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希望是窮人的`面包.
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3.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7.謨事在人,成事在天.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沒有母親,何謂家庭?
10.母愛之愛,春天常在
1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12.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13.仁義為友,道德為師---史襄哉
14.堅(jiān)忍是成功的訣竅---狄斯累利
15.所有存在都是獨(dú)創(chuàng)。——穆勒
16.私心勝者,可以滅公?!皱?/p>
1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丘
18.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0.讀萬卷書,行萬里路——?jiǎng)⒁?/p>
8個(gè)字的經(jīng)典古語(yǔ)
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guó)志》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4.丈夫之志,能屈能伸.-----(清)程允升
5.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春秋)孔子
6.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春秋)孔子
7.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諸葛亮
8.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迂?/p>
9.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guó)志》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献?/p>
1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櫻孜?/p>
12.得士者強(qiáng),失士則亡?!獤|方朔
13.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抉R遷
14.黃金累千,不如一賢?!獥钊?/p>
15.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鬃?/p>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鬃?/p>
17.讀萬卷書,行萬里路?!?jiǎng)⒁?/p>
18.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度龂?guó)志》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献?/p>
20.書籍是巨大的力量?!袑?/p>
21.私心勝者,可以滅公?!皱?/p>
2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
23.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芏鱽?/p>
2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清)顧炎武
1、迅電流光,藝不壓身。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5、只可意會(huì),不可言傳。
6、一人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7、母愛之愛,春天常在。
8、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
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10、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2、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
13、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14、不經(jīng)一事,不長(zhǎng)一智。
15、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
16、力求有功,方能無過。
17、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18、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19、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20、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迅電流光,藝不壓身。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5、只可意會(huì),不可言傳。
6、一人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7、母愛之愛,春天常在。
8、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
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10、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2、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
13、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14、不經(jīng)一事,不長(zhǎng)一智。
15、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
16、力求有功,方能無過。
17、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18、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19、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20、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1、精誠(chéng)所至,金石為開。
22、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23、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shí)。
24、生命有限,學(xué)問無涯。
25、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26、知識(shí)無底,學(xué)海無涯。
27、圣人千慮,必有一失。
28、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9、江山好改,秉性難移。
30、聽不如看,看不如干。
31、追求目標(biāo),堅(jiān)持不懈。
32、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33、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34、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35、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36、拼搏奮斗,勵(lì)志篤行。
37、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38、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39、國(guó)家興亡,匹夫有責(zé)。
40、一箭易斷,十箭難折。
41、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42、食之以時(shí),用之以禮。
43、人之幼稚,不學(xué)則愚。
44、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45、貧而無怨,富而不驕。
46、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47、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48、獨(dú)腳難行,孤掌難鳴。
49、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5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51、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52、生命不止,奮斗不息。
53、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54、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
55、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56、言之無文,行而不遠(yuǎn)。
57、尺有所短,寸有所長(zhǎng)。
58、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59、把握機(jī)遇,心想事成。
60、默默無言,冉冉上升。
61、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62、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63、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64、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65、你若幸福,便是終點(diǎn)。
66、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67、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
6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9、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70、謨事在人,成事在天。
71、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72、私心勝者,可以滅公。
73、一息若存,希望不滅。
74、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75、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76、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77、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78、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79、三十六策,走為上計(jì)。
80、時(shí)光如水,總是無言。
81、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82、道遠(yuǎn)知驥,世偽知賢。
83、君子之學(xué),死而后已。
84、柴多火旺,水漲船高。
85、好事多做,惡事莫為。
86、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
87、逆水行舟,不進(jìn)則退。
88、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89、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90、不知?jiǎng)t問,不能則學(xué)。
91、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92、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9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94、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95、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96、為淵驅(qū)魚,為叢驅(qū)雀。
97、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98、頭雁先飛,群雁齊追。
9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100、善不可失,惡不可長(zhǎng)。
不要后悔,無論怎樣不要后悔,后悔的情緒比你所做錯(cuò)的事更可怕,因?yàn)檫@會(huì)摧毀你的自信。下面是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知?jiǎng)t問,不能則學(xué)。
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4、不見不識(shí),不做不會(huì)。
5、生命有限,學(xué)問無涯。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8、井底之蛙,所見太小。
9、好事多做,惡事莫為。
10、聽不如看,看不如干。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1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13、記人之善,忘人之過。
14、身怕不動(dòng),腦怕不用。
15、知識(shí)無底,學(xué)海無涯。
16、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17、聞而不審,不若無聞。
18、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19、善不可失,惡不可長(zhǎng)。
20、少而不學(xué),老而無識(shí)。
21、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
22、火要空心,人要實(shí)心。
23、囫圇吞棗,不辨滋味。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附:座右銘的意義與形式
銘文樣式之一。銘原指鏤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記功頌德傳揚(yáng)于后世?!段倪x·崔瑗〈座右銘〉》呂延濟(jì)題注:“瑗兄璋為人所殺,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銘以自戒,嘗置座右,故曰座右銘也。”座右銘由來于此。座右銘的銘文比其他銘文更為簡(jiǎn)短,有的只是一兩句話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邊,用以自警。每個(gè)人有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座右銘是恪守這一原則的較常見的形式。座右銘的內(nèi)容是勉勵(lì)自己,鞭策自己,或約束自己行為的`準(zhǔn)則。
座右銘是銘的一種。銘,(就其名詞的屬性而言),在《現(xiàn)代漢語(yǔ)詞典》里有兩種解釋:
(1)在器物、碑碣上面記述事實(shí)、功德等的文字;
(2)警惕自己的文字。
第一層含義的銘,如唐代大文豪韓愈的《柳子厚墓志銘》、宋代文學(xué)大師蘇軾的《三槐堂銘》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縣主簿許軍墓志銘》……等等,屬于此類范疇,這些精典的銘文,不僅以其獨(dú)特的文學(xué)形式,為中國(guó)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樸實(shí)的語(yǔ)言、深沉的情感,感動(dòng)無數(shù)后人。
而第二層含義的銘,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銘——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座右銘”,其體裁或文或聯(lián),其文字有長(zhǎng)有短,大是起著
然而,作為銘的一鐘,最早的座右銘并非文字,而是一種物品,既“物銘”:相傳,在春秋時(shí),齊人為死去的齊桓公修了一座廟。里面擺放一個(gè)裝酒的器皿,叫欹器。一次,孔子與學(xué)生拜廟時(shí),對(duì)學(xué)生說:“欹器空著的時(shí)候就傾斜,把酒或水倒進(jìn)去,到一半的時(shí)候,就直立起來;欹器裝滿,還會(huì)傾斜。所以,過去齊桓公總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邊,用來警示自己不可驕傲自滿?!薄獜目鬃拥脑捴锌梢钥闯?,最早的座右銘,就是這種叫 “欹器”的酒器。
歷史的長(zhǎng)河流到了今天,“座右銘”由最初的欹器、之后的金屬鏤刻……到今天的文字,其間演變的諸多“式樣”頗多耐人尋味、其蘊(yùn)涵的警示意義仍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注釋:東漢書法家崔瑗年輕時(shí)好意氣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殺害,大怒之下殺了仇人,只身逃亡。幾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鄉(xiāng)。崔瑗自知因一時(shí)魯莽起大禍,吃足苦頭,就作銘(文體的一種)放在座位的右側(cè),用以自戒。
座右銘一般包括三種形式:①自題;②是筆錄經(jīng)典言論或名人格言;③一是請(qǐng)人題。座右銘多置于人們能常見的地方,以時(shí)刻提醒自己。較常見的或貼在屋里顯眼的墻上或?qū)懺诠P記本扉頁(yè)上,有的則貼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