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制萬變者在乎專,察萬微者在乎定。
3.能閑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4.值太平世,生湖山群,官長廉靜,家道優(yōu)裕,娶妻賢淑,生子聰慧,人生如此,可謂全福。
5.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
6.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
7.身無恒守,勢窮則屈;心無定主,情急則親。
是以失時(shí)之言,每多謙己;墜井之呼,不暇擇人。
8.空谷來風(fēng),谷不與風(fēng)約而風(fēng)自致;深山榆木,山不與木約而木自生。
9.急雨之漲,可以決山;及其息也,得坻則止。
10.鑒能照物,翳之以塵則不可照;
水能瀚物,淆之以泥則不能瀚。
11.千斤之象,不惴虎而惴鼠;三寸之蝎,不蠹棘而蠹松。是以制(制服別人)必取其所畏,防必究其所容,故能不震而威于斧鉞,不勞而固于垣墉。
12.食人之虎,不能容一猬;牽牛之綆,可以御九犍。
13.善撲火者不迎其煙,善防水者不當(dāng)其急。
14.志大業(yè)者,必?fù)袼?;抱大器者,必?fù)袼?。是以梁江湖不取螬殘之木,釣鯨鯢不適雨盈之溝。
15.勢有所梏,則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則大猛不能破小堅(jiān)。
16.海納污然后成其大,君納眾然后保其榮。
17. 虎之躍也,必伏乃厲;鵠之舉也,必拊乃高。
18.春原之草,拔盡復(fù)生;夏廚之蠅,驅(qū)去還集。
19.時(shí)未至而不可強(qiáng)爭,勢方來不可以力戰(zhàn)。
20.拂云之松,生于一豆之實(shí);縱壑之魚,穿于一絲之溜。
21.堯舜至仁而三苗不服,桀紂極惡而多罪皆歸。
1、秦始皇:
集權(quán):天下的一切都是朕的!/休想全身而退!
掛掉:長生不老藥何在?/寡人受命于天,即壽永昌(咳嗽)
2、成吉思汗:
強(qiáng)掠:全軍沖擊!/閃過了。
掛掉:只知彎弓射大雕/何人繼承大業(yè)啊!
3、劉邦:
馭人:知進(jìn)退,明得失。/知人善用,此乃王道!
掛掉:項(xiàng)莊,你…/這是鴻門宴么?
4、趙匡胤:
釋權(quán):一物換一物!/你牌太多了。
掛掉:兄弟殘殺呀/杯酒難以釋兵權(quán)呀!
5、勾踐:
隱忍:我忍!/君子藏器于身,待時(shí)而動。
圖強(qiáng):知恥而后勇/何為仁,視為忍
掛掉:忍不住了/大業(yè)未成啊
6、項(xiàng)羽:
霸王:殺!/擋我者死!
掛掉:江東子弟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虞兮虞兮奈若何
7、李世民:
控局: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一切盡在掌握!
掛掉:貞觀之治結(jié)束了么/高勾麗不除,后世必為大患
8、武則天:
遷都:換個(gè)位置,換種心情。/武媚娘在此,誰敢不服?
掛掉:何人懂我/唉!
9、慕容:
蝶魂:化仙入蝶魂。/以光之魂,撫平你的創(chuàng)傷。
掛掉:恰似風(fēng)中殘蝶/世事如棋,我們都只是棋子
10、曹操:
奸雄:再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
掛掉:誰能懂我/世人皆看錯(cuò)我曹操
11、陳勝:
起義:茍富貴,勿相忘!/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掛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雖有鴻鵠之志
12、商鞅:
變法:變!變!變!/讓我好好考慮一下。
法家:留下罪證!/我也不虧!
掛掉:就這樣吧/做法自斃嗎
13、劉伯溫:
占卜:斗轉(zhuǎn)星移,日月乾坤!/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亦缺。
歸隱:大夢誰先絕,平生我自知。/最危險(xiǎn)的`就是最安全的!
掛掉:殘孽啊![沒準(zhǔn)是殘念啊--]/知天命,盡人事
14、岳飛:
武穆:精忠報(bào)國!/進(jìn)可攻,退可守!
掛掉:兒愧對母親/報(bào)國無門啊!
15、韓信:
兵仙:多多益善!/何人能及
攻心:哼……你猜一猜!/哼哼,猜吧
掛掉:堪比胯下之辱啊/我…不甘心
16、褒姒:
烽火:哼……(笑)/呵呵…
治愈:你好我也好!/啊受傷了嗎?
掛掉:幽王…[聲音相當(dāng)哀怨]/怎么這樣啊
17、花木蘭:
迷離:猜猜我是誰!/只有這樣啦
易裝:嗯…變身!/你看我是男是女。
掛掉:難道我被看穿了嗎/被發(fā)現(xiàn)了
18、關(guān)羽:
補(bǔ)刀:匹夫受死!/容我來補(bǔ)一刀!
掛掉:大哥三弟,我先走一步。/曾雖云,名可垂于卒國也!
19、澹臺明:
傲劍:因何而生!因何而戰(zhàn)!/哼!
掛掉:我將步入那永夜之黑暗/死亡不過如此
20、秦瓊:
門神:放馬過來吧!/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反擊:小兒,竟敢傷我/還你的
掛掉:吾該休矣/該休息一下啦
21、趙飛燕:
輕影:體輕能為掌上舞/哼!
玉步: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掛掉:奴家不是禍水/太美也是種罪過
22、武松:
醉酒:打……!
掛掉:一世英明盡毀?。?酒呢?
23、宋江:
疏財(cái):樂善好施,能服于人!
掛掉:算了,招安吧……/杯具啊…
24、西施:
魅惑:請留步!/休息一下吧!
沉魚:靠你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掛掉:妾身賣豆腐去咯。/東施,你機(jī)會來咯
25、扁鵲:
療傷:養(yǎng)精蓄銳。/恢復(fù)一下。
回春:補(bǔ)個(gè)/妙手回春
掛掉:奶媽去也。/無牌難以自醫(yī)啊…
26、陳圓圓:
紅顏:你們倆誰更厲害?/比武招親吧!
楚楚:小女子有禮了。/再給一張嘛…
掛掉:我還是削發(fā)為尼吧/三桂…
27、李師師:
曼舞:啊——原來這樣也可以啊!/呵呵呵
紅妝:可憐可憐我吧……/來幫我一下吧…
掛掉:自古紅顏多薄命/何必呢…
28、任桓之:
俠膽:命若天定,我就破了這個(gè)天!/天下于我,不過是囊中之物
掛掉:玉京星闕杳然跡,無人唱徹大風(fēng)歌/我不信命
29、時(shí)遷:
飛賊:呼……(風(fēng)聲)
神偷:嘿嘿——看看是啥!/嘻嘻……[奸笑ing]
掛掉:上的山多終遇虎呀/盜亦有道
30、魯智深:
底力:爆發(fā)吧……/呀呀呀呀呀……
掛掉:貧僧去也/灑家去也
31、李逵:
復(fù)仇:小兒,傷我作甚!/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掛掉:做鬼也不服啊……/老子不依
32、虞姬:
舍身:想要牌嗎?/那好吧
掛掉:漢兵已掠地,四方楚歌生,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大王,何以四面楚歌
33、楊延昭:
天狼:嚯……再殺
掛掉:我寧死不屈/盡力了
《司馬季主論卜》是一篇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文章,是講“升沉應(yīng)已定,不必問君平”(唐詩),實(shí)際講的是元代末年的種種腐敗都是從前胡作非為惡性發(fā)展的結(jié)果。在現(xiàn)代看來,這篇對話也是對當(dāng)時(shí)統(tǒng)治者的一聲警鐘。
【原文】
東陵侯①既廢,過司馬季主②而卜焉。
季主曰:“君侯③何卜也?”東陵侯曰:“久臥者思起,久蟄者思啟,久懣者思嚏。吾聞之:‘蓄極則泄,極則達(dá),熱極則風(fēng),壅極則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無往不復(fù)?!透`有疑,愿受教焉?!?/p>
季主曰:“若是,則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為?”東陵侯曰:“仆未究其奧也,愿先生卒教之?!?/p>
季主乃言曰:“嗚呼!天道何親?惟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夫蓍④,枯草也;龜,枯骨也:物也。人靈于物者也,何不自聽,而聽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荒榛斷梗,昔日之瓊蕤玉樹也;露⑤風(fēng)蟬,昔日之鳳笙龍笛也;鬼磷螢火,昔日之金缸華燭也;秋荼春薺,昔日之象白駝峰也;丹楓白荻,昔日之蜀錦齊紈⑥也。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是故一晝一夜,華開者謝;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為?”
(選摘自《四部叢刊》本《誠意伯文集》)
【注釋】
①東陵侯:秦東陵侯邵平,漢初為平民,在長安城東以種瓜為生。相傳他種的瓜,味道甜美,俗稱東陵瓜。
②司馬季主:戰(zhàn)國末楚國大夫,漢初在長安賣卜、占卜。
③君侯:古時(shí)稱諸侯為君侯,后轉(zhuǎn)為對尊貴者的稱呼。
④蓍(sh~):多年生草本植物,開白色花。
⑤露蛬(qing):喝露水的蟋蟀,同“蛩”。
⑥蜀錦齊紈(w1n):蜀錦,四川產(chǎn)的錦緞;齊紈,山東產(chǎn)的細(xì)絹。
【譯文】
東陵侯被廢棄以后,往司馬季主那兒去占卜。
季主說:“您要占卜什么事呢?”東陵侯說:“躺臥時(shí)間長了就想起來,閉門獨(dú)居久了就想出去,胸中積悶久了就想打噴嚏。我聽說:積聚過多就要宣泄,煩郁之極就要開暢,悶熱太甚就會起風(fēng),堵塞過分就會流通。有一冬就有一春,沒有只屈而不伸的;有一起就有一伏,沒有只去不來的。我私下有所懷疑,希望得到你的指教?!奔局髡f:“既然這樣,那么您已經(jīng)明白了,又何必要占卜呢?”東陵侯說:“我未能深入理解其中的高深微妙,希望先生能指點(diǎn)究竟?!?/p>
季主于是說道:“唉!天道和什么人親?只和有德的人親。鬼神怎么會靈?靠著人相信才靈。蓍草不過是枯草,龜甲不過是枯骨,都是物。人比物靈敏聰明,為什么不聽從自己,卻聽命于物呢?而且,您為什么不想一下過去呢?有過去就必然有今天。所以,現(xiàn)在的碎瓦壞墻,就是過去的歌樓舞館;現(xiàn)在的荒棘斷梗,就是過去的瓊花玉樹;現(xiàn)在在風(fēng)露中哀鳴的蟋蟀和蟬,就是過去的鳳笙龍笛;現(xiàn)在的鬼火螢光,就是過去的金燈華燭;現(xiàn)在秋天的苦菜,春天的薺菜,就是過去的象脂駝峰;現(xiàn)在紅的楓葉,白的.荻草,就是過去的蜀產(chǎn)美錦,齊制細(xì)絹。過去沒有的現(xiàn)在有了,不算過分;過去有過的現(xiàn)在沒有了,也不能算不足。所以從白晝到黑夜,盛開的花朵凋謝了;從秋天到春天,凋萎的植物又發(fā)出新芽。激流旋湍下面,必定有深潭;高峻的山丘下面,必定有深谷。這些道理您也已經(jīng)知道了,何必還要占卜呢?”
創(chuàng)作背景
元代末年,劉基任江西高安縣丞、江浙儒學(xué)副提舉等職。因受排擠,辭官歸隱,寫了一部寓言體散文《郁離子》[3] 。作者善于通過文中的藝術(shù)形象,對元末的暴政和世風(fēng)進(jìn)行批判[3] 。這篇《司馬季主論卜》節(jié)選自《郁離子·天道篇》。本文采用對話的形式,借漢初東陵侯被廢黜而思復(fù)用,向司馬季主問卜一事發(fā)表議論,極寫物極必反、因果循環(huán),提出“天道何親?惟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借天道及鬼神之事懷疑和否定天道鬼神,寓意深刻。
賞析
這是一篇說明義理的文章,跟一般的說理文相比,作者避免了同類文體的泛泛議論,而采取鮮明生動的形象對比運(yùn)思行文,因此更收到了說理的效果。
全文可分兩段:[1]
東陵侯的問卜為第一段。東陵侯在秦時(shí)為侯,在漢卻下落成了庶人。這對其來說,自然不是什么值得榮耀的事情。他雖然也認(rèn)識到了“蓄極則泄,悶極則達(dá),熱極則風(fēng),壅極則通”的道理,但由于“身在此山中”,所以“不識廬山真面目”。這樣便只好借問卜來尋找解脫。
司馬季主對東陵侯的回答為文章的第二段。在這一段中,司馬季主充分肯定了人的理性精神,而否定了占卜的偶然性和荒唐?!肮砩窈戊`,因人而靈”,“人,靈于物者也,何不自聽而聽于物”的觀點(diǎn),反映出作者進(jìn)步的思想認(rèn)識。在這一段中,作者闡述了事物發(fā)展的相對性,又論析了它們的矛盾性與統(tǒng)一性,并且也表明了自己的處世態(tài)度。應(yīng)該說,作者在這里闡述和表明的一切,對于中國古代哲人來講都不陌生,如《老子》、《莊子》等一些道家著所論證的大多就都有這種意味,而蘇軾于《前赤壁賦》中寫下的那句“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的名言,簡直更可以看作為本文的結(jié)論。劉基的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在只是復(fù)述前人已表達(dá)過的思想的情況下,仍為人們所樂道,所欣賞,原因就在于他把抽象的哲理形象化了。
這篇文章盡管具有濃郁的哲理意味,具有較為深刻、啟人心性的思想,但其中無比深沉的感慨與難以排遣的牢騷還是明顯可感的。這篇文章雖然采取了主客問答的形式,但無論是提問或是解答,都表明了旨在尋找自我解脫這一目的。問者的困惑,實(shí)際上也就是答者的困惑,而答者的困惑歸根到底也是作者本人對世事的無可奈何、因此從總的方面看,作品所集中反映的無非是一種委運(yùn)任化的生活態(tài)度。
作者簡介
劉基(1311—1375),字伯溫,祖籍平遙朱坑人[4] 。先祖避亂移居浙田 ,元代至順年間(1330—1333)進(jìn)士,任高安縣丞、江浙儒學(xué)副提舉 ,不久罷職歸田。后任浙東元府都事,因反對招安方國珍,與朝廷大臣意見不合,受羈管處分。又一度出任江浙行省都事,不久又棄官而去。1360年(元順帝至正二十年),受朱元璋聘請,協(xié)助其平定天下,任太史令。1368年(洪武元年)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1370年(洪武三年),授弘文館學(xué)士,封誠意伯 。后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讒,憂憤而死。
劉基是元末明初有名的詩文作家,一些作品反映了當(dāng)時(shí)的社會動亂和人民的痛苦。散文古樸渾厚、鋒利遒勁,以寓言體散文最為著名。游記則描寫細(xì)致,清新生動。著有《郁離子》、《覆瓿集》、《犁眉公集》、《寫情集》、《春秋明經(jīng)》等。后人合編為《誠意伯文集》,或稱《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