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戰(zhàn)定乾坤!
2、天地間,人為貴。
3、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4、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5、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6、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7、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8、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9、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10、士死知己,懷此無忘。
11、恃武者滅,恃文者亡。
12、士有偏短,庸可廢乎!
13、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14、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15、月明星稀,烏雀南飛。
16、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17、打敗仗都打得這么漂亮!
18、欲殺賊,必先屈身事賊!
19、狐死歸首丘,故鄉(xiāng)安可忘。
20、我曹操雖狠,卻正邪分明。
21、選明達法理者,使持典刑。
22、計行如轉圜,事成如摧朽。
23、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24、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xiāng)?
25、為表不必三讓,又勿得浮華。
26、良臣事庸主,真乃人生莫大的痛苦!
27、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28、我是朝廷丞相,屬漢就是屬我,準了!
29、赤兔配關羽,寶馬配英雄,天下絕配!
30、欲取勝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敗之地!
31、人可以斷臂求生,怎么能斷頭求生呢?
32、劉備膽敢來攻城,即刻擒殺,提頭來見!
33、莫不有終期,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34、嗯,那就割掉他的舌頭,砸掉他的牙齒。
35、圣人之用兵,戢時而動,不得已而用之。
36、既然交戰(zhàn)就應該戰(zhàn)勝,卻為何要兵敗失城?
37、我的名有什么不能直呼的,不就是個人名嘛!
38、辭爵逃祿,不以利累名,不以位虧德謂之讓。
39、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40、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4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42、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43、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44、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45、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46、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47、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4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暮年,壯心不已。
49、仲達呀,你這個人有點兒本事,就是太狂妄!
50、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51、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斷發(fā)文身。
52、夫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
53、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54、既然蒼天不負我,我也絕不會辜負這片蒼天的。
55、天子授予官爵,人臣上表辭讓,不一定要三次。
56、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57、嚇破了膽的軍士再多也無用,驚弓之鳥,任其自去。
58、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59、甕中無斗儲,發(fā)篋無尺繒。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
60、我這份氣色,這份精神頭兒,那都是叫人給罵出來的。
61、沒有才能的人,不能立功,無益于國家,不得受祿賞。
62、人哪,罵是罵不倒的,譽滿天下者,往往也是毀滿天下。
63、世人只知道曹操之威,卻不知道曹操的恩典更重于威嚴。
64、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于此。
65、我曹操,生當豪杰,死亦鬼雄。斷不可堪忍受楚囚之辱!
66、吾將歸鄉(xiāng)里,發(fā)矯詔,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吾之愿也。
67、兵法之道,變幻無常,既要熟讀兵書,又不能被兵法所縛。
68、將者,如果不經歷幾次敗仗,如何能夠知道怎么去打勝仗?
69、你一個小小的太醫(yī)豈敢下毒害我,說出你的同黨我不殺你。
70、未聞無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祿賞,而可以立功興國者也。
71、嗯,好,來人,將他剩下的手指全部斬去,看他還有何可嚼?
72、計者,選將,量敵,度地,料卒,遠近,險易,計于廟堂也。
73、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zhàn)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
74、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路下八邦;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75、選其鄉(xiāng)之俊造者而教學之,庶幾先王之道不廢,而有以益于天下。
76、關羽的忠義,堪稱眾將之楷模,我寧肯他與我為敵,也舍不得殺他。
77、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78、所謂英雄,應該胸懷大志腹有良謀,上能洞察宇宙之妙,下能吞吐天地之機。
79、這個世上,從來就沒有百戰(zhàn)百勝的將軍,只有敗而不怠,敗而益勇并且最終取得勝利的`人。
8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81、周西伯昌,懷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jié)不隆。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82、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了,豈能后悔,如果劉備敢反,正好給我一個取他首級的機會。
83、上古有禮,君患疾飲藥,臣先嘗之;父患疾飲藥,子先嘗之。你待我如君如父,就請你先嘗嘗此藥吧!
84、失敗是個好事,失敗能夠教會我們如何成功;失敗能夠教會我們如何取勝;失敗能夠教會我們如何取天下!
85、吾祖宗世食漢祿,若不思報國,與禽獸何異?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間圖之,為國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
86、忠義有何不好呢?好得很,沒有忠肝義膽,談何英雄壯士。但是我要把關羽對劉備的忠肝義膽變成對我的忠肝義膽。
87、玄德啊,原來我以為,仁義就是仁義,豈有他哉,后來我明白了,仁義到了你這兒,就不光是世道人心啦,它還是殺人的利器。
88、不要憤怒,憤怒會降低你的智慧,也不要恨自個兒的敵人,因為仇恨會使你喪失判斷力,與其恨自個兒的敵人,不如拿它來為我所用。
第一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一共八個字卻稱贊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后來關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么說過,估計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S,否則也不會這么肉麻。
第二句: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馬家五個兒子,為大家熟知的只有馬良,馬謖哥倆。馬良的確才華出眾,為劉備坐穩(wěn)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較早。馬謖雖說智商較高,也一度取得諸葛亮的賞識,只可惜后來一步棋走錯,丟了街亭。因此當人讀起這一句話時,一則嘆馬良死得過早,二則嘆馬謖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第三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有人說《后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先不論是誰寫的,這里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是諸葛亮真實的寫照,也是最能表現(xiàn)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無力回天時的心情,也成為現(xiàn)代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第四句: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義》里,周瑜是心胸狹窄,永不服輸?shù)拇~,也只有當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時,才會由口及心地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只不過這句話過于自卑,長了諸葛志氣,滅了自己威風。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們主中格式化了。
第五句: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這是趙云迷們最津津樂道的評語,原因是在《演義》里趙云并不是作者重點描寫的對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場都是英姿颯爽,攻無不克,能得到主子這么一句肯定,當然是高興得找不到北了。不過也可以看出劉備沒有知人之能:趙云跟了自己這么多年,到這時才知道他的膽識,平時只給他一些壓糧運草,打掃戰(zhàn)場,保護家屬的雜活,真是埋沒英雄。
第六句: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馬徽一向看好諸葛亮和龐統(tǒng),曾經把諸葛亮比成姜尚,張良,所以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一點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經天緯地的本事,因此這么說也不過份。奇怪的是劉備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第七句: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當政時常常霸氣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還有些識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眾人,臨死時還給孫權留下了這樣的忠告,深刻看出了兩人的處事風格。事實也驗證了他的準確性,張昭主外事時主張投降曹操;周瑜主內事時把孫權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給了劉備。而二人各行其事時卻做得近乎完美。
第八句:生子當如孫仲謀
小時候看三國,很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底是在夸孫權還是在罵孫權。稍大了一點后才知道,曹操其實和孫權他爹孫堅是一輩的,這么說沒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孫權能守住父兄基業(yè),跟袁紹和劉表的.那幾個敗家子不同。怪不得辛棄疾很是欣賞孫權,并在自己的詞里引用了這句話。
第九句: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個人認為,在曹操說過的所有的話里面,這句話是最精辟的。難怪劉備會嚇掉勺子,連蒼天也打了個冷戰(zhàn),以為泄露了天機。其實曹操也就是這么一說,試探一下而已,后來又被劉備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正確的一句話。
第十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一句話,不僅給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國安邦之臣,在亂世則是獨霸一方的軍事首領。而曹操聽到這話面露喜色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說他能成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稱帝,在史書上成為王莽、董卓一類的人。
第十位:“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一共八個字卻稱贊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后來關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么說過,估計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S,否則也不會這么肉麻。精辟指數(shù):5.5
第九位:“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馬家五個兒子,為大家熟知的只有馬良,馬謖哥倆。馬良的確才華出眾,為劉備坐穩(wěn)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較早。馬謖雖說智商較高,也一度取得諸葛亮的賞識,只可惜后來一步棋走錯,丟了街亭。因此當人讀起這一句話時,一則嘆馬良死得過早,二則嘆馬謖聰明一世,糊涂一時。精辟指數(shù):6
第八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有人說《后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先不論是誰寫的,這里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是諸葛亮真實的寫照,也是最能表現(xiàn)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無力回天時的心情,也成為現(xiàn)代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精辟指數(shù):6.5
第七位:“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義》里,周瑜是心胸狹窄,永不服輸?shù)拇~,也只有當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時,才會由口及心地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只不過這句話過于自卑,長了諸葛志氣,滅了自己威風。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們主中格式化了。精辟指數(shù):7
b第六位:“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這是趙云迷們最津津樂道的評語,原因是在《演義》里趙云并不是作者重點描寫的對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場都是英姿颯爽,攻無不克,能得到主子這么一句肯定,當然是高興得找不到北了。不過也可以看出劉備沒有知人之能:趙云跟了自己這么多年,到這時才知道他的膽識,平時只給他一些壓糧運草,打掃戰(zhàn)場,保護家屬的雜活,真是埋沒英雄。精辟指數(shù):7.5
第五位:“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馬徽一向看好諸葛亮和龐統(tǒng),曾經把諸葛亮比成姜尚,張良,所以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一點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經天緯地的本事,因此這么說也不過份。奇怪的是劉備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精辟指數(shù):8
第四位:“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當政時常常霸氣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還有些識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眾人,臨死時還給孫權留下了這樣的忠告,深刻看出了兩人的處事風格。事實也驗證了他的準確性,張昭主外事時主張投降曹操;周瑜主內事時把孫權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給了劉備。而二人各行其事時卻做得近乎完美。精辟指數(shù):8.5
第三位:“生子當如孫仲謀”
小時候看三國,很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底是在夸孫權還是在罵孫權。稍大了一點后才知道,曹操其實和孫權他爹孫堅是一輩的,這么說沒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孫權能守住父兄基業(yè),跟袁紹和劉表的那幾個敗家子不同。怪不得辛棄疾很是欣賞孫權,并在自己的詞里引用了這句話。精辟指數(shù):9
第二位:“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個人認為,在曹操說過的`所有的話里面,這句話是最精辟的。難怪劉備會嚇掉勺子,連蒼天也打了個冷戰(zhàn),以為泄露了天機。其實曹操也就是這么一說,試探一下而已,后來又被劉備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正確的一句話。精辟指數(shù):9.5
第一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一句話,不僅給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國安邦之臣,在亂世則是獨霸一方的軍事首領。而曹操聽到這話面露喜色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說他能成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稱帝,在史書上成為王莽、董卓一類的人。精辟指數(shù):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