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后感1
暑假里,我閱讀了許多魯迅的文學作品。這一天,爸爸媽媽便帶我來到紹興魯迅故居。雖然烈日炎炎,但是我想要遇見“魯迅”的興致卻絲毫沒有減少。
我們先來到了魯迅故居,我一邁進院子,就往屋子的后院跑去。那里有一個大花園,那是魯迅兒時的樂園。你們猜這是什么地方呢?對了,這就是百草園。在魯迅的筆下,這是一個柳綠花紅的樂園,可以捉蝴蝶,找螞蚱,無憂無慮,自由自在?,F(xiàn)在,百草園的中間有個小菜園子,幾棵柳樹圍在菜園四周。蝴蝶在園子里飛來飛去,偶爾還會有幾只螞蚱跳了出來,可一眨眼便不見了蹤影。頓時,書中百草園的影子浮現(xiàn)在我眼前,我仿佛能感受到魯迅在這里與他的動物伙伴們歡快地追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路上都開著燦爛的鮮花,不時有幾只鳥兒從天上飛過。沒走多久,我們就來到了三味書屋。我抬著頭,四處張望。我在找魯迅刻在桌子上的那個“早”字呢!“在這兒”,我激動地叫了起來。魯迅的課桌被放在了一個角落里,上面的“早”字還清晰可見。這個“早”字讓我感受到了那時魯迅的自律。
細細品味了魯迅故居后,我便立刻調(diào)轉(zhuǎn)方向,向咸亨酒店走去。很快,我遠遠地便看到了咸亨酒店的招牌和站在路中間的“孔乙己”,他弓著腰,穿著長衫,站在柜邊,好像在思考著什么。走進店里,掛在墻上的一個木牌顯得格外醒目:“孔乙己欠十九錢”??滓壹浩鋵嵑苌偾峰X,這讓我喜愛,而他的迂腐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和人們的麻木不仁。
最后,我們來到魯迅紀念館。在這里,我參加了“遇見魯迅”的游學活動,這使我對魯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的文字一直影響著我們。正像臧克家說的那樣“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后感2
魯迅先生對我們來說是個并不陌生的人物,他的作品耳熟能詳,比如《藤野先生》、《墳》、《為了忘卻的紀念》;塑造的人物入木三分,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等;他的棄醫(yī)從文的經(jīng)歷亦是廣為流傳……而這次參觀魯迅紀念館,讓我更深刻的認識了魯迅先生,他的革命,他的抗爭。
王曉明先生認為魯迅先生是“現(xiàn)代中國最苦痛的靈魂”。的確,他是以刀誅用筆伐的“民族魂”,他秉持“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的無畏精神,真正做到撕開假象、睜開眼看見其背后隱藏的真實。
懷著對廣大農(nóng)民的生活命運深切關(guān)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與對中國人民擺脫封建傳統(tǒng)思想束縛、改革國民劣根性的期待,放棄學醫(yī),從事寫作,他希望能在他的筆下引發(fā)國民性思考,真正拯救國民“沉睡”的魂靈。
他“橫眉冷對千夫指”,卻也“俯首甘為孺子?!?。動蕩的社會背景,肉體上的非人遭遇,不曾讓他放棄過希望,出于對民眾麻木冷漠魂靈的哀怒,他總是用最堅韌的筆鋒來批判黑暗的社會階級,也不吝以最雄壯的詞句才鼓舞著一批又一批的勞動人民。這是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人格。為了使祖國擺脫凌辱、人民得到解放,他一生毫不懈怠地進行戰(zhàn)斗,一直站在時代潮流的最前列。徹底的愛國主義精神,使他堅決背叛所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階級,看清中國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動搖性,堅信只有無產(chǎn)階級和社會主義才能拯救祖國。
所以臧克家給予了其“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的贊歌。毫無疑問,他是榜樣,活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活在他作品的字字句句中。
而在整個參觀中讓我感觸良多的是墻上刻著的一句話“人立而后凡事舉”,它的全句是“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立人”是魯迅先生思想的核心,指的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yǎng)。人的文明修養(yǎng)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先生認為,救國救民之道“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中華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養(yǎng)成無數(shù)人格獨立、意識覺醒、精神健康的新人,建立“人國”,民族才有希望。為重鑄民族精神,實現(xiàn)這一思想,魯迅先生奮力“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畢生奮斗。
這不應該僅僅是魯迅先生一人的救國之道,更應是我們每個人的'愛國、護國之道——更好的自己為了更好的國家。我們應該擔負起在這個時代中的歷史責任,盡己所能,帶著理想共同努力,為我們打造一個更美好的“家國天下”。這對我們現(xiàn)在而言,就是努力學習勤奮工作,時時處處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今后我們在生活中必須要樹立先進意識,時刻緊跟共產(chǎn)黨的腳步,始終堅定理想信念,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大力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以及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努力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如此,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本身的思想素質(zhì),實現(xiàn)“立己”,眾志成城“而后凡是舉”;一步步腳踏實地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而行動起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后感3
紹興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魯迅先生早年成長的故土。我渴望已久想了解探究的神秘地方。今天,我就要“拜訪”這位家喻戶曉的人物,游魯迅故里,感受魯迅當年生活場所。
第一個地點就是魯迅紀念館。門口有郭沫若寫的“紹興魯迅紀念館”七個大字。走進門,便看見魯迅坐在藤椅上的雕像,旁邊寫著魯迅先生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一生寫過1000萬字的書和信,站在他的那堵書墻前,爸爸給我拍照留念。
然后我們又來到一個說起魯迅先生不得不提的重要地方———三味書屋。在三味書屋的正中央,一張書桌的右下角刻著一個“早”字。這個“早”字,一直激勵著魯迅,“時時早,事事早”,使他成為了一代文學巨匠。
參觀了魯迅故里,我終于了解了魯迅的成長道路和奮斗歷程。此次的“拜訪”之旅,讓我走近了魯迅,讀懂了魯迅,更被魯迅的精神所感染。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后感4
金秋十月,我們又迎來了祖國媽媽的生日,在這歡慶的日子,我和媽媽興致勃勃地來到上海魯迅公園內(nèi)的魯迅紀念館游覽了一番。
魯迅紀念館是一座白墻黑瓦的建筑物,一排排青翠碧綠的樹木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正面墻上,周總理親筆題詞的“魯迅紀念館”五個金色大字在朝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我們沿著一長溜的石級快速走進了魯迅紀念館的大廳。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墻上那一幅幅描寫魯迅先生生平的木刻畫。這些畫的制作非常的逼真,仿佛使我看到了魯迅先生當年工作、生活的情景。大廳里還擺放著兩臺電腦,這是為參觀者作指南用的。我從電腦里了解到:魯迅紀念館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個人物紀念館,它建立于1951年1月,在1958年遷入虹口公園,也就是現(xiàn)在的魯迅公園。
在大廳左側(cè)有一尊魯迅先生的全身塑像,讓人有一種與魯迅先生在一起的親密感。大廳右側(cè)是一條通往二樓的樓梯。來到二樓,我首先看到的是根據(jù)魯迅先生幾部作品所刻出的浮雕,有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
大廳旁邊有五個展示廳,分別展示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和紀念品。在第一個展示廳里擺放著一些魯迅先生珍貴的手稿,上面是魯迅先生寫的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有些地方還用粗筆修改過。這里還展出了魯迅先生生前使用過的文具和生活用品。在第五展廳里,一塊寫著“民族魂”三個字的橫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聽媽媽說,這塊橫幅曾經(jīng)覆蓋在魯迅先生的遺體上呢!是啊,“民族魂”代表著一個民族的靈魂,體現(xiàn)出一個民族的精神。魯迅先生是現(xiàn)代文學家,它曾棄醫(yī)從文,用他那支筆喚起中國人民覺醒,批判罪惡的封建社會。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他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參觀了魯迅紀念館,我感觸深刻,對魯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堅信,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定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文學家。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后感5
農(nóng)歷六月初五丁酉年夏,我有幸來到了上海,與夏令營的伙伴們一起參觀魯迅紀念館。
門前有座青銅的雕像,那人未完全舒展的眉毛好像在思索著什么,雙眼凝視著遠方,拿著香煙,穿著長袍,坐在石凳上。他就是世人皆知的魯迅。先前,我也曾了解過魯迅,讀過他的幾篇著作,在紹興的故居,也領(lǐng)略過一番。如今,來到了紀念館,在一個多小時里,我們望著墻上的文字與圖片,展柜里的文物,更深入的了解了這位人物不平凡的一生。
那是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當時的上海又是英國與法國的租界,一位文學家的薪水是不穩(wěn)定的。即使有郁達夫這樣知心好友,魯迅的一生的艱苦也只能藏在心中自己咀嚼,病痛與國難,像沉重的擔子壓在他的肩膀上。同伴們一個一個被逮捕,離他遠去。他也只能悲哀,嘆息。一次次的危險,一次次的避難,疲憊與心力交瘁輪番攻擊。
年僅55歲的魯迅,在一月時得了胃疾,忍著劇痛的他仍然堅持寫作,最后的一本創(chuàng)新之作《故事新編》出版,6月,身體略有好轉(zhuǎn),魯迅及身邊的人都認為“魯迅先生好了”。但,造化弄人,世態(tài)炎涼,他在18日黎明前疾病發(fā)作,氣喘不止。逝世!
紀念館中,魯迅去世時的面容完好的保留下來,他安寧的死去了,白色石膏復制的臉上,有魯迅的幾根胡須和眉毛。慈祥的臉,安靜的面對著死神。
魯迅死去了,中國偉大的文學家,中國的“民族魂”離去了。在遺留下來的影視資料里,魯迅的葬禮上,人潮洶涌,有悲憤的臉,仇恨的臉,以及被淚水肆意流淌的臉,和握緊的拳頭。人們環(huán)繞在他的靈柩前。毛主席,宋慶齡,郭沫若,郁達夫,都為這個譜寫了中國新篇章的傳奇人物的死,而傷心,而感嘆。
魯迅死了,是悲的,但他留下的文字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這是喜的。魯迅雖然離去,精神永不朽。即使他在黃泉路上,也不會默默嘆息了,因為他是抱著中國成為強國的志向離去的。歲月匆匆地向20世紀告別了,上海這一隅之地也變?yōu)榉比A的大都市。但人們不會忘記那座坐落在虹口區(qū)的紀念館,訴說著一位中國“民族魂”的一生光輝。
我想,魯迅在天之靈,看到了如今高科技的中國,是否會欣慰呢?
篇一:參觀了魯迅紀念館有感
在寒假期間,我抱著緬懷革命文人,繼往開來的心態(tài),參觀了魯迅紀念館。它給我們的內(nèi)心帶來了無比的震撼。
眾所周知,魯迅先生給我們這些晚輩留下的,不僅是文章、語言,更多地是精神和靈魂得感動。這些都是十分珍貴的財富,無人能及的是他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帶來的革命,誰也不能替代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
其中有一件展館是專門介紹魯迅和許廣平之間的愛情經(jīng)歷的。魯迅與許廣平的愛情,是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壇的一段佳話。從1923年起,魯迅在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任教,執(zhí)教期間,魯迅發(fā)現(xiàn)許廣平是最敢于淘氣和放肆的一個。她坐在第一排,好提問題,有時竟會打斷魯迅先生的話。是她的聰明、才氣以及肯動腦筋的好習慣打動了魯迅先生,使魯迅對她頗懷好感。后來與許廣平相識、相知,并彼此傾心愛慕。
魯迅是一個極為孝順的兒子,父親過世得早,從小是母親帶大的。從小是母親帶大的。所以當他得知母親騙他回國娶親的真相后,也沒有拒絕,他說過,他說過,與朱安結(jié)婚是母親送給他的一個意外的禮物,是母親在娶兒媳婦,“我只能好好地保養(yǎng)她供養(yǎng)她,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于是和朱安的名義婚姻一直持續(xù)到了魯迅去世。
魯迅的偉大體現(xiàn)在他的愛國上。他曾經(jīng)立下“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言并為此而奮斗著,棄醫(yī)從文是他意識到從精神方面改變國民的重要性所做的決定,為此邁出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zhàn)斗武器。 當封建制度死灰復燃時,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給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以沉重打擊,有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南京”、“日本”的求學經(jīng)歷,使青年時期的魯迅抱定“救國救民”的信念,后來又毅然做出“棄醫(yī)從文”的決定?!霸诒本钡慕虒W與革命經(jīng)歷,使他有機會宣傳進步思想,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寫出慷慨激昂的戰(zhàn)斗檄文,喚醒沉睡的國民,激勵人們革命救國。在這段時光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忠實伴侶許廣平??梢哉f,正是有了許廣平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先生在“在上?!?,也是生命的最后9年時間內(nèi),留下了浩卷繁帙的文學作品。
魯迅,這個名字永遠烙印在我心里,每當聽到這個名字,尊敬之情油然而生。如今有幸能夠參觀魯迅紀念館,興奮之情難以言說。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簡樸,他把他的一生致力于喚醒國民、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之中?!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撬簧膶懻眨肋h活在人民的心中。
篇二:參觀了魯迅紀念館有感
從魯迅路口向東,沒幾步就看見“咸亨大酒店”,華貴巍峨,門前盤踞著一排汽車。再往前,才是大家更熟悉的“咸亨酒店”,仍是小說中古色古香的模樣。門前有孔已己手罩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的塑像,一個小女孩正依著它拍照。時值正午,人聲鼎沸。每個顧客面前的桌上,大都擺著一小壺黃酒,一碟茴香豆??纯磧r格,卻著實不菲??滓鸭航裉炜隙ㄊ浅圆黄鹆?,我也有點躊躇。站了一會,望望四下里喧嘩的食客,一陣寂寞襲上盡頭:原來我也是個上不上、下不下的讀書人啊。
魯迅對自己的故鄉(xiāng)非常熟悉。這句話有點像廢話,誰不熟悉自己的故鄉(xiāng)呢?但就有這樣的人,比如徐志摩,他的故鄉(xiāng)海寧從未在他筆下出現(xiàn)過,他更熟悉的是康橋。這令他的故鄉(xiāng)人多少有些尷尬。魯迅不。在魯迅紀念館,陳列著很多魯迅整理、編撰過的紹興史籍。從越王勾踐到明朝遺民朱舜水,魯迅了如指掌。他知道紹興“不是藏污納垢之地,而是報仇血恥之鄉(xiāng)”。對故鄉(xiāng)的體認就是對自己的體認。像一切優(yōu)秀的作家那樣,魯迅知道自己的根。阿Q、孔已己、祥林嫂、長媽媽??是世界的,中國的,但,首先是,紹興的。走進紹興,你就走進了魯迅的世界:咸亨酒店、三味書屋、阿Q酒、孔已己茴香豆、七斤嫂飯店、華老栓土特產(chǎn)??我下榻的旅館叫:百草園招待所。你會感到魯迅就是紹興,紹興就是魯迅。一個地方如果出了個名人,如果這名人湊巧是個文人,如果這文人在作品中多次提到自己的故鄉(xiāng),這地方可就非常幸運了。紹興就是這么一個幸運的地方??梢院敛豢鋸埖卣f,沒有魯迅,就沒有今天的紹興。當然,反過來說也一樣,沒有紹興,也就沒有魯迅。
早就知道魯迅最初是學醫(yī)的,后來受到刺激憤而從文。但當我在紀念館看到他在水師學堂、礦務學堂的講義,在仙臺醫(yī)專所作的生理圖,在杭州任教時采集的生物標本,著譯的好幾本科學著作,才明白學理學醫(yī)對魯迅意味著什么。他在其中傾注了多少心血??!他并非學得不好。他之從文,完全是為了開啟民智,喚醒國人。我們可以質(zhì)疑他這種文學救國觀念的有效性,卻不能不承認,他的出發(fā)點是純潔而高尚的。后來他不寫小說了,只寫犀利辛辣的雜文,許多人為之惋惜。這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我想,如果從醫(yī)生的角度來看這一轉(zhuǎn)變,倒是可以理解的。他發(fā)現(xiàn)身邊滿是各種各樣“有病”的人,只消把真實所見所聞寫出來就達到“暴露國民性弱點”的目的了,又何必去繞圈子寫什么小說呢?
魯迅筆名之多眾所周知,但當我在紀念館里,看到那張密密麻麻的筆名統(tǒng)計表時,還是吃了一驚。我沒有細數(shù),總在100左右吧。很多名字,如“阿二”、“敖者”等,我聞所未聞。這些名字,明顯是隨手署上的,毫無意義。筆名以三十年代為多?,F(xiàn)在提到魯迅,我們都覺得他是大人物,很風光似的,其實在他活著時遠不是那么回事,東躲西藏,發(fā)表文章常常連名字都不能署。他為什么還要寫呢?站在那密密麻麻、毫無意義、隨時都會被人遺忘的筆名下面,我悟出魯迅的偉大:他是徹底的視功名如浮云的人。
走出紀念館,看見兩個小學生趴在墻上抄那些介紹性文字,文字何其多也,我擔心他們不能堅持到底,更擔心他們因此覺得魯迅是個挺累人的家伙。這大概是老師或家長布置的作業(yè)。很多人對魯迅有一種近乎本能的畏懼或反感,恐怕正與對魯迅過早的被動性的接受有關(guān)吧。
今天,我們終于盼來了假日小分隊的活動,今天我們要到魯迅的故鄉(xiāng)紹興去玩。說起魯迅呀,他有兩個老婆。他的第一個老婆叫朱安,第二個老婆叫許廣平。到了魯迅紀念館,我們在大門口拍了集體照,請了一個導游阿姨作講解。我們首先來到了魯迅的祖居,聽導游講魯迅原來的名字叫周樹人,他的母親姓魯,魯迅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敬愛,取了魯迅的筆名。魯迅的祖居真大呀,我們轉(zhuǎn)了好幾個房間,我都轉(zhuǎn)得有點暈頭轉(zhuǎn)向。接著我們來到了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魯迅就在這兒背《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的。魯迅的老師叫壽鏡吾,是當年紹興城里最有名的私塾老師,也是最嚴厲的老師之一。學生不聽話的話,老師就會用戒尺打?qū)W生的手心,學生們都很害怕。有一次,魯迅的爸爸生病了,魯迅為了給爸爸找三年的陳蒼米就到鄰居家去要,可是沒有找到,但他趕去上學卻遲到了,挨了老師的批評。魯迅就在他課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一個小小的'“早”字來提醒自己,下次上學只準早到不準遲到。魯迅是一個追求上進的好孩子,讀書非常用功,學習成績也很好,后來成為一個有名的大學問家。我們要向魯迅學習讀書的時候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我還專門買了一塊讀書“三到”的鎮(zhèn)紙來提醒自己。
在導游阿姨的帶領(lǐng)下,我們又能來到了百草園。據(jù)說這里是魯迅小時候和同伴玩耍的地方,那里有很嫩的草,還有吃了會長生不老的何首烏。以后我們會學到一篇魯迅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章,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低矮的泥墻,高大的皂夾樹、光滑的石井欄。魯迅小時候在石井欄上跳上跳下,我們也在石井欄上爬上爬下。我們還在一塊刻有“百草園”字樣的大石頭邊拍照,男生一張,女生一張,大家一起一張,玩得可開心了。魯迅家那么大的房子因為魯迅爺爺?shù)目茍鑫璞装负髞肀毁u給了鄰居朱家,魯迅家住得簡陋起來,日子也變得窮了起來。
從魯迅紀念館出來,我們專門去品嘗了紹興的臭豆腐。紹興的臭豆腐聞起來臭臭的,吃起來香香的。我們還聽導游阿姨說,紹興有“三烏” ——烏氈帽、烏干菜、烏篷船。下午我們還真的去東湖坐了烏篷船,晃晃悠悠的,真是開心極了,也好玩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