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條
這句名言告訴我:只有日復(fù)一日,持之以恒地去完成一件事,繩能將木頭鋸斷,水能將石頭滴穿。
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是這樣的。如:美國大發(fā)明家愛迪生,他雖然家境貧寒,但他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發(fā)明事業(yè),在當(dāng)小販、服務(wù)員等掙錢維持生計的同時,他用積蓄購買實驗器材。盡管他在發(fā)明身涯中,飽遇坎坷,但他毫不氣餒,最終走向成功。
我國古代醫(yī)學(xué)家李時珍。發(fā)現(xiàn)歷代本草書籍錯誤百出,于是廣泛搜集資料,一路上披荊斬棘,攀山越嶺。但他不怕累,不怕苦,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嘗遍百草,最終完成巨著《本草綱目》。
就是這樣一句名言,一位位名人的經(jīng)歷,使我受益匪淺。
我在自己的`跳舞身涯中,最開始,我動作十分笨重,每次揮汗如雨,累得全身肌肉反應(yīng),有時摔傷過手和腳,在家休息了幾天才能動。一次次想放棄。可是我的腦海里不斷映現(xiàn)一句話:“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結(jié)果我一次次把這個想法拋到九霄云外。功夫不負(fù)有心人,經(jīng)過我的不懈努力,我跳舞的速度越來越快,腳步越來越輕,舞技越來越厲害。在很多比賽中,我又屢次奪獎。
在學(xué)校的冬季長跑中,每天陽光普照大地,熱得人馬上要曬成烤肉了,加上一千兩百米的長跑,累得人馬上要窒息了。很多人卻以病為由,推辭不跑。而我這位小胖子有時帶著受傷的腳在跑場上奮斗著。跑步跑到一半時,我的汗早已像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累得想找理由退出跑步。這時,這句神圣的名言又降臨在我的腦海里。我心想:再堅持一下,跑步就結(jié)束了。終于,我以堅持不懈的毅力跑完了全程。
現(xiàn)在,我把這句名言:“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作為我的座右銘,以此來時刻激勵我堅持不懈。
高考作文古文名人名言(一)
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zhàn)國策》)
2.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xué))
3.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荀子)
4.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5.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6.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jīng))
7. 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孟子》)
8.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9.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0.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1.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12.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13.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fā)憤時。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4.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15. 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高考作文古文名人名言(二)
16.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
17.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
1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
19.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20.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21.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
22.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
23.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diǎn)通。(李商隱)
24.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25. 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26.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27. 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28.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后漢書)
29.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30.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
高考作文古文名人名言(三)
1.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漢書)
2.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秦觀)
3.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
4.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5.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6. 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
7.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8.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9.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dú)愴然而涕下。(陳子昂)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論語·雍也》
▲丘山積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為大。 ——《莊子·則陽》
▲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 ——《荀子·君道》
▲遠(yuǎn)水不救近火。 ——《韓非子·說林上》
▲土敝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 ——《禮記·樂記》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盡數(shù)》
▲吞舟之魚,陸處則不勝螻蟻。 ——《呂氏春秋·慎熱》
▲酒極則亂,樂極則悲。 ——《史記·滑稽列傳》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 ——《史記·外戚世家》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 ——《漢書·董仲舒?zhèn)鳌?/p>
▲山銳則不高,水狹則不深。 ——漢·劉向《新序·節(jié)士》
▲善游者溺,善騎者附。 ——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xùn)》
▲見一葉落,而知?dú)q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xùn)》
▲循流而下易以至,順風(fēng)而馳易以遠(yuǎn)。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
▲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 ——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xùn)》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漢·桓寬《鹽鐵論·復(fù)古》
▲行遠(yuǎn)道者假于車,濟(jì)江海者因于舟。 ——漢·桓寬《鹽鐵論·貧富》
▲衣缺不補(bǔ)則日以甚,防漏不塞則日以滋。 ——漢·桓寬《鹽鐵論·申韓》
▲反水不收,后悔何及。 ——《后漢書· 光武帝紀(jì)》
▲揚(yáng)湯止沸,莫若去薪。 ——《后漢書·董卓傳》
▲金以剛折,水以柔成。 ——晉·葛洪《抱樸子·廣譬》
▲塵羽之積,沈舟折軸。 ——晉·葛洪《抱樸子·嘉遁》
▲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春江曉景》
▲山中人不信有魚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魚。 ——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歸心》
▲山無靜樹,川無停流。 ——《世說新語·文學(xué)》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 ——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
▲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 ——唐·許渾《咸陽城東樓》
▲過載者沈其舟,欲勝者殺其身。 ——晉·葛洪《抱樸子·微旨》
▲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fēng),礎(chǔ)潤而雨。 ——宋·蘇洵《辯奸論》
▲水激則悍,夭激則遠(yuǎn)。 ——宋·李昉《太平御覽》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
▲有風(fēng)方起浪,無潮水自平。 ——《西游記》第七十五回
▲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