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學家沈括首先記載了地磁偏角,說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使之磁化成為磁針,可以指南,而常微偏東。下面是關于指南針課文原文,歡迎閱讀。
指南針課文原文
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水浮多蕩搖。指爪及碗唇上皆可為 之,運轉尤速,但堅滑易墜,不若縷懸為最善。其法取新纊中獨繭縷,以芥子許蠟,綴于針 腰,無風處懸之,則針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 猶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方家用磁石磨成針(的形狀針頭鋒利),于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東,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動搖擺。(在)手中或碗邊都有可能這樣,運轉的速度很快,但在堅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過(在這幾種方法中)以懸掛為最好的。這個方法是取新產(chǎn)的絲綿中獨好的繭絲一縷,用芥菜的種子蘸蠟(抹在上面),系在針的中間(位置),在沒有風的地方懸掛,則針常常指向南方。 其中有的針則指向北方。 余家(的方法)指南,指北的都有。
指南針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借助字(詞)典,通過朗讀、默讀,對照譯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寫的《指南針》。全文僅用了95個字言簡意賅地介紹了我國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課后記:開篇我用一張指南針的實物幻燈片言簡意明地導入了新課,讓學生們對指南針有了一個形象地認識。
二,默讀全文,圈劃生字新詞
借助字(詞)典,為不認識的生字新詞注音。在正音基礎上,正確、清楚地朗讀課文。(個別讀、齊讀等形式) 全班交流:磁 cí 墜zhuì 縷lǚ 纊kuàng芥jiè 綴zhuì 予yú 課后記:在這個過程中,蔡若琳同學漂亮的回答給在座的同學及老師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她說:我不知“指爪及碗唇上皆可為之”中的“爪”字該zhǎo還是讀zhuǎ,當我看到譯文中“指爪”解釋為“指甲”時我知道了讀zhuǎ。一下就把她平時很好的學習方法展示給了大家。再就是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制作的幻燈片中寫上了“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中“予”字注音,應讀“yú”,課后連一些老師都說平時這個字忽略了,讀成了“yù”。
三,通過默讀,借助字(詞)典
對照譯文,圈劃、交流,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基礎上,自然、流暢地朗讀全文。 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 以:用 則:就指爪及碗唇上皆可為之 皆:都 為:安放不若縷懸為最善 縷:絲線以芥子許蠟綴于針腰 許:表約略估計 一點 綴:連接,文中指粘連無風處懸之 懸:掛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而:但是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予:我 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基礎上,思考問題。
1,要指南針指向南方,課文介紹了幾種方法?其中那種方法最好?其它方法各有什么特點? 課文介紹了四種方法其中“縷懸為最善”“水浮多蕩搖” “堅滑易墜”
2,制作 指南針需要哪些材料?磁石、針、新絲綿絮中單根的蠶絲和蠟⒊制作的方法、步驟怎樣? 先用磁石磨針尖,使針尖帶磁性。再拿新絲綿絮中單根的蠶絲,用 像芥菜大小的一點蠟粘綴在針的中間。最后在沒有風的地方把針懸掛起來。
五,制作指南針
課后記:制作指南針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給我啟發(fā)很大,原本我打算當堂讓同學們按照課本上指南針的制作方法和步驟來制作的。在此之前我也向物理老師請教過,覺得胸有成竹,到臨上課前一天晚上,我在家動手做了一次。這一做可打破了我原有的自信,也讓我明白了許多知識,我當即調(diào)整了制作指南針的步驟,即:我請同學首先把沒有磁化過的針懸掛起來。再在針尖處進行磁化。懸掛它再觀察。發(fā)生了什么奇妙的現(xiàn)象。這樣操作既簡單,學生們又能很快了解為什么磁化過的針鋒指南,為什么“予家指南、指北皆有之”。科學需要嚴謹工作作風。語文教學也如此。并在課上把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學中給我?guī)淼膯l(fā)如實地告訴給同學們:一個人決不能回避自己所犯的過失,一個人的成長就是在無數(shù)次的嘗試中獲得的。
六,拓展
介紹沈括及《夢溪筆談》 沈括——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坐標在古代西方人還不知道石油是什么東西時,中國老百姓已經(jīng)用這種黑色液體燒飯點燈了。這要歸功于我國古代的一位讀書人,是他經(jīng)過反復研究,弄清了這種東西的性質(zhì)和用途,動員老百姓推廣使用。這位讀書人還給它起了一個名字:“石油”,這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這位讀書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沈括(1031—1095)。 沈括是北宋年間錢塘(今杭州市)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和科學家,在天文歷法、數(shù)學、物理、化學、地理、地質(zhì)、醫(yī)學等學科中都有重大成就,西方人稱他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夢溪筆談》是一部大型的綜合性的學術著作,分故事、辯證、樂律、象數(shù)、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藥議十七目,共六○九條。
內(nèi)容涉及天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zhì)、地理、氣象、醫(yī)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數(shù)學方面,他發(fā)展了《九章算術》以來的等差級數(shù),創(chuàng)造出高等級數(shù)“隙積術”(二級等差級數(shù)的求和法)和求積法的“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物理學方面,他發(fā)現(xiàn)指南針所指的方向不是正南而略微偏東的現(xiàn)象,也就是現(xiàn)代物理學所稱的“磁偏角”,這比歐洲早四百多年。同時,還闡述了凹面鏡成像的原理。在天文學方面,他發(fā)展了前人之說,指出月亮本身并不發(fā)光,是太陽光照射在它上面才發(fā)光的,對日蝕、月蝕提出了合乎科學原理的解釋。 在地質(zhì)學方面,他由雁蕩山的地形,認識了水的侵蝕作用;從太行山巖石中的生物遺跡,推論出沖積平原形成的過程,等等。他曾經(jīng)花了十一年時間繪制成“天下郡縣圖”。1075年制成河北地形的立體模型,比歐洲制作同類模型早了七百年。在延州為官期間,他發(fā)現(xiàn)該地有石油礦藏,并且預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在他以前,人們稱石油為“石液”或“石漆”,是沈括最先稱這一礦物為“石油”的'。此外,他還詳細記載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貢獻,例如: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河工高超提出含龍堵口的先進方法,喻皓的《木經(jīng)》及其建筑成就,等等??傊豆P談》中的不少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和許多科技成就的記實,在當時都是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以致外國人也稱贊《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豆P談》雖采用筆記形式,但有考證、有描述、有記事、有議論,善于組織材料,運用充分的科學論據(jù),準確而明快的語言,簡練而優(yōu)美的文筆,把問題說得明白透徹,富有文學色彩。
七,作業(yè)布置
拓展閱讀沈括的《活板》,了解四大發(fā)明另一種——活字印刷術。 課后記:最后兩個環(huán)節(jié)是拓展學習與拓展閱讀。原本我打算拓展到指南針 的制作方法。同組的老師建議我拓展到沈括與《夢溪筆談》,可別小看這一句話,這一下我的思路就清晰出來。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渾然一體,且有了坡度。當我在教學過程中滿懷著對沈括的尊敬讀著:要不是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下了指南針、活字印刷術、記下了畢升這位古代的發(fā)明家,我們后人將會連畢升這個名字也不知道時,我的內(nèi)心同時充滿了對同組老師的感激。真是“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卑。?/p>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利用指南針測定方向,能嘗試制作指南針,培養(yǎng)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
2、過程與方法:知道指南針是用來測定方向的儀器,磁鐵指示南北的性質(zhì)做成的,了解指南針的用途及用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到科學技術能為人類服務,知道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
1、讓學生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學習正確使用指南針,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
2、使學生了解指南針的歷史。
教學準備:
指南針、條形磁鐵、縫衣針、線、透明塑料小碗、剪刀、膠棒紙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星期天,小明和小華去野外郊游,可是他們迷了路,怎么辦呢?你能幫助他們找到回家的路嗎?
學生回答。
預設(看大樹,大樹南邊枝葉茂盛;看物體的影子;看高山積雪的融化程度;用指南針……)
師:大家有這么多的方法呀!用哪種方法最準確呢?
生:指南針。
二、了解指南針結構和使用方法
1、大家見過指南針嗎?關于指南針都知道些什么?
學生回答(出示指南針)。
預設:磁鐵做成的,有刻度盤等
(預設:學生:我想知道指南針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學生:我想知道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北?學生:我想知道怎樣使用指南針?)
2、認識指南針結構和使用方法
(1)觀察指南針的結構: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艘粋€指南針。(出示觀察要求)
指南針由幾部分組成?各有什么特點?又有什么作用?指南針是根據(jù)什么原理制成的?
①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匯報
②學生將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進行全班交流。
師生總結:指南針有各種各樣的,但它們的構造基本相同。常見的指南針由磁針、支柱、刻度盤三部分構成。指南針是觀測方向的儀器,是根據(jù)磁鐵能指南北的性質(zhì)制成的。
(2)指南針的使用方法
①你會使用指南針來指方向嗎?磁針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小組輕聲討論使用指南針的方法,并試試看。
學生試著使用指南針并進行交流
②交流指南針的使用方法。通過剛才的閱讀
生:把指南針放平,指針停止擺動時,就能指南北方向了。
總結:大家說的不錯,只是不太完整;課本13頁上給了我們完整的方法,請大家讀一下。
(3)實踐活動
①用指南針來判斷教室的各個方向。
②走出教室,繼續(xù)判斷:學校大門和教室窗戶的`朝向;國旗與學校大門在我們的哪個方向。
(4)小結:可以學生進行總結,也可以老師提示進行。
三、制作指南針
1、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個指南針?要做一個指南針,要什么材料呢?(磁鐵)
2、出示各種各樣的磁鐵(條形磁鐵、蹄形磁鐵、小磁針、磁化的縫衣針?)把這些磁鐵放在桌子上,為什么不指南北?
3、討論:我們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是要使磁鐵自由的轉動,誰有好辦法?
4、根據(jù)你們的辦法,我們可以制作出各種形狀的指南針。出示材料清單,你們能擇其中的一些材料制作一個怎樣的指南針?
5、小組討論:你們準備制作一個什么指南針?需要什么材料?取材料進行制作。
6、學生制作,教師指導
7、展示各小組的制作(特別是不同的制作方法)及使用方法。交流在制作中的問題,討論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
8、教師小結:看看我們的指南針能否準確地指示方向?試一次能表明制作成功嗎?我們需要反復的實驗,才能提高準確性。(對學生制作情況進行評價。)
四、指南針的歷史
問:關于指南針還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學生回答
同學們頭腦中有這么多問題,這需要我們自己來研究尋找答案。下面根據(jù)自己課外搜集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尋找答案吧!
學生首先閱讀資料然后進行討論。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中,了解的掌握情況。
班內(nèi)交流匯報:下面就請同學們談談我們自己都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談剛才的收獲。通過本部分的學習學生能夠認識指南針的結構,使用方法。
介紹司南。(本部分如果學生已經(jīng)收集相關的材料可以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
不錯,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老的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四大發(fā)明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指南針就是四大發(fā)明之一?,F(xiàn)在就請跟著老師來了解一下指南針的發(fā)展歷程。
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人民就發(fā)現(xiàn)有一種石頭能吸鐵,并且能指南北。人們把這種石頭叫做磁石。
人們把磁石磨成一個勺形,把它放在一個非常光滑的銅盤上,這個勺形的磁石就慢慢地旋轉起來,待磁石靜止時,勺柄總是指著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后來,人們在司南的基礎上又發(fā)明了羅盤。古羅盤已經(jīng)很像現(xiàn)在的指南針,有磁針,有刻度盤,把羅盤裝在船上,可以給人們指引方向,到海上去航行。
大約在800年前,我國發(fā)明的指南針才傳到非洲、歐洲,成為世界各國不可缺少的指南儀器,大大促進了世界各國科學、文化、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現(xiàn)在,指南針做得更加精密,用途更加廣泛。當人們使用指南針時,都不會忘記我國古代人民對世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貢獻。
指南針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利用指南針測定方向,能嘗試制作指南針,培養(yǎng)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
2.過程與方法:知道指南針是用來測定方向的儀器,磁鐵指示南北的性質(zhì)做成的,了解指南針的用途及用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到科學技術能為人類服務,知道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
1.讓學生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學習正確使用指南針,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
2.使學生了解指南針的歷史。
教學準備:
指南針、條形磁鐵、縫衣針、線、透明塑料小碗、剪刀、膠棒紙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星期天,小明和小華去野外郊游,可是他們迷了路,怎么辦呢?你能幫助他們找到回家的路嗎?
學生回答。
預設(看大樹,大樹南邊枝葉茂盛;看物體的影子;看高山積雪的融化程度)
師:大家有這么多的方法呀!用哪種方法最準確呢?
生:指南針。
二、了解指南針結構和使用方法
1.大家見過指南針嗎?關于指南針都知道些什么?
學生回答(出示指南針)。
預設:磁鐵做成的,有刻度盤等
(預設:學生:我想知道指南針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
學生:我想知道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北?
學生:我想知道怎樣使用指南針?等)
2.認識指南針結構和使用方法
(1)觀察指南針的結構: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艘粋€指南針。(出示觀察要求)
指南針由幾部分組成?各有什么特點?又有什么作用?指南針是根據(jù)什么原理制成的?
①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匯報
②學生將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進行全班交流。
師生總結:指南針有各種各樣的,但它們的構造基本相同。常見的指南針由磁針、支柱、刻度盤三部分構成。指南針是觀測方向的儀器,是根據(jù)磁鐵能指南北的性質(zhì)制成的。
(2)指南針的使用方法
①你會使用指南針來指方向嗎?磁針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小組輕聲討論使用指南針的方法,并試試看。
學生試著使用指南針并進行交流
②交流指南針的使用方法。通過剛才的閱讀資料,我們對指南針有了更深的了解。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
生:把指南針放平,指針停止擺動時,就能指南北方向了。
總結:大家說的不錯,只是不太完整;課本13頁上給了我們完整的方法,請大家讀一下。
(3)實踐活動
①用指南針來判斷教室的各個方向。
②走出教室,繼續(xù)判斷:學校大門和教室窗戶的朝向;國旗與學校大門在我們的哪個方向。
(4)小結:可以學生進行總結,也可以老師提示進行。
三、制作指南針
1.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個指南針?要做一個指南針,要什么材料呢?(磁鐵)
2.出示各種各樣的磁鐵(條形磁鐵、蹄形磁鐵、小磁針、磁化的縫衣針)把這些磁鐵放在桌子上,為什么不指南北?
3.討論:我們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是要使磁鐵自由的轉動,誰有好辦法?
4.根據(jù)你們的辦法,我們可以制作出各種形狀的指南針。出示材料清單,你們能擇其中的一些材料制作一個怎樣的指南針?
5.小組討論:你們準備制作一個什么指南針?需要什么材料?取材料進行制作。
6.學生制作,教師指導
7.展示各小組的制作(特別是不同的制作方法)及使用方法。交流在制作中的問題,討論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
8.教師小結:看看我們的指南針能否準確地指示方向?試一次能表明制作成功嗎?我們需要反復的實驗,才能提高準確性。(對學生制作情況進行評價。)
四、指南針的歷史
問:關于指南針還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學生回答
同學們頭腦中有這么多問題,這需要我們自己來研究尋找答案。下面根據(jù)自己課外搜集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尋找答案吧!
學生首先閱讀資料然后進行討論。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中,了解的掌握情況。
班內(nèi)交流匯報:下面就請同學們談談我們自己都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談剛才的收獲。通過本部分的學習學生能夠認識指南針的結構,使用方法。
介紹司南。(本部分如果學生已經(jīng)收集相關的材料可以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
不錯,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老的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四大發(fā)明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指南針就是四大發(fā)明之一。現(xiàn)在就請跟著老師來了解一下指南針的發(fā)展歷程。
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人民就發(fā)現(xiàn)有一種石頭能吸鐵,并且能指南北。人們把這種石頭叫做磁石。
人們把磁石磨成一個勺形,把它放在一個非常光滑的銅盤上,這個勺形的磁石就慢慢地旋轉起來,待磁石靜止時,勺柄總是指著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后來,人們在司南的基礎上又發(fā)明了羅盤。古羅盤已經(jīng)很像現(xiàn)在的指南針,有磁針,有刻度盤,把羅盤裝在船上,可以給人們指引方向,到海上去航行。
大約在800年前,我國發(fā)明的指南針才傳到非洲、歐洲,成為世界各國不可缺少的指南儀器,大大促進了世界各國科學、文化、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現(xiàn)在,指南針做得更加精密,用途更加廣泛。當人們使用指南針時,都不會忘記我國古代人民對世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貢獻。
指南針教學設計2
教學背景分析:
指南針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他們只聞其名而并不太會使用指南針,更對其原理知之甚少。所以,我在進行本課的設計時,首先從找教室的方位入手,在同學們有爭議的情況下,引導同學們學會使用指南針來辨別方位。激起學生學習使用指南針的興趣。在學會使用指南針之后,讓學生了解指南針的發(fā)明,并對指南針的歷史及發(fā)展進行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認識指南針有指南指北的性質(zhì);
B、了解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
2、過程與方法:
A、會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B、培養(yǎng)學生會使用指南針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A、在了解指南針的過程中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指南針有指南指北的性質(zhì)。
教學難點:
正確地使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條形磁鐵、水槽、泡沫板、記錄表、指南針等。
教師準備:司南、指南魚的圖片或影視材料。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提問:同學們,我們來到自然教室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你能辨認請我們教室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嗎?
2.談話:看來大家的意見并不一致,怎樣能較快地解決這個問題呢?
二、新知探討
一)指導學生用指南針辨認方向
1.談話:誰會使用指南針呢?請給大家演示一下。(如果學生不會用,教師講解操作方法:將指南針放在一個平穩(wěn)的地方,等里面的指針不再晃動,再輕輕地轉動下面的刻度盤,將刻度盤上的“北”下面的三角與指針的三角重合,這時刻度盤上的東、南、西、北指示的四個方向就是正確的方位)
2.請同學們利用指南針再來辨認一下教室里的方位。
3.觀看:指南針在航海、飛機等地方為人們服務。
二)指導學生認識磁鐵有指南指北的性質(zhì)
1.提問:同學們看,這小小的指南針的發(fā)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多么大的方便,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你知道指南針是怎樣被古人發(fā)明的嗎?
2.學生自由談。(學生說不清時放課件-指南針的發(fā)明)
3.談話:今天我們也來像古人一樣,運用兩種工具來研究研究,你也可能發(fā)現(xiàn)指南針的奧秘呢?請看,把條形磁鐵放在漂浮盒上,將它平穩(wěn)的放在水面上。輕輕地轉動漂浮盒,當它靜止時請記下這時磁鐵兩端所指示的方向。
(要求:1、同樣的實驗要操作3—4次。2、在記錄單上記錄每一次實驗的結果。哪個小組既快又安靜的完成實驗,就可以得到小紅旗。)
4.學生實驗、記錄
5.指導學生匯報
6.提問:從這個實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7.講解:磁鐵指南的一端就稱為南極,用字母s表示,s是英文南的第一個字母。磁鐵指北的一端就成為北極,用字母n表示,n是英文北的第一個字母。這樣指南針就可以世界通用了。
8.提問:為什么磁鐵總是指向南北方向,換個木棍、塑料棒可以嗎?你們試試。
9.學生再次實驗。
10.提問:為什么磁鐵就能指示方向呢?這可能與什么有關?
11.學生交流討論
三)指導學生認識指南針的發(fā)明和發(fā)展
1.談話:通過了解磁鐵的這一性質(zhì),你知道這和指南針的發(fā)明有什么關系嗎?
2.講解:自古以來,人們就利用磁鐵指南北的性質(zhì)制出辨別方向的工具——指南針。它被充分利用在當時的旅行、航海等方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的指南針和它的發(fā)展。
3.提問:你還了解指南針的用途嗎?
4.談話:指南針的用途這么廣泛,你想自己制作一個指南針嗎?下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