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常識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下面是關于初中的文學常識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一、常見借代詞語:
1、桑梓:家鄉(xiāng)
2、桃李:學生
3、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學
6、烽煙:戰(zhàn)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fā):老人
16、桑麻:農(nóng)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并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并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chuàng)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孔圣人”,孟子被稱為“亞圣”,兩人并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xiàn)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圣”,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yōu)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傲凝S”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jiān)生。
三、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杰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杰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xiàn)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現(xiàn)代最杰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現(xiàn)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四、文化常識:
1、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chuàng)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后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xiàn)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nóng)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jīng)、史、子、集。
15、《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保喝?、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jīng)”是儒家的主要經(jīng)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x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nóng);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jiān)。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一、常見借代詞語:
1、桑梓:家鄉(xiāng)
2、桃李:學生
3、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學
6、烽煙:戰(zhàn)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fā):老人
16、桑麻:農(nóng)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并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并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chuàng)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孔圣人”,孟子被稱為“亞圣”,兩人并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p>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xiàn)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圣”,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yōu)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傲凝S”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jiān)生。
三、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杰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杰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xiàn)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現(xiàn)代最杰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現(xiàn)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四、文化常識:
1、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chuàng)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后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xiàn)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nóng)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jīng)、史、子、集。
15、《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保喝省⒘x、禮、智、信。
19、“四書”“五經(jīng)”是儒家的主要經(jīng)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nóng);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jiān)。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27、古代科舉
A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B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員。
C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D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附:(表格)
級別
(童試)院試 正式科舉考試
鄉(xiāng)試
會試 殿試
時間 每年一次
三年一次(秋) 三年一次(春)
會試后同年4月
地點 府(州)縣
省城
禮部(京城) 宮殿
應試者 儒生、童生
秀才 舉人
貢士 獲取功名
秀才 (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進士)前三名為:
狀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類: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
連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古代科舉考試。
五、詩句與人: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T葛亮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T葛亮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T葛亮
已知天下三分鼎,猶竭人謀就出師?!T葛亮
剛正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畎?/p>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畎?/p>
翁去八百年,醉鄉(xiāng)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歐陽修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翖壖?/p>
世上蒼痍,詩中圣哲;人間疾苦,筆底波瀾?!鸥?/p>
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奶煜?/p>
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汩羅江上萬古悲風?!?/p>
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吨傺?/p>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李清照
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jīng)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魯迅
稱朱自清:“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p>
列寧贊高爾基:“無產(chǎn)階級藝術的最杰出的代表?!?/p>
芭蕾舞的化身:烏蘭諾娃。
關漢卿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六、一句話評書:
①《三國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語)
③《夢溪筆談》: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英·李約瑟)
④龍爭虎斗:《三國演義》
⑤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
⑥雋永的說辭:《戰(zhàn)國策》
⑦不朽的戰(zhàn)爭藝術:《孫子兵法》
⑧舊時代的葬歌:《駱駝祥子》
七、人的稱謂:
(一) 稱字:幼時命名由父親長輩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鴻字雁冰,魯迅字豫才。
(二) 稱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年齡不限,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三)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如范仲淹稱文正,歐陽修稱文忠。
(四) 稱籍貫: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稱孟襄陽,柳宗元又稱柳河東。
(五) 稱官名:以人的官名來命名,如杜甫稱杜工部。
(六) 稱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來命名。如岑參:岑嘉州 柳宗元稱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對貴族功臣的封賜爵號(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謙稱:
1、 自稱: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稱: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
4、 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肖
5、 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謙詞:
尊長者自稱:在上
晚輩自稱:在下
老人自稱:老朽、老夫
女子自謙:妾
高中古代文學常識1
年齡稱謂:
1.孩提:指2—3歲的兒童。
2.垂髫: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指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fā))
3.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
4.黃口:十歲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
6.束發(fā):男子十五歲。(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
7.及笄:指女子15歲。(笄,謂結發(fā)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8.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
9.而立:男子三十歲。(立,即“立身、立志”)
10.不惑:男子四十歲。(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11.知天命:男子五十歲。
12.花甲:六十歲。
13.古稀:七十歲。
14.耄耋:八十歲。
15.鮐背之年:九十歲。
16.期頤:一百歲。
地理常識
1.九州,中國的代稱。一般指冀州、徐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廣義上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狹義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4.四海,指天下、全國。
5.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6.江東,指長江以東地區(qū),古人以東為左,故又稱江左。
7.江表,長江以南地區(qū),從中原看,地處長江之外,故稱。
8.五岳,分別是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稱建康、金陵、江寧、白下等。
10.揚州,又稱廣陵、維揚。
11.杭州,又稱臨安、武林等。
12.蘇州,又稱姑蘇、平江等。
官職變化
關于任職授官的:
①任:擔當,擔任。“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nèi)謀?!?/p>
②授:授官,任命?!扒彩拐叱贮S金印、赤韨縌,朱輪車,即軍中拜授?!?/p>
③除:任命,授職?!俺枷瘩R?!?/p>
④拜:授給官職?!鞍萘翞樨┫??!?/p>
⑤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摆w相征至長安,乃使人復召趙王?!?/p>
⑥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俺醣偎就礁?,除佐著作郎?!?/p>
⑦薦:推薦,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荀)彧薦嘉?!?/p>
⑧舉:推薦,推舉,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案嫡f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⑨起:起用人任以官職或重新啟用,任以官職。 “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孫顯于韓,起樗里子于國。三人者,皆張儀之讎也?!?/p>
⑩提:提拔。“然(魏收)提獎后輩,以名行為先,浮華輕險之徒,雖有才能,弗重也?!?/p>
?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吧綕骷街?,甄拔三十余人。”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號或爵位?!笆骨責o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p>
?贈: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步夫人卒,追贈皇后。”
?賜:賞賜有功之臣以爵位。 “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內(nèi)侯?!?/p>
?賞: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p>
關于提升職務的:
①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級到高級的升遷?!斑獮楹髮④??!?/p>
②進:用于較高職務。“于是忌進孫子于威王?!?/p>
③起復:恢復原職務。“蒙皇上隆恩起復委用,正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p>
④超遷、超擢:越級破格提升。“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p>
關于調(diào)動職務的:
①轉(zhuǎn)、移、調(diào)、徙:一般的調(diào)動,調(diào)遷?!罢{(diào)為隴西都尉。”“徙齊王信為楚王。”
②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升官?!胺竭M轉(zhuǎn)為博士。數(shù)年,遷朔方刺史?!?/p>
③出:指出京受任?!坝篮统?,出為河間相”
④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皩m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p>
⑤補:補充缺職或由候補而正式任命?!笆菚r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以望之為平原太守?!?/p>
關于兼職的:
①領:本職之外兼較低它職?!?范曄)服終,領新蔡太守?!?/p>
②攝:暫時兼代本職外更高職務。“羊舌鮒攝司馬。”
③權:臨時代職。“以京官權知,三年一易。”
④假:暫時代理。“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俊⒊夂虬儆嗳司??!?/p>
⑤行:代理官職?!疤嫘袀湮鋵④??!坝^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p>
⑥署:有“代理,暫任”的意思,指代理無本官的職務?!耙粤翞檐妿煂④?,署左將軍府事。”
⑦護:原官員短期離職,臨時守護印信,“護”有“統(tǒng)轄,統(tǒng)率”之意?!敖袢沾笸踝鸸僦?,令護軍。”
關于降級免職的:
①罷、免、解、黜、奪:官員因過失而解除職務?!澳肆T逐趙綰、王臧等。”“免官削爵?!?/p>
②放:委任委派,有時也指京官調(diào)任外地?!凹捶艑幭闹?,旋升為寧夏道?!?/p>
③貶、謫:因過失而降級?!百H連州刺史?!薄半泳┲喪匕土昕ぁ?/p>
④革、褫:皆為“革除”的意思,指撤職查辦?!皬埐M陳湯而坐以褫爵?!?/p>
⑤左遷:降級使用,貶官。“心猶恨之,遂左遷毓。”
⑥開缺:官員因故去職或者死亡,職位一時空缺,另選他人充任。
⑦致仕:帶職退休。
高中古代文學常識2
先秦篇
一、散文
(一)歷史散文
(1)《左傳》:
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止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記敘了春秋時期250 多年的史事。
(2)《國語》:
我國第一部的國別體史書,共21 卷。傳為左丘明所著。全書按不同國家記載了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從春秋末年到戰(zhàn)國初期?!秶Z》和《左傳》區(qū)別是《國語》寫不同國家,以記言見勝;《左傳》按年代編寫,長于記事。
(3)《戰(zhàn)國策》:
即《國策》,《國語》后又一部國別體史書,西漢末年劉向所編訂,共33 編。記事上起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 的著作之一。該書語言生動,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 "南轅北轍"等。
(二)諸子百家散文
(1)道家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生活于春秋時期。主張"無為",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guī)律,代表樸素辯證法觀點。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并能由對立而轉(zhuǎn)化。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河南)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F(xiàn)存《莊子》一書,33 篇,又名《南華經(jīng)》。代表作《逍遙游》。
(2)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仁"?,F(xiàn)存《論語》20 篇,是他的弟子記錄他與弟子們言行的語錄體專集。"論",讀lún ,擇也,選擇摘錄之意。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山東)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師。其中心思想是"仁義",主張實行仁政,強調(diào)"民貴君輕",重視民心向背。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著有《孟子》一書。
荀子,名況,尊號"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漢時避宣帝劉洵諱,改稱"孫卿",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針對孟子"性善論"提出"性惡論",針對儒家"天命論"提出"天行有常"的樸素唯物論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思想。
(3)墨家
墨子,名翟(dí),春秋時代魯國人,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jié)用"。著有《墨子》一書,今存53 篇。
(4)法家
韓非,戰(zhàn)國末韓國人,荀況弟子,法家學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賞、重罰、重農(nóng)、重戰(zhàn)者諸項政策,主張君主集權,反對貴族操縱政治?,F(xiàn)存《韓非子》55 篇。
▲春秋三傳:《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jīng):《周易》、《尚書》、《詩經(jīng)》、《禮記》、《春秋》。
六經(jīng):《易》、《書》、《詩》、《禮》、《樂》、《春秋》。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六義(詩經(jīng)):風、雅、頌、賦、比、興
十三經(jīng):《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jīng)》《爾雅》《孟子》
▲十家:西漢史學家班固概括為: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農(nóng)、雜、小說。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一)《詩經(jīng)》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作品?!对娊?jīng)》通稱為《詩》或《詩三百》,到漢代,儒家把它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共305篇。
內(nèi)容分 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叫"國風"共160 篇,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這是《詩經(jīng)》的精華,如《伐檀》、《碩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貴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數(shù)民 謠,內(nèi)容大都是記述周貴族歷史,歌功頌德的。"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 篇,多為貴族統(tǒng)治者祭祀用的樂歌舞曲。
手法分為"賦"、"比"、"興",形式以四言為主,多數(shù)為隔句用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詩經(jīng)》是我國詩歌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
(二)《楚辭》
西漢末年,劉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輯錄成《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它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風土物產(chǎn)和方言詞匯,所以叫"楚辭"。《楚辭》(浪漫主義)與《詩經(jīng)》(現(xiàn)實主義)成為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
屈原, 名平,字原,號靈均,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他開創(chuàng)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zhuǎn)變?yōu)閭€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tǒng)的奠基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 人。他用楚辭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即遭遇憂愁,"離"通"罹"),后人因此又稱"楚辭"為"騷體"。還有《九歌》、《九章》、《天 問》等?!渡娼肥恰毒耪隆分械囊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羅江自沉的紀念日。
▲ 風騷:"風"指《詩經(jīng)》"國風",騷指《楚辭》中《離騷》,后以此概指《詩經(jīng)》和《楚辭》。
屈宋:屈原、宋玉(屈原弟子,主要有《九辯》《風賦》《登徒子好色賦》《高唐賦》。)
三、其他
(1)《山海經(jīng)》:
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內(nèi)容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物產(chǎn)、藥物、祭祀、巫醫(yī)等。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zhàn)蚩尤"、"鯀禹治水"、"精衛(wèi)填海"、"夸父追日"等故事。
(2)《列子》: 列子,名御寇,戰(zhàn)國時鄭(河南)人,被道家尊為前輩,主"虛靜"、"無為"。
(3)《晏子春秋》:
記載齊國晏嬰言行軼事的著作,對當時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敗、勞動人民的饑寒交迫及各國之間的勾心斗角,都有真實反映,文章有較濃厚的文學色彩。
秦代篇
(1)李斯:
代表作是散文《諫逐客書》。秦王政十年(前237)下令驅(qū)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為秦王政采納。他在秦王政統(tǒng)一六國的事業(yè)中起了較大作用。
(2)呂不韋:
戰(zhàn)國末期韓國大商人,曾為秦國的相國。他集合門客編寫了《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雜家代表作。呂不韋還想出一個宣傳該書的辦法,"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即"一字千金"的由來。
漢代篇
一、散文
(一)政論散文
(1)賈誼:
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長沙、賈太傅,洛陽人。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有"疏"7 篇,《新書》10 卷58 篇;明朝人輯有《賈長沙集》。
《新書》反映了賈誼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開篇《過秦論》,總結了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張;《宗首》、《藩強》、《權重》等闡述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大政》、《修政》等提出了利民安民的民本思想。代表了漢初政論散文的最高成就。
(2)晁錯:
西漢政治家,作品有《守邊勸農(nóng)疏》《論貴粟疏》。
《守邊勸農(nóng)疏》,就抗御匈奴問題深入議論,首次提出屯田戍邊的建議,并周密地設計了實施舉措:如從罪人至庶民,廣泛招募,當免罪的免罪;由官府補償被匈奴奪去的損失等,以使屯戍者久安其處。此疏奏上后,即被文帝采納,定為國策。
《論貴粟疏》,提出了"欲民務農(nóng),在于貴粟"的觀點,扭轉(zhuǎn)了"谷賤傷農(nóng)"的狀況振興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增強了國力,對歷史上"文景之治"的局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歷史散文
(1)司馬遷:
字子長,西漢夏陽(陜西)人,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妒酚洝吩短饭珪?,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 韻之《離騷》"。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共130篇,本紀記帝王生平事跡;世家記貴族興衰史;列傳記不同階層社會著名人物事跡;表是全書敘事的聯(lián) 絡和補充;書是天文歷法科技專著?!妒酚洝放c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雙璧"。司馬遷與西漢司馬相如有"文章兩漢兩司馬"之稱。司馬遷與班固有"班馬"之稱。
(2)班固:
字孟堅,東漢扶風(陜西)人,修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開創(chuàng)"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辭賦以《兩都賦》最著名。
《兩都賦》分《西都賦》、《東都賦》兩篇。《西都賦》由假想人物西都賓敘述長安情況,以暗示建都長安的優(yōu)越性;《東都賦》則由假想人物東都主人介紹東都洛陽盛況,表明已超過了西都長安。后張衡《二京賦》、左思《三都賦》,在形式上都受其影響。
▲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三)其他
(1)劉安:
沛郡(江蘇)人,西漢思想家、文學家,漢高祖孫,襲父爵封為淮南王。招門客集體編著《淮南鴻烈》,也叫《淮南子》。 全書內(nèi)容龐雜,《漢書·藝文志》則將它列入雜家。其中最為著名的篇章有《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塞翁失馬》等。
(2)劉向:
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撰有《說苑》、《新序》,還整理修訂了《戰(zhàn)國策》、《楚辭》。
《說苑》:按各類記述春秋戰(zhàn)國至漢代的遺聞軼事,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不少篇章中有關于治國安民、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xiàn)了儒家的哲學思想。
《新序》采集舜、禹時代至漢代史事和傳說,分類編纂,與《說苑》一書性質(zhì)類似。
(3)王充:
王充是東漢偉大的無神論者。著有《論衡》,《訂鬼》是他的名篇。
《論衡》, 無神論著作,是針對這種儒術和神秘主義的讖緯說進行批判?!墩摵狻方忉屖浪字桑嬲帐欠侵?,即以"實"為根據(jù),疾虛妄之言。"衡"字本義是天平,《論 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的價值的天平。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的哲學文獻。正因為《論衡》一書反叛于漢代的儒家正統(tǒng)思想,故將它視之為"異書"。
《訂鬼》,選自《論衡》。王充生活的時代,各種鬼神迷信泛濫,危害社會,他著重對"死人為鬼,有知,能害人"的有神論思想進行了有力地批判,針對相對的提出了"死人不為鬼,無知,不能害人"的無神論主張。
(4)蔡琰:
東漢杰出的女詩人和書法家。字文姬,,東漢末年人,是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于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于(董)祀?!蟾袀麃y離,追懷悲憤,作詩二章。"這是《悲憤詩》由來。
二、賦 (我國古代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
(1)賈誼:
《吊屈原賦》,公元前176年,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歷屈原放逐之地,遂作此賦。此賦描寫了一個善惡顛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現(xiàn)對屈原深深的同情。但他不贊同屈原以身殉國,主張"遠濁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這才合乎"圣人之神德"。
《鵩鳥賦》,人鳥對話形式,開漢賦主客問答體之先河。作者向這只帶來死亡之兆的鳥兒訴說,得到的答案是死亡不過是萬物變化的一種,不值得為生留戀,為死悲傷。
(2)枚乘:
西漢辭賦家,代表作《七發(fā)》是一篇諷諭性作品。賦中假設楚太子有病,吳客前去探望,通過互相問答,構成七大段文字。在于勸誡貴族子弟不要過分沉溺于安逸享樂,表達了作者對貴族集團腐朽縱欲的不滿。
(3)東方朔:
西漢辭賦家,《答客難》以主客問答形式,說生在漢武帝大一統(tǒng)時代,"賢不肖"沒有什么區(qū)別,雖有才能也無從施展,有詼諧的特點,發(fā)泄了他懷才不遇的牢騷。
(4)司馬相如:
西漢辭賦家,代表作《子虛賦》《上林賦》。
《子虛賦》通過楚國之子虛先生講述隨齊王出獵,齊王問及楚國,極力鋪排楚國之廣大豐饒。烏有先生不服,便以齊之大海名山、異方殊類,傲視子虛。
《上林賦》是《子虛賦》的姊妹篇,描繪了上林苑宏大的規(guī)模,進而描寫天子率眾臣在上林狩獵的場面。
(5)揚雄:
西漢文學家,哲學家,作品《甘泉賦》《羽獵賦》,是仿《子虛》《上林》而作。
(6)張衡:
字平子,東漢著名科學家、文學家。代表作《二京賦》《歸田賦》《四愁詩》。
《二京賦》,包括《西京賦》、《東京賦》兩篇。二京,指漢的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陽。
《歸田賦》,散體抒情小賦的先驅(qū),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描寫田園隱居樂趣的作品。
《四愁詩》,張衡目睹東漢朝政日壞,天下凋敝,而自己雖有濟世之志,希望能以其才能報效君主,卻又憂懼群小用讒,因而郁郁,遂作《四愁詩》以瀉情懷。
三、樂府民歌
《樂府詩集》:
樂府詩總集名,南朝宋·郭茂倩編寫。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樂府原是當時官府設立的音樂機關,專事制作樂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間俗樂的歌辭。這些樂章、歌辭后來就叫"樂府詩",成為繼《詩經(jīng)》、《楚辭》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
代表作《孔雀東南飛》最早見于南朝徐陵編纂的《玉臺新詠》,是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部敘事詩。與北朝《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又與《木蘭詩》,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