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的家庭必給后代流下幸福,專做惡事的家庭必給后代留下禍殃。
2、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
3、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尚書·周官》
講道德,心安理得;做壞事,心勞日拙。
4、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渡袝ぶ芄佟?/p>
財富可以修飾房子,道德可以滋潤人身,使人心寬體胖。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ち夯萃跎稀?/p>
尊敬我的長輩,繼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hù)我的子女,繼而推廣到愛護(hù)別人的子女。
6、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
先顧禮義后求利益才算光榮,先求利益而不顧禮義便是恥辱。
7、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稇?zhàn)國策·魏四》
別人對我有恩德,不應(yīng)該忘懷;我對別人有恩德,不應(yīng)該不忘懷。
8、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禮記·曲禮上》
對自己喜歡的人要看到他的缺點,對自己憎惡的人要看到他的優(yōu)點。
9、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墩撜Z·學(xué)而》
與朋友相交往,說話要守信用。
10、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墩撜Z·顏淵》
君子以文章來交朋友,以朋友的幫助來培養(yǎng)自己的仁德。
11、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印るx婁下》
愛別人的人,別人永遠(yuǎn)愛他;尊重別人的人,別人永遠(yuǎn)尊重他。
12、克己復(fù)禮為仁?!墩撜Z·顏淵》
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禮,這就是仁。
13、德者事業(yè)之基?!恫烁丁?/p>
道德是事業(yè)的基礎(chǔ)。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過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宋·宋軾《晁錯論》
古代創(chuàng)立大業(yè)之人,不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堅忍不拔之意志。
15、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明·陽明《教條場諸生·立志》
志向不確立、猶如無舵之船,無繩之馬,飄蕩放縱,到何處去呢?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語·學(xué)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檢查自己——替別人辦事沒有盡心嗎?同朋友交往不誠實嗎?老師傳授的學(xué)業(yè)沒有復(fù)習(xí)嗎?”(責(zé)任編輯:技術(shù)中心)
17、在上不嬌,在下不諂,此進(jìn)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龔舍人書》
處在上位不驕慢,處在下位不諂媚,這是進(jìn)退的正確態(tài)度。
18、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清·朱柏廬《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別人看到,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壞事唯恐人道,這便是做了大壞事。
1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睹献印る墓隆?/p>
富貴不能迷亂心意,貧賤不能改變志氣,威武不能屈節(jié),這才叫大丈夫。
2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墩撜Z·述而》
君子心地寬闊,小人經(jīng)常憂愁。
21、為世憂樂者,君子之志也;不為世憂樂者,小人之志也?!渡觇b·雜言上》
為國而憂、為國而樂,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慮個人得失,這是小人的志向。
22、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美。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不學(xué)就不能增加才智,無志向就不能成學(xué)業(yè)。
23、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豈能害怕吃苦?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墩撜Z·子路》
自己作風(fēng)正派,不發(fā)命令政教也能順利實行;自己的作風(fēng)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別人也不聽從。
25、博學(xué)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禮記·儒行》
廣泛地學(xué)習(xí)永不滿足,身體力行永不懈怠。
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3、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
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5、不患人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1、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12、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3、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4、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5、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
17、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8、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21、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3、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4、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9、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30、子曰: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3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33、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34、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35、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3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7、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3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0、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2、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3、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吾日三省吾身。
6、君子五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7、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1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1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12、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為。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1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1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8、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19、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2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22、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3、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25、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
2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2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8、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9、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30、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31、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3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34、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5、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