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戰(zhàn)國、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戰(zhàn)國、屈原、《離騷》
3、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戰(zhàn)國、屈原《漁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5、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暮年,壯心不已——三國、魏、曹操《龜雖壽》
6、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
8、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南朝、宋、鮑照《代白頭吟》
9、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李世民《賜蕭禹》
10、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贈韋侍御黃活裳二首》
11、時窮節(jié)乃現,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氣歌》
1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絕句》(《烏江》)
13、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唐、岑參《憶長安曲二章寄龐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唐、劉禹錫《酬樂天詠志見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難》
16、少年心事當拂云——唐、李賀《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啤⒗畎住缎新冯y》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
22、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23、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不妨有臥龍——唐、竇庠《醉中贈符載》
24、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25、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張孝祥《論治體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竹石》
3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31、濁酒難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清、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zhàn)爭地圖》
32、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塞下曲》
33、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畎?/p>
34、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醪g《從軍行》
35、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谥t《石灰吟》
3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睹趫@春·雪》
《始聞秋風》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禹錫。其古詩全文如下: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飗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前言】
《始聞秋風》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首聯(lián)是詩人為秋風代言。在首聯(lián)中詩人把秋風擬人化,詩人與秋風的對話緊扣詩題,并側面反映出秋風與詩人原是故舊,秋風對詩人很有感情。中間兩聯(lián),宕開一筆,作了轉折,由為秋風代言變?yōu)閷懺娙酥?、所見和所想。尾?lián)是詩人對秋風的答詞。這首詩先寫秋風對詩人的談話,再寫詩人對秋風的言語,含蓄別致地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注釋】
君:即秋風對作者的稱謂
玄蟬:即秋蟬,黑褐色
我:秋風自稱
五夜:一夜分為五個更次,此指五更。
颼飗:風聲
顏狀:容貌
拳毛:攀曲的馬毛
雕:猛禽
眄:斜視,一作“盼”
肅清:形容秋氣清爽明凈
扶?。簬Р?/p>
【翻譯】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別,今年聽到蟬叫我又返回。五更的風聲颼飗枕上覺,一年的顏狀變化鏡中來。戰(zhàn)馬思念邊草拳毛抖動,大雕顧盼青云睡眼睜開。秋高氣爽正好極目遠望,我為您抱著病登上高臺。
【賞析】
這首詩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現了獨特的美學觀點和藝術創(chuàng)新的精神。
首聯(lián)“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就別出心裁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詩題中的“秋風”,亦即“秋”的象征。當她重返人間,就去尋找久別的“君”──也就是詩人。她深情地回憶起去年觀賞黃菊的時刻與詩人分別,而此刻一聽到秋蟬的鳴叫,便又回到詩人的身邊共話別情。在這里詩人采取擬人手法,從對方著墨,生動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妙的而又情韻濃郁的意境。據《禮記·月令》,菊黃當在季秋,即秋去冬來之際;蟬鳴當在孟秋,即暑盡秋來之時。“看黃菊”、“聽玄蟬”,形象而準確地點明了秋風去而復還的時令。
頷聯(lián)“五夜颼飗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是詩人從自己的角度來寫。詩人說:五更時分,涼風颼颼,一聽到這熟悉的聲音,就知道是“你”回來了,一年不見,“你”還是那么勁疾肅爽,而我那衰老的顏狀卻在鏡中顯現出來。這前一句是正面點出“始聞秋風”,后一句是寫由此而生發(fā)的`感慨;和上兩句連讀,仿佛是一段話別情的對話。
讀到這里,頗有點兒秋風依舊人非舊的味道,然而頸聯(lián)“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用力一轉,精神頓作。到了尾聯(lián),由于有頸聯(lián)“馬思邊草”、“雕眄青云”為比興,這里的迎秋風上高臺,翹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為君”二字照應開頭,脈絡清晰,結構完整?!胺霾 倍职悼鄣谒木?,寫出一年顏狀衰變的原因。但是,盡管如此,豪情不減,猶上高臺,這就更表現出他對秋的愛,更反映了詩人自強不息的意志??梢娗把浴耙荒觐仩铉R中來”,是欲揚先抑,是為了襯托出顏狀雖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作者劉禹錫晚年寫的這首詩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跌宕雄健的風格和積極健康的美學趣味,正是詩人那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倔強進取精神和品格的藝術寫照。
【原文】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唐·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
【譯文】
梁園之中夕陽已西下,只有點點亂飛的烏鴉,放眼望去滿目的蕭條,零零落落三兩戶人家。
園中樹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盡失去了繁華,一年一度春風又吹過,依然開著昔日的鮮花。
【注釋】
山房:營造于山野的房舍、別墅。
春事:春色、春光。
梁園:兔園,俗名竹園,西漢梁孝王劉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周圍三百多里。園中有百靈山、落猿巖、棲龍岫、雁池、鶴洲、鳧渚,宮觀相連,奇果佳樹,錯雜其間,珍禽異獸,出沒其中。
日暮: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極目:縱目,用盡目力遠望。
蕭條:寂寞冷落;凋零。
發(fā):綻放。
【賞析】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兩句,寫春天梁園蕭條破落的景象。梁園是梁孝王之園林,梁孝王常在梁園中設宴,招待才子官客,場面奢華,熱鬧非凡。而如今的梁園,卻是另一副景象:日暮時分,園里黑鴉亂飛,放眼一望,滿目蕭條,只有兩三戶零零散散的人家。枚乘在《梁王兔園賦》里形容曾經的梁園為“聲音相聞”,“往來霞水”,園內還有各色飛禽,如今全都不見,樓閣亭臺也已蕩然無存。這兩句情感的基調很低沉,抒發(fā)了今古興亡、盛衰無常的感慨。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兩句,頗能令人想起杜牧的《泊秦淮》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只是一個是人,一個是樹,殊途同歸。梁園雖然已經敗落,可是庭園中的樹木繁盛,花開滿枝,春色依舊不減當年,這種本該喜悅的景色,詩人卻覺得異常的悲涼,絲毫感受不到歡樂的情緒,這僅有的春色反而更加襯托了梁園的蕭條和沒落。詩人不說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偏偏賦予庭樹以情感,說“庭樹不知”?;緹o情,遵循自然規(guī)律,開花結果,都非人情所能改變,又怎么能知人世的興衰呢?這兩句起到了樂景襯哀情的效果,感情極其沉痛,卻又相當蘊藉。
【拓展】
岑參的詩詞生涯
岑參早期詩歌多為寫景、抒懷及贈答之作。山水詩風格清麗俊逸,頗近何遜,但語奇體峻,意境新奇;感傷不遇,嗟嘆貧賤的憂憤情緒也較濃。如《感遇》、《精衛(wèi)》、《暮秋山行》、《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fā)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他既熱情歌頌了唐軍的勇武和戰(zhàn)功,也委婉揭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悲慘。火山云,天山雪,熱海蒸騰,瀚海奇寒,狂風卷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也均融入其詩。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輪臺歌》。此外,他還寫了邊塞風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處以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和苦樂不均,大大開拓了邊塞詩的創(chuàng)作題材和藝術境界。
岑參晚年詩歌感時傷亂,漸趨消沉。入蜀后,山水詩中添奇壯特色,但隱逸思想在詩中也有了發(fā)展。
岑參是唐代的邊塞詩人。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zhàn)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zhàn)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他充滿激情地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zhàn)斗精神,如《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寫了將士們勇往直前、轉戰(zhàn)沙場雪海的壯烈場面?!八倪叿ス难┖S浚姶蠛絷幧絼印?,將士們奮不顧身,充滿了忠勇愛國的精神。又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詩人描繪將士們在風雪中緊張的戰(zhàn)前行軍:“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行軍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贬瘏⒁步衣读塑姞I生活中苦樂不均的現象。他在《玉門關蓋將軍歌》中描寫邊疆大將的生活是“暖屋繡簾紅地爐,織成壁衣花氍毹。燈前侍婢瀉玉壺,金鏜亂點野酡酥。紫紱金章左右趨,問著即是蒼頭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卻是“戰(zhàn)士??囵?,糗糧不相繼”。岑參敘寫了祖國西陲的壯麗山川等,對千變萬化的邊疆景色,給以生動夸張的藝術描繪,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的是邊塞風雪,卻給人以春意無邊的感覺。
岑參的詩歌特色
岑參詩歌的題材涉及到述志、贈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邊塞詩寫得最出色,“雄奇瑰麗”是其突出特點。岑參兩度出塞,寫了七十多首邊塞詩,在盛唐時代,他寫的邊塞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筆下,在大唐帝國的偉大力量面前任何敵人都不能成為真正的對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寫士兵們的出色奮斗和艱苦犧牲,他要寫的是橫在戰(zhàn)士們面前的另一種偉大的力量,那就是嚴酷的自然。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雪夜風吼、飛沙走石,這些邊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惡劣氣候環(huán)境,在詩人印象中卻成了襯托英雄氣概的壯觀景色,是一種值得欣賞的奇?zhèn)ッ谰?。如沒有積極進取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是很難產生這種感覺的,只有盛唐詩人,才能有此開朗胸襟和此種藝術感受。
岑參以好奇的熱情和瑰麗的色彩表現塞外之景。在立功邊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將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用慷慨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別具一種奇?zhèn)邀愔?。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tǒng)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容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