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楚國有個(gè)祭祀的官員,給手下辦事的人一壺酒和酒具。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幾個(gè)人喝這壺酒不夠,一個(gè)人喝這壺酒才有剩余。請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成的人喝酒?!?/p>
一個(gè)人先把蛇畫好了。他拿起酒壺準(zhǔn)備飲酒,就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給蛇添上腳!”沒等他畫完,另一個(gè)人的蛇畫成了,奪過他的酒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么能給它添上腳呢?”于是就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gè)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掉了那壺酒。
注釋
舍人:門客,手下辦事的人
乃左手持卮:古代飲酒用器具
賜其舍人卮酒,奪其卮曰:一杯酒。
相謂:互相商議。
請畫地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畫蛇。畫地:在地面上畫(畫的過程)。為蛇:畫蛇。
引酒且飲之:拿起酒壺準(zhǔn)備飲酒。引:拿,舉。且:將要
蛇固無足:蛇本來就沒有腳。固:本來,原來。
子:對人的尊稱,您;你。
安能:怎能;哪能。
為:給;替。
遂:于是;就。
賜:賞給,古代上給下,長輩給晚輩送東西叫賜。
為之足:給它畫上腳。足:畫腳。
終:最終、最后。
引:拿起。
成:完成。
余:剩余。
足:(畫)腳。
亡:丟失,失去。
為:給,替。
乃左手持卮:然后
奪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遂飲其酒:他的,指示代詞
終亡其酒:那,指示代詞
謂:對......說。
祠:祭祀。周代貴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個(gè)季度祭祀都有專門的稱呼,春天祭祀叫“祠”。
終亡其酒:失去
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p>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譯文
楚國有個(gè)祭祀的人,祭過祖宗以后,便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gè)人喝會(huì)有剩余。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p>
有一個(gè)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于是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xù)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gè)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那酒壺?fù)屵^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能給它添上腳呢?”于是,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gè)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掉了酒。
故事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舉了,否則有時(shí)還會(huì)失去一些東西,得不償失,弄巧成拙。
2、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觀事實(shí),實(shí)事求是。
3、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biāo),要以清醒堅(jiān)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拓展:劉向簡介
劉向是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歷經(jīng)宣帝、元帝、成帝朝歷任散騎諫大夫、散騎宗正、光祿大夫等職。宣帝時(shí),為諫大夫。元帝時(shí),任宗正。后因?qū)掖紊蠒Q引災(zāi)異,彈劾宦官外戚專權(quán),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后又因反對恭、顯下獄,被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進(jìn)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故又世稱劉中壘。曾奉命領(lǐng)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xué)之祖。治《春秋谷梁傳》。據(jù)《漢書·藝文志》載,劉向有辭賦33篇,今僅存《九嘆》一篇。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jīng)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冻o》是劉向在前人基礎(chǔ)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zhàn)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莊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