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大全集
1、惡之者眾則危?!盾髯诱摗?/p>
2、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盾髯觿駥W(xué)》
3、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盾髯訕s辱》
4、怠慢忘身,禍災(zāi)乃作。《荀子勸學(xué)》
5、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6、仁義禮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于家也。
7、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于鐘鼓琴瑟。
8、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故圣者眾之所積也。
9、君子崇人之德,揚(yáng)人之美,非諂諛也。
1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1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12、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于鐘鼓琴瑟。
13、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荀子勸學(xué)》
14、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盾髯尤逍А?/p>
15、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16、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盾髯幼h兵》
17、君子之學(xué)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xué)也以為禽犢。
18、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19、圣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
20、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2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22、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23、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盾髯觿駥W(xué)》
24、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25、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qiáng),得百姓之譽(yù)者榮。
26、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
27、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荀子不茍》
28、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臣不至。
2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盾髯觿駥W(xué)》
30、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荀子修身》
31、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32、凡斗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
33、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34、不足于行者,說過;不足于信者,誠信。
35、禮者,人道之極也。
36、篤志而體,君子也。
37、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盾髯犹煺摗?/p>
38、良醫(yī)之門多病人?!盾髯臃ㄐ小?/p>
39、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
40、以治氣養(yǎng)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41、怒不過奪,喜不過予。《荀子修身》
42、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43、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44、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jìn)也。
45、學(xué)無止境。
46、名無固實(shí),約之以命實(shí),約定俗成,謂之實(shí)名。
47、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盾髯訕s辱》
48、不知則問,不能則學(xué),雖能不讓,然后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49、禍之所由生也,生自纖纖也。
50、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51、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dá)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52、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53、學(xué)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xué)。
54、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55、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盾髯觿駥W(xué)篇》
5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57、思索以通之。
58、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59、言而當(dāng),知也;默而當(dāng),亦知也。
60、君戒專欲,臣戒專利。
61、故明主必謹(jǐn)養(yǎng)其和,節(jié)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
62、言而當(dāng),知也;默而當(dāng),亦知也?!盾髯臃鞘印?/p>
63、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64、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6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66、非我而當(dāng)者,吾師也;是我而當(dāng)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盾髯有奚怼?/p>
67、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68、居必?fù)襦l(xiāng),游必就士?!盾髯觿駥W(xué)》
69、圣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盾髯有詯骸?/p>
70、天不為人之器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yuǎn)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之匈匈也,輟行?!盾髯犹煺摗?/p>
荀子名言名句:
1、不知則問,不能則學(xué),雖能不讓,然后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jìn)也。
3、君子崇人之德,揚(yáng)人之美,非諂諛也。——荀子名言
4、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
5、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盾髯印駥W(xué)》
6、善學(xué)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7、仁義禮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于家也。
8、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刎頸也?!髯?/p>
9、君子之學(xué)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xué)也以為禽犢。
10、人之于文學(xué)也,猶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12、尊嚴(yán)而憚,可以為師。
13、良醫(yī)之門多病人?!盾髯印しㄐ小?/p>
14、長幼有序?!盾髯印ぞ悠?/p>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jìn)?!盾髯印こ上唷?/p>
16、怒不過奪,喜不過予。——《荀子·修身》
17、天不為人之器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yuǎn)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之匈匈也,輟行。——《荀子·天論》
18、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盾髯印ぬ煺摗?/p>
19、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盾髯印駥W(xué)》
20、學(xué)無止境。
21、非我而當(dāng)者,吾師也;是我而當(dāng)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盾髯印ば奚怼?/p>
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盾髯印駥W(xué)》
23、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盾髯印ば奚怼?/p>
2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qiáng),得百姓之譽(yù)者榮。
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26、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盾髯印駥W(xué)篇》
27、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盾髯印ご舐浴?/p>
29、居必?fù)襦l(xiāng),游必就士。——《荀子·勸學(xué)》
30、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盾髯印s辱》
31、怠慢忘身,禍災(zāi)乃作。——《荀子·勸學(xué)》
32、以治氣養(yǎng)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33、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34、先義而后利者榮,先榮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
35、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及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36、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37、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盾髯印ぷh兵》
38、惡之者眾則危?!盾髯印ふ摗?/p>
39、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盾髯印ご舐浴?/p>
40、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盾髯印ば奚怼?/p>
41、田野荒而倉廩實(shí),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盾髯印じ粐?/p>
42、言而當(dāng),知也;默而當(dāng),亦知也?!盾髯印し鞘印?/p>
43、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盾髯印駥W(xué)》
44、務(wù)本節(jié)用財無極。——《荀子·成相篇》——荀子
45、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荀子·不茍》
46、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榮辱》
47、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盾髯印じ粐?/p>
48、亂則國危,治則國安?!盾髯印ね醢浴?/p>
49、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盾髯印と逍А?/p>
5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盾髯印し鞘印?/p>
51、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52、禮者,人道之極也?!髯用?/p>
53、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dá)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54、君戒專欲,臣戒專利。
55、酒亂其神也。
56、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57、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58、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59、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髯用?/p>
60、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盾髯印駥W(xué)》
61、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62、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63、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故圣者眾之所積也?!髯咏?jīng)典
64、恭敬,禮也;謙和,樂也;謹(jǐn)慎,利也;斗怒,害也。
65、公生明,偏生暗。
66、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
67、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6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禮論》
69、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70、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髯?1、思索以通之。
72、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臣不至。
73、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74、圣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盾髯印ば詯骸?/p>
7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76、凡斗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
77、篤志而體,君子也。
78、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qiáng),得百姓之譽(yù)者榮。
79、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髯?/p>
80、不足于行者,說過;不足于信者,誠信。
81、夫人雖有性質(zhì)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髯用?/p>
82、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8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8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85、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盾髯印ね踔啤?/p>
86、學(xué)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xué)。
87、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從以上這些荀子的名言可以看出荀子的思想核心:
孔子中心思想為“仁”,孟子中心思想為“義”,荀子繼二人后提出“禮”,重視社會上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荀子的.主要觀點(diǎn)是“隆禮重法”,“尊賢愛民”。以孔子為圣人,但反對子思和孟子為首的“思孟學(xué)派”哲學(xué)思想,認(rèn)為子弓與自己才是繼承孔子思想的學(xué)者。荀子和孟子的“性善”說相反,認(rèn)為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fā)生爭執(zhí),因此主張人性生來是“惡”的,“其善者偽也”(古書“偽”與“為”相通,指心透過思慮、抉擇而后作出的行動,特別是在經(jīng)過學(xué)習(xí)之后,就叫做偽,也就是禮義),須要“師化之法,禮義之道”,通過“注錯習(xí)俗”、“化性起偽”對人的影響,才可以為善。荀子強(qiáng)調(diào)后天的學(xué)習(xí)。
從哲學(xué)上說,荀子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者。在天人關(guān)系上,荀子反對天命、鬼神迷信之說,肯定了“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即自然運(yùn)行法則是不以人們的意識為轉(zhuǎn)移的,主張“明于天人之分”,認(rèn)為天有“天職”,人有“人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應(yīng)時而使之”的人定勝天思想。既說明規(guī)律的不可抗御,也強(qiáng)調(diào)應(yīng)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荀子主張“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荀子繼承孔子的地方,還在于他對于禮和師法的重視,堅持儒家“正名”之說,強(qiáng)調(diào)尊卑等級名分的必要性,主張“法后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又由于主張“性惡論”,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荀子成為后來出現(xiàn)的法家的開啟者。另外,荀子在經(jīng)濟(jì)上主張“節(jié)用裕民,而善臧其余”,提出強(qiáng)本節(jié)用、開源節(jié)流和“省工賈、無奪農(nóng)時”等主張。為以后歷朝歷代所遵守,至今仍有借鑒之處。在軍事上,其核心思想是“仁義”,主張以德兼人,反對爭奪。荀子認(rèn)為“用兵攻戰(zhàn)之本在乎壹民”,“在乎善附民”。而要做到這些,就要隆禮貴義,好士愛民,刑賞并重。此外,還論述了為將之道,如六術(shù),五權(quán)等。
拼 音: jī tǔ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
釋 義: 把土堆起來可以成山,把水蓄起來可以成海。比喻積少成多。
出 處:《荀子·儒效》:“積土成山,風(fēng)雨生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p>
荀子(戰(zhàn)國末期趙國思想家、教育家)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xué)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xué)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位于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fā)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rèn)天賦的道德觀念,強(qiáng)調(diào)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xué)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dāng)顯著的貢獻(xiàn)。
傳世名言
《勸學(xué)》
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秳駥W(xué)》
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短煺摗?/p>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秳駥W(xué)》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xué)問之大也?!秳駥W(xué)》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無禍?!秳駥W(xué)》
君子居必?fù)襦l(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秳駥W(xué)》[8]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秳駥W(xué)》
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zāi)乃作?!秳駥W(xué)》
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勸學(xué)》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秳駥W(xué)》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秳駥W(xué)》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秳駥W(xué)》
跬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秳駥W(xué)》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勸學(xué)》
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wù)吆?——《勸學(xué)》
君子之學(xué)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xué)也,以為禽犢?!秳駥W(xué)》
《榮辱》
非我而當(dāng)者,吾師也;是我而當(dāng)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榮辱》
諂諛者親,諫爭者疏,修正為笑,至忠為賊,雖欲無滅亡,得乎哉?——《榮辱》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稑s辱》
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稑s辱》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榮辱》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稑s辱》
禮者,所以正身也……無禮,何以正身?——《榮辱》
《不茍》
小人能,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不能,則妒嫉怨誹以傾覆人?!恫黄垺?/p>
誠者,君子之所守業(yè),而政事之本也?!恫黄垺?/p>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恫黄垺?/p>
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盛。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恫黄垺?/p>
驕泄者,人之殃也;恭儉者,摒五兵也。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故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恫黄垺?/p>
怏怏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殘者,
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盜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恫黄垺?/p>
掛于患而欲謹(jǐn),則無益矣?!恫黄垺?/p>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恫黄垺?/p>
材愨者常安利,蕩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樂易,危害者常憂險;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恫黄垺?/p>
仁義德行,常安之術(shù)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僈突盜,常危之術(shù)也,然而未必不安也。——《不茍》
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恫黄垺?/p>
人之情:食,欲有
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恫黄垺?/p>
湯、武存,則天下從而治;桀、紂存,則天下從而亂。——《不茍》
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幾者不可以與及圣人之言?!恫黄垺?/p>
《非相》
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shù)。形不勝心,心部勝術(shù)。術(shù)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shù)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shù)惡,無害為小人也。——《非相》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長,賤而不肯事貴,不肖而不肯事賢,是人之三不詳也。人有三必窮:為上則不能愛下,為下則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窮也;鄉(xiāng)則不若,偝則謾之,是人之二必窮也;知行淺薄,曲直有相縣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窮也。人有此三數(shù)行者,以為上則必危,為下則必滅?!斗窍唷?/p>
欲觀千歲,則數(shù)今日;欲知億萬,則審一二……以近知遠(yuǎn),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斗窍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