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文化和綜藝是不沾邊的。一想到綜藝,會想起“跑男”,想起“歌手”,想起真人秀,想起“小鮮肉”。直到春節(jié)期間,《中國詩詞大會》的突然火爆,讓觀眾感慨,原來還有一種節(jié)目叫――文化綜藝,這種綜藝節(jié)目品格高,少喧鬧卻多了幾分沉靜。事實上,不單是《中國詩詞大會》,還有黑龍江衛(wèi)視的《見字如面》,以及上周末剛剛開播的《朗讀者》,都收獲了觀眾的好口碑,被譽為時下電視欄目中的一股清流。
文化綜藝浸潤觀眾內心
春節(jié)期間,央視一改往日風格,沒有播出歌舞、小品和相聲,反而在每天黃金檔開播《中華詩詞大會》,沒想到,就是這檔看上去有點冷門的節(jié)目,居然帶熱了收視率,成為熱門話題不說,陜西女娃陳更被封為“學霸女神”,最后的冠軍武亦姝也上了微博熱搜排行榜,沒開微博的武亦姝不得不借朋友微博公開回應一些問題?!吨袊娫~大會》剛剛落幕,董卿醞釀籌備近1年的文化類節(jié)目《朗讀者》,上周末也正式開播。在《朗讀者》中,每期根據(jù)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典、電影橋段,通過人們飽含深情的朗讀,以舞臺視覺語言輔助呈現(xiàn),讓觀眾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情感之美,并引發(fā)共鳴。節(jié)目剛一播出,就引發(fā)了熱烈討論,也受到各方關注。
事實上,悄悄火爆起來的還有黑龍江衛(wèi)視的《見字如面》,一封信、一位演員、一張講臺――精簡到不能再精簡的《見字如面》被網友們戲稱為“素顏”節(jié)目,卻在豆瓣上拿下高達9.5分的驚人分數(shù)。嘉賓們沒有撕名牌,沒有斗嘴,就是在讀信,從古代到現(xiàn)代,從親情、友情到愛情,齊齊地通過書信一一還原,把故事還原,把真相還原,把人物還原。
實際上,從2013年至今,文化類綜藝未曾缺席過,從2013年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2014年的《中國成語大會》,再到如今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一步步走來,被觀眾所熟知,這類節(jié)目不乏寓教于樂的娛樂因素,但更多的是溫暖和溫度朗讀者綜藝
“高而不冷”是這類節(jié)目特色
此前文化類節(jié)目不是沒有,《百家講壇》火了很長一段時間,央視的《開講啦》,北京衛(wèi)視的《我是演說家》,江蘇衛(wèi)視的《一站到底》,河南衛(wèi)視的`《漢字英雄》都可以說是文化類節(jié)目。陜西詩詞學會副會長、西北大學教授劉煒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道:“坦率地講,對于學界人士來說,《中國詩詞大會》的題目簡單了些。但對于電視機前的觀眾來說,正是因為簡單,很多詩詞他們也很熟悉,能參與其中,這才顯示了節(jié)目并不是陽春白雪,也有耳熟能詳。”
對于《朗讀者》的火爆,也許制作人董卿在札記中的知而設問能回答這個問題――“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蓖瑯宇惐鹊健兑娮秩缑妗房梢哉f“你有多久沒有寫信了?”“你有多久沒有讀紙質書籍了?”……答案相比都是一樣的――“很久了吧?!庇袑W者說,這也是為什么《見字如面》《朗讀者》這類文化類節(jié)目讓我們如此推崇的原因。人間情感突顯文學之美,人文情懷加深節(jié)目厚度。在書信、詩詞、文章的背后,那些故事和情感,總能帶給我們心靈上的共鳴。
微博上一位大學生觀眾說:“至少,在這個浮躁的世界,有人肯讀,有人肯聽,有人和我們一起回憶,那真的是再幸運不過的體驗了。這樣的節(jié)目,真的希望以后越來越多!”西安西郊的王女士一度放棄了每晚必跳的廣場舞而守在電視機前等候《中國詩詞大會》,“雖然很多詩詞我不會,但我喜歡聽嘉賓的點評,很喜歡詩詞背后的故事?!?/p>
朗讀者第四期觀后感一
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對于創(chuàng)新節(jié)目的要求,首先是從社會價值出發(fā),但目前電視市場中沉得下心的文化節(jié)目卻是稀缺資源。大型文化類節(jié)目《朗讀者》的出現(xiàn),正是在喧鬧娛樂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央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說:“《朗讀者》的出現(xiàn)絕對不是孤立的,中國的電視節(jié)目太需要一檔有文化價值的節(jié)目來滋潤我們的心田。《朗讀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后的價值?!?/p>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jié)目對她來說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zhàn),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溫暖的,有態(tài)度的,具有的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和娛樂節(jié)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閱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在已經結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制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拔淖值谋澈笫乔楦械某休d,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朗讀者第四期觀后感二
本周末,大型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朗讀者》將迎來第四期的播出,這一期的主題詞是“禮物”。本期節(jié)目中,家喻戶曉的主持人倪萍將登上《朗讀者》的舞臺,與董卿首次同框,講述多年為子求醫(yī)的心路歷程。淡出娛樂圈多年的李亞鵬重回公眾視野,分享他的教育觀點及陪伴女兒成長的故事。此外,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摩拜單車創(chuàng)始人胡瑋煒、前女排名將趙蕊蕊等也將在本期節(jié)目中亮相。
倪萍為兒子求醫(yī)退出舞臺 回顧多年心路歷程
倪萍曾是一代人的春晚回憶,她的聲音陪伴大家度過了13個辭舊迎新的日子,是無數(shù)觀眾心目中的“女神”。然而在2004年,倪萍4個月大的兒子被診斷出一種罕見的疾病,如果不治療,他的眼睛就會慢慢看不見,甚至會死亡。倪萍為了兒子赴美求醫(yī),退出央視的舞臺。2014年,倪萍又重回央視舞臺,對倪萍來說,守候她的觀眾是失散多年的“禮物”。倪萍為何回歸?重新站在舞臺上的她有何感受?在舞臺下的倪萍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種種心路歷程,倪萍都將在《朗讀者》中對董卿和盤托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兩代央視一姐同臺惺惺相惜,董卿稱對倪萍充滿敬佩之情,倪萍也稱贊董卿說“為她驕傲”,兩人同框是何種畫風?節(jié)目播出便可一睹究竟。
父愛如山 李亞鵬大方分享教育心得
知名演員李亞鵬,本期節(jié)目也走進了《朗讀者》的現(xiàn)場。他是《將愛情進行到底》中的青春偶像,是《射雕英雄傳》里的`郭大俠,他是一位商人,更是一位父親。對他來說,女兒李嫣是上天給他的最好的禮物。女兒的到來甚至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十幾年時間,嫣兒撕掉了唇顎裂兒童的標簽,成長為了一個陽光自信的女孩兒。在這一過程中,作為父親的李亞鵬都做了些什么?為何令董卿發(fā)出“如果拼爹的話,嫣兒贏了”的贊嘆?李亞鵬坦言,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教育真的是有方法的,但如果缺少了愛,一切方法都是教條?!背朔窒砼c女兒的故事,李亞鵬還在節(jié)目中為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朗讀了一段催人淚下的文字。究竟李亞鵬將為誰朗讀?本周六、日央視一套和央視三套黃金檔聯(lián)合播出的《朗讀者》將一一揭曉!
朗讀者第四期觀后感三
《朗讀者》第四期的主題詞是“禮物”。
孩子是上天送給父母的禮物。第一位朗讀者李亞鵬朗讀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并謹以此篇文章,獻給自己的父親。
創(chuàng)業(yè)是社會價值送給商業(yè)價值的禮物。第二位朗讀者,共享單車的創(chuàng)始人,胡瑋煒朗讀的是蘇童的《自行車之歌》。長者是命運送給子女的禮物。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三位朗讀者,勝了自己命運的多戕倪萍戰(zhàn),朗讀的自己寫的《姥姥語錄》中的篇章。
故宮是歷史送給國家的禮物。第四位朗讀者是故宮的看門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單霽翔朗讀的是《至大無外》。榮耀是堅持送給苦難的禮物。第五位朗讀者是趙蕊蕊,順利地完成了從排球運動員到作家的華麗轉身。她朗讀的文章是畢淑敏的《握緊你的右手》。
感謝是受助送給仁愛的禮物。第六位朗讀者,本應是座上賓的趙家和教授,卻在5年前去世。但他的仁愛依然留存世間。曾接受過趙家和教授資助的學生為他獻上了汪國真的《讓我怎樣感謝你》。
無論是朗讀還是閱讀,都是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白詈玫淖约骸币彩亲约核徒o自己的一份禮物。
央視綜藝節(jié)目朗讀者觀后感500字1
上周末,世界小姐張梓琳在央視《朗讀者》中,為女兒深情朗讀劉瑜的《愿你慢慢長大》,溫暖的文字再加上張梓琳溫柔的嗓音,道出了無數(shù)女生初為人母時的心聲。昨日,張梓琳在接受微信群訪的時候分享了很多讀書心得、育兒體會。同時,她表示不少粉絲留言稱受到節(jié)目影響開始買書。
張梓琳:朗讀對于嬰兒來說是重要的交流方式
在《朗讀者》第一期節(jié)目播出時,張梓琳和全家人包括10個月大的女兒,坐在電視機前靜靜聆聽她的朗讀表演,女兒一會兒看一下電視,一會兒看一下坐在旁邊的媽媽,好像聽懂了媽媽為她朗讀,為她傾注了所有的愛。采訪中,張梓琳坦言道,“在經歷了那次朗讀之后,更加意識到了朗讀行為背后的意義,之前對女兒更多的關注,是生活方面的細節(jié),而這次朗讀之后,女兒聽得很認真,嬰兒也可以聽懂媽媽的朗讀,對于嬰兒來說,朗讀是交流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p>
《朗讀者》掀起全民朗讀熱潮
張梓琳透露在自己的微博里面有不少粉絲留言稱,“看了《朗讀者》后,有很大的讀書的沖動”、“其實已經很久沒有真正的靜下心來讀書,但是看了這個節(jié)目之后,仿佛又有了學生時代對于讀書的那種沖動”,甚至還有網友留言已經在去買書的路上。對于《朗讀者》的開播掀起全民朗讀熱潮,張梓琳坦言,“這個對于欄目組,還包括董卿姐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因為他們如此費心,盡心盡力地去做好這檔節(jié)目,我也相信他們也是為了讓大家重拾這個朗讀的習慣,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多媒體時代,讓大家重新的回到這種紙質書籍的喜愛,我覺得這事特別棒的一件事情?!?
央視綜藝節(jié)目朗讀者觀后感500字2
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對于創(chuàng)新節(jié)目的要求,首先是從社會價值出發(fā)。但目前電視市場中沉得下心的文化節(jié)目卻是稀缺資源。大型文化類節(jié)目《朗讀者》的出現(xiàn),正是在喧鬧娛樂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央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說:“《朗讀者》的出現(xiàn)絕對不是孤立的,中國的電視節(jié)目太需要一檔有文化價值的節(jié)目來滋潤我們的心田。《朗讀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后的價值?!?/p>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jié)目對她來說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zhàn),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溫暖的,有態(tài)度的,具有的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jié)目和娛樂節(jié)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閱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在已經結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制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拔淖值谋澈笫乔楦械某休d,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央視綜藝節(jié)目朗讀者觀后感500字3
央視綜合頻道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朗讀者》首播,首次擔任制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團隊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節(jié)目,看到節(jié)目受到廣泛好評,她與團隊高興地歡呼起來,并將歡呼聲通過總導演田梅的微信發(fā)到了媒體群里。之后,董卿在微信群里接受了來自全國數(shù)十家媒體記者的群訪,回答大家關注的話題。
是什么契機,想到要制作這樣一檔文化節(jié)目?對于這個問題,董卿回答說:“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應該扛起文化大旗,承擔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對文學很感興趣,而且對人也感興趣,《朗讀者》其實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p>
《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受到好評如潮,是否意味著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的春天來了?董卿認為,這是風向標,讓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純綜藝節(jié)目霸屏的今天,還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于娛樂化氛圍很重的當下,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應該怎么突圍?董卿回答說:“我們期待著整個社會大的環(huán)境有所改善。我們現(xiàn)在所做的事,是盡我們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認知和最溫柔的一種記憶。”
《朗讀者》第一期節(jié)目播出后,節(jié)目組收到了很多反饋,一些觀眾關注到片尾曲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覺這是意外之喜。另外還有觀眾發(fā)現(xiàn)了有趣的細節(jié),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不念老舍(shě)而是念老舍(shè)。導演婁乃鳴評價說:“用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jié)目,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鼻迦A大學教授尹鴻說:“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
央視綜藝節(jié)目朗讀者觀后感500字4
今日節(jié)目方曝光了制作人札記。面對鏡頭,董卿褪下主持人的光環(huán),吐露真實心聲。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很多人覺得朗讀屬于學生時代或者一小部分人。不,其實它屬于我們每一個人。”董卿說,“很多人問我為什么要辦《朗讀者》,我想問的是為什么不辦呢?那么多優(yōu)美的文字就在那里。”從業(yè)21年,董卿說該節(jié)目是其職業(yè)生涯的又一個新起點。對于這個新角色,她已經做好準備,但辛苦程度還是超出想象。她說:有人來,有人走,有人說你好,有人等著看最終結果,挺過去就好了,她僅僅希望讓節(jié)目精益求精。
據(jù)悉,《朗讀者》力求作品與大眾情感相通,每期通過一個關鍵詞激發(fā)嘉賓的真實情感,并邀請6位不同的嘉賓來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節(jié)目中不僅有在各領域的杰出代表,同時還有一些平凡人,通過朗讀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故事,力圖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人文生活。那么,到底節(jié)目嘉賓會帶來怎樣的情感故事?敬請期待2月18日起每周六日晚8點檔CCTV-1和CCTV-3聯(lián)合播出的《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