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參加過監(jiān)考的同志,只要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高中生在作文時總是刷刷在試卷上寫來,均是落筆成“文”,但其中真是出于己作的好文章不多。
本人曾對本校初一(6)個班的學生進行兩個問題的問卷調(diào)查。題一是:“你歡喜寫作文嗎?”題二是:“你作文時所寫的內(nèi)容是如何考慮的?”問卷答案統(tǒng)計的結(jié)果是:百分之九十三的學生回答“不歡喜寫作文”,百分之八十二的學生回答“寫作文時,首先考慮從哪本看過的作文選上找內(nèi)容?!?/p>
學生說了真話。不歡喜寫作文,作文時從作文選上生搬硬套,眼下在大部分初中學生中具有普遍性。尤其是初一為最。筆者本學期批閱的初一頭兩篇作文的感受是:好作文是“借”的作文選上的,剩下的便多是內(nèi)容空調(diào),言不及意,文不規(guī)范,錯字病句成串的劣文,或者叫不成文。
筆者對初一學生作文現(xiàn)狀的描述絕不是在責怪教師作文教學的失誤,也不是危言聳聽,目的是引起從事作文基礎(chǔ)教學的同行們的重視。而最重要的是抓好中學,從初一抓起。初一作文教學必須從零開始,完成再啟蒙的任務。
初一作文再啟蒙從哪入手呢?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筆者以為首先要從“激發(fā)作文興趣,匡正作文習慣,規(guī)范作文程序”這三個方面做起。
一、興趣:開啟睿智之手
當代著名作家王蒙在一篇回憶他小學啟蒙老師的散文中溫情地寫過,他的文學之路是他小學的啟蒙老師因他用“因為”“所以”造句,而受老師表揚所激起的作文興趣開始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大家公認的道理。興趣,像一只有力的大手,開啟著學生作文睿智的火花和靈光。興趣深厚,表現(xiàn)欲就強烈,思維處于亢奮狀態(tài),于是,便會產(chǎn)生超常的睿智,便會在作文中追求至善至美的佳境。
理論總是灰色的,現(xiàn)實之樹才會常綠。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的道理,沒有一個語文老師不知道,但在教學實際中卻又會有意無意地扼殺學生的作文興趣。
比如說,作文前給學生說路子,找范文,這就在無意中引導學生作文時抄成品、搬例文;比如說,對學生的作文要求“多、嚴、高”,這便給學生造成了作文難,難于上青天的畏懼心理;比如說,判分吝嗇,多數(shù)60分,多數(shù)評語不是批評,便是套話,這就是使學生產(chǎn)生了認真不認真反正一個樣的思想。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如何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如何讓興趣這只巨手撥起學生睿智的琴弦?筆者認為:和學生換一個位置,站在到初一學生的位置上去,以初一學生的心理去看初一學生作文,以初一學生的實際去命題,去指導,去批改。如是,作文的要求就不會“多、嚴、高”,作文批改時便會不吝嗇分數(shù),作文的命題便不會“難于上青天”。
努力去尋找學生作文中的亮色,哪怕是極差的作文,也要找一兩處相對好的詞語,加上圓圈,寫上一兩句鼓勵性的評語,讓學生看到希望,鼓起信心。許多丑小鴨興許會變成美麗的天鵝。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的方法是很多的,諸如利用語文課講讀中趁機激發(fā),介紹名人作文故事以典型激發(fā),開展多種第二課堂活動相機激發(fā),作文批改評語中鼓勵激發(fā),作文講評中表揚激發(fā),開設班級、學校習作園地讓學生發(fā)表激發(fā)……只要我們老師時時想到去“激”,學生一定會“發(fā)”起來的。
無疑,時時想到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是作文教學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每一位新接班老師都應考慮到這一點,初一語文任教者更應該謹記于懷。
二、習慣:導引思維之手
興趣有了,如果沒有良好的作文習慣,仍然不會使學生作文上路,同時,興趣也不會長久。初一語文的任教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匡正遇題想抄作文選的錯誤作法,須從培養(yǎng)學生作文構(gòu)思時正確而積極的思維方法入手。
良好的習慣是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作文中良好習慣是:認真審題,認真構(gòu)思,先想后寫。如何想?就反映了思維的“正”與“誤”。庸者一味地引導學生抄“樣子”,借例文,智者則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就題生發(fā),抒寫真情實感。
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就是一步步設計需要跨躍的臺階并引導學生一步步去攀登。初一學生正確的作文習慣應該是“我以我筆寫我心”,讀題、審題、做題(作文),一步步地認真做過,想清楚了再動手寫。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真真實實的自己和周近的人和事。
為了有利學生這樣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教者必須在命題上緊扣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也就是讓學生寫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的經(jīng)歷和感受,堅持以讓學生有材料可寫為原則。同時,教者還必須在作文指導中作正確的導引。比如讓學生寫以《夸媽媽》為題的記敘文,在示題之前,先讓同學們夸自己的媽媽,夸得好的大家鼓掌。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必然爭著夸?;鸷蛞坏剑⒖淌绢},讓學生帶著對媽媽美好的回想進入作文,寫出來的作文定會有血有肉,真切感人。
學生有了良好的作文習慣,堅持了思維的正確方向,作文中學生便會以“我”為中心去拓展,寫出不再是移花接木的贗品,而是流自內(nèi)心的華章來。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而以嚴謹?shù)淖魑牧晳T,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不僅對作文大有裨益,也將會對學生終生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
三、程序:點鐵成金之手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比绻土晳T是作文中導引思維之手;那么,程序便是作文中的點鐵成金之手。嚴格程序,就是嚴密作文過程中的步驟,這是作文中對初一學生予以作文過程的規(guī)定。
學生的好文章不是老師改出來的,也不是老師壓著“多讀”出來的;而是按作文的程序?qū)W生自己磨出來的,悟出來的。老師的責任是讓學生按程序操作,使之點鐵成金。
作文過程中應該遵循的程序是什么呢?大體上應該是“想、寫、改、譽”這幾步,想清楚了,寫出來,改滿意了再譽寫。想,包括審題、立意、謀篇;寫,是將想的內(nèi)容變成為文字,這其中又包括寫提綱,打草稿;改,是對草稿進行錘煉,重點就是謀篇布局和語言表達,有時還包括立意和取材。有了前面這些扎實的功夫,譽寫也會自然用心了。
作文過程中“想、寫、改”都是極為重要的,但最主要的是“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指學生自己改),文章不厭百回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有史料記載,列寧在中學讀書時作文的操作程序是:在草稿紙上擬定提綱,然后把另一張草稿紙豎著對折,在紙的左邊一半打草稿,將右邊一半空著。然后在草稿右邊對草稿進行補充、修正,一直到自己以為滿意時才認真譽清交給老師。這對我們是極有啟示的。
筆者認為,現(xiàn)在大部分老師規(guī)定學生(尤其是初中生,特別是初一學生)兩課時內(nèi)完成作文是值得考慮的。應該加長作文時間,一周一作,就讓學生在一周內(nèi)完成,從周一出題周五收繳,并在一周內(nèi)規(guī)定每天對作文“程序”中各步應完成的任務。引導學生自己去改,自己去磨,自己去點鐵成金。但這不能不分年級,搞一刀切,而應該先慢后快,逐步壓縮每一程序時間,到了初三,便能在考場限定的時間里寫出切合大綱要求的文章來。
對初一學生進行作文再啟蒙是必要的。因為通過再啟蒙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匡正作文時的思維錯誤,嚴格作文過程中的步驟。學生具備了良好的作文品格就可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做人品格。文如其人,作文如做人。從這一點來說,再啟蒙工作對學生終生將有深刻影響。故而,這項工作意義是深遠的。
對初一學生作文再啟蒙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剛上初一的學生正處于人生階段的變換期。初一學生都是十二、三歲的孩子,正是告別童年進入少年的時期,此時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都將產(chǎn)生一個嬗變。小學的東西已經(jīng)朦朧而去,留下的印象不再深刻。新的東西他們?nèi)菀捉邮?,并留下深刻印象。因而從頭開始以全新的角度去指導他們作文,他們便會很快地接受并步入軌道。如果我們大同小異地沿襲小學那一套,過了初一,再予匡正將花數(shù)倍功夫,甚至對部分學生(或者是大部分學生)都難以奏效。初一承前啟后,初二初三甚至高一都不可能和初一相比。初一對人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具有奠基意義。
初一時,學生具有了濃烈的作文興趣,養(yǎng)成了良好思維品格、思維習慣,堅持了嚴密的作文步驟,在以后的各個學段里,無論采用“用語→構(gòu)段→謀篇→立意”,或“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或“觀察→分析→表達”等哪種方式列序訓練,都能使學生不再說“空、套、假”話,都能使學生情發(fā)于衷,言出于衷,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
人們認識世界都是由“必然王國”逐步到達“自由王國”的。作文教學所追求至美境界是讓學生“出口成章”、“落筆成文”,而達到如此佳境,重要的前提條件是:作文的濃厚的興趣、良好的習慣、嚴密的程序。目前學生的作文實際要求我們?nèi)谓陶哌@樣做。這樣再配以教材中切合實際“序列”進行訓練,中學作文教學將會迎來萬紫千紅的大好春天。
反思作文 篇1
奧數(shù)、英文、周樹人,逐一看去,皆是值得人深思細玩的課題。然而如今,有人談奧數(shù)色變,有人發(fā)“吾身為中國人,迫吾學英文,吾又不出國”之論,更有甚者,把魯迅先生的畫像信手涂鴨成“微笑的蒙娜麗莎”在同學之間得意地流傳。如此種種,原來可近可親或可賞的“東西”,卻滄落為可惡可恨可略可貶之物,何也?
急功近利的家長領(lǐng)著孩子們都圖望奧數(shù)圓孩子的“清華夢”,奧數(shù)變質(zhì)了,奧數(shù)不再是精妙絕倫的數(shù)學圣殿,而是變成了求取名利的終南捷徑。無數(shù)幼童從小就“不讓英文輸在起跑線上”,為的不是陶冶心性擴展視野,而是賣弄腔調(diào)嘩眾取寵,自以為高人一等;而許多學子明明對魯迅不甚感興趣,偏要矯情地宣稱自己是周樹人的“忠實粉絲”。學子們對奧數(shù)、英文、周樹人的愛與恨,竟都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向往或來自根本的厭惡,而是因為它們同名利掛鉤,與分數(shù)同在,讓擅長者自以為是,薄弱者自卑自怨。
功利之心不僅熏染了家長們,更熏壞了孩子們。為了分數(shù),家長們不得不扭曲孩子原有的喜好,而向“奧數(shù)周”獻媚;孩子們盡管無奈,卻也常有對自己“恨鐵不成鋼”的意味,于是,迫使自己使用“吃奶之力”努力學好。在功名與分數(shù)面前,似乎一切“為難”都可以果斷地揮劍而斬,一切關(guān)乎“心之所愿,意之所迫”的念頭都必須扼殺,只有“六根清凈”地全力以赴,才能有最終的“好收成”,孩子們的眼中早已沒有了夢,有的只是被“奧英周”折磨后的空洞,即便有淚有恨,多數(shù)也只能是“吞聲躑躅不敢言”罷了。
奧數(shù)、英文、周樹人并不值得怕抑或恨,只是人人都懷著以此求名求利的私心,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的私念,難免讓它們變得“面目可憎”,令人生厭生怨。唯有摒棄功利心態(tài),解除拔苗助長的枷鎖,讓孩子們的心靈自由呼吸,才不致為了區(qū)區(qū)奧數(shù)、英文、周樹人而捶胸頓足、扼腕嘆息、終日不寧了。
反思作文 篇2
這次考試從成績來看與以前幾乎沒有差異,沒有將分數(shù)提高。不過也沒有將分數(shù)落后。但從整體來看,還是有少量的進步,雖說這進步是建立在別人的退步之上,但還是要歸功于父親的談話使我態(tài)度轉(zhuǎn)變。
我的試卷答題確實沒什么長進,甚至閱讀還有倒退,但多虧了以前三十幾分的作文上了一個檔次,我才得幸沒有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所以,我的試卷作文的四十一分與四十八分的基礎(chǔ)格格不入,就像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一樣。
我的閱讀成績一直沒有理想過,唯一有一次基礎(chǔ)成績較好,可是跑題的作文又將我打下地獄。我的成績一直這樣在“按下葫蘆起了瓢”的日子中保持在不怎么樣的水平上,漸漸地產(chǎn)生了對語文的厭惡,后來又發(fā)展到了對語文的恐懼,甚至有過想逃避考試的想法,態(tài)度便一天不如一天,成績就更不用說了。
終于有一天情況變了,九年級下學期如期而至,父親一次突擊性的檢查語文作業(yè),使我這條漏網(wǎng)之魚受到了應有的“待遇”。那天是星期天,不常給我簽字的父親猛然回到了家中,非要親自在我的作業(yè)上簽字,我將一本本的作業(yè)遞給父親,還不停地指這說:“數(shù)學是從這里寫到這里,語文……”“不用你說,你的作業(yè)我手機上有信息,我自己看?!备赣H冷冷的回答使我突然想起語文作業(yè)的質(zhì)量極差,想說已經(jīng)交了,但已經(jīng)不可能了。
父親還是翻開了那本褶皺不堪不能用書來形容的東西,看了一遍又一遍,眉頭隨之越來越緊,眉毛就要豎起來了,甚是嚇人。隨后便是劈頭蓋臉的痛斥和責罵,他說道:“你這樣胡亂填的幾個筆畫還配叫作業(yè)?你以為只要寫完了就行了是不是?你不寫作業(yè)那是你懶,但你如果只胡亂填幾個空還能理直氣壯的上交、頂撞說不會寫,那就是態(tài)度有問題了。你就是真的不會寫,你態(tài)度端正,你問也會把那道不會的提問出來。你不會寫不要緊,態(tài)度出了問題那就麻煩了?!?/p>
我終于知道我為什么閱讀成績那么低了,因為我連最起碼的作業(yè)都不能保質(zhì)保量的完成,我還談何成績?從這次之后,我不能再和以前那樣自欺欺人,不僅要完成最起碼的家庭作業(yè),還應當補自己的短板,對作文與字詞這方面也不能松懈,絕對不能一直停留在這個水平上,張老師時常說,學習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希望下一次我的反思中能多寫些“進步”二字,少一些后悔與惋惜。
反思作文 篇3
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經(jīng)了解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zhí)著的追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覈糯逃铱鬃右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呢?
1、讓學生寫熟悉的內(nèi)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題應開放,出寬題,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景或物作為作文內(nèi)容,以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愿望,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根據(jù)學生的思想情況,命題為《××,我想對你說》。又如根據(jù)學生最喜歡做游戲的特點。我們可以精心設計游戲內(nèi)容,游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游戲的過程,注意同學的言行和表情。游戲后組織學生說過程,討論從游戲中懂得的道理。學生玩得興高采烈,自然會說得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而且有興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寫作欲望。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作文,最關(guān)鍵的是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并逐步養(yǎng)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在實踐中我具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讀,小作者的眼睛會一亮,神情高興。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fā)學生特別是差生的作文興趣。其次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作文中的優(yōu)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為其叫好。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后達到共同的目標。第三是辦好班級的習作園地,把優(yōu)秀的篇,段張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品賞。還可以鼓勵并指導學生向報刊投稿等。
3、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fā)寫作興趣。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xiàn),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diào)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臺宣讀自己的優(yōu)秀習作,或是宣讀從作文選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斷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xiàn)的機會。為了表現(xiàn)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qū)懗鲎约簼M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shù)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小學生喜歡表現(xiàn)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xiàn)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diào)節(jié)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激發(fā)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還可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zhì)量。
我們還可以用導語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等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yǎng)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指導學生作文邁向成功的基點。
二、從讀學寫,讀寫結(jié)合。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利于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1、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法。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后,注意對該文的結(jié)構(gòu)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
2、聯(lián)系課文,適當摹仿,仿中求創(chuàng)。中外作家歷來強調(diào)創(chuàng)造,但在寫作中可以適當摹仿。
3、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yǎng)語感。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只語。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如韓愈、蘇東坡……他們壓根就沒學過語法,修辭、邏輯,但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其奧秘在于他們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形成了敏銳的語感。所以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懶于多讀多背,實踐證明,運用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讀多背,課內(nèi)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反思作文 篇4
最近流行的新名詞,蒜你狠,糖高宗,以致到小沈陽一夜走紅,魯迅退出教科書,正在考驗著國人的取舍力?,F(xiàn)在我們的民族缺失了精神信仰,低俗文化盛行,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在哪里。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國中的一枝奇葩而我們的服飾文化就是其中燦爛的一朵。這些年,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尷尬,在一些重大的場合,日本人穿和服,韓國人穿韓服,而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文明,卻沒有真正屬于中國的衣服穿在身上。倒如,漢化旗袍、馬褂等并不是能代表漢族傳統(tǒng)的服裝。真正能代表中國的服裝是漢服。
漢服又名“華夏衣冠”,這就是中國有“華夏”之稱的淵源,之所以稱為漢服是因為這種服裝在漢代才得到普及。首先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從三皇五帝“黃帝造屋宇,制衣服”到明朝幾千年的歷史。其次,它有鮮明民族性,它繼承了中國幾千年來平淡如水的特點,形勢雖簡單,但也形態(tài)各異,穿在不同人身上,也會神采殊異,充分體現(xiàn)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再次,它已經(jīng)成為一種成熟服飾所具有的完備性。古代先祖給我們留下這等優(yōu)秀的遺產(chǎn),我們應該感到自豪,應該為我們偉大民族感到自豪。在沒有暴力文化強制的今天,我們應該為民族文化的復興出一份力。
“十一五規(guī)劃”曾指出“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集中體現(xiàn)了國家和民族的品格。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國脈傳承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面臨嚴峻挑戰(zhàn)以及各種復雜環(huán)境屹立不倒、歷經(jīng)劫難而百折不撓的力量源泉?!倍Y儀服飾是華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所以日本有那么強的民族凝聚力,就是因為他又讓全國所認服的文化。所以我們也應復興漢服,以此來復興中華文化,使我們重新傲然與世界。
這天,我和我的親戚朋友們?nèi)コ狵TV,本來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但是那一天,卻變成了我和那些親戚朋友們永遠的噩夢。
這天晚上,我、媽媽、爸爸還有我的阿姨、姨夫們?nèi)チ松钲谝患颐小俺鐺TV”的KTV唱歌。
我很高興,蹦蹦跳跳地跑到了KTV的包房里,立馬開始點歌。我們是從晚上七點開始唱,唱三個小時,就是到晚上十點。
我們很快樂的'唱著歌,并沒有察覺時間一點一點過去。
在九點多的時候,來了一個服務員。我爸爸問她:
“我們唱到幾點鐘?”
那個女服務員說:
“唱到九點五十分。”
我老爸一聽,立馬火了,大聲說:
“十點就十點,為什么還少我們十分鐘?我告訴你,少我們一分鐘就找你麻煩!”
那個服務員聽了,氣的摔門就走,還用廣東話罵我們神經(jīng)。
一聽,我的阿姨們急了,連忙找來他們的主管。但沒想到,主管不但不幫助我們,還幫那個服務員辯解,而那個服務員也還是狡辯說她說的是看一下,不是罵人。
一個服務員,要忍氣吞聲,即使不爽,也不能在客人面前表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