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分鐘內(nèi):對孩子說什么?
情景:
女兒哭著要吃雪糕。
“不許再吃!你已經(jīng)吃過了!”類似這樣的話,不管你說得再聲色俱厲,其作用也只是讓孩子覺得他被迫做了什么,而無法讓他學(xué)會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所以,更有效的方式是告訴孩子你為什么不允許他那樣做以及他那樣做會導(dǎo)致什么后果——比如雪糕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可能會鬧肚子。
解釋緣由的時候,你的語言要盡量簡潔——孩子越小,你就要說得越簡單。你要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孩子除了需要了解自己做錯了什么,他還得知道怎樣做是對的:“你不能再吃雪糕了,因為你今天已經(jīng)吃過了。不過你可以吃個蘋果?!?/p>
說完這些,你就該就此打住。讓這件事這樣過去吧。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簡單的話往往容易給他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說得太多反而讓你想傳達的信息變得模糊和容易忘記。
如果孩子拒絕聽話或者堅決反對怎么辦?那就另找時間再跟他談,那時大家的心情可能都會比較好。
兩分半鐘內(nèi):要給孩子教訓(xùn)嗎?
情景:
4歲的兒子在大院里和鄰家
小孩打架。
有的父母認為,處罰對管孩子非常重要,但專家們卻不同意,認為處罰只有在你所有的解釋和說服都不管用的情況下才需要,而這種情況其實很少見。如果孩子在客廳里扔球,你只要把球拿走就行了,而不需要再處罰他。如果孩子觸犯的是一些你認為很重要的原則,那么你可以換個大家都比較心平氣和的時間再跟孩子談。
只有某些特殊的情況你需要給孩子一點小小的處罰,比如孩子故意犯錯,打了小伙伴,并且對你的制止毫不理會。這時,最有效的處罰就是讓孩子為他不聽話的行為負責,嘗到直接后果。你可以這樣對他說:“和小朋友打架是不對的,如果你以后還是這樣,就不能再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了?!?/p>
三分鐘內(nèi):強化效果有用嗎?
情景:
5歲兒子晚上打游戲不肯睡覺。
兒童教育和心理專家們那里流傳著做父母的八字箴言:“始終如一,說到做到”。別看孩子小,他們的思維方式可是很有邏輯性的。他們會認為:“如果爸爸媽媽沒有說到做到,那他們的話也就可以不聽了?!彼?,在規(guī)范孩子行為方面,你的規(guī)則可以很少,但一定要堅持貫徹到底。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一些你根本不會做到的威脅的話,什么“你以后不能再打游戲了”,除非你真的能做到。這樣做的結(jié)果只可能是傷了孩子的心又降低了你自己的威信。只要以身作則,和他一起關(guān)燈睡覺,效果比你說得出而做不到的強。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有一些口頭禪,有時候也許是無意中說的一句話也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甚至?xí)绊懙胶⒆拥奈磥?。以下這三句話請家長們不要對孩子說,否則會悔恨一生!
生活中很多父母在讓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如果做不好父母就會跟他說:“你怎么這么笨啊”這一類的話,其實這樣是非常不妥的',父母如果過多地質(zhì)疑孩子會讓孩子自己慢慢地也會認為自己很笨,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這樣會對孩子的智力活動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也會阻礙孩子智力發(fā)展。因此,作為父母需要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暗示,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xí)慣。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也會積極去面對而不是逃避。
有多少孩子是毀在了家長“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上的。其實家長所謂的為了孩子好就是把自己的思維強加在孩子,同時也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興趣愛好。其實孩子也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的,他們也有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跟父母說,但是他們的父母總是覺得他們年紀小不懂事,所以通常都會用“我都是為了好”這些話去扼殺了孩子的想法!
其實有時候父母認為的為孩子好未必就是為孩子好的,做父母的不應(yīng)該去扼殺孩子的想法,要給孩子一些發(fā)言權(quán),要肯定孩子的做。不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這樣只會害了孩子!
無論孩子做錯了什么家長都不應(yīng)該把不要你了這樣的話說出口。也許這只是一句氣話但是在孩子看來這句話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孩子犯錯了你可以適當教育但是如果你把不要他掛在嘴邊那么一定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很大的創(chuàng)傷,因為你傷害了孩子的自尊。
其實每一位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也需要注意方式,也許你說不要孩子了只是想讓孩子聽話一些。但是這往往會適得其反,不僅沒有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不要他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