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語錄 > 語錄體文言文代表作匯聚70條

          語錄體文言文代表作匯聚70條

          時間:2019-05-15 07:07

          1、司馬遷《史記》

          《史記》是我國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遷所著的史學(xué)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歷史,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讀中國歷史,不能不讀《史記》。

          2、《詩經(jīng)》

          《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nèi)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3、老子《道德經(jīng)》

          《道德經(jīng)》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百科全書”。有說它是言哲思的,有說它是言智術(shù)的,有說它是言兵事的。但它總的是說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故《道德經(jīng)》或可稱《得道經(jīng)》。《道德經(jīng)》文約義豐,全書5千余言,81章,分上下兩篇,上篇稱《道經(jīng)》,下篇稱《德經(jīng)》?!兜澜?jīng)》講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表達了宇宙和自然的總規(guī)律,《德經(jīng)》說的是處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進退之術(shù),表達了人類的人生觀和道德觀。“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載體,是“道”的體現(xiàn)。《道德經(jīng)》的智慧源于老子對世情的洞察和精微的思索,內(nèi)容涉及人性修養(yǎng),處世哲學(xué),治國之道、軍事哲學(xué),等等,老子思想根本上是經(jīng)世致用之學(xué)。

          4、司馬光《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及其助劉攽、劉怒、范祖禹等根據(jù)大量的史料編纂而成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上起周威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訖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歷史。書中描繪了戰(zhàn)略至五代期間的歷史發(fā)展脈絡(luò),探討了秦、漢、晉、隋、唐等統(tǒng)一的王朝和戰(zhàn)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幾十個政權(quán)的盛衰之由,生動地刻畫了帝王將相們的為政治國、待人處世之道,以及他們在歷史旋渦中的生死悲歡。時至今日,《資治通鑒》仍是一本了解和學(xué)習(xí)中國歷史的必讀之書。

          5、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云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shù)量多達五萬余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jīng)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薄短圃娙偈住愤x詩范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0首,在數(shù)量以杜甫詩數(shù)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xué)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6、孫武《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jīng)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zhàn)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jīng)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7、莊子《莊子》

          《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 ,是道家經(jīng)典?!肚f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哲學(xué)、藝術(shù)、美學(xué)與人生觀、政治觀等等。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gòu)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xué)意境,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莊子之語看似夸言萬里,想象漫無邊際,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議理。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北蛔u為“鉗揵九流,括囊百氏”。

          8、吳楚材《古文觀止》

          “觀止”一詞表示“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它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xué)塾使用的文學(xué)讀本?!豆盼挠^止》300年來流傳極廣、影響極大,在諸多古文選本中獨樹一幟,魯迅先生評價《古文觀止》時認為它和《昭明文選》一樣,“在文學(xué)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的不可輕視”

          9、孔子《論語》

          《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nèi)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漢民族的

          10、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內(nèi)容廣博,既有治軍為政之道,又有人生處世之談,自1879年初刊以來,廣為流傳,是研究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曾國藩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xué)說,講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xué)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xué)理論,其詩歌教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詩經(jīng)》

          2. 《詩經(jīng)》收錄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

          《詩經(jīng)》收錄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500多年間的

          3. 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最長的一首抒情詩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誰?

          《離騷》,作者屈原

          4.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5. 屈原在學(xué)習(xí)民歌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了哪種新的詩歌樣式?

          楚辭

          6. 先秦時期的歷史著作主要有哪幾部?

          主要有三部:《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

          7. 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是哪一部?

          《左傳》

          8. 《漢書》、《左傳》、《論語》和《國語》,哪個屬于語錄體散文集?

          《論語》

          9.《戰(zhàn)國策》這部歷史著作采用的是什么體例?

          國別體

          10. 秦代李斯的代表作品是哪篇?

          《諫逐客書》

          11.《馮諼客孟嘗君》一文中,“馮諼”是什么身份?

          門客

          12.《鄭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義必自斃”一語所指斥的對象是誰?

          共叔段

          13.“漢賦四大家”是哪四位?

          司馬相如,班固,楊雄,張衡

          14. 開創(chuàng)了我國紀傳體史學(xué)和傳記文學(xué)的先河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誰?

          《史記》,作者司馬遷

          15.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綜合性的圖書分類目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誰?

          《漢書·藝文志》,作者班固

          16. 收錄了從漢代到隋唐的全部樂府作品的詩集是哪部作品,編者是誰?

          《樂府詩集》,編者是宋代的郭茂倩

          17.被后人譽為“五言之冠冕”的是哪部作品?

          漢末文人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

          18.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什么特色?

          多寫五言詩,抒發(fā)了憂國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涼”之氣,被譽為“建安風(fēng)骨”。

          19.我國最早大量創(chuàng)作田園詩的詩人是誰?

          陶淵明

          20.蘇軾所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山水田園詩人是指哪一位?

          王維

          21. 鮑照詩作風(fēng)格勁健,富有文采,他對哪種詩體的發(fā)展有重要貢獻?

          七言詩

          22.“永明體”具有怎樣的特色,是誰創(chuàng)造的?

          “永明體” 講究聲律和對仗,是沈約、謝

          23.“志人”小說《世說新語》屬于什么體的小說,作者是誰?

          筆記體小說,作者是劉義慶

          24.“魏晉風(fēng)度”的主要載體是什么?

          《世說新語》

          25.魏晉南北朝時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學(xué)理論批評專著有哪幾部?

          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賦》、劉

          26. 清人王闿運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的詩人是哪一位,“孤篇”是指哪一篇?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7.李頎的《古從軍行》屬于什么內(nèi)容的詩?

          邊塞詩

          28.李商隱的《隋宮》屬于什么詩體?

          七言律詩

          29.被稱為“詩鬼”的唐代詩人是哪一位?

          李賀

          30.在現(xiàn)存唐詩中,哪三位詩人創(chuàng)作存量最高?

          白居易,有2888首詩

          杜甫,有1465首詩

          李白,有1045首詩

          31.“吳中四士”是指哪四位?

          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

          3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33. 唐代“山水田園詩派”以哪些詩人為代表?

          孟浩然、王維

          34. 唐代“邊塞詩派”以哪些詩人為代表?

          高適、岑參、王昌齡

          35.“詩仙” 和“詩圣” 各是哪位詩人,他們的詩歌各具什么特色?

          李白是“詩仙”,詩風(fēng)飄逸;杜甫是“詩圣”,詩風(fēng)沉郁。

          36.“元白”是指中唐時期的哪兩位詩人?

          37. 晚唐時的“小李杜”是指哪兩位詩人?

          李商隱、杜牧

          38. 什么是“古文運動”?

          針對唐初創(chuàng)作中的形式主義,中唐時的韓愈、柳宗元積極倡導(dǎo)“尊崇儒學(xué)”、“文以載道”,提倡恢復(fù)秦漢文章傳統(tǒng),強調(diào)語言“文從字順”和作家的修養(yǎng),力求改變文體、文風(fēng),這就是“古文運動”。

          39. 詞興起于何時,極盛于何時,是從哪里發(fā)展而來的?

          詞興起于唐五代,極盛于宋代,是由民間的“曲子詞”發(fā)展而來的。

          40.“花間派”詞人的詞作被編入哪部作品中?

          《花間集》

          41. “唐宋八大家”是指哪些作家?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韓愈、柳宗元

          42. 宋詞分為哪兩大流派,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誰?

          43. 第一個大量創(chuàng)制慢詞長調(diào)的詞人是哪一位?

          柳永

          44. 北宋詞人被稱為“二晏”的是哪兩位?

          晏殊,晏幾道

          45. 詞史上第一個以詩為詞,開拓詞境的詞人是哪一位?

          蘇軾

          46.《漱玉詞》是誰的詞集?

          李清照

          47. 提出抗金建議的《美芹十論》和《九議》是誰寫的奏疏?

          辛棄疾

          48. 辛棄疾的詞雄奇豪放,蒼涼沉郁,他獨創(chuàng)了什么詞體?

          稼軒體

          49. 代表元代文學(xué)的最高成就是什么?

          元雜劇

          50.“元曲四大家”是指哪四位,他們各自的代表作是什么?

          51. 什么是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數(shù)?

          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數(shù)兩種,小令由單支曲子組成,如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 · 秋思》;套數(shù)是由同一宮調(diào)若干支曲調(diào)連綴而成,如關(guān)漢卿的《南呂· 一枝花 · 不伏老》?!澳蠀巍笔菍m調(diào)名,“一枝花”是第一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標題。

          52.元代的哪部作品被譽為“雜劇之冠”,作者是誰?

          《西廂記》,作者王實甫。

          53.王實甫在《西廂記》中提出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愛情口號是哪一句話?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54.什么是章回小說?

          章回小說是以分回標題的形式展開情節(jié)的長篇白話小說。

          55. 明代的“四大奇書”是指哪四本書,各自的作者是誰?

          56. 明代的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指哪些作品?

          “三言” 指馮夢龍編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指凌

          57. 明代的“四大傳奇”是指那些作品?

          《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

          58. 《牡丹亭》是明代一部著名的戲劇傳奇,作者是誰?

          湯顯祖

          59. 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包括哪些作品?

          《南柯記》、《邯鄲記》、《牡丹亭》、《紫釵記》

          60. 明代小品文集大成的作家是哪一位?

          張岱

          61. 張岱的散文集主要有哪兩本?

          《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

          62. 清代文學(xué)成就最高的是哪種體裁,代表作品有哪些?

          小說,代表作品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李汝珍的《鏡花緣》等

          63. 李漁(笠翁)在哪本書中系統(tǒng)地論述了戲曲文學(xué)的特點及戲曲表演藝術(shù)?

          《閑情偶寄》

          64. “南洪北孔”是指哪兩位戲劇家,他們的代表作是什么?

          “南洪”是指洪昇,他的代表作是《長生殿》

          “北孔”是指孔尚任,他的代表作是《桃花扇》

          65. 清末四大譴責小說是哪四部作品,各自的'作者是誰?

          66. 1917年,陳獨秀在哪本雜志上發(fā)表了《文學(xué)革命論》一文,舉起文學(xué)革命的大旗?

          《新青年》

          67. 現(xiàn)代詩歌史上“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是哪幾位?

          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胡適等人。

          68. 胡適的主要著作有哪些?

          《嘗試集》、《白話文學(xué)史》、《中國哲學(xué)史大綱》、《中國章回小說考證》等

          69. 有“雨巷詩人”之稱的“現(xiàn)代派”詩人是哪一位?

          戴望舒

          70. 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是誰寫的,小說的名字是什么?

          魯迅寫的《狂人

          71. 郁達夫?qū)懙淖詡黧w小說叫什么名字?

          《沉淪》

          72. 長篇小說《子夜》的作者是誰?

          茅盾

          73.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由哪三部作品組成的?

          《家》、《春》、《秋》

          74. 曹禺的戲劇代表作有哪些?

          《雷雨》、《日出》

          75. 魯迅寫的《野草》和《朝花夕拾》分別屬于什么文學(xué)體裁?

          《野草》是散文詩集,《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76. 魯迅作品集中屬于歷史小說集的是哪一部?

          《故事新編》

          77. 《寫在人生邊上》是哪位作家的散文集?

          錢鐘書

          78. 抒情長詩《放聲歌唱》和《雷鋒之歌》的作者是誰?

          賀敬之

          79. “小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瑣碎

          80. 1918年,魯迅在什么雜志上發(fā)表了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新青年》

          81. 魯迅的小說集、散文集和散文詩集分別是哪些作品?

          小說集: 《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 《野草》

          82. 巴金的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各是哪些作品?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83. 錢鐘書的《寫在人生的邊上》、《人·獸·鬼》、《圍城》分別是什么體裁的作品?

          《寫在人生的邊上》——散文集

          《人·獸·鬼》——短篇小說集

          《圍城》——長篇小說

          84. 《傾城之戀》、《金鎖記》、《傳奇》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張愛玲

          85. 余華是哪一派的代表作家,他寫的著名長篇小說有哪些?

          先鋒派

          《在細雨中呼喊》、《活著》、《許三觀賣血記》

          86. 1998年余華獲得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xué)獎的小說是哪一部?

          《活著》

          87. 《京華煙云》、《吾國與吾民》和《生活的藝術(shù)》這三本書的作者是誰?

          林語堂

          88. 林語堂公開倡導(dǎo)“不談?wù)巍?,自稱“言志派”,成為哪一派的主要代表?

          論語派

          89.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最早以“問題小說”而聞名的女作家是哪一位?

          冰心

          90. 貫穿冰心全部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主題是什么?

          愛——愛自然,愛母親,愛兒童,愛人民

          91. 巴金先生在新時期出版的被譽為“講真話的書”的散文集是哪一部?

          《隨想錄》

          92. 《都江堰》是一篇游記散文,選自余秋雨的哪本散文集?

          《文化苦旅》

          93. 被譽為“詩壇祭酒”、“文學(xué)重鎮(zhèn)”的余光中的代表詩作是哪一首?

          《鄉(xiāng)愁》

          94. 舒婷的主要詩集有哪些?

          《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的詩》等

          95. 廣義的“詩歌”包括哪些形式?

          詩、詞、曲、賦

          96. 按照作品內(nèi)容的不同,散文可以分為哪幾類?

          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寫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97. 中國戲曲主要的表現(xiàn)手段是什么?

          唱、念、做、打

          98. 閱讀和欣賞戲劇(劇本)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戲劇人物、情節(jié)沖突、戲劇結(jié)構(gòu)和戲劇語言

          99. 小說的情節(jié)一般包括哪些環(huán)節(jié)?

          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和尾聲

          100. 閱讀和鑒賞小說,應(yīng)該把握哪幾個要素?

          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和語言

          文言文常識1

          1.《學(xué)弈》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寫弈秋教兩人下棋的事,說明了學(xué)習(xí)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故事體現(xiàn)了兩小兒善于觀察,敢于提問,說話有理有據(jù)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3.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鬃右簧难孕斜坏茏泳幊伞墩撜Z》一書。《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xué)說、哲學(xué)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等。

          4.理解句子。

          (1)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3)孰為汝多知乎?

          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文言文常識2

          (一)文學(xué)常識

          1、《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zhì)分“鳳、雅、頌”三大類。

          2、《論語》為“四書”之一,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是一部

          《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及其弟子政冶、教育、哲學(xué)、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動力的書。名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分孫丑》“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膝文公章下》。孟子說“大而化之謂圣”意思是說道理思想光大到能夠隨機變化的境界,就叫做圣人了。

          除此之外還有《墨子》《道德經(jīng)》《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

          3、《左傳》編年體史書。傳說是春秋時魯國史左丘明編著?!恫軇フ搼?zhàn)》選于此書。

          4、《戰(zhàn)國策》是一部戰(zhàn)國時代的國別體史書。載錄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的歷史事件,著重記錄了謀臣策士的策略權(quán)謀、言論舉止,反映了戰(zhàn)國這一特定的歷史階段中極其復(fù)雜的政治斗爭和尖銳的社會斗爭。

          5、《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間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本紀、世家、列傳、表書”在文學(xué)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蛾惿媸兰摇愤x自《史記》。它與《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6、“五經(jīng)”

          7、唐代詩歌成就最高,涌現(xiàn)出大批名家。

          初唐四杰: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中唐三大詩人:李白(詩仙)杜甫(詩圣,其詩有詩史之稱)、白居易

          晚唐“小李杜” :李商隱,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在恢淚始干”。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督洗航^句》

          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

          邊塞詩人:高適、岑參

          杜甫的“三吏”“三別”:

          三吏:《憧關(guān)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王安石、歐陽修、曾鞏

          8、宋代文學(xué)成就最高的是詞。代表宋代詞壇兩大流派風(fēng)格的人物是以蘇軾的豪放派和李清照婉約派。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過零丁洋》。

          9、明清時代四大古典小說是:

          《三國演義》(羅貫中?明) 《水滸傳》(施耐庵?明)

          《西游記》(吳承恩?明) 《紅樓夢》(曹雪芹?清)。

          10、《儒林外史》長篇章回體諷刺小說,作者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臨死的時候點兩根燈草就閉不上眼睛的人”就是這部小說中塑造的吝嗇鬼嚴監(jiān)生的形象。

          (二)文體常識

          1、古詩、近體詩:

          唐朝人把唐朝時盛行的格律很嚴的律詩、絕句稱為近體詩,把唐以前的格律不嚴、形式較為自由的詩稱為古體詩。現(xiàn)在一般把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而把其他的統(tǒng)稱為古體詩。古體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詩經(jīng)》、《樂府》也屬于古體詩。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別。律詩共八句,分四聯(lián):一二句為首聯(lián),三四句為頷聯(lián),五六句為頸聯(lián),七八句為尾聯(lián),偶句押平聲韻,中間兩聯(lián)的上下兩句要講究對仗。絕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體上與律詩相同,只是上下兩句的對仗要求不是很嚴。

          2、辭、賦、駢文

          辭即楚辭,屬詩歌。篇幅、句子較長,句式參差錯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為主,有濃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離騷》為其代表。

          賦,源于戰(zhàn)國后期,句子大體整齊押韻,間雜散文句式,著力鋪陳事物,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代表人物為司馬相如。

          駢文,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對偶句構(gòu)成,講究用典,詞藻華麗,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稱“四六文”,也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學(xué)過的《朱元思書》便是此種文體。

          3、詞、曲

          詞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詩歌的發(fā)展,故稱之為“詩余”。它有多種詞牌,各種詞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韻等。其句式長短不一,又稱為長短句。按字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長調(diào)(91字以上)、中調(diào)(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稱“元曲”,也是配樂的詩。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清唱曲,雜劇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為小令和套曲兩類,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組成,套曲也叫套數(shù),由多支曲組成。雜劇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其結(jié)構(gòu)是四折(相當于四幕)加一個楔子(序幕),其構(gòu)成有科(人物動作、舞臺效果的說明)賓白(人物對話、獨白等)、唱詞,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凈(花臉)、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規(guī)定其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押韻的固定格式。宮調(diào)表示曲調(diào)聲音的高低。

          4、表:是古代奏議的一種文體,只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說請求或愿望。

          5、說:古代的一種文體,既可以敘事也可以議論,常常是敘議結(jié)合,來表明作者的一些見解,與現(xiàn)代雜文大體相似。如《馬說》《愛蓮說》。

          6、記:古代的一種文體,有時用于說明,如《核舟記》;有時融敘事、寫景、議論、抒情于一體,如《岳陽樓記》等。

          7、銘:古代刻在器物上告誡自己或歌頌功德的一種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如《陋室銘》。

          文言文常識3

          一、重要作家作品

          先秦時期

          1,《詩經(jīng)》,又稱《詩》或《詩三百》,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500年的詩歌約305篇,分為“風(fēng)”“雅”“頌”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謠。形式以四言為主,手法多用“賦”“比”“興”?!对娊?jīng)》為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源頭。它與《書》《禮》《易》《春秋》合為儒家“五經(jīng)”。里面的名篇《關(guān)雎》《蒹葭》是我國最早的愛情作品,反映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著作,為孔門弟子編寫,是儒家思想的經(jīng)典之作。南宋朱熹把這部書和《孟子》《大學(xué)》《中庸》合稱“四書”。相傳,《詩經(jīng)》為孔子刪定。

          3,左丘明,春秋時期魯國史官。相傳《國語》《左傳》為其所撰。《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以記西周末年和春秋時期周,魯?shù)葒F族的言論為主。《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按照魯國國君的世系紀年,記載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許多史料。也稱《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

          4,《曹劌論戰(zhàn)》:《左傳》里的精彩章節(jié),記述了齊魯長勺之戰(zhàn),敘述了曹劌戰(zhàn)前獻策和戰(zhàn)中協(xié)助魯莊公。文章以簡明的問答形式,表現(xiàn)了曹劌的政治見解和軍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孟子(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今山東鄒縣)。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亞圣”之稱,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稱?!兜玫蓝嘀?,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魚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論述了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實行“仁政”的政治主張?!渡趹n患,死于安樂》論述逆境對人才成長、國家興衰的重要性。兩篇短文運用對比、舉例的論證方法,充分證明了觀點?!遏~我所欲也》也出自《孟子》,論述了“舍生取義”的重要主張。學(xué)習(xí)這篇文章,可以了解孟子散文“氣勢磅礴、感情強烈、生動活潑”的特點。

          6,《公輸》選自《墨子?公輸》,《墨子》是一篇以對話為主的敘述性文章,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表現(xiàn)他“兼愛”“非攻”的主張。

          兩漢時期

          1,劉向:漢朝人?!稇?zhàn)國策》是漢朝劉向所編,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xué)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趙國依次分國編寫,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fēng)貌,是研究戰(zhàn)國歷史的重要典籍?!多u忌諷齊王納諫》和《唐雎不辱使命》都是《戰(zhàn)國策》里的名篇。

          2,《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zhàn)國策》,描寫鄒忌婉詞規(guī)勸齊威王廣開言路、博采眾長、修明政務(wù)的故事,表現(xiàn)了鄒忌巧妙的說理技巧。

          3,《出師表》:作者為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

          4,《陳涉世家》:節(jié)選自《史記》?!妒酚洝窞槲鳚h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遷所著。原名《太史公書》,后世通稱《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編寫的一本歷史著作?!妒酚洝肥侵袊糯钪墓诺涞浼?,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史記》最初無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記》、《太史公》?!妒酚洝纷畛鯖]有固定的書名,有的稱作“太史公書”,也有稱作“太史公記”的。到了三國時期,這本書才被明確稱為“史記”。本書的體例如下:

          十表(大事年表);

          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并稱為“史學(xué)雙璧”。因此司馬遷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史圣”。與司馬光并稱“史界兩司馬”,與司馬相如合稱“文章西漢兩司馬”。

          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生平、政績);

          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

          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

          魏晉時期

          1,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東晉詩人、散文家。著有《陶淵明集》。

          著名篇章《桃花源記》《飲酒》。

          2,(南北朝)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xué)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學(xué)家。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xué)。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妒勒f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guī)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十分被看重。

          代表作品:《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依內(nèi)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方正”等三十六類,每類收有若干則,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shù)行,有的三言兩語,從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它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依內(nèi)容分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方正”、“雅量”、“識鑒”等等,共三十六類,每類收有若干則,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shù)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特性。

          《世說新語》主要記述世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tǒng)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實,這樣的描寫有助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huán)境,更讓我們明確的看到了所謂“魏晉清談”的風(fēng)貌。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述東漢末年至?xí)x代士大夫清高放誕的言談逸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風(fēng)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后來遭執(zhí)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shè)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yōu)閷U勑?;清議而不談?wù)?,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夸張、與描繪的文學(xué)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

          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xué)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xué)典故、等也多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后來筆記影響尤其大。

          唐朝時期

          1,王維:字摩詰,唐代杰出詩人、畫家。蘇軾對其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p>

          代表作品:《使至塞上》。

          2,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稱為“詩仙”,唐朝浪漫主義大詩人。

          代表作品:《行路難》、《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3,杜甫:字子美,被稱為“詩圣”,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被評作“詩史”。

          代表作品:《望岳》

          4,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代表作品:《錢塘湖春行》

          5,劉禹錫:字夢得,文學(xué)家,詩人。

          代表作品:《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陋室銘》

          6,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xùn)|,唐代文學(xué)家。

          代表作品:《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選自《柳河?xùn)|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學(xué)家。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xùn)|,故又稱柳河?xùn)|。其人文名遠播,與韓愈并稱“韓柳”,和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七人并稱“唐宋八大家”。

          7,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別墅,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代表作品:《赤壁》、《泊秦淮》

          8,溫庭筠(約812—866)原名岐,字飛卿——晚唐——詩詞人——花間派——詩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

          代表作品:《望江南》、《商山早行》

          9,李商隱(813—858):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為“三十六體”。

          代表作品:夜雨寄北》、《無題》

          10,李煜(937-978),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史稱李后主——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詩,被稱為“千古詞帝”。

          代表作品:《相見歡》

          宋朝時期

          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

          代表作品:《漁家傲》、《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借“記”名,表達對友規(guī)箴之意。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氣勢宏大。駢散結(jié)合語言凝練,形象富于音樂美。

          2,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

          代表作品:《登飛來峰》

          3,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xué)家,豪放派代表詞人。

          代表作品:《記承天寺夜游》《水調(diào)歌頭》

          4,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宋代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

          代表作品:《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寫景敘事抒情熔為一爐。以口訣記憶如下:

          秀麗環(huán)境精筆描,自然風(fēng)光變化多。

          勾勒與民同樂圖,抒發(fā)作者政(治)理想。

          排遣抑郁復(fù)雜情,與民同樂是主旨。

          5,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婉約派女詞人。

          代表作品:《如夢令》《醉花陰》

          6,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愛國詞人、將領(lǐng),豪放派代表詞人。

          代表作品:《西江月》、《破陣子》《》《》

          7,陸游:字務(wù)觀,號放翁,南宋愛國詩人。

          代表作品:《卜算子詠梅》《訴衷情》《游山西村》《》

          8,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南宋哲學(xué)家、教育家。

          代表作品:《觀書有感》

          9,文天祥:南宋愛國詩人。

          代表作品:《過零丁洋》

          10,郭茂倩(1041—1099),——《樂府詩集》——(郭茂倩——宋)——南北朝北方樂府民歌

          代表作品:《木蘭詩》《長歌行》

          11,趙師秀(1170~1219)——南宋詩人。字紫芝,號靈秀,又號天樂,著有《清苑齋集》

          代表作品:《約客》

          元明清時期

          1,馬致遠:元朝戲曲家,著有演繹王昭君出塞故事的《漢宮秋》等。

          代表作《天凈沙秋思》

          2,關(guān)漢卿:號已齋叟,大都(北京)人,元朝家。1958年被評世界和平理事會評為“世界文化名人”。

          代表作品:《竇娥冤》、《望江亭》、《救風(fēng)塵》、《單刀會》、《南呂?四塊玉?閑適》。

          3,《西游記》作者是明朝的吳承恩,是一部神話小說,書中記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取經(jīng),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的精彩故事,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本書主要描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和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等故事,贊揚了以孫悟空為主的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這部小說善于說故事,可讀性強;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物使人過目不忘;全書充滿了天馬行空的和大膽奇特的夸張。其中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尤其為人所熟知。

          人物形象及對應(yīng)的典型情節(jié)和性格特征:

          孫悟空: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紅孩兒、三借芭蕉扇;他勇敢機智、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取經(jīng)后被封為斗戰(zhàn)勝佛。卻也喜歡“戴高帽”、好勝心強、喜歡搞點惡作劇。

          豬八戒:四圣試禪心、三打白骨精、大戰(zhàn)流沙河;

          他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中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jīng)立下汗馬功勞,最后被封為“凈壇使者”。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唐僧:三打白骨精、四圣試禪心;

          他舉止文雅、性情和善,崇信佛法,佛經(jīng)造詣極高、嚴守戒律、目標明確、立場堅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堅不可摧;但有時賢愚不分、好壞不辨。他西行取經(jīng)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癡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jīng)。最后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jīng)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jīng)后被封為“金身羅漢”。

          4,《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被后人歸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xué)名著之一。其內(nèi)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迫落草,發(fā)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特別是通過眾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和反抗道路,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又名《忠義水滸傳》,全書定型于明朝。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

          這部小說人物形象生動惟妙惟肖;本書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鏈式結(jié)構(gòu),使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頭緒眾多而線索分明,在語言上,小說采用古白話,所以本書語言描寫生動形象,活靈活現(xiàn)。

          精彩章節(jié):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花和尚倒拔垂楊柳、景陽岡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

          人物形象及對應(yīng)的典型情節(jié)和性格特征:

          (花和尚)魯智深: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粗中有細、勇而有謀、豁達明理。

          (行者)武松:血刃潘金蓮、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崇尚忠義、勇而有謀、有仇必復(fù)、有恩必報,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

          (智多星)吳用:智取生辰綱;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豹子頭)林沖:誤闖白虎堂、風(fēng)雪山神廟、火燒草料場、雪夜上梁山;武藝高強、勇而有謀,但為人安分守己、循規(guī)蹈矩、被逼上梁山。

          (黑旋風(fēng))李逵: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場;嫉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頭腦簡單、直爽率真。

          (及時雨)宋江:私放晁蓋、怒殺閻婆惜、三打祝家莊;為人仗義、善用用人,但總想招安。

          (青面獸)楊志:楊志賣刀、智取生辰綱;精明能干、粗暴蠻橫。

          5,宋濂:元末明初文學(xué)家

          代表作品:《送東陽馬生序》,本文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序。

          6,《聊齋志異》:著名文言篇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xué)家?!傲凝S”是蒲松齡的書屋的名字,“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多數(shù)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的社會腐壞、黑暗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愿望。里面的名篇有《狼》等,告訴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7,吳敬梓:清朝文學(xué)家,代表作《儒林外史》。我們學(xué)過這里面的《范進中舉》??谠E記憶如下:

          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字敏軒來號粒民;

          晚年自號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詩文集》。

          《儒林外史》代表作,五十五回章回體;

          長篇諷刺小說第一部,揭露科舉制度的。

          8,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漢族,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14歲時母親病故,于是輟學(xué)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羅貫中也曾參與其中。“有志圖王”的羅貫中在蘇州結(jié)識施耐庵,以師徒相稱,兩人一同參加位于平江(即蘇州)的張士誠反元起義政權(quán),做過一段時間幕僚后離開。曾與另一位吳王朱元璋為敵,在明朝成立之后,羅貫中放棄讀書人步入官場的機會,創(chuàng)作《殘?zhí)莆宕费萘x傳》《隋唐志傳》等著作。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據(jù)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演義以史為據(jù),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diào)“忠義”;著重描寫戰(zhàn)爭,講述漢末黃巾之亂至魏、蜀漢及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tǒng)一百余年間歷史,刻畫了眾多英雄人物。

          開篇詩詞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zhuǎn)化。在對三國態(tài)度上,尊劉反曹鄙吳是民間的主要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隱含著人民對漢室復(fù)興的希望和皇室正統(tǒng)思想,盡管這些舊有觀點已不容于今日。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國演義時,把明代流傳下來的版本中不實譏望、怪力亂神之處刪除勘正。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稱:“因為三國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適于作小說。而且三國時底英雄,智術(shù)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都喜歡取來做小說底材料。”

          著名事件:黃巾起義—董卓亂政—逐鹿中原—曹操崛起—孫策立業(yè)—劉備興起—赤壁之戰(zhàn)—孫劉爭荊州—馬超興兵復(fù)仇—劉備成帝業(yè)—關(guān)張之死—諸葛用兵—六出祁山—司馬懿篡位—三國歸晉。

          精彩章節(jié):關(guān)羽在一杯熱酒未涼的工夫,斬了敵方大將華雄,收到曹操賞識敬重

          過五關(guān)斬六將:關(guān)羽與劉備失散,暫居曹營。曹操一心想收服關(guān)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賜美女、金銀、官職等物品,關(guān)羽獨留下赤兔馬,以便來日尋劉備方便。聽到劉備下落后,關(guān)羽將官印吊于屋中,帶上嫂嫂,奔向劉備。途中沒有曹操批準,在五個關(guān)口受到阻攔,關(guān)羽皆殺之闖關(guān)。后曹操命人加急送來出關(guān)令,也是日后關(guān)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的一個原因。

          三顧茅廬: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三次與關(guān)羽、張飛到草廬去請他,謙恭有禮,是后人善待臣子的佳話。諸葛亮發(fā)表了他著名的三分天下見解,稱《隆中對》。

          三氣周瑜:劉、孫聯(lián)合破曹,但孫吳的水軍都督周瑜氣量狹小,多次想法害諸葛亮而不得,被諸葛亮三次出招氣死,臨死前大喊:既生瑜,何生亮!

          草船借箭:周瑜讓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支箭,卻不給充足的材料和人力,本是想以此陷害。但諸葛亮妙算天象,用草人布在船的兩側(cè),趁第三天大霧潛入曹營,曹操多疑,不敢冒然出兵,便放箭攻擊,于是天明霧散,諸葛亮白得曹操十多萬支箭,命士兵大喊:謝曹丞相賜箭。

          借東風(fēng):孫、劉破曹須用火攻,但風(fēng)向不對,周瑜心急如焚,病倒在床。諸葛亮算出某日必有東南風(fēng),探望時便開了一個藥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周瑜痊愈,殺孔明之心頓起。諸葛亮便喬裝鬼神借風(fēng),一可令眾人對自己更加欽佩,二可趁機逃離東吳。

          赤壁之戰(zhàn):孫、劉聯(lián)手,在兵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抵御了曹操大軍。用火攻將曹操擊敗。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zhàn)役的經(jīng)典(還有官渡之戰(zhàn)、肥水之戰(zhàn))

          智算華容:諸葛亮算出曹操赤壁一敗后必將走華容道,但此時不能殺曹操,否則北方必亂,便將此人情送與了關(guān)羽。由于昔日曹操對關(guān)羽有恩,云長又極重人情,將曹操放走。

          水淹七軍:關(guān)羽負責守荊州,利用白河之水淹死敵人數(shù)萬大軍,取得勝利。

          大意失荊州:關(guān)羽由于自負,忘記了諸葛亮“東聯(lián)孫權(quán),北拒曹操”的計策,與孫吳結(jié)仇,被呂蒙裝作穿白衣的商人入了城,破了荊州。

          敗走麥城:關(guān)羽失掉荊州,被困麥城。劉備一個義子見死不救,終被孫權(quán)所殺。

          空城計:司馬懿攻打劉備,城中只剩下諸葛亮和一些老兵??酌饔闷嬗?,自己在城門上彈琴,幾個老兵打掃城門,門洞大開,司馬懿卻認為孔明一生謹慎,定有埋伏,遂走而不攻。

          火燒連營:劉備為關(guān)羽、張飛報仇心切,攻打東吳,卻不會用兵,在山林中扎寨。被陸遜火燒連營七十里,一敗涂地。

          托孤白帝城:劉備臨死前,在白帝城將劉禪托給諸葛亮,命其如可立則立之,不可便廢而自立。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諸葛亮死后,料定司馬懿定會知曉,趁機攻打,便命姜維將自己尸身保存好,口中放入麥粒。出兵時將自己放在陣前給司馬懿看。果然后者一看諸葛亮沒死,以為其乃天人也,不可算計,退兵而走。

          單刀赴會:關(guān)云長不帶兵將赴東吳魯肅之邀,然后借醉挾持魯肅,安全脫身,顯示出英雄虎膽及過人機智。

          千里走單騎:關(guān)云長掛印封金,護送兩位嫂子千里投奔大哥劉備,一路之上過五關(guān)、斬六將、最終完成使命。

          二、古代文學(xué)常識散記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曾鞏、歐陽修、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2,古典四大名著:《水滸傳》(施耐庵著)、《三國演義》(羅貫中著)、《西游記》(吳承恩著)、《紅樓夢》(曹雪芹著)。

          3,文章兩漢兩司馬:司馬相如、司馬遷。

          4,史界兩司馬:司馬遷、司馬光。

          5,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6,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7,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8,樂府雙璧:《木蘭詩》、《孔雀東南飛》

          9,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guān)吏》《新安吏》和《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文言文常識4

          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應(yīng)該說就具備了讀懂文言文的基本條件,并且也的確能通部分文句,因為古今語法差異不大,句子的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對現(xiàn)代漢語語法知識掌握比較牢固,并能熟練地分析各種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見句式也就能觸類旁通了。但古今畢竟有異,例如,若不懂古漢語賓語前置的知識,就譯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輸》)、“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章》),用現(xiàn)代漢語語序“硬譯”,則會譯成:“什么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舉起,是不用力氣。”這使人想起日本人說中國話。因此古漢語語法不但要學(xué),而且要認真學(xué)。力量要放在古今語法歧異之處,即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所謂特殊句式。這些特殊句式是: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特殊語序(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這些知識,隨中學(xué)

          1、可以借助虛詞知識掌握文言句式。如“者”、“也”常用在判斷句里;“哉”、“夫”常用來表感嘆;“乎”、“與”、“邪”、“何”、“盍”、“孰”常用表疑問;“之”、“是”常用來表疑問;“之”、“是”常用來作句子倒裝的.標志等等。

          2、要從與現(xiàn)代漢語的比較入手,掌握各種特殊語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牢記住這些形式。每一種形式要記一兩個典型例句,以便類比判斷。

          3、背記一些固定的句式結(jié)構(gòu)。如:

          “不亦……乎”?表反問,可譯為“不是……嗎?”(其中“亦”只起加強語氣作用,可不譯);

          “無乃……乎?”表推測語氣,比較委婉,可譯為“恐怕……嗎?”或者“莫非……吧?”;

          “得無……乎(耶)”表猜測、疑問語氣,可譯為“莫不是……嗎?”“能不……嗎?”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問的格式,都可譯為“把……怎么辦?”、“拿……怎么樣?”、“對……怎么樣?”;

          “……孰與……”表示“與……相比,誰……”,常可譯為“與……比較起來怎么樣”;

          “其……乎?”表猜測或反問語氣,可譯為“大概……吧?”、“難道……嗎?”;

          “何……為?”表詢問或反問,可譯為“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有以……”、“無以……”,前者可譯為“有什么可以拿(用)來……”,后者可譯為“沒什么可以拿(用)來……”;

          “有所……”、“無所……”,其中“所”是助詞,“所……”是“有、無”的賓語,所以前者可譯為“有……的”,后者可譯為“沒有……的”。

          了解古代文化常識是完整把握文言文內(nèi)蘊的必經(jīng)之路

          語言是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產(chǎn)物。文言文。不僅關(guān)涉著造字之源、句式之法、為文之妙,還包容著先哲之理、陰陽之變,乃至禮俗、宗法、地理、數(shù)術(shù),更與古代歷史密切相關(guān)。特別是先入我們中學(xué)教材的,又都是久傳不衰的華章,其內(nèi)蘊就更豐富、更深邃。那么,要準確理解古文文意,不具備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是不行的。我們在逐篇學(xué)習(xí)古文的過程中,要注意點滴積累,而且還要做必要的、較有系統(tǒng)的整理,如古代吏制,刑法,科舉制度,人的姓、名、號、謙稱、敬稱等等,不求過繁過細地掌握,但要大體了解。

          學(xué)習(xí)文言,還有一些重要環(huán)節(jié)(如誦讀,就非常重要),還要學(xué)會斷句,掌握翻譯方法等等,諸多環(huán)節(jié)和技能訓(xùn)練要同時進行,才能提高閱讀水平,達到中學(xué)大綱要求,完成中學(xué)階段文言文學(xué)習(xí)的任務(wù)。

          一、學(xué)習(xí)文言文,最應(yīng)該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詞、句式等方面的知識,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1、重視預(yù)習(xí),學(xué)會自學(xué)課前一定要借助注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預(yù)習(xí)時注意找出疑難字句提交課堂討論,向老師、同學(xué)請教。對重點字詞要進行歸類認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相當多的文言實詞是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我們要善于記憶、比較、歸納、整理,把“字詞”學(xué)“活”。

          2、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去理解、體會

          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顯示出來的,積累文言字詞不要死記硬背,而應(yīng)結(jié)合“語境”去揣摩。

          3、要牢牢記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種: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每種又有幾種不同形式,記住形式,便于識記和理解。

          二、語文教材強調(diào)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xué)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yǎng)語言感悟能力。誦讀可分四步進行:

          1、借助注釋,粗讀課文

          預(yù)習(xí)時完成粗讀任務(wù)。粗讀的首要任務(wù)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感知課文,從整體上初步地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結(jié)合注釋,根據(jù)上下文讀兩三遍,再連猜帶蒙,對課文內(nèi)容應(yīng)該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讀中要畫出疑難詞句,以備在課堂上提交討論。

          2、質(zhì)疑、解難、細讀課文

          通過課內(nèi)細讀,要能準確地正音、正形、斷句,要解決粗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要對文章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要增進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3、深入領(lǐng)會,精讀課文

          精讀時要力求讀出語氣、語調(diào)和節(jié)奏。通過精讀,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體會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鑒賞評價,熟讀課文

          這一步主要靠課后同學(xué)們主動進行。要熟讀成誦,要強化文言字詞的學(xué)習(xí)效果,深化對課文內(nèi)容、結(jié)構(gòu)的理解。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文學(xué)鑒賞、評價能力。

          沒有“文言”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話大師,文言學(xué)習(xí)形成純粹、典雅的漢語語感,文言是白話的根基。20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壇的上空升起了一片“璀璨”的群星,他們是魯迅、胡適、梁實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語堂、穆旦、張愛玲等等,他們光華四射、文采灼灼、風(fēng)流儒雅,他們學(xué)貫中西、鑒古知今。與其說他們是文學(xué)大師,不如說他們是運用白話語言的大師。他們的作品90%以上用白話寫成,他們靈動地駕馭白話,“壘筑”起白話漢語的華彩篇章。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文壇卻“頓失光彩”、“暗然失色”,再也沒有涌現(xiàn)出一個靈動地駕馭白話的“大師群體”,堪稱“白話大師”的只有寥寥幾位。

          形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當然很多,譬如社會政治動蕩等等,但一個最合理、最令人信服的解釋,也是最根本的解釋,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中小學(xué)階段截斷了系統(tǒng)的文言教育的“血脈”。這使得在20世紀下半葉成為文壇主流文人們,在孩童時期的語言“敏感期”階段,即13歲之前,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深入的文言教育。他們在語言“敏感期”所接受“語文教育”,即20世紀三四十年代之后的所謂“現(xiàn)代語文教育”,是在廢除文言的背景下,基本以白話為主體的、為本位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之后的人們,在語言“敏感期”,基本是“通過白話”來學(xué)習(xí)“運用白話”,而不是“通過文言”來學(xué)習(xí)“運用白話”。

          文言文常識5

          官員到某地任職,做一些相關(guān)的政事,實行一定的政策,會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貶評論。于是官員與百姓、官員與官員、官員與國君(帝王)之間就會有許多“動作”發(fā)生。

          詣:到,去。

          勸:①鼓勵,獎勵;②受到鼓勵、獎勵。

          課:考核、督促、征收。

          風(fēng)、化:教育感化。

          按、案:巡視,巡行;考察,核實,查明。

          游:①游玩,游覽; ②旅行,外出

          趣、趨:①小步走,跑;又引申為趕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劾:檢舉,揭發(fā)。

          白:告訴,報告。常用于官吏之間。

          短:進讒言,說壞話。

          害:嫉妒。

          聞:①聽說,聽見;②使知道,報告給……知道。

          折:指斥,指責,駁斥。

          讓:①責備,責怪;②謙讓,辭讓。

          黨:偏袒,伙同,包庇。

          矯:假托,假傳。

          質(zhì):作人質(zhì);抵押。

          次:①臨時駐扎(用于軍隊);②住宿,停留(用于個人)。

          輸:繳納(貢品或賦稅)——由“輸送、運 輸”引申。

          當:判刑,判罪。后多帶表示懲罰意義的 詞語。

          坐:①因……犯罪或錯誤,觸犯;②牽連,定罪。

          多:贊揚,欣賞。

          少:批評,輕視,看不起。

          這些常見的單音節(jié)詞,出現(xiàn)在紀傳文中的頻率比較高,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官員行為、他人(官場)反應(yīng)、社會評價方面來掌握。

          文言文常識6

          1表官職的官職名稱

          宰相:總攬政務(wù)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

          御史大夫:其權(quán)力僅次丞相。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中書省:中央行政機要機關(guān)。

          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

          太尉:軍事首腦。

          郎中:尚書屬下部員。

          宦官:宮廷內(nèi)侍,又稱太監(jiān)。

          侍郎侍中:宮廷侍衛(wèi)。

          校尉:漢代軍事長官。

          翰林學(xué)士:管文件,圖書,侍讀。

          太史:記史,管文收。

          國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構(gòu)。

          左右拾遺:唐代諫官。

          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巡撫:總攬一省行政軍事長官。

          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知,管理。

          太守:郡一級行政長官

          主簿:秘書。

          2表官職變化的 表授予官職的詞語

          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拜:授予官職。

          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

          除:任命,授職。

          授:授給、給予官職。

          賞: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

          封: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

          起:起用人任以官職。

          察:考察后予推薦,選舉。

          仕:做官。

          仕宦:做官,任官職。

          仕進:進身為官。

          3表罷免官職的詞語

          罷:免去,解除官職。

          絀、黜:廢掉官職。

          免:罷免。

          奪:削除。

          4表提升官職的詞語

          升:升官。

          擢:在原官上提拔。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

          遷:一般指提升。

          等:進用。

          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

          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權(quán)。

          拜:按一定禮節(jié)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 于升任高官。

          5表降低官職的詞語

          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

          貶:①降職;②降職并外放。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

          竄:放逐,貶官。

          左除、左降、左轉(zhuǎn):降職。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6表調(diào)動官職的詞語

          徙:一般的調(diào)動官職。

          調(diào):變換官職。

          轉(zhuǎn):調(diào)動官職。

          補:補充空缺官職。

          改:改任官職。

          出:京官外調(diào)。

          7表兼代官職的詞語

          兼:兼任。

          領(lǐng):兼任(較為低級的官職)。

          行:代理官職。

          署:代理、暫任。

          權(quán):暫代官職。

          判:高位兼低職。

          假:臨時的,代理的。

          攝:暫代官職。

          守:代理官職。

          8表辭官

          告老:官員年老。

          解官:辭去官職。

          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yǎng)老。

          乞身:古代認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 稱請求退職為“乞身”。

          乞骸骨:古代官吏請求退職,意思是使骸骨 歸葬故鄉(xiāng)。

          移病:上書稱病,為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 語。

          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這些詞除第⑦類外都有明顯的特征,即它們后面常帶表示官職或地點的專有名詞,這給我們的翻譯帶來了方便——可以不譯。

          更重要的是,官職的變動特別是主觀情緒明顯的降職和升職,往往是我們推斷翻譯主人公行為、事件中生難字詞的重要依據(jù)。

          三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①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yīng)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②正式的科舉考試分類: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會試,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yīng)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會試后同年四月舉行,地點在皇帝宮殿,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連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

          文言文常識7

          一、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2)用于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quán)”,“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

          【稱字】蘇軾為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

          【稱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陶淵明為靖節(jié)征士,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

          【稱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

          【稱郡望】韓愈雖系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

          【稱官名】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quán),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

          【稱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赤壁之戰(zhàn)》:“豫州今欲何至?”

          【兼稱】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后兩人先寫與作者關(guān)系,再稱名和字;

          【謙稱】(1)表示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xué)識淺薄。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nèi)。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xué)等,表示自己是新學(xué)后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不肖,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凹摇笔菍e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等?!吧帷庇靡灾t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如寒舍、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謙詞有: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子是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女子自稱妾;老和尚自稱老衲;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

          【敬稱】也叫“尊稱”。(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于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quán)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臺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jié)稱節(jié)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 (5)對于對方或?qū)Ψ接H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令閫(kǔn) (對方妻子)、令兄、令郎、令愛。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guān)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賢,用于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yīng)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于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后,遇丈人”(《論語》)。唐以后,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7)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jīng)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jīng)死去的母親為先慈或先妣,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一輩,如稱帝王的母親為太后,稱祖父為大(太)父,稱祖母為大(太)母。 (8)對尊長者和用于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10)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圣人,稱孟子為亞圣。后來,“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駕等。

          【特殊稱謂】主要有以下四種:

          (1)百姓的稱謂。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等。

          (2)職業(yè)的稱謂。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yè)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yè)的字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yè)身份。如《庖丁解?!分械摹扳叶 ?,“丁”是名,“庖”是廚師,表明職業(yè)?!稁熣f》中的“師襄” ,“師”,意為樂師,表明職業(yè)?!读赐鳌分械摹皟?yōu)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皟?yōu)”,亦稱優(yōu)伶、伶人,以樂舞戲謔為職業(yè)的藝人,后亦稱戲曲演員。

          (3)不同的朋友關(guān)系之間的稱謂。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jié)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jié)成的朋友叫“患難之交”;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竹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車笠交”;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4)年齡的稱謂。古人的年齡有時用一種與年齡有關(guān)的稱謂來代替。垂髫 (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偨鞘前司艢q至十三四歲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束發(fā)是男子十五歲。弱冠是男子二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知命是男子五十歲。花甲是六十歲。古稀是七十歲。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

          二、官吏任免

          (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 “于是辭相印不拜”。

          (2)除。拜官授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職,如《戰(zhàn)國策·燕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p>

          (4)遷。調(diào)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zhuǎn)調(diào)三種情況。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zhuǎn)調(diào)叫轉(zhuǎn)遷、遷官、遷調(diào),離職后調(diào)復(fù)原職叫遷復(fù)。 (5)謫。降職貶官或調(diào)往邊遠地區(qū)。《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6)黜?!镑怼迸c“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如《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p>

          (7)去。解除職務(wù),其中有辭職、調(diào)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diào)離屬于一般情況和調(diào)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如《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p>

          【察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察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薦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nèi)隨時考察、選取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jīng)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察舉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文學(xué)、茂才等。《陳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p>

          【征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稄埡鈧鳌罚骸斑B辟公府,不就?!?/p>

          【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p>

          三、科舉制度

          【科舉】指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对娫挾t·推敲》“島(指賈島)初赴舉京師”,意思是說賈島當初前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生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nèi)容基本是儒家經(jīng)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童生試】也叫“童試”;明代由提學(xué)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xué)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xué)學(xué)習(xí),所以又叫入學(xué)考試。應(yīng)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促織》“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己蟀l(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荚囉啥Y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yīng)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tǒng)稱進士。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yīng)試中選,應(yīng)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惫艜r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里“披宮錦”即指中進士?!都烂梦摹罚骸按蟾耪f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進士】參見“殿試”條。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度辶滞馐贰返谑呋兀骸白x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必暿繀⒓拥钤囦洖槿锥冀羞M士。據(jù)統(tǒng)計,在我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史上,考中進士的總數(shù)至少是98749人。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余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xué)習(xí)三年再授官職。

          【狀元】參見“殿試”條??婆e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為科名中最高榮譽。歷史上獲狀元稱號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參加殿試被錄取的大約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jīng)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會元】參見“會試”條。舉人參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余考中的稱貢士。

          【解元】參見“鄉(xiāng)試”條。生員(秀才)參加鄉(xiāng)試,第一名稱解元,其余考中的稱舉人。

          【連中三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xiāng)、會、殿三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據(jù)統(tǒng)計,歷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歐陽修《賣油翁》中提到的“陳康肅公堯咨”,陳堯咨與其兄陳堯叟都曾考中狀元,而陳堯叟則是連中三元。

          【鼎甲】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貢士】參見“會試”條。參加會試而被錄取的稱貢士。

          【舉人】參見“鄉(xiāng)試”條。參加鄉(xiāng)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舉人可授知縣官職?!度辶滞馐贰返谌貙懛哆M中舉后,張鄉(xiāng)紳立即送賀儀銀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戶也立時變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興得發(fā)了瘋。說明古代中舉后便可升官發(fā)財。

          【生員】即秀才,參見“童生試”條。通過院試(童試)的可稱為生員或秀才。如王安石《傷仲永》“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而稱秀才為茂才。

          四、地理知識

          【州】參見“郡”條?!堵≈袑Α罚骸白远恳褋?,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薄冻啾谥畱?zhàn)》:“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p>

          【道】漢代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設(shè)道,這是一種行政特區(qū),與縣相當。唐代的道,先為監(jiān)察區(qū),后演變?yōu)樾姓^(qū),是州以上一級行政單位。明清在省內(nèi)設(shè)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區(qū),而巡道只有監(jiān)察區(qū)性質(zhì)?!蹲T嗣同》“旋升寧夏道”,這里的“道”,指道的長官。

          【路】宋元時期行政區(qū)域,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薄队烙鰳贰ぞ┛诒惫掏压拧罚骸巴歇q記,烽火揚州路?!?/p>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队薰粕健罚骸爸竿ㄔツ?,達于漢陰。”“漢陰”指漢水南面。《游褒禪山記》:“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p>

          另《滕王閣序》一文中有: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今無此意。句意:自己和終軍的年齡相同,卻沒有請纓報國的機會。)

          文言文常識8

          一、與政事相關(guān)的常用詞

          官員到某地任職,做一些相關(guān)的政事,實行一定的政策,會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貶評論。于是官員與百姓、官員與官員、官員與國君(帝王)之間就會有許多“動作”發(fā)生。

          1.詣:到,去。

          2.勸:①鼓勵,獎勵;②受到鼓勵、獎勵。

          3.課:考核、督促、征收。

          4.風(fēng)、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視,巡行;考察,核實,查明。

          6.游:①游玩,游覽;②旅行,外出求學(xué)或求官;③交際,交往。

          7.趣、趨:①小步走,跑;又引申為趕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檢舉,揭發(fā)。

          9.白:告訴,報告。常用于官吏之間。

          10.短:進讒言,說壞話。

          11.害:嫉妒。

          12.聞:

          ①聽說,聽見;

          ②使知道,報告給……知道。對于義項

          ③要特別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統(tǒng)治者——國君,強化了這一點,閱讀時就不至于認為下文中國君和主人公發(fā)生的事件顯得突兀。怎么國君知道了并參加進來了呢?其實就是“聞”字在起作用。如“沒死以聞”,“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13.折:指斥,指責,駁斥。

          14.讓:①責備,責怪;②謙讓,辭讓。

          15.黨:偏袒,伙同,包庇。

          16.矯:假托,假傳。

          17.質(zhì):作人質(zhì);抵押。

          18.次:①臨時駐扎(用于軍隊);②住宿,停留(用于個人)。

          19.輸:繳納(貢品或賦稅)——由“輸送、運輸”引申。

          20. 當:判刑,判罪。后多帶表示懲罰意義的詞語。

          21.坐:①因……犯罪或錯誤,觸犯;②牽連,定罪。

          22.多:贊揚,欣賞?!案?、貴”等字,若帶賓語,就是意動,也意譯為此。

          23.少:批評,輕視,看不起。

          這是一些常見的單音動詞。我們基本可以按照官員行為、他官(官場)反應(yīng)、社會評價三個層面來掌握。

          二、官職人物常用詞語

          1.表官職的

          (1)宰相:總攬政務(wù)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

          (2)御史大夫:其權(quán)力僅次丞相。

          (3)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書?。褐醒胄姓C要機關(guān)。

          (6)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

          (7)太尉:軍事首腦。

          (8)郎中:尚書屬下部員。

          (9)宦官:宮廷內(nèi)侍,又稱太監(jiān)。

          (10)侍郎侍中:宮廷侍衛(wèi)。

          (11)校尉:漢代軍事長官。

          (12)翰林學(xué)士:管文件,圖書,侍讀。

          (13)太史:記史,管文收。

          (14)國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構(gòu)。

          (15)左右拾遺:唐代諫官。

          (16)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17)巡撫:總攬一省行政軍事長官。

          (18)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級行政長官

          (20)主簿:秘書。

          2.表官職變化的

          ①表授予官職的詞語。

          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公車特征拜郎中?!稄埡鈧鳌?/p>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如: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

          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如:舉其偏,不為黨?!蹲髠?襄公三年》

          知:韓琦鎮(zhèn)長安,薦知涇陽縣?!端问贰ず羁蓚鳌?/p>

          拜:授予官職。 如:……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征拜郎中?!稄埡鈧鳌?/p>

          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对贰べZ魯傳》:“延、至治間……選丞相東曹掾?!?/p>

          除:任命,授職。如:尋蒙國恩,除臣冼馬?!蛾惽楸怼?/p>

          授:授給、給予官職?!对贰べZ魯傳》:“秦定初恩授東平路儒學(xué)教授?!?/p>

          賞: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譚嗣同》

          封: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如: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欓T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職。如:魯居喪服闋,起為太醫(yī)都事。《元史·賈魯傳》

          察:考察后予推薦,選舉。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度龂尽侵鱾鳌?/p>

          仕:做官。如:學(xué)而優(yōu)則仕?!墩撜Z·子張》

          仕宦:做官,任官職。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孔雀東南飛》

          仕進:進身為官。如:邁少恬靜,不慕仕進?!稌x書·許邁傳》

          ②表罷免官職的詞語。

          罷:免去,解除官職。如: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段浩湮浒埠盍袀鳌?/p>

          絀、黜:廢掉官職。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封建論》

          免:罷免。如:免官削爵?!礉h書"貢禹傳〉

          奪: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稌╇u者事》

          ③表提升官職的詞語。

          升:升官。如:升(魯)臺都事。《元史·賈魯傳》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為后將軍?!稘h書"趙充國傳》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如:山濤(人名)作冀州(長官),拔三十余人。李白《與韓荊州書》

          遷: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誼傳》

          陟:進用。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成語“加官進爵”

          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權(quán)。 如: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端问贰ば翖壖矀鳌?/p>

          拜:按一定禮節(jié)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表降低官職的詞語。

          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对狸枠怯洝?/p>

          ①降職。如:貶連州刺史?!秳⒂礤a傳》

          ②降職并外放。如:貶邵州刺史,不半道,貶永州司馬?!缎绿茣ち谠獋鳌?/p>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fù)見?!恫肪印?/p>

          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如: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杜眯小?/p>

          竄:放逐,貶官。如:暫為銜使,遂竄南夷。(韓俞《進學(xué)解》)

          左除、左降、左轉(zhuǎn):降職。如:帝怒,乃罷(陸)贄宰相,左除(張)滂等官(《新唐書·裝延齡傳》)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應(yīng)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則民受其殃。(《后漢書·明帝紀》)

          ⑤表調(diào)動官職的詞語。

          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提升。《漢書·王尊傳》:“遷東郡太守。”

          徙:一般的調(diào)動官職。如:徙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quán)所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