在溫飽還難以解決的家庭,沒有受到好的教育,導致前途盡毀。由于家中貧困,負擔不起學費,而剝奪青少年們對學習的渴望,這種父母是多么不負責任啊,同時他們也觸犯了法律。
當我們坐在寬敞而又明亮的教室里,無拘無束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那時,我們可曾想過那些失學的兒童。曾經在一個偏僻的山區(qū),有一戶人家,有著五個孩子,兩男,三女。因為家中非常貧困,不能負擔五個孩子上學,于是這些孩子的父母便強迫三個女孩輟學,讓兩個男孩去上學。十年過去了,兩個男孩總算干出點事業(yè),但三個女孩在這十年中,每天都在干農活,不是種地就是插秧。三個女孩的一生就這樣完了。
真是令人心寒啊,但愿普天下所有人的心中能多一份真誠,少一分罪惡,為世界添上那一絲光彩。
關于法制教育的演講稿
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能和同學們在一起共同進行一次法制學習。其實,有些法律知識我應該向你們學習的,為什么呢?前不久,我陪同市領導到校調研的時候,觀看了同學們自己編寫的法制小故事,很真實,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同學編寫的一個"毛阿敏偷稅漏稅"的故事,我深受啟發(fā),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你們的內心深處法律意識的真實反映。在這里,我也給大家講一個我親眼目睹、令人深思的真人真事。事情發(fā)生在四小區(qū)的住宅樓,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樓的樓道窗前嬉戲,甲失手將乙推出窗外,重重地從高達20米的四樓摔了下來。當時乙的臉色鐵青,血從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來,乙被市醫(yī)院急救車救走。此時,我給同學們出二個思考題:①甲失手致傷乙,算不算違法?②如果甲違法,違反了什么法?結果應是:如果醫(yī)療簽定部門確定為重傷,首先甲這種行為造成的后果違法,其次甲違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條: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下面,我從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基本原因,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和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三個方面,來給同學們講一下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0世紀以來,青少年犯罪是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我國青少年犯罪占全國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較高,約為65%,處于居高不下的局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14-18歲的少年發(fā)案率上升較快,成為違法犯罪的高發(fā)年齡階段,并以侵犯財產型犯罪與性犯罪居多,團伙作案數量劇增。"人之初,性本善",這些少年,曾經天真無邪,如同一張白紙,他們的人生座標為什么變得如此扭曲?人生最初暗淡的一筆來自哪里呢?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基因,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因素,更是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一)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至為關鍵的一個時期,是人從幼稚兒童期向青年期的過渡階段。處于這一特殊時期的人,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經歷著一場巨變,從青少年的心理變化來看,主要表現為:求知欲增強,交往需要增加,有虛榮心,喜歡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強,有好勝心,易于沖動,愛感情用事,有較強的獨立意向,希望根據自己的想法、興趣去行事,認識問題直觀、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備的分析判斷、辨別能力。
這種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擾能力顯得相當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軌的舉動,實施違法犯罪。
(二)青少年不良的個性傾向性
人的個性傾向性是個性中最主動,最積極的因素,它決定著人對現實的態(tài)度,決定著人的認識和活動的趨向與選擇。個性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動機、興趣、信仰、觀念體系等,不良個性傾向性是大多數青少年實施犯罪行為的主觀心理因素。青少年的不良個性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現為:具有強烈的物質欲,權力欲,報復欲;在觀念體系上,概括地說,主要表現為"五觀"不端正,以自我為中心,只想索取,不愿奉獻的極端利己的價值觀;過分追求金錢,享樂,名利,實惠,講究吃喝的人生觀;善惡、美丑、榮辱、愛憎、是非、苦樂,得失完全顛倒的道德觀;"哥們義氣"高于一切的封建行幫式的友誼觀;放蕩不羈,崇尚低級感官刺激的性愛觀等。正是在這些強烈,畸形的欲望驅使和錯誤觀念的支配下,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
下面,我重點給同學們講一下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希望同學們能引以為戒,拿起法律武器,把實際例子講給父母聽,糾正有些父母的不良家庭行為。
家庭是青少年個體生活、成長的第一空間,是青少年最早接觸的"小社會"。也可以說是一個"大染缸"。這就要求有些同學,是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家庭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應是最為重要的。父母代表社會對子女的教化也是最為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訓會影響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還世代相傳。調查與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這一環(huán)境中能否健康發(fā)展,與家長對家庭的責任感,態(tài)度,對子女的教育引導,與其自身性格和言行舉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若父母對家庭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子女的態(tài)度適當,教育、引導得法,自身性格,言行舉止良好,家庭的內聚力,親和力增強,正面影響加大,子女實施不道德行為,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反之,子女受到的負面影響大,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可能性就大,甚至直接導致犯罪。
其中影響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主要有親情過剩,疏于管教,家庭暴力,單親家庭,不軌家庭五種。親情過剩。目前,在我國城鎮(zhèn),18歲以下的青少年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些在"四二一"家
庭結構中長大的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祖輩、父輩的百般寵愛,被過度的親情所包圍,在家中儼然是一個"小皇帝"、"小公主",處于一種特殊的地位,他們中一些人因而養(yǎng)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的意識和行為習慣,凡事總是先考慮自己,從個人角度出發(fā),不達目的不罷休。因此為了達到個人目的,滿足自身的需要,他們可以不擇手段,不受任何約束,甚至以身試法,以致違法犯罪。
疏于管教。一些家長對子女的管教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自覺與不自覺地放棄了對子女的管教義務。對子女身上的錯誤和缺點,或是不聞不問,放任自流;或是晴蜓點水,關心幫助不夠;或是一打一罵了事。更有甚者,為了"發(fā)家致富",有的家長竟迫使子女棄學經商,不惜以子女成為新文盲或半文盲為代價。生活在疏于管教家庭中的子女,因得不到父母及時而悉心的管教,生成不良品性,終由小錯而大錯,直至違法犯罪。
家庭暴力。對生活在暴力家庭之中的青少年來說,因耳濡目染或親身體驗過暴力侵害,心理受損明顯,心中陰影嚴重,致使子女養(yǎng)成仇恨,冷酷,撒謊,逆反等不良性格。家庭暴力往往還導致一些常遭暴力侵害的青少年離家出走,到社會上去尋找溫暖與愛心,因而難免被壞人引誘利用;或者導致一些青少年直接向社會"施暴",向"弱者"施暴。單親家庭,近幾年來,家庭離婚解體現象越來越嚴重,單親家庭日益增多,這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極為不利。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單親家庭的父母缺少了原來對子女的關心,體貼,愛護,管理和教育,有的家長甚至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粗暴的打罵子女,虐待子女。這一切都給子女的身心造成了傷害,一些子女因此變得孤僻、抑郁、自卑、冷漠、任性,仇恨父母,對學習、生活和家庭失去了信心。這種心理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導致違法犯罪。
不軌家庭。不軌家庭是指家庭成員中有不道德或違法犯罪行為的家庭。生活在不軌家庭中的青少年,易接受暗示,模仿成人的不良舉止,久而久之,逐漸同化、墮落,最終滑入違法犯罪的泥潭。
近幾年來,因不良家庭因素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例子屢見不鮮。如:自97年上半年以來,佛山的一個少年暴力犯罪團伙共三十多人,最小的僅11歲,最大的17歲,在追求稱霸一方,為所欲為的目標下,以"由小到大,由近到遠,吃干吐凈"為盟,排列座次,三人成伙,五人成群,穿插結合,交替作案,漸漸發(fā)展一個犯罪團伙.并于1999年被公安部門依法逮捕。
我希望通過這次的法制學習,在在座的同學能認清違法、犯法的后果,堅決抵制不良的誘惑,與不良的行為作斗爭,走正確的人生道路。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就在下面哦,各位,我們看看下面,歡迎各位閱讀哦!
菜根譚全文譯文講解
1、弄權一時,凄涼萬古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
【大意】
一個堅守道德規(guī)范的人,雖然有時會遭受短暫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卻會遭受永久的凄涼。大凡一個胸襟開闊的聰明人,能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價值,并且又能顧及到死后的名譽問題。所以他們寧愿承受一時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涼。
2、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大意】
一個剛踏入社會的青年人閱歷雖然很短淺,但是所受各種社會不良 習慣的感染也比較少;一個飽經事故而閱歷很廣的人,各種惡習 也隨著增加。所以一個有修養(yǎng)的君子,與其講究做事的圓滑,倒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點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
3、心事宜明,才華須韞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大意】
一個有高深修養(yǎng)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沒有一點不可告人之事;一個有高深修養(yǎng)的君子,他的才學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絕對不輕易讓人知道。
4、出污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
勢力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而不用者為尤高。
【大意】
權利和財勢,以不接近這些的人為清白,接近而不受污染就更為清白;權謀術數,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就更為高明了。
5、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大意】
一個人的耳朵假若能常聽些不中聽的話,心里經常想些不如意的事,這才是敦品勵德的好教訓。反之,若每句話都好聽,每件事都很稱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劇毒之中了。
6、和氣致祥,喜神多瑞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梢娞斓夭豢梢蝗諢o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大意】
在狂風暴雨的天氣中,連飛禽都感到哀傷憂慮;在晴空萬里的日子里,連草木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可以一天沒有和祥之氣,而人間也不可以一天沒有歡欣之氣。
7、淡中知真味,常里識英奇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大意】
美酒佳肴和大魚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實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精茶淡飯;標奇立異,超凡絕俗的人,都不算人間真正的偉人,其實真正的偉人只是那些平凡無奇的人。
8、閑時吃緊,忙里悠閑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盡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
【大意】
恰如我們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動也不動,其實天地的活動一時一刻也沒停止。早晨旭日東升,傍晚明月當空,可見日月晝夜都在奔馳,可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卻是永恒不變的。所以一個聰明睿智的君子,平日閑暇時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應付意想不到的變化,忙碌時也要做到忙里偷閑,享受一點生活中的樂趣。
9、靜中觀心,真妄畢見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于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于此中得大慚忸。
【大意】
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自己獨自靜靜坐著觀察自己的內心,才會發(fā)現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當此真心流露之際,覺得精神十分舒暢,應用自在之機油然而生;若這種真心能常有該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難以全消,于是心靈會感覺慚愧不安,到最后才幡然悔悟而有改過向善的意念出現。
10、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
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大意】
被當政者垂恩重用往往會招來禍患,所以一個人從政時不可過分貪戀權位,應抱有“見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態(tài)度;不過有時遭受小小的挫折,反而使人走上成功之路,因此遭受不如意的事打擊時,千萬不可罷休,不再繼續(xù)奮斗。
11、澹泊明志,肥甘喪節(jié)
蔾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蓋志以澹泊明,而節(jié)從肥甘喪也。
【大意】
能夠忍受吃粗茶淡飯的人,他們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純玉一般沌白;而講求穿華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他們大多都甘愿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為一個人的志氣要在清心寡欲的狀態(tài)下才能表現出來,而一個人的節(jié)操都在貪圖物欲享受中喪失怠盡。
12、眼前放得寬大,死后恩澤悠長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后的恩惠要留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恩。
【大意】
一個人眼前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要放得寬厚些,只有如此才不致使你身旁的人對你有不平的牢騷;至于死后留給子孫與后人的恩澤,則要把眼光放得很遠,才會使子孫萬代永遠懷念。
13、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大意】
在狹窄的路上行走時,要留一點余地給別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時,要留出三分讓給別人吃;這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最安全的方法。
14、脫俗成名,超凡入圣
作人無甚高遠事業(yè),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功夫,滅除得物累便超圣境。
【大意】
要想成為一個很會作人的人,并不是要懂得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只要能擺脫世俗的利欲就可躋身名流;要想求到很高深的學問,并不需要特殊的秘訣,只要能排除干擾、寧靜心情的雜念就可超凡入圣。
15、義俠交 友,純心作人
交 友須帶三分俠氣,作人要存一點素心。
【大意】
跟朋友相處時,必須抱著拔刀相助的俠義精神,而作人處事也要存著一顆天真無邪的赤子之心。
16、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寵 利毋居人前,德業(yè)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大意】
追求名利時不要搶在他人之前,進修德業(yè)時不要落在他人之后;當享受物質生活時不要超過自己的身份地位;當修養(yǎng)品德時,不要達不到自己所能達到的標準。
17、退即是進,與即是得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大意】
為人處事以遇事都要讓一步的態(tài)度才算是最高明的人,因為讓一步就等于是為日后進一步留下了余地;而待人接物以抱寬厚態(tài)度的人為最快樂,因為給人家方便就是日后給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礎。
18、驕矜無功,懺悔滅罪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過一個悔字。
【大意】
即使有世間最偉大的豐功偉績,也承受不了一個驕矜的“矜”字所起的抵消作用;即使犯了滔天大罪,只要能作到一個懊悔的“悔”字,就能贖回以前的過錯。
19、完名讓人全身遠害,歸咎于己韜光養(yǎng)德
完名美節(jié)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yǎng)德。
【大意】
不論如何完美的名氣和節(jié)操,都不要一個人自己獨占,必須分一些給旁人,只有如此,才不會惹起他人的怨恨而招來災害,從而保全生命的安全;不論如何恥辱的行為和名聲,也不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一定要承擔幾分,只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能而多一些修養(yǎng)。
20、天道忌盈,卦終未濟
事事留個有余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yè)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
【大意】
不論作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就是不要做得太絕,這樣造物的上帝不會嫉妒我,甚至于最愿與人惡作劇的鬼也不會傷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一切功勞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即使不為此而發(fā)生內亂,也必為此而招致外患。
21、人能誠心和氣,勝于調息觀心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 流,勝于調息觀心萬倍矣!
【大意】
任何家庭都應該有一種真誠的信仰,任何人的生活都要有二種不變的原則。一個人如果能保持純真的心性,言談舉止自然溫和愉快,就能與父母兄弟相處得很融洽,比用靜坐調護身心還要好上千萬倍。
22、動靜合宜,道之真體
好動者云電風燈,嗜寂者死灰槁木;須定云止水中,有“鳶飛魚躍”氣象,才是有道的心體。
【大意】
一個好動的人就像烏云閃電,霎時就會無影無蹤,又像風前的殘燭孤燈,搖曳不定忽明忽暗。一個喜歡清靜之人,如熄滅的灰燼,又像喪失了生命的枯木,生命力消失??梢娺^分的變幻和清靜,都不是合乎理想的人生觀,只有在緩動的浮云下,平靜的水面上,才能看到鷂鷹飛舞、魚兒跳躍的景觀,用這兩種心情來觀察萬事萬物才算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
23、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當使其可從。
【大意】
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接受,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做到。
24、凈從穢生,明從暗出
糞蟲至穢,變?yōu)橄s而飲露于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躍彩于夏月。因知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也。
【大意】
糞土里所生的蟲是最臟的,可一旦化為蟬卻只飲秋天潔凈的露水;fu敗的野草本不發(fā)光,可一旦孕育成螢火蟲以后,卻可在夏天的夜空中發(fā)出耀眼的光彩。由此而知,潔凈的東西常常從污穢中產生,明亮的事物常常在黑暗中出現。
25、客氣伏而正氣伸,妄心殺而真心現
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服得客氣下,而后正氣伸。情欲意識,盡屬妄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后真心現。
【大意】
一個人之所以會有矜氣高傲的無理態(tài)度,都是由于受外來血氣的影響,只要把這種外來的血氣消除,光明正大剛直無邪的氣概才能出現。一個人的所有欲望 和想象,都是由于虛幻無常的妄心所造成的,只要能鏟除這種虛幻無常的妄心,善良的本性就會顯現出來。
26、事悟而癡除,性定而動正
飽后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大意】
酒足飯飽之后再回想美酒佳肴的味道,這時所有的甘美味道已全部消失。房事滿足之后再回味性欲的情趣,那男女之間魚水之歡的念頭已全部消失。因此如常能事后悔悟,來做另一件事的開端時的參考,那就可消除一切錯誤而恢復聰明的本性,這樣做事就算有原則,一切行為自然都合乎義理。
27、軒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懷廊廟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大意】
身居政職的人,要保持一種隱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思想;身為平民居住在田園中的人,必須要胸懷治理國家的雄心壯志。
28、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大意】
人生在世不必勉強去爭取功勞,其實只要沒有過錯就算功勞;救助人不必希望對方感恩圖報,只要對方不怨恨自己就算知恩圖報了。
29、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澹泊是高風,太枯是無以濟人利物。
【大意】
盡心盡力去做事本來是一種很好的美德,但如果過分認真而使心力交 瘁,就會使精神得不到調劑而喪失生活樂趣;把功名利祿看得很淡本來是一種高風亮節(jié),但如若過分清心寡欲,對社會人群也就沒有什么貢獻了。
30、原諒失敗者之初心,
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大意】
對于一個事業(yè)失敗而感到心灰意懶的人,要使他恢復當初奮發(fā)上進的精神;我們對于一個事業(yè)成功而感到萬事如意的人,要觀察他是否能永遠維持下去。
31、富者應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
富貴家宜寬厚,而反忌刻,是富貴而貧賤其行矣!如何能享?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
【大意】
一個富貴家庭待人接物應寬大仁厚,而很多人卻刻薄無理,這種人雖身為富貴之家,可他的行徑卻與貧相同,這如何保持富貴的身分呢?一個才智出眾的人,本應謙虛有禮不露鋒芒,可許多人反而夸耀自己的本領如何高強,這種人雖表面聰明,其實他們的言行與無知的人并沒有什么不同!那樣,他的事業(yè)到頭來又如何不敗呢?
32、居安思危,處亂思治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為危,處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靄;守靜而后知好動之過勞,養(yǎng)默而后知多言之為躁。
【大意】
先站在低矮處然后才知攀登高處的危險性,先在陰涼處然后才知過分光亮的地方會刺眼睛,先保持寧靜的心情然后才知道喜歡活動的人太辛苦,先保持沉默心性然后才知道話說多了很煩躁。
33、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圣。
【大意】
一個人能丟開功名富貴的權勢思想的左右,就可超越庸俗的塵世雜念;一個人不受仁義道德等教條的束縛,就可以進入超凡絕俗的圣賢境界。
34、我見害于心,聰明障于道
利欲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藩屏。
【大意】
名利欲望 未盡會殺害我的心性,自以為是的偏私和邪妄是殘害心靈的毒蟲;色未必都會妨礙人的品德,只有自作聰明的人才是破壞道德的最大障礙。
35、知退一步之法,加讓三分之功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大意】
人情冷暖是變化無常的,人生道路是崎嶇不平的。因此,當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時,必須明白退一步的作人方法;當你事業(yè)一帆風順時,一定要有把好處讓三分給他人的胸襟和美德。
36、對小人不惡,待君子有禮
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待君子不難于恭,而難于有禮。
【大意】
對待品德不端的小人,抱嚴厲的態(tài)度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在于不憎恨他們;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抱恭謹的態(tài)度不難,難的是對待他們有禮。
37、留正氣給天地,遺清名于乾坤
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淡泊,遺個清名在乾坤。
【大意】
人寧可保持純樸、無機詐的本性而屏除后天的聰明才智,以便保留一點浩然正氣還給孕育靈性的大自然;人寧可拋棄俗世的榮華富貴而過著清虛恬靜的生活,以便留一個純潔高尚的美名還給孕育本性的天地。
38、伏魔先伏自心,馭橫先平此氣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大意】
要想制服 邪惡必須先制服 自己內心的邪惡,自己內心之惡制服 之后,一切其他邪惡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橫逆事件,必須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動的情緒,這樣所有外來的橫逆之事自然不會侵入。
39、種田地須除草艾,教弟子嚴謹交 游
教弟子如養(yǎng)閨女,最要嚴出入謹交 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靜田中下一不凈的種子,使終生難植嘉禾矣!
【大意】
在家教導子弟,要像養(yǎng)一個大閨女那樣,必須嚴格管束他們的出入和所交 的朋友。萬一不小心接交 了壞人,就等于在良田之中播下了壞種子,這樣的孩子就一輩子也沒出息了。
40、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
【大意】
關于欲念上的事,絕不要依靠職務之便,而茍且占為己有,一旦貪圖非分的享樂就會墜入萬丈深淵;關于義理方面的事,絕不要由于畏懼困難,而產生退縮的念頭,一旦退縮就要與真理正義有千山萬水之隔。
41、不流于濃艷,不陷于枯寂
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濃;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艷,亦不宜太枯寂。
【大意】
一個心胸豁達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豐足,對待別人也要講究豐足,因此他凡事都講究氣派豪華。一個欲望 淡泊的人,不但自己過著清苦的生活,就是對待別人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現得冷漠無情。所以一個真正有修養(yǎng)的人,日常的愛好,既不過分奢侈,也不過分刻薄吝嗇。
42、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彼富我仁,彼爵我義,君子固不為君相所牢籠;人定勝天,志一動氣,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鑄。
【大意】
別人富有我堅守仁德,別人有爵祿我堅守正義,所以一個有守有為的君子決不會為統(tǒng)治者的高官厚祿所收買。人的智慧一定能勝大自然,意念可轉變受到蒙蔽的氣質,所以一個有才德的君子決不會向命運低頭。
43、立身要高一步,處世須退一步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里振衣,泥中灌足,如何超遠;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鵝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大意】
立身處世若不能保持超然的態(tài)度,就好像在泥土里打掃衣服,在泥水里洗灌雙腳,又如何能出人頭地呢?處理人世事物若不抱多留一些余地的態(tài)度,就好比飛鵝撲火,公羊用角去頂撞籬笆,哪會使身心感到愉快呢?
44、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
學者要收拾精神并歸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譽,必無實詣;讀書而寄興于吟詠風雅,定不深心。
【大意】
45、真?zhèn)沃?,只在一?/p>
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處處有種真趣詠,金屋茅舍非兩地也。只是欲閉情封,當面錯過,便咫尺千里矣。
【大意】
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仁慈之心,連以慈悲為懷的維摩詰和屠夫劊子手的本性也都相同;世間到處都有一種合乎自然的真正的生活情趣,連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與簡陋的茅草屋也沒什么差別,可惜人心經常為情欲所封閉,因而就使真正的生活情趣錯過,結果造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局面。
46、道者應有木石心,名相須具云水趣
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云水的趣詠,若一有貪著,便墜危機。
【大意】
凡是進德修業(yè)、磨練心性的人,必須有一種木石般堅定的意志,若對外界的榮華富貴有所羨慕,那就會被物欲所困惑;凡是治理國家、服務人群的政治家,必須有一種宛如行云流水般的淡泊胸懷,假如一有貪婪名利的念頭,就會陷入危機四伏的險惡深淵。
47、善人和氣一團 ,惡人殺氣騰騰
吉人無論作用安詳,即夢寐神魂無非和氣;兇人無論行事狼戾,即聲音唉語渾是殺機。
【大意】
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不論言行舉止都極鎮(zhèn)定安詳,甚至就連睡夢的神情也都洋溢著一團 和氣;反之一個性情兇暴的人,不論做什么事都手段殘忍狠毒,甚至就連在談笑之間也充滿了恐怖的殺氣。
48、欲無禍于昭昭,勿得罪于冥冥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受病于人所不見,必發(fā)于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于昭昭,必先無得罪于冥冥。
【大意】
肝臟感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清,腎臟染上疾病,耳朵就聽不清。病雖生在人們所看不見的內臟,但病的癥狀必然發(fā)作于人們所能看見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表面上沒有過錯,必須從看不到的細微處下功夫。
49、多心招禍,少事為福
福莫福于少事,禍莫禍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大意】
一個人的幸福莫過于無事牽掛的了,一個人的災禍沒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只有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才知道沒有事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經常心如止水的人,才知道多心病是最大的災禍。
50、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并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宜嚴,待庸眾之人當寬嚴互存。
【大意】
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時,待人接物應嚴正剛直;當政治黑暗天下紛亂時,待人接物應圓滑老練;當國家行將衰亡的末世時期,待人接物就應剛直與圓滑并用。對待善良的君子要寬厚,對待邪惡的小人要嚴厲,對待一般平民大眾應寬嚴互用。
51、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
不忘。
【大意】
自己雖幫助過人,也不要常常掛在嘴上、記在心頭,但若作了對不起別人的事卻不可不經常反?。环粗绻麆e人曾經對自己有過恩惠卻不可輕易忘懷,別人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則不可不立刻忘掉。
52、無求之施一粒萬鐘,
有求之施萬金無功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千粟可當萬鐘之報;利物者,計己之施,貴人之報,雖然百鎰難成一文之功。
【大意】
一個施恩于別人的人,不可老把恩惠記在心頭,更不可存讓別人贊美的念頭,這樣即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萬鐘的回報;一個用財物幫助別人的人,不但計較自己對別人的施舍,而且要求人家的報答,這樣就是付出一百鎰,也難收到一文錢的功德。
53、推己及人,方便法門
人之際遇,有齊有不齊,而能使己獨齊乎?己之情理,有順有不順,而能使人皆順乎?以此相觀對治,亦是一方便法門。
【大意】
每個人的際遇有所不同,有的可成就一番事業(yè),有的則一事無成,在各種不同的境遇中,自己又如何能要求特別待遇呢?每個人的情緒各有不同,有的穩(wěn)定,有的浮躁,又如何要求別人事事都與你合作呢?假如自己能心平氣和地來觀察,也就是設身處地地反躬自問一下,這也是人生中最好修養(yǎng)門
54、惡人讀書,適以濟惡
心地乾凈方可讀書學古,不然見一善行竊以濟私,聞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籍寇兵而赍盜糧矣。
【大意】
只有心地純潔的人才可讀圣賢書、學古人的道德文章,否則看到一件古人所做的好事,就私下作為自己的見解,聽到古人所說的一句好話,就私下拿來掩飾自己的缺點,這就等于送武器給敵人,送糧食給強盜。
55、崇儉養(yǎng)廉,守拙全真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儉者貧而有余;能者勞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大意】
豪奢的人財富再多也感到不夠用,這如何比得上貧窮節(jié)儉而有贏余的人呢;有才干之人心力交 瘁反而招致大眾怨恨,如何比得上愚笨的人安閑無事而能保全純真本性呢。
56、讀書希圣講學躬行,
居官愛民立業(yè)重德
讀書不見圣賢,如鉛槧傭;居官不愛子民,如衣冠盜。講學不尚躬行,為口頭禪;立業(yè)不思重德,為眼前花。
【大意】
讀書不去研究古圣先賢的思想精義,只能成為一個寫字匠;作官如果不愛護人民,只知受祿,就如一個穿著官服的強盜。只知研究學問卻不注重身體力行,那就像一個不懂佛理只會念經的和尚;事業(yè)成功后卻不想為后人積一些陰德,那就像一朵艷麗卻很快凋謝的曇花。
57、讀心中之名文,聽本真之妙曲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殘篇斷簡封錮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艷舞湮沒了。學者須掃除外物,直覓本來,才有個真受用。
【大意】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部好文章,可惜卻被內容不健全的雜亂文章給封閉了;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首美妙的樂曲,可惜卻被一些妖邪的歌聲和艷麗的舞蹈所埋沒了。所以一個有學問的讀書人,必須排除一切外來物欲的引誘,直接用自己的智慧尋求本性,如此才能求得一生受用不盡的真學問。
58、苦中有樂,樂中有苦
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大意】
在困苦時能堅持原則把握方向,當問題解決時自然能得到出發(fā)自內心的喜悅,只有這種喜悅才是人生真正的樂趣;反之,如果在得意時有過分狂妄的言行,往往會因此而跟他人結下冤仇,種下日后發(fā)生禍患的悲劇根苗。
59、無勝于有德行之行為,
無劣于有權力之名譽
富貴名益,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yè)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興廢;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大意】
一個人的榮華富貴,如果是從高深的道德修養(yǎng)中得來,那就如同生長在大自然環(huán)境中的野花,會不斷繁殖綿延不絕;如果從建立政治功勛中得來,那就如同生在花園中的盆栽一樣,只要稍微移動,花木的成長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若靠特權或惡勢力而得,就如插在花瓶中的花,由于根沒有深植在土中,很快就會凋謝。
60、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春至時和,花尚鋪一段好色,鳥且囀幾句好音。士君子幸列頭角,復遇溫 飽,不思立好言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大意】
在春天和煦的陽光照拂下,就連花草樹木也爭相為大地鋪上一層美麗景色,飛鳥也懂得唱出幾句美妙的歌聲。一個讀書而又有才干的士大夫,若能僥幸出人頭地身居高位,同時又能吃得酒足飯飽過上豪華的生活,卻不肯為后世寫下幾部不朽名著,或留下一些有益世人的事跡,那他即使活到一百歲也如同一天都沒活過。
61、寬嚴得宜,勿偏一方
學者有段兢業(yè)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fā)育萬物。
【大意】
一個作學問的人,思考要細密,行為要謹慎,同時又要有瀟灑脫俗的超凡胸懷,凡事都不拘泥細節(jié),如此才能保持生活中的情趣。反之,假若一味克制自己,過極端清苦的生活,就如同大自然中只有落葉的秋天,而沒有和煦的春天,這又怎能培育萬物的成長而至開花結果呢?
62、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大意】
一個真正廉潔的人不與人爭名,反而建立不起廉潔之名,那些到處樹立名望的人,正是為了貪圖虛名才這樣做。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才華,所以看上去反而很笨拙,那些賣弄自己聰明智慧的人,正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愚蠢才這樣做。
63、謙虛受益,滿盈招損
攲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
【大意】
攲器因為裝滿了水才傾覆,撲滿因空無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寧愿處于無爭無為的地位,也不要站在有爭有奪的場所,日常生活寧可感到缺欠一些,也不要過分美滿。
64、名利總墮庸俗,意氣終歸剩技
名根未拔者,縱輕千乘甘一瓢,總墮塵情;客氣未融者,雖澤四海利萬世,終為剩技。
【大意】
一個人如不徹底拔除功利思想,即使他能輕視榮華富貴而甘愿過清苦的生活,最后仍然無法逃避名利的誘惑 ;一個受外力影響而不能在內心加以化解的人,即使他能恩澤天下甚至造福千秋,其結果仍然算是一種多余的伎倆。
65、心地須要光明,念頭不可暗昧
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
【大意】
一個人的心地如光明磊落,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如站在萬里晴空下一般。一個人如果有邪惡不端之念,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纏身一般。
66、勿羨貴顯,勿慮饑餓
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人知饑寒為慮,不知不饑不寒之慮更為甚。
【大意】
一般人都只知道名譽與官職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卻不知沒有名聲沒有官職才是人生真正的樂趣。一般人都只知道饑餓跟寒冷是最痛苦的事,卻不知那些不愁衣食的達官貴人,他們的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是最痛苦的。
67、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尤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大意】
一個人做了壞事而怕人知道,可見這種人還有羞恥之心,也就是在惡性中還保留一些向善之心;一個人做了善事而急于讓人知道,就證明他做善事只是為了貪圖虛名和贊譽,那么在他做善事時,已種下了可怕的禍根。
68、君子居安思危,天亦無用其技
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杰處。君子是逆來順受,居安思危,天亦無聽用其伎倆矣。
【大意】
上天的奧秘變幻莫測,有時使人先陷于窘境而后再春風得意,有時先讓人一番得意而后再受挫折,這都是上天有意捉弄自命為英雄豪杰的人。因此有才德的君子,當不如意時要適應環(huán)境,遇到逆橫事件也一笑置之,在平安時要想到危難,這樣,就連上天也無法施展他捉弄人的巧計了。
69、中和為福,偏激為災
躁性者火熾,遇物則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凝滯固執(zhí)者,如死水腐木,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yè)而延福祉。
【大意】
性情急躁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如烈火一般熾熱,所有與他接觸的人都會被焚熱;一個刻薄寡恩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如冰雪一般冷酷,無論何人碰到他都要遇到殘害。一個頭腦頑固而刻板的人,既像一潭死水,也像一株朽木,死沉沉的完全沒有生機,這都不是能成大功業(yè)而造福于人類的人。
70、多喜養(yǎng)福,去殺遠禍
福不可徼,養(yǎng)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
【大意】
人間幸福不可勉強去追求,能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基礎;人間的災禍實在難以避免,能消除怨恨他人的念頭,是遠離災禍的法寶。
71、謹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業(yè)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守拙無巧。
【大意】
即使十句話說對九句也未必有人稱贊你,可你若說錯一句話就會立刻受到指責;即使十次設計九次成功也未必有人會獎賞你,可只要有一次計劃失敗,埋怨責難之聲 就會紛紛而至。所以一個有修養(yǎng)的君子,寧可保持沉默寡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話都不隨便說;尤其在做事方面,寧可顯得笨拙一些,也絕對不能自作聰明。
72、殺氣寒薄,和氣福厚
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祿也長。
【大意】
大自然有四季的變化,春夏溫 暖萬物獲得生機,秋冬寒冷萬物就喪失生機。一個性情高傲冷漠的人,他的表情就如秋冬寒氣冷漠而無人敢接近,他所得到的也就冷漠而淡薄。只有那些性情溫 和、滿懷熱情的人,既肯幫助別人也可得到別人的幫助,所以他所獲的福份不但豐富,而且他的祿位也會源遠流長。
73、正義路廣,欲情道狹
天理路上甚寬,稍游心胸中便覺廣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跡眼前俱荊棘泥土。
【大意】
大自然中的道理就像一個寬敞的大路,只要人們略為用心探討,心靈深處就會覺得無邊遼闊豁然開朗;人世間欲望 就好像一條狹窄的小徑,剛一把腳踏上就會覺得眼前是一片崎嶇不平的泥路,只要稍不小心就會把腳陷入泥潭中。
74、磨練之福久,參勘之知真
一苦一樂相磨練,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大意】
人的一生有苦有樂,只有在苦難中磨練而得的幸福才能長久;在求學中,既要有信心又要有懷疑的精神,有疑就去勘證,只有在不斷考證中得到的學問才是真學問。
75、虛心明義理,實心卻物欲
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欲不入。
【大意】
一個人一定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只有謙虛才能容納真正的學問和真理;同時人也要有擇善固執(zhí)的態(tài)度,只有堅強的意志才能抵抗外來物欲的誘惑 。
76、厚德載物,雅量容人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大意】
一塊骯臟污穢的土地,才是長植物的好地方;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流,往往沒有魚蝦生活。所以一個有高深修養(yǎng)的君子,應具有接納庸俗的氣度和寬恕他人的雅量,絕不可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來往而陷入孤獨狀態(tài)。
77、憂勞興國,逸豫亡身
泛駕之馬可就馳驅,躍冶之金終歸型范。只一優(yōu)游不振,便終身無個進步。白沙云:“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無病是吾憂?!闭娲_論也。
【大意】
一匹性情兇悍的馬,只要訓練有術,駕馭得法,仍可騎它奔馳萬里;在熔化時爆出爐的金屬,最后還是被人注入模型變?yōu)槠骶摺R粋€人只要一貪圖吃喝玩樂,就會使精神陷于委靡不振的狀態(tài),如此一輩子也不會有出息。所以陳獻章才說:“做人有過失沒有什么可恥,只有一生不知悔悟的人才最值得憂心?!边@的確是一句至理名言。
78、一念私貪,萬劫不復
人只一念私貪,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
【大意】
一個人只要心中出現一點貪婪或偏私的念頭,那他原本剛直的性格就會變得懦弱,原本聰明的頭腦就會被蒙蔽得很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腸會變得很殘酷,原本純潔的人格會變得很污濁,結果就等于毀了他一輩子的品德。所以古圣先賢一致認為,做人要以“不貪”為修身之寶,這樣才能超脫物欲度過一生。
79、心公不昧,六賊無蹤
耳目見聞為外賊,情欲意識為內賤。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獨坐堂中,賊便化為家人矣!
【大意】
每個人眼睛所看、耳朵所聞的聲色都是外來的敵人;每個人都有容易沖動的感情,無法滿足的欲望 ,這些心理上的邪念都是內在的敵人。不管是內敵還是外賊,只要身為主人翁的你自己保持靈魂的清醒,每天都循規(guī)蹈矩不違背情理法則,那么,所有心理上的敵人都會成為你修養(yǎng)品德的助手。
80、勉勵現前之業(yè),圖謀未來之功
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yè);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將來之非。
【大意】
與其謀劃沒有把握完成的功業(yè);到不如維護已經完成的事業(yè),與其懊悔以前的過失,還不如預防未來可能發(fā)生的錯誤。
81、養(yǎng)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沖淡,而不可偏枯;操字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大意】
一個人的氣質要恢宏廣闊,但絕對不可以流于粗野的狂放;思想觀念要縝密周詳,但絕不可繁雜紛亂;生活情趣要清靜恬淡,但絕不可過于枯燥單調;言行志節(jié)要光明磊落,但絕不可流于偏激剛烈。
82、不著色相,不留聲影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大意】
輕風吹過稀疏的竹子固然會發(fā)出沙沙的聲響,可是當風吹過去之后竹林并不會留下聲音而仍舊歸于寂靜;大雁飛過寒冷的深潭固然會倒映出雁影,但是當雁飛過去之后清澈的水面依舊是一片晶瑩并不會留下雁影。由此可見,一個具備高深品德的君子,當事情來臨時,他的本然之性才會顯現出來,事情過去之后,他的本性也就恢復原來的空虛平靜。
83、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大意】
清廉純潔而又有能容忍不廉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有能當機立斷的魄力,聰明睿智而又有不失于茍求的'態(tài)度,性情剛直而又有不矯枉過正的胸襟,這就像蜜餞,雖然浸在糖里卻不過分地甜,海產的魚蝦雖然淹在鹽里卻不過分地咸,一個人要能把持這種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作美德。
84、君子窮當益工,勿失風雅氣度
貧家凈掃地,貧女凈梳頭,景色雖不艷麗,氣度自是風雅。士君子一當窮愁寥落,奈何輒自廢弛哉!
【大意】
一個貧窮的家庭要經常把地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個貧窮家的女兒要經常把頭梳得干干凈凈,擺設和穿著雖不算得豪華艷麗,但是卻能保持一種脫俗高雅的風范。因此,一個有才德的君子,一旦際遇不佳而處于窮愁潦倒的景況,絕對不應該萎靡不振、自暴自棄。
85、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大意】
在閑暇的時候,不要輕易放過寶貴的時光,最好要利用這段時間為以后的事情作一些準備,等到忙碌起來就會有受用不盡之感;當平靜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以便為日后擔任艱巨工作作些準備,等到艱巨工作一旦到來就會有應付自如之感;當你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沒有任何人看見的地方時,也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懷,既不產生任何邪念,也不作任何壞事,如此才能使你在眾人面前受到人們的尊敬。
86、臨崖勒馬,起死回生
念頭起處,才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一起便覺,一覺便走,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輕易放過。
【大意】
當你心中剛一浮起邪念時,假如你能發(fā)覺這種邪念有走向物欲或情欲方向的可能,就應該立刻用理智把這種欲念拉回正路上去。壞的念頭一產生立刻有所警覺,有所警覺后立刻設法來挽救,這是扭轉災禍為幸福、改變死亡為生機的重要關頭,所以你絕對不可以輕輕放過這邪念產生的一剎那。
87、寧靜淡泊,觀心之道
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觀心證道,無如此三者。
【大意】
一個人只有在寧靜中心緒才會像秋水般清澈,這時才能發(fā)現人性的真正本源;一個人只有在閑暇中氣概才像萬里晴空一般舒暢悠閑,這時才能發(fā)現人性的真正靈魂;一個人只有在淡泊明志中內心才會像平靜無波的湖水一般謙沖和藹,這時才能獲得人生的真正樂趣。大凡要想觀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沒有比這種觀人之術更好的了。
88、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是真樂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
【大意】
在萬籟俱寂的環(huán)境中所得到的寧靜并非真寧靜,只有在喧囂環(huán)境中還能保持平靜的心情,才算是合乎人類本然之性的真正寧靜;在狂歌熱舞環(huán)境中得到的快樂并非真快樂,只有在艱苦環(huán)境中仍能保持樂觀的情趣,才算是合乎人類本然靈性的真正樂趣。
89、舍己毋處疑,施恩勿望報
舍己毋處其疑,處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責其報,責其報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大意】
假如一個人要想作自我犧牲,就不應該存計較利害得失的觀念,存這種觀念就會使你對這種犧牲感到猶豫不決,既然對你的犧牲心存計較猶疑,那就會使你的犧牲志節(jié)蒙羞。假如一個人要想施恩惠給他人,就絕對不要希望得到人家的回報,假如你一定要求對方感恩圖報,那就連你原來幫助人的一番好心也會變質。
90、厚德以積福,逸心以補勞,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以形,吾補吾心以逸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大意】
假如上天不給我許多福分,我就多作些善事來培養(yǎng)我的福分;假如上天用勞苦來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來保養(yǎng)我疲憊的身體;假如上天用窮困來折磨我,我就開辟我的求生之路來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點,上天又能對我如何呢?
91、天福無欲之貞士,而禍避禍之人
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梢娞熘畽C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大意】
一個志節(jié)堅貞不貳的君子,雖然不想追求自己的福祉,可是上天卻使他無意之間得到他本不想得的福分;一個行為邪僻不正的小人,雖然用盡心機妄想逃避災禍,可是上天卻在他巧用心機時來剝奪他的精神氣力使他蒙受災禍。由此觀之,上天對于權力的運用真可說是神奇無比,變化莫測,極具玄機,人類平凡無奇的智慧在上天面前實在無計可施。
92、人生重結果,種田看收成
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胭花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語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大意】
歌妓、舞女、酒女等風塵女子,雖然半生以賣身賣笑為業(yè),但是如果到了晚年能嫁人,當一名良家妻子,那么她以前放蕩淫佚的生活,并不會對后來的正常生活構成妨害;可是一個一生都堅守貞操的節(jié)烈婦女,假如到了晚年由于耐不住空閨寂寞而失身 的話,那她半生守寡所吃的苦就都付諸東流。俗諺說:“要評定一個人的功過得失,必須看他的后半生的晚節(jié)?!边@是一句至理名言。
93、多種功德,勿貪權位
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的公相;士夫徒貪權市寵 ,竟成有爵的乞人。
【大意】
一個普通老百姓只要肯多積功德、廣施恩惠、幫助他人,就等于一位有實際爵祿的公卿宰相受到萬人的景仰;反之一個達官貴人假如一味貪婪權勢而把官職作成一種生意買賣欺下蒙上,那么這種行徑的卑鄙就如同一個有爵祿的乞丐那樣可憐。
94、當念積累之難,常思傾覆之易
問祖宗之德澤,吾身所享者是,當念其積累之難;問子孫之福祉,吾身所貽者是,要思其傾覆之易。
【大意】
假如要問我們的祖先是否給我們留下有恩德,就要看看我們現在生活所享受的程度是否高,假如確實高,那就算祖先累積下了恩德,我們就要感謝祖先當年留下這些德澤的不易;假如我們要問我們的子孫將來是否能生活幸福,就必須先看看自己給子孫留下的德澤究竟有多少,假如我們給子孫留下的恩惠很少,就要想到子孫勢將無法守成而容易使家業(yè)衰敗。
95、只畏偽君子,不怕真小人
君子而詐善,無異小人之肆惡;君子而改節(jié),不及小人之自新。
【大意】
一個偽裝心地善良的正人君子,和無惡不作的邪僻小人并沒有什么區(qū)別;一個正人君子如果改變自己所操守的名節(jié),他的品格還不如一個毅然痛改前非而重新做人的小人。
96、春風解凍,和氣消冰
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大意】
如果家里的人犯了什么過錯,不可以隨便大發(fā)脾氣亂罵,更不可以用冷漠的態(tài)度進行冷戰(zhàn)而不管他,如果他所犯的錯你不好意思直接說,就要假借其他事情來暗示讓他改正;如果沒辦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要耐心等待時機再殷殷勸告。因為循循善誘,就好像春天溫 暖的和風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同時也像溫 暖的氣流一般能使冬天凍得如石塊的冰完全融化,這樣充滿一團 和氣的家庭才算是模范家庭。
97、能徹見心性,則天下平隱
此心??吹脠A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然無險側之人情。
【大意】
一個天性善良、心地純潔的樂觀主義者,把人間的萬事萬物都看得很美好,而毫無缺陷;一個天性忠厚、心胸開朗的達觀主義者,待人接物都抱著寬大為懷的態(tài)度,因此他把萬事萬物都看得很正常而毫無邪惡。
98、操履不可少變,鋒芒不可太露
澹泊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檢飾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鋒芒!
【大意】
一個具有高深才德而又能淡泊明志的人,一定會遭受那些熱衷名利的人所懷疑,一個言行謹慎處處檢點的真君子,往往會遭受那些邪惡放縱無所忌憚的小人的嫉妒。所以一個有才學而又有修養(yǎng)的君子,萬一不幸處在這種既被懷疑又遭忌恨的惡劣環(huán)境中,固然不可以略為改變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但也絕對不可以過分表現自己的才華和節(jié)操。
99、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jié)礪行而不覺;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大意】
一個人如果生活在艱苦貧困的環(huán)境中,那周圍所接觸到的全是有如醫(yī)療器材、藥物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覺中會使你敦品勵行,把一切毛病都治好;反之一個人如果生活在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的良好環(huán)境中,就等于在你的面前擺滿了刀槍等殺人的利器,在不知不覺中使你的身心受到腐蝕而走向失敗的路途。
100、富貴而恣勢弄權,乃自取滅亡之道
生長富貴家中,嗜欲如猛火,權勢似烈炎,若不帶些清冷氣味,其火炎不至焚人,心將自爍矣。
【大意】
一個生長在豪富權貴之家的人,物質享受方面可說應有盡有,因此就會養(yǎng)成各種不良 嗜好和喜歡作威作福的個性;但是不良 嗜好對人體 的危害就有如烈火,作威作福專權弄勢的脾氣對心性的腐蝕就有如兇焰;假如不及時給他一點清涼冷淡的觀念緩和一下他強烈的欲望 ,那猛烈的欲火即使不使他粉身碎骨,早晚有一天也必然會像引火自焚般把他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