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是林徽因薄情,曾經(jīng)隱晦給過徐志摩承諾說如果徐志摩離婚是可以考慮在一起的,也有說正是這樣徐志摩才急忙非要與張幼儀離婚不可,沒想到自己婚是離了林徽因卻不告而別,也有說徐志摩這條命終究是敗在了林徽因手里,因為是去參加她的演講會才急忙趕往北平,最終發(fā)生意外。
這些是非也好,曲折也罷,終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任由它去吧。
一九二零年英國倫敦林長民的住處。
已留洋三年的徐志摩慕名前來拜訪林長民,無意間看到一個小姑娘,清秀婉約,眼眸里都能透出水的的清純讓這個早已在歐美花花世界里情場老手嘆為仙子,妙齡含春的音容樣貌,令徐志摩為之傾倒無法自拔,體內荷爾蒙迅速分泌,迷的一塌糊涂,后來才知道小姑娘原來是林長民的千金—林徽因。
那時的林徽因才十六歲,而他,比其大八歲,還是有家室的男人,懵懂的林徽因并不知道這個打招呼時差點喊成叔叔的男人有何不同,也不曾想以后的生命的前半生都會和這個男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個男人于她會有整世的糾葛是非,那時的她并不懂什么叫愛情,畢竟只是個小女孩。
順帶說一句,徐志摩與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玩過一陣子角色扮演,兩人大寫情書,什么意思呢,就是林長民扮演有婦之夫,徐志摩裝作有夫之婦,兩人相互愛戀親昵,看了一些書信,瘆的慌,真受不了,文化人真是城會玩。
徐志摩是浙江海寧人,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這些大家應該是熟知了,點過即可,他出身名門,家境優(yōu)越,他父親徐申如是浙江硤山鎮(zhèn)巨富,按現(xiàn)在的說法是富二代的公子哥,留學去了讀了經(jīng)濟系,然并卵。后來去英國是為了投入哲學家羅素的門下,遺憾的是當時羅素已經(jīng)被學校除名了,只好在文學家狄耿生的介紹下進入了劍橋學習,初識林徽因的時候,他早已與張幼儀結婚,也已有個兩歲的兒子。
初識之后,一發(fā)不可收拾三天兩頭往林家跑,遠在他鄉(xiāng)的林徽因面對這個燈紅酒綠的都市,就像在大海中隨處漂泊的木舟,也需要心靈的慰藉,也會需要一個依偎的肩膀,正如她給朋友的信中寫道:
我獨自坐在一間頂大的書房里看雨,那是英國的不斷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國聯(lián)開會去,我能在樓下廚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頂大的飯廳里(點著一盞頂暗的燈)獨自坐著(垂著兩條不著地的腿同剛剛垂肩的發(fā)辮),一個人吃飯一面咬著手指頭哭——悶到實在不能哭!
理想的我老希望著生活有點浪漫的發(fā)生,或是有人叩下門走進來坐在我的對面同我談話,或是同我坐在樓上爐邊給我講故事,最要緊的還是有個人要來愛我。我做著所有女孩做的夢,而實際上卻是天天落雨又落雨,我從不認識一個男朋友,從沒有一個浪漫而聰明的人走來同我玩——實際生活上所認識的人從來沒有一個像我想象的浪漫人物,欲還加上一大堆人事上的紛糾。
記得之前在網(wǎng)上看過一段大意是說林徽因給徐志摩拍電報說自己孤單苦悶,徐志摩大喜連忙回電報表示安慰,沒想到工作人員告訴他說已經(jīng)有好幾個男人收到一樣的電報,原來林徽因群發(fā)了。當然,這也許就是個段子,并沒有出處。不過這段貌似成為林徽因濫情玩弄男人的罪狀,真有點欲加之罪的意思,不過話又說回來,現(xiàn)在長得好看點的女生誰還沒幾個備胎。
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長得好看的女生,她們的人生簡直就像開了掛一樣。
十六歲的林徽因不懂何為情愫,徐志摩的出現(xiàn)正好填上了這塊空白,一份美好的戀情,時間很關鍵,認識得太早或太晚,都不行。如果說徐志摩只是個會風花雪月的紈绔子弟,那林徽因也是會避而不見的,可偏偏還就是個大才子,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如果林徽因在來英國之前就和梁思成訂婚,也許徐志摩就放棄了,至少會收斂點,畢竟梁啟超還是他的老師,也就不會有后來的事了,也許他也不會早死,可人生從來沒有如果,對于那時的他們來說,命運安排相遇的.時間剛剛好,那么準,那么美。
他們一起漫步在康河的小道上,享受著倫敦慵懶的陽光,徐志摩給她看雪萊,拜倫的作品,他們一起聊文學,談談情說說愛。林徽因對文學的見解之深讓徐志摩驚訝,她身上的靈氣把徐志摩包裹的無法掙脫,一個浪漫感性的詩人在她的身上看到了畢生追求的東西—愛、自由和美。
“ 父親讓我出國留學,是想讓我將來進入金融界??墒腔找?,和你在一起時,我的腦子全都是詩句,我以后要做一個詩人,一生一世都要為你寫詩! ”
直白簡潔,單刀直入,不愧是情場老司機,他已經(jīng)亂了方寸,感性占據(jù)了他的所有思維,完全忘了大洋彼岸還有他的妻子,他的家。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 ,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 ,
不求有結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經(jīng)擁有 ,
甚至不求你愛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 ,遇到你 。
徐志摩對林徽因浪漫的狂轟濫炸不免風聲四起,譏諷無數(shù),也讓十六歲的林徽因感到不知所措。后來梁啟超知道后還寫信給他,讓他注意點影響,畢竟都是有身份的人,更何況徐志摩正鬧離婚。他看后回信一封,說的誠懇,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后寫了一句讓梁啟超也頗為感慨的一句話: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p>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最后梁啟超也就不再過問了,愿其好自為之。面對這種情況林長民也覺得玩過了,再不止住這對干柴烈火的男女,最后還不知道鬧出怎樣的笑話,如何收場,林長民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對有婦之夫徐志摩看得是清楚的,他并不適合做一個丈夫,便寫信給徐志摩:
“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為答,并無絲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誤解了?!?/p>
把話說得委婉,愿到此為止,各自安好。
的確,徐志摩是不適合做個丈夫的人,詩人的浪漫情懷只是讓他在尋找一段羅曼蒂克式的戀情,只是林徽因的出現(xiàn)正好填補了他的滿足感,即使沒有林徽因也會有個李徽因、王徽因之類的來替代,為了滿足他的浪漫,他沒有考慮過這事對林徽因的聲譽和前途,也不會考慮自己的家庭,今天他可以為了林徽因拋妻棄子,哪天也可以為了另一個女人拋棄林徽因,不過如此。
如果說給梁啟超的回信有給自己這荒唐的愛一個理由,那他對發(fā)妻的冷落乃至到后來的離婚說明他是真的被林徽因折服的迷失了自己,老話說叫昏了頭,在和林徽因打得火熱的時候,他的發(fā)妻張幼儀來了波士頓和他住在一起,當時忙著追求林徽因對她是很厭煩的,張幼儀是個傳統(tǒng)上的賢惠妻子,對徐家長輩都孝敬,把家里也打理的井井有條,可這一切徐志摩都視若無睹。張幼儀也無奈的黯然落淚,她知道丈夫的心早已不在這個家里,也不再她的身上,做的再多也是徒然。
后來,張幼儀懷孕了。徐志摩無情的說道:
“把孩子打掉吧?!?/p>
她弱弱的說道:“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彼浔卣f:“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她默默地流下眼淚,徐志摩堅決要馬上離婚,見張幼儀不答應,便一走了之,將張幼儀一人撇在波士頓,無奈的張幼儀最后在二哥張君勱的幫助下,在柏林生了二子彼得,只可惜早年夭折,讓她痛心不已。那時候的張幼儀對他來說就是個絆腳石,合法合理的擋在他瘋狂追求林徽因的道路上,他急需搬開這塊石頭,好義無返顧的去追求心中的女神,最好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他詩人般無端的念想,文藝和騎士的情結總讓他那么感性的看待一切,從沒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甚至是自私。他做的這一切林徽因是又驚又怕的,她也還只是個十六歲的孩子,她是不敢接受徐志摩這種接近瘋狂似的愛。
為了撲滅這在當時世人不看好且有點不倫不類的小火苗,再加上國內的林家人也聽到了流言蜚語極力反對,聲勢浩大,所以在一九二一年十月,林徽因隨父回國,回來的時候沒有跟徐志摩說,是不辭而別。
徐志摩是很慌張的,女神的離去讓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相思,也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真心,他就開始跟張幼儀鬧離婚,這次是鐵了心的離,最后趕到柏林,與結發(fā)之妻一番鬧騰之后,毅然堅持簽字畫押,正式離婚,這距離林徽因不告而別正好一年。當時的離婚還是很新鮮的,不像現(xiàn)在年輕人,為了擠牙膏一個往上一個往下開始的問題都能鬧離婚,徐志摩是近現(xiàn)代第一個離婚的男人,不禁讓人噓唏。
徐志摩是個受過西方教育的人,那種對愛對美偏執(zhí)的追求和倔強已經(jīng)是融入了他的信仰,他為了自己想要的,不會在乎世人的眼光,以至后來和陸小曼的結合也不被世人看好,可他還是頑固的愛上了,雖然說最后也是傷痕累累,頗有如果全世界背叛了你,我愿為你背叛全世界的氣概。他不會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這種世俗的責任對他來講就是個包袱,就像后來胡適評價他的那樣,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
?
【金庸的小說對聯(lián)】
自1950年代起,以“金庸”為筆名作原著創(chuàng)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歷年來金庸筆下的著作被改編為多部電視劇、電影、廣播劇等,對華語影視文化可謂重大貢獻,亦尊定其成為華人界最知名武俠小說作家之一的基礎。金庸早年于香港創(chuàng)辦《明報》系列報刊,他亦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金庸書名對聯(lián):
上聯(lián):飛雪連天射白鹿,
下聯(lián):笑書神俠倚碧鴛
各個字多代表的作品: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后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韋小寶七個老婆:沐劍屏、方怡、建寧公主、曾柔、蘇荃、雙兒、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雕俠侶》(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
飛在感情之天空,仇人與英雄
雪山玉璧定良緣,生死何去從
連城劍寶藏秘密,澄清江湖風
天地豪情誰動容,命逝寶劍鋒
射大雕喜結良緣,善惡互針鋒
白色良駒奔蒼田,少女遠望空
鹿鼎爵七女聯(lián)袂,黑白皆擅攻
笑天涯二人歸山,外物皆成空
書翻劍揮紅花雄,世事無常中
神劍揮落人心悚,俠侶過塵空
俠人二雄神掌落,撲朔迷離中
倚靠丈夫隱避世,青山攜蘭空
碧血南天興復志,壯志終成空
鴛鴦寶刀芒光顯,天下無敵鋒 橫批:西子棒心黯然去,秋波轉水中
黃藥師
碧海潮生難掩癡心一片
落英繽紛終埋玉人燦爛
橫批:誰明我心?
歐陽鋒
半生險惡卻有義子如此
倒走九陰反成奇功蓋世
橫批:有待后人
令狐沖
笑傲江湖吟九天
怎堪難對心中意
橫批:究竟愛誰?
張無忌
寶刀屠龍有九陽護體敢叫乾坤大挪移
倚天爭鋒兼圣火無敵難明元璋虎狼心
橫批:空負絕藝
金庸書名對聯(lián)
上聯(lián):飛雪連天射白鹿,
下聯(lián):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小說人物對聯(lián)
黃藥師
碧海潮生難掩癡心一片
落英繽紛終埋玉人燦爛
橫批:誰明我心?
歐陽鋒
半生險惡卻有義子如此
倒走九陰反成奇功蓋世
橫批:有待后人
令狐沖
笑傲江湖吟九天
怎堪難對心中意
橫批:究竟愛誰?
張無忌
寶刀屠龍有九陽護體敢叫乾坤大挪移
倚天爭鋒兼圣火無敵難明元璋虎狼心
橫批:空負絕藝
洪七公
一生正氣降龍掌中顯俠義本色
疾惡如仇打狗棒下無奸佞之徒
橫批:頂天立地
李莫愁
莫,莫,莫,莫道仙子本無情
愁,愁,愁,愁煞紅顏終變心
橫批:情為何物?
謝遜
文武雙全,獅王原本少年時
家毀人亡,恩師卻是禽獸心
橫批:終得善果
滅絕師太:
滅情滅愛單未滅爭強好勝暴戾習氣;
絕子絕孫唯不絕獨斷專行家長作風
橫批:滅絕了好
杏子林中不識平生義,聚賢莊上杯酒斗群雄,已知往日英雄氣盡逝,從此滄桑;
雁門關口盡領終身情,萬軍陣前斷箭震蠻主,未聞昔時浩氣歌長吟,至今纏綿。
橫批:遠山一峰
楊州無賴,坑蒙拐騙得嬌妻,
鹿鼎爵爺,陰險狡詐攀權貴。
橫批:小寶無敵
出身草莽為人木訥遇明師,勤能補拙終成俠之大者,
浪跡江湖處世忠厚得良緣,義難兩全不忘為國為民。
橫批:大智若愚
北俠師北丐,師徒皆俠之大者
西狂承西毒,父子均世上奇人
郭靖:
俠心俠骨可所謂俠之大者,
傻頭傻腦真能算傻人好運
橫批:命好沒轍
楊過
狂,傲,單臂斬盡天下只為不符心愿
癡,癲,一諾苦侯十六終成神仙眷侶
橫批:但為君故
郭襄
風凌渡口雪連天,終聞世間有男子如斯.
峨眉山上松如濤,紅塵隔絕伴古佛青燈.
橫批:一見楊過誤終生
喬峰
胡耶漢耶怎損英雄肝膽分毫,
情耶義耶卻使天下淚流滿襟.
橫批:好個男兒!!!
陳家洛
書劍雙絕領袖群倫一支紅花獨秀,
恩仇兩難怎堪進退萬里黃沙成冢.
家國天下
各個字多代表的.作品: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后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韋小寶七個老婆:沐劍屏、方怡、建寧公主、曾柔、蘇荃、雙兒、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雕俠侶》(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