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dāng)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名言 > 老子中的愛國名言收集80句

          老子中的愛國名言收集80句

          時(shí)間:2019-11-10 02:02

          老子的介紹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籍貫也多有爭議,《史記》等記載老子出生于陳國。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rèn)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擔(dān)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xué)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谷關(guān)時(shí),受關(guān)令尹喜之請(qǐng)著《道德經(jīng)》。

          老子思想對(duì)中國哲學(xué)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quán)術(shù)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shí)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

          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fā)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關(guān)于老子的名言名句(精選100句)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0、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1、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12、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3、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7、將欲取之,必先之。

          18、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1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2、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3、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24、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25、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26、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2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8、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30、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1、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32、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33、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3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35、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36、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3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3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9、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如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dá),能無知乎?

          40、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4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42、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43、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44、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45、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fù)歸于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46、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47、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

          48、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4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0、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5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52、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3、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tái)。

          54、眾人皆有馀,而我獨(dú)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55、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56、我獨(dú)異于人,而貴食母。

          57、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58、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馀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6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1、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62、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63、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shù)不用籌策;善閉無關(guān)楗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

          64、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65、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66、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qiáng)或羸;或載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67、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遠(yuǎn)。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68、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qiáng)。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6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70、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71、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72、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7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75、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76、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77、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可名于??;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78、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79、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80、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81、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2、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qū)⒉挥?。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8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84、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8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86、和大怨,必有馀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87、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

          88、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89、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9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91、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2、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93、天之道,損有馀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4、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

          9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96、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9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98、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9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0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的名言

          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遠(yuǎn)。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2、我獨(dú)異于人,而貴食母。

          3、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6、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9、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10、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11、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xì)也夫!

          12、豫呵其若冬涉水。

          13、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4、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15、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16、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7、天之道,損有馀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8、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9、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20、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1、做人的道理:心思要細(xì),志氣要大,心智要圓,行動(dòng)要方,才能要多,事情要少!

          22、和大怨,必有馀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4、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25、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26、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7、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2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29、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30、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3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3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33、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4、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35、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36、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3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dòng)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39、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4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1、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4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4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44、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45、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46、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8、和大怨,必有馀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49、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0、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1、眾人皆有馀,而我獨(dú)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52、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53、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54、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

          55、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56、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8、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9、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6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馀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61、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6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63、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4、子曰: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恒古多變,誰生吾哉!

          65、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qiáng)。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66、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67、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6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69、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70、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故侵^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

          71、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7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3、知足者富。

          74、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75、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77、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78、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老子名句

          7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80、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tái)。

          81、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82、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83、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84、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85、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86、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87、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88、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89、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90、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

          91、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92、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93、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qū)⒉挥?。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94、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9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96、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梢蚤L久。

          9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98、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9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00、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10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0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04、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5、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06、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107、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108、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109、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10、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1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112、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113、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如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dá),能無知乎?

          114、將欲取之,必先之。

          115、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11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17、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18、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1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21、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22、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123、小國寡民。

          124、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125、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2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127、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

          128、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shù)不用籌策;善閉無關(guān)楗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

          129、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130、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陸游愛國名言

          1、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兑棺x有感》

          2、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恫∑饡鴳选?/p>

          3、諸公可嘆善謀身,誤國當(dāng)時(shí)豈一秦?!蹲犯型隆?/p>

          4、一身報(bào)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夜泊水村》

          5、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憽恫∑饡鴳选?/p>

          6、平生萬里心,執(zhí)戈王前驅(qū)?!兑棺x兵書》

          7、遺民忍死望恢復(fù),幾處今宵垂淚痕?!蛾P(guān)山月》

          8、千年史冊(cè)恥無名,一片丹心報(bào)天子。——陸《金錯(cuò)刀行》

          9、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tái)?!妒辉滤娜诊L(fēng)雨大作》

          10、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度率呷找棺碇凶鳌?/p>

          11、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杜R安春雨初霽》

          1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妒緝骸?/p>

          13、不須絕漠追敗亡,亦勿分兵取河湟,但令中夏歌時(shí)康,千年萬年無饋糧?!队^運(yùn)糧圖》

          14、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肚镆箤猿龌h門迎涼有感》

          15、白首自知疏報(bào)國,尚憑精意祝爐熏?!稌鴳嵨迨住て渌摹?/p>

          16、王師入秦駐一月,傳檄足定河南北。——《曉嘆》

          17、歸計(jì)未成留亦好,愁腸不用遶吳門?!冻隹h》

          18、白發(fā)將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堵勎渚輬?bào)已復(fù)西京》

          19、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20、當(dāng)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对V衷情·當(dāng)年萬里覓封候》

          21、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金錯(cuò)刀行》

          22、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队紊轿鞔濉?/p>

          23、千年史冊(cè)恥無名,一片丹心報(bào)天子?!督疱e(cuò)刀行》

          24、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tái)?!肚锊摹て咴率胀淼歉吲d亭望長安南山》

          25、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兑共此濉?/p>

          26、夜視太白收光芒,報(bào)國欲死無戰(zhàn)場?!峨]頭水》

          27、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漢宮春》

          28、愿公思此寬羈旅,靜勝炎曦豈易侵?!都年愻斏健て涠?/p>

          29、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陸《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30、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tái)?!憽妒辉滤娜诊L(fēng)雨大作》

          31、煙波無際,望秦關(guān)何處?!吨x池春》

          32、國仇未報(bào)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堕L歌行》

          33、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憽恫∑饡鴳选?/p>

          34、關(guān)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書憤五首·其三》

          35、自許封候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

          36、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稌鴳嵨迨住て涠?/p>

          37、一身報(bào)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兑共此濉?/p>

          38、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稌鴳嵨迨住て湟弧?/p>

          39、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guān)清渭應(yīng)如故。——《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

          40、平生鐵石心,忘家思報(bào)國。——《太息·宿青山鋪?zhàn)鳌?/p>

          41、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金錯(cuò)刀行》

          42、一聞戰(zhàn)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老馬行》

          古代愛國名言

          1、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嶎薄恶R嵬坡》

          2、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謩t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3、更持銀盞起,為君壽?!翖壖病陡谢识鳌こ轂榉秱y壽》

          4、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懹巍稌鴳崱?/p>

          5、生平未報(bào)國,留作忠魂補(bǔ)?!獥罾^盛《就義詩》

          6、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獓?yán)武《軍城早秋》

          7、閑夢遠(yuǎn),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yuǎn),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铎稀锻稀らe夢遠(yuǎn)》

          8、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铎稀镀脐囎印に氖陙砑覈?/p>

          9、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唧浮督鹆晖硗?/p>

          10、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shí)非。——文天祥《南安軍》

          11、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屈大均《秣陵》

          12、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宮詞·故國三千里》

          13、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钯R《南園》

          14、夢到鳳凰臺(tái)上,山圍故國周遭?!觐伃q《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橋》

          15、寵錫從仙禁,光華出漢京。——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16、試聽別語慰相思?!翖壖病耳p鴣天·送歐陽國瑞入?yún)侵小?/p>

          17、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和端午》

          18、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jiǎng)⒊轿獭短m陵王·丙子送春》

          19、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hù)花?!徸哉洹都汉ルs詩》(其五)

          20、山甫歸應(yīng)疾,留侯功復(fù)成?!獜埦琵g《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shí)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qǐng)?jiān)谝粋€(gè)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及時(shí)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quán)所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