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為話題的作文1
21世紀,科技日新月異,人們生活水平也水漲船高,而中國人口眾多,資源是有限的,“共享”成了必經之路。
從最初的信息共享,到現在的資源共享,都從根本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轉變著我們的生活理念。
“共享時代”已經在我們心中生根發(fā)芽,但想完全走進共享時代,我認為主要有三步要落實。
首先,設備技術的完善是共享時代的基礎。如果大肆推廣一項不成熟、漏洞百出的技術,那幻想終究是幻想。就像介紹一個三歲且天資聰穎的孩子,你說他是大科學家,人們也只會一笑了之,畢竟就算他以后真是,那也是小半個世紀后的事兒了。但很幸運,以目前的共享單車、共享籃球來看,這第一關應該算是基本克服。
其次,這些共享新事物設計出來后,怎么用就成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就拿共享單車舉例,它的便捷有目共睹,但很多人卻抱著這反正不是自己的車的自私思想,從而有恃無恐,將車胡亂停放、破壞。我曾看到過一篇報導,兩個小男孩人手一輛共享單車,將兩車互撞并以此作為娛樂,他們的母親們則站在一邊閑談、嗑瓜子。如果共享資源的初衷是節(jié)省資源,那么那不計其數因人為破壞而報廢的單車則形成了更大程度的浪費。共享理念的普及和發(fā)展還并沒有擴散到每一個人心中。如果人民素質不能提高,不懂得去愛護這些“公共財產”,那么共享時代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共享理念的形成,對年輕人來說難點在于個人素質的提高,而對于老人來說,則是需要他們去逐漸適應這個日益數字化的時代,學會使用電子產品。一個理念的形成,是需要時間培養(yǎng)的,在大力的宣傳推廣下,共享理念才會漸漸會深入我們心中。
最后,就如其他領域,“共享領域”也需要一份規(guī)則,由政府制定,全面而合理的規(guī)則、公正平等的規(guī)則,有法可依、違法必究。這些法制建設,是“共享時代”真正到來的保障。
“共享時代”現在初見雛形,但既然認定了它為目標,我們就該力排萬難。這條路很長,但通往的地方很美,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做好自己,堅定目標,時刻準備做共享時代的人。在這個“共享時代”,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充耳不聞。
共享時代,是一次嶄新的變革,是需要所有人努力創(chuàng)造的新時代。
以共享為話題的作文2
現在,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如: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書店……它們與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密切的關聯,也在遂漸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理念。
共享單車是我們每個人耳熟能詳的詞,它在全上海分布面積很廣,它在金山也不例外,許多成年人通過掃車身上的二維碼,付了錢后就直接可以騎走了。但有些人在時限超過后,不但沒有把自行車停放到原來它所在的位置,而是把它推回了自己的車庫里。這樣做是錯誤的,如果每個人騎完共享單車就把它停進自己的車庫里,那么別人為什么還要加上“共享”這兩個字成為它的名稱呢?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一段經歷。
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天空不做美,突然下起了暴雨,我飛快地拿出傘,撐了起來。這時我發(fā)現前面有一個人在放有共享雨傘的筐里挑三撿四,一會兒拿出這把看看,覺得不好,又換了一把看了看,經過一翻挑選,終于拿出了一把雨傘,沒有付錢就直接撐開傘走了。我十分警惕地跟著他,一直跟到了家門口,我在這一路上東躲西藏地十分疲憊,但是看到他沒有把傘放回原位,而是把傘收回自家時,我頓時憤怒無比,恨不得直接把傘搶過來,這時我仿佛聽到了雨傘在說話:“親愛的朋友,請救救我吧,我是一把共享雨傘,我本來可以為更多的人遮風擋雨,成為你們的守護者,但是被他帶回家里,讓我為他一個人服務,這是不對的,快來救救我吧!”
我呆了幾秒后,快步走向前,對著那個人大聲說:“叔叔,請等一下!”那個人被我的聲音嚇了一跳,回過頭來看見了我。我上前一把搶過他手中的雨傘,退后了幾步,說:“這把傘是共享雨傘,是好心人給我們的方便的工具,它可以給許許多多的人提供服務。而你卻沒有及時歸還,還想把它帶回家里,如果每個人都像叔叔一樣,那么,做共享雨傘就沒有意義了?!闭f完,我轉過身走出了這幢大樓,不再回頭看那被我的話聽呆的叔叔一眼。
科技的發(fā)展給我們每個人都帶來了便利,共享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為了阻止故事中像那叔叔的人,讓我們行動起來,讓共享時代完全進入我們的世界,讓我們善于與他人共享吧!
以共享為話題的作文3
街上車水馬龍,所到之處皆可見這一新鮮事物——共享單車。共享單車的利與弊,您又可曾知呢?
自共享單車開發(fā),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便利,出門不必擔憂,尋輛共享單車即可綠色出行——不污染環(huán)境,也方便了許多,如今很多人吹著口哨,踏著踏板,車身靚麗,標志新潮,騎著單車好不愜意。我與父母也常攜共享單車飯后閑逛,晚風撩撥發(fā)絲,拂于面頰,引來一陣瘙癢,衣擺被風吹起一角,聽聞樹葉的沙沙聲,可謂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但偶爾也會出現尷尬之事。
某日一個暑假的傍晚,我與母親騎車前去校園,感受許久未聞的書香之氣。校內禁止騎行,便只好停于校外。我倆不過是在校內兜轉了幾圈,出校門一看卻已是“人在車無”。終還是渡步歸家的。
共享單車的確是便利,但有時也很無奈。想必很多人也經歷過同樣的“酸心事”。這,也只能算是一個小缺陷。新聞中播報共享單車遭惡意毀壞;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影響行人出行——單車來不及回收,新的單車繼續(xù)遭到破壞,單車的數量急劇猛增……。次數越來越多,愈演愈烈!而當下,又開發(fā)了共享籃球,共享書店等新事物。所獲的結果,怕是同此一般。
“共享”理念初心是好的,卻因人們不文明的行為而成為社會生活新的煩惱,口上說著共享的壞處,手上進行著規(guī)則的破壞,有時的確需要捫心自問,我們的行為對嗎?“共享”意為“共同分享”,因為不是自身的物品便可為所欲為?未免太令人動怒了。因是“共享”,才更應愛護。
面對“共享”一事我始終處于中立態(tài)度。人們對于“共享”所償所愿都曲解了本意。我做不了什么,只可在暗處唏噓,渴望人們能遵行基本的道德準則。
走出門,所見的依然是停放在路邊一排排各種顏色整齊嶄亮的共享單車,人們依然哼著小曲,蹬著踏板。我理理耳邊碎發(fā),盡量使自己少些惆悵。
但愿日后,不見到被破壞的單車,不見新聞上句句“共享”的矛盾,所見的是人們快樂的享受“共享”時代。
遠處,駛來一輛單車,身旁,拋來一個籃球,書店也正火熱。而他們嘴角的笑容,分外燦爛,懸在空中的太陽,也格外溫暖。
以共享為話題的作文4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籃球……越來越多的“共享”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在給我們帶來便利之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些許困擾。
現在家喻戶曉的共享單車確實方便,不僅花費少,操作也簡單,只要手機掃一掃,得到密碼,解鎖自行車,騎上就走,到了目的地也只需要把它停放好即可,無需歸還。它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許多上班族出了地鐵站,騎著它去公司,既節(jié)約了時間,天熱時又避免了衣衫濕透的尷尬;甚至一些情侶為了節(jié)約資金,也為了使婚禮特殊、奪人眼球,趕往結婚禮堂時都是帶著親朋好友們騎著共享單車去的;也有些阿姨叔叔是騎著共享單車去買菜;而我這個初中生,過了12周歲,去上各個提高班時,本應去擠公交,現在也會騎共享單車去,免了等車之苦……可見,共享單車的普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
然而,便捷的背后,還有困擾。路邊,街旁,甚至是小區(qū)里,大學里都停滿了藍色、黃色的共享單車,特別是,你們有沒有發(fā)現,一些本應供行人行走的街道上,擠滿了或藍或黃的自行車,它們歪歪斜斜密密匝匝的堆在一起,這不似一道風景線,反似一群攔路虎,以致行人都只能貼著馬路牙兒走;例如五角場C座寫字樓門前的十字路口處,本來供行人等候紅綠燈的地方,現在卻因共享單車的擠占,只能供兩個人勉強通過……
你們有沒有發(fā)現,共享單車,只要是零散停在路邊的,或倒、或歪、或斜,像一個個醉漢東倒西歪,極大地影響了市容,這一切的起因是什么?是因為人們的一時懶散,為了圖方便,有些人甚至把它用自己的鎖鎖上,以便占為己有。
本是方便大家,現在卻有些“禍害”在其中了,如何才能使之“物盡其用”呢?
相信大家看過這樣一條新聞:一個背著書包的男孩,把倒地的共享單車一一扶起,一輛“站不起來”的共享單車還被他拖靠在樹上,多么暖心的一瞬間哪!
如果每個人,在使用完共享單車后都把它停放好;如果每個人,看到亂停放的共享單車后都能上前把它扶一扶、擺放好。共享單車的弊處,將不復存在。
只有每個人,都擁有強烈的公共意識、責任心,并將其付諸于行動,我相信,共享時代,將會變得和諧而美好,才能更好地造福人們!
以共享為話題的作文5
近些年來,從共享單車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僅拿可愛的小黃車來說,為學生上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校門口方圓十里數它占了最多的土地,上下學時黃色河流川流不息。
然而,隨著共享資源的普及,也暴露了一些人們素質上的問題。還拿可愛的小黃車來說,在近階段嚴抓不文明現象之前,小區(qū)里少了二維碼的小黃車也不在少數,有些還被無情的鎖了起來,成為某些低素質的人的專屬交通工具。所幸,經過數次曝光和各部門嚴管之后,這種現象大為減少,不過不知道還有沒有悄悄頂風作案的。
無數事實顯示,由于某些人的低素質,共享資源始終無法完全普及開來。目前很多資源共享之前,都要給其加上層層防護,但有些屏障一加,共享資源本身的優(yōu)越性便利性也受到了影響,達不到共享效果。但不添加防護,全民所有的共享資源不知哪天就成了一人獨有、全民沒有。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而其根本性的結癥:素質問題,卻始終沒有解決。
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進入了人們視線,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素質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顯著,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人們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但要真正達到一定高度,還要經過一段漫長的路程。這個過程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社會在發(fā)生變革,雖看不到變革的盡頭,但能看得到伴隨著這場變革,生活的不斷變化。盡管各種小惡未完全消失,但越來越多的大善卻開始萌芽,網上共享信息的管理員,生活中共享物品的看護者,許多人懷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主動去守護它們。共享資源的春天即將來臨。
最后,說一件我遇到的事,前些天放的略晚了一些,校門口的小黃車不夠了,留下了幾個人面面相覷。其中一個抱怨:“車怎么這么少!”另一個笑侃:“人口基數大嘛,車就顯得少了,沒有對比沒有傷害?!币粋€人接過話茬:“可不是嗎,又不可能人手一輛的咯,除非你去搶一輛。走吧,共享單車我指望不上了,還是靠自己家的‘11’路?!北娙硕脊笮Γ骸耙獡屇闳專 蔽衣犞胧呛眯Π胧菬o奈,搶共享單車的梗也不知道誰發(fā)明的,火倒是火的不行,只不過希望這種閑談笑料,在實際中永遠不要出現才好。
以共享為話題的作文6
共享,也許對現在的人來說并不陌生,隨著共享單車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共享設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逐漸改變了我們對這個時代的固有思想。
共享,這兩個字。初見時我也只將它拆來理解。“共同享有”,我細細琢磨,卻也只是在最終將它與“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粗略地聯系在了一起。再一次見到這個詞便是在某軟件的熱搜中,我饒有興致地點開一看,卻發(fā)現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蘊涵著許多。
共享,是一種寬闊大度的培養(yǎng)。古代賢人常有廣曠豁達的胸襟與遠大的抱負,但這種值得每人學習的傳統(tǒng)美德卻在歲月中如細沙般沉淀。不敢說全部,但當今社會的大多數都基本以自我為中心,利益為首要。而這時共享時代的降臨便使這種世態(tài)有所改變?!芭c人共享”這種理念在人們腦中播下一粒種子,它的受歡迎程度使這顆種子破土,發(fā)芽,直至生成參天大樹。
共享,是一種道德品質的考驗。就在人們被“共享”這個理念所滲透時,一系列的考驗也隨之而來。共享真的安全么?我相信這時許多人心中的疑問。被社會世俗所洗滌的人們,有些一直不堅定的已被沖走,與大多數人所走的路背向而行。議論共享時代的新聞中常有所謂“共享單車被盜”、“共享圖書被毀”的報道。這不是恰好是對我們的考驗么?有時共享就像一面鏡子能看清自己的內心究竟映射著何物。
共享,是一種時代的'進步。歲月從未停止過它的腳步,它踏著輕快卻又踏實的腳步,一步一步地創(chuàng)造著更為便捷,更為耀眼的時代。從工業(yè)革命,再到平日與我們緊密相連的信息時代、共享時代。人們驚嘆于社會的方便,物資的紛繁,卻在享受的同時,更加致力于對祖國的報效。
共享,是一種社會的改變。我們無法否定的是,群眾的力量是最強有力的。一個人也許力量微不足道,但共享時代的出現乃至發(fā)展,正是體現了社會的默認與支持,所有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才能更有力地使時代進步,讓社會發(fā)展。
共享就好似家中窗臺的那盆小花,偶有一天閑來無事丟了課種子進去,見它發(fā)了芽便上了心,日日灌溉它,夜夜照料它,即使它生長得慢,但仍為房間增添了一抹亮色,我期待著,也付出著,只為它有一日開出使人欣喜的花兒。
以共享為話題的作文7
每當我走進學校體育館時,總能看到一個生動的場面。學生的手腳都使用學校體育設備提供的共享資源。
足球,籃球,羽毛球和其他設備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樂趣。在上課時,您不再需要攜帶自己的設備,您可以從設備室借用它,這對整個學校都是普遍的。
但是,當我們享受這些東西時,我們是否想過去愛他們?每件設備都會經過一個同學的手中,您總是可以發(fā)現其中一些設備已經破舊,甚至消失了。為什么?
我記得以前在學校里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每個人都可以自由使用共享設備時,有些同學像足球一樣打籃球。當老師友好地提醒他們時,他們也忽略了這些單詞?;@球是一種共同的意識。下課后,學生們匆匆趕出體育館,每次球場上都亂七八糟:羽毛球散落在地板上,沒人在意。失去力量的籃球被悲慘地拋棄了;放錯地方的墊子已經很可怕了……
“嘿,這就是我們分享的內容!”我真的很想對那些學生說。那些本應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東西被提前摧毀并流淚。我不禁感到像學校這樣的一小群人已經很難管理,更不用說社會了?
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發(fā)揮著強大的作用。我認為共享自行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就像共享設備一樣,您只需要在道路上的任何地方借用它,對于所有旅行的人來說都非常方便。但是,只要它是“共享”的,就會引起同樣的問題:許多自行車被一個接一個地毀壞,有的被停在難以找到的地方。結果,原來的“給居民帶來的便利”已經變成了“給社區(qū)帶來的麻煩”。如果這種情況繼續(xù)下去,難道自行車的數量就不會大大減少,因為少數人的行為影響了大多數人,難道不值得損失嗎?
我認為,無論是從“共享設備”到“共享自行車”,所有共享都需要一種重要的事物共享意識。這些東西屬于每個人,而不是一個人,您必須學會去愛它們。您必須考慮一下,僅您的行為可能不會影響任何事情,但是如果越來越多的人不加以適當照顧,后果將是什么?
嘿,那是我們分享的!至少,在獲得便利的同時,請考慮一下其他人。
以共享為話題的作文8
隨著各種共享資源的迅速突入,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改變,時代正走向共享,那我們自己呢?我們真的擁有共享的意識嗎?
奎幾年來,共享單車的出現解決了人們“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大大方便了我們的日常出行。然而,伴隨而來的也有頻頻發(fā)生的事故:幾個孩子因好奇心騎共享單車上路,結果發(fā)生交通事故,類似這樣的新聞不是一篇兩篇了。我也曾在路上見過一個尚且幼小的孩子搖搖晃晃地騎過馬路,在他身邊就是一輛轟鳴駛過的卡車,我看得心驚肉跳。
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故,責任在誰?首先他們的父母難辭其咎,疏忽監(jiān)管甚至放縱孩子使用共享單車,將孩子和他人置于危險之中。其次孩子也有責任,即使他們還小,也應該自覺遵守規(guī)則——12歲以下不能騎車上路,不能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欲望而不顧其它。
如果說孩子尚且可以諒解,那么大人呢?他們心中如果沒有共享意識,豈不連孩子都不如?
在共享資源剛剛成為新興事物時,一系列的盜竊、故意損壞便開始爆發(fā)。私自給共享單車上鎖,據為己有;肆意破壞單車二維碼,使人無法正常使用;亦或是共享圖書、共享雨傘消失一空。這都是人們的自私自利所為,人們只想著方便自己卻不顧他人,以致共享資源不能為人們共享。時代在進步,人卻還徘徊于原地,這正是共享時代的悲哀??!
我真是無法理解那些人是如何臉不紅心不跳地做出這樣惡劣的行為的,他們就連一點點的良心都沒有嗎?看到新聞上報出人們的自私行為,我尚且還感到疑惑和不滿,而那些當事人,真的是內心“堅不可摧”的“神”。
這種社會現象光靠法律是遠遠不夠的,大多數人還是會抱有僥幸心理。如果管得太嚴,那么這些資源被人們自行共享的存在價值也消失了。本是社會對公民的信任,現在反倒成了對社會形象的威脅。所以最重要的仍在人心之中,這就是自我的約束,而不是對權力的畏懼。只要人們心中還留有對共享的理解,就能將其發(fā)揚光大,將點匯成面,便能改變社會的整體風氣,風氣有了,別人也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的規(guī)矩。
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僅有物質的資源是不足以撐起優(yōu)秀風氣的。而一個社會有了人心的自我管束,有了來自心中的共享精神,就能立于世界,跨上時代的車輪。
以共享為話題的作文9
如今,“共享產品”已經邁著輕快的步伐悄然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好處,變得更加方便,比如共享單車,共享籃球,共享書店……在這之前,我們的生活已經不知不覺中被“碎片化”了,而我們正好進入了“共享時代”,一款APP“形色”又讓我對“共享時代”有了全新的理解。
我喜歡植物,喜歡研究花草,看過很多植物方面的書籍,也認識許多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傲骨凌寒,不畏嚴冬的梅;生命力頑強,小巧玲瓏的二月藍;淡雅清秀,香氣撲鼻的丁香……可是我覺得,我只是看過了書上的圖片罷了,沒有真正地感受過與形形色色的植物的對話和交流。認識植物,不是光靠看書的,更多的還是要自己去體驗,去感受,去實踐。
就在這時,“形色”走進了我的生活。我的一個同學分享了這個專門用來識別植物的手機APP給我,只要打開這個軟件,給不認識的植物拍一張照片上傳,就可以得到答案——當然,它并不能一下子給我準確的答案,而是給出三個外形近似的植物。有時候,“形色”并沒有答案,于是,大家就會一起討論這個植物究竟叫什么名字,一起分享自己的知識。不過,它還是幫到了我很多,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索求知識的路,為我指點迷津。
剛接觸到“形色”時,我十分興奮,心想:哈哈,太好了,終于可以在親身實踐中認識植物了!我立刻來到了公園里,姹紫嫣紅的花兒鮮艷多姿,有許多還是我不認識的呢。我舉起手機,開始使用“形色”:我知道了金黃色的有著細長的蕊的花兒叫“金絲桃”;外形像頭發(fā)一樣的綠草叫“麥冬”;花朵潔白如玉的花兒叫“玉簪”……我還明白了沿階草的葉子是細長的,而麥冬的葉子是相對較粗的,只是外形長得都有點像發(fā)絲。這些都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我似乎聆聽到了花兒的呢喃,似乎就在和它們說話一樣,我的心靈第一次向大自然廣袤的世界打開了。
“形色”這個軟件讓我們“共享”了大自然,在學習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獲得知識?!肮蚕頃r代”的快樂、方便與效率拉近了我們與大自然的距離,更好地感受這個世界的神奇與美麗。
與其說“共享”給予我們方便,不如說“共享”給了我們更多快樂的時光!
以共享為話題的作文10
不知從何時起,“共享”這個新名詞占據了大眾視野。當一批批五彩斑斕的共享單車出現在街頭時,當藥丸狀的共享床鋪出現在商業(yè)樓間,當共享充電寶出現在你手邊時……“共享”,已經成為了一個新時代。
論單車
大概是在暮春時,無論大街小巷的街上都能看見一種橙銀或橙黑相間的“摩拜”,似也是同一時期,上海又出現了一款“小黃車”。
“共享單車”便迅速占據各大新聞頭條。緊接著,各式各樣、顏色千變萬化的單車充斥了上海街頭。藍色小鳴、ofo小黃車和摩拜,更是在單車界“三足鼎立”。
這還不夠,各大商家又緊接著推出更新版、女士專用版,摩拜商家竟還推出“電瓶車”,還賦予了一個炫酷的新名字,“共享電單車”,立刻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
有利有弊,經過幾個月的積累,在一長排“整齊劃一”的單車中,總有“不上鎖”、“腳踏板壞掉”、“車身直接廢掉”等一系列問題。“悟空單車”公司倒閉后,消費者的權益更是得不到保障,押金、充值的零錢全都“付之東流”。
論充電
盛夏時分,紅黑色及橙銀色的“共享充電寶”出現在商業(yè)樓間。消費者只需掃碼,便可應急充電,充電寶還完全不需擔心沒電等問題,且同時配備三種充電插頭。
一個小小的樁子,便可滿足大眾需求?不,你錯了。充電寶數量有限,且必須歸還回充電寶樁,手機性能不好的消費者,根本無法滿足“應急需求”。
論床鋪
立秋時分,一種白色藥丸形的上下“共享床鋪”出現在了辦公樓間。消費者付了錢,便可舒舒服服的在里頭躺下度過一段美好的午休。
當然你也可以在里頭過夜,前提是你要支付相當高昂的費用,但床鋪的整理出現了問題。你能指望一個人睡完覺后還幫下一個人整理好被子疊成豆腐干?再者,這種藥丸式床鋪空間非常狹小,合上門后更是空氣不流通,使人感到氣悶,異常不適。
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與我們每個人產生密切關聯,在發(fā)展迅速的當今社會,“共享時代”已然不遠。其中的問題卻漸漸暴露,但我相信,不遠的未來,“共享市場”利大于弊。
以共享為話題的作文11
如今,有著很多東西可以共享,比如: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共享資源與每個人的生活密切關聯,逐漸變成了人們生活的必須品,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同時我們也融入到了這個高大上的共享資源中,充分地利用了這些使我們方便的資源。
“哇”我大聲說道。是什么讓我發(fā)出來尖叫聲?原來是從地鐵站上下來的人太多了,都是人擠人的,他們都把我當成“肉夾饃里的肉”擠在了里面,出都出不來。忽然,我感覺輕松了許多,原來他們都像餓狼似的狂奔了出去,我想看個究竟,是什么讓他們如此“猖狂”,是什么讓他們能像飛人一樣跑了出去,又是什么讓我一下子不是那“肉夾饃里的肉”呢?原來他們都要去利用共享資源,我也跟著跑了出去,站在一位高大的人的旁邊,我隱約聽見他好像要和幾個人去打籃球,約得地點好像是一個共享籃球,于是,他騎著共享單車走了。
我準備也掃一輛共享單車騎騎,我聽到站在我旁邊的一位高中生好像跟她的朋友介紹共享書店,她講到:“書店里的人可以站在旁邊看書,也可以不買書,那里的老板是不會強迫你買書的,同時那里的書都是我們喜歡看的,還有一個好消息是:還可以借閱。”旁邊的那位朋友一聽,說道:“是嗎?你這‘小子’又機靈了許多,這么好的地方你都能找到,找到是找到了,以后你可要多看一些好書呀!”于是她們也騎著共享單車走了,我再一次低下頭,要掃共享單車是,卻發(fā)現車都沒了,原來它已經被人推走了。此時的地鐵站的兩旁一輛共享單車也沒有了。
共享是好的,同時共享資源也是有的,共享資源和每個人相連著,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方便,只要一出門就有共享單車,想出來打籃球就可以騎著共享單車來到共享籃球的地方,想出來找一個地方安靜的做個“美男子”或“美女子”來讀讀書的話,就可以騎著共享單車來到共享書店……
共享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比如:共享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人們就可以方便了許多。共享單車可以不污染空氣,共享書店可以讓孩子們不玩一些電子產品,可以靜下來看書,共享籃球可以讓孩子們多揮灑汗水,多動運……
共享使這個中國不變得在變化,共享被人們不斷地夸贊,共享的背后能看出中國正在成長,變得越來越好,所以現在可以被稱為“共享時代”。
以共享為話題的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便捷,出門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書店已經成為了當下最為流行的東西了,共享時代到來了。
便捷的共享單車
走在大街上,人流中,馬路上,總會看到很對人推著一輛自行車,與其他自行車不同的是,它,是共享的。
有一次由于有緊急事,而家中卻沒有可用于替代走路的交通工具,我有幸用了一次流行的小黃車,不得不說,這十分的方便,用手機掃二維碼立馬就能用了,這給那些沒有交通工具出行的人便捷與方便,這也可以提高市民的素質——小黃車是不能停在小區(qū)或自己家中的,市民們遵守這一點,我們的總體素質也會提高,社會風氣也會越來越好。
有用的共享雨傘
在各大商場,旅館這種經常有人出入的地方。門口總會有一點不一樣的東西——雨傘有人會問道,這些雨傘是干嘛的呢?在裝飾?還是什么?而這個是用來借給人們的。出門遇到下雨天是很煩的,何況沒有帶傘。
而我自己也遇到過,我和媽媽一起去逛商場,原來天還算是晴空萬里,沒有任何下雨的跡象,可能我們出來時卻下起了大暴雨,雨滴砸在手上都生疼。我們卻沒有雨傘,寸步難行。后來,可是共享雨傘幫助我們解決了困難呢!不得不說,用處可真大!
文明的共享書店
當我們走進書店,看到的一定是兇巴巴的主管或負責人在看管。最近卻有書店沒有那么多人的看管,這就是共享書店。走進書店,有一種久違的親和感。讓人感覺很舒服,不會有被拘束的感覺。我們能在書中享受精神的糧食,感受在書海中遨游的快樂。但是,盡管書店沒有那么多的管理者。人們的文明程度還是很高的,沒有人大聲喊叫,也沒有人去刻意損壞書本,反映了現在市民的素質之高,即使書店是沒有拘束的,可人們還是文明的。
隨著共享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便捷了。共享資源幫助了人們很多,也讓廣大市民在無形之中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習慣,提高了素質
共享生活的方便是我們感同身受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以共享為話題的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共享資源:單車、汽車、書店……越來越多的資源被共享,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
可是,共享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以前我們的單車,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堆放在車棚里,普普通通、不引人注意,就像是一些經常能看見的東西,平凡而沒有存在感。
現在的車棚里、一排排橙色或黃色的單車,亮麗而扎眼。它們把那些各式各樣、掉了色的.落了漆的自行車擠到了一邊,以至于很多小區(qū)貼出告示“共享單車禁止入內”。
以前,大家都很懂得愛惜自己的單車:剎車松了、輪胎破了、鏈條掉了都會帶它們去修車鋪修好;即使這些單車破舊甚至生銹、我們仍舊把它們當作自己重要物品,十分珍惜。
現在很多單車因為是共享,所以輪胎沒有氣、剎車松了、鏈條掉了的小毛病,即使花不上一元錢的修理費,人們也不會帶它們去修車鋪了,它們隨意的被人丟棄在路邊,等待著它們的管理人員來找到并且維修。人們把它們當作廢品一般,即使它們倒在路邊也很少有人去扶它們一把;甚至有的人還故意毀壞:惡意涂改,拆卸。
以前,能擁有一輛單車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大家吆三喝五、成群結對地結伴出去玩兒,騎著各自的單車你追我趕,即使是一輛普通的自行車也能騎出山地車的味道,因為那是“我”的車。
現在,如果大家約好去哪里玩,只會問哪里有共享單車,大家一起找尋代步工具。有的人運氣好的挑了輛輕便的單車;有的人運氣不好的挑了輛重的,使出吃奶的力氣也跑不快的單車,直呼倒霉,然后看看路上有沒有其他單車可以代替。
所以共享資源,它的存在很矛盾。人們既享受它們的便利,又覺得擠占了很多空間,給市場管理帶來很多麻煩,有的甚至因為過度投放而被政府沒收;人們有時候覺得有共享真好,可以節(jié)約時間或金錢,但是又不好好珍惜導致浪費。
慢慢地共享資源逐漸消亡,猶如肥皂泡一樣:開始從閃耀著多彩光芒的小球慢慢膨脹到透明的大球,然后破了;又猶如風靡一時的歌曲一樣,曾經流行后逐漸消失沉寂。共享單車也如一陣風,吹過后又不知道要吹向哪里。
共享時代也許終究是一個時代,過了這個時代,又會迎來新的時代,但是在當前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和愛護這個時代。
以共享為話題的演講稿3
現在,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如: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書店……它們與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密切的關聯,也在遂漸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理念。
共享單車是我們每個人耳熟能詳的詞,它在全上海分布面積很廣,它在金山也不例外,許多成年人通過掃車身上的二維碼,付了錢后就直接可以騎走了。但有些人在時限超過后,不但沒有把自行車停放到原來它所在的位置,而是把它推回了自己的車庫里。這樣做是錯誤的,如果每個人騎完共享單車就把它停進自己的車庫里,那么別人為什么還要加上“共享”這兩個字成為它的名稱呢?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一段經歷。
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天空不做美,突然下起了暴雨,我飛快地拿出傘,撐了起來。這時我發(fā)現前面有一個人在放有共享雨傘的筐里挑三撿四,一會兒拿出這把看看,覺得不好,又換了一把看了看,經過一翻挑選,終于拿出了一把雨傘,沒有付錢就直接撐開傘走了。我十分警惕地跟著他,一直跟到了家門口,我在這一路上東躲西藏地十分疲憊,但是看到他沒有把傘放回原位,而是把傘收回自家時,我頓時憤怒無比,恨不得直接把傘搶過來,這時我仿佛聽到了雨傘在說話:“親愛的朋友,請救救我吧,我是一把共享雨傘,我本來可以為更多的人遮風擋雨,成為你們的守護者,但是被他帶回家里,讓我為他一個人服務,這是不對的,快來救救我吧!”
我呆了幾秒后,快步走向前,對著那個人大聲說:“叔叔,請等一下!”那個人被我的聲音嚇了一跳,回過頭來看見了我。我上前一把搶過他手中的雨傘,退后了幾步,說:“這把傘是共享雨傘,是好心人給我們的方便的工具,它可以給許許多多的人提供服務。而你卻沒有及時歸還,還想把它帶回家里,如果每個人都像叔叔一樣,那么,做共享雨傘就沒有意義了。”說完,我轉過身走出了這幢大樓,不再回頭看那被我的話聽呆的叔叔一眼。
科技的發(fā)展給我們每個人都帶來了便利,共享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為了阻止故事中像那叔叔的人,讓我們行動起來,讓共享時代完全進入我們的世界,讓我們善于與他人共享吧!
以共享為話題的演講稿4
21世紀,科技日新月異,人們生活水平也水漲船高,而中國人口眾多,資源是有限的,“共享”成了必經之路。
從最初的信息共享,到現在的資源共享,都從根本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轉變著我們的生活理念。
“共享時代”已經在我們心中生根發(fā)芽,但想完全走進共享時代,我認為主要有三步要落實。
首先,設備技術的完善是共享時代的基礎。如果大肆推廣一項不成熟、漏洞百出的技術,那幻想終究是幻想。就像介紹一個三歲且天資聰穎的孩子,你說他是大科學家,人們也只會一笑了之,畢竟就算他以后真是,那也是小半個世紀后的事兒了。但很幸運,以目前的共享單車、共享籃球來看,這第一關應該算是基本克服。
其次,這些共享新事物設計出來后,怎么用就成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就拿共享單車舉例,它的便捷有目共睹,但很多人卻抱著這反正不是自己的車的自私思想,從而有恃無恐,將車胡亂停放、破壞。我曾看到過一篇報導,兩個小男孩人手一輛共享單車,將兩車互撞并以此作為娛樂,他們的母親們則站在一邊閑談、嗑瓜子。如果共享資源的初衷是節(jié)省資源,那么那不計其數因人為破壞而報廢的單車則形成了更大程度的浪費。共享理念的普及和發(fā)展還并沒有擴散到每一個人心中。如果人民素質不能提高,不懂得去愛護這些“公共財產”,那么共享時代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共享理念的形成,對年輕人來說難點在于個人素質的提高,而對于老人來說,則是需要他們去逐漸適應這個日益數字化的時代,學會使用電子產品。一個理念的形成,是需要時間培養(yǎng)的,在大力的宣傳推廣下,共享理念才會漸漸會深入我們心中。
最后,就如其他領域,“共享領域”也需要一份規(guī)則,由政府制定,全面而合理的規(guī)則、公正平等的規(guī)則,有法可依、違法必究。這些法制建設,是“共享時代”真正到來的保障。
“共享時代”現在初見雛形,但既然認定了它為目標,我們就該力排萬難。這條路很長,但通往的地方很美,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做好自己,堅定目標,時刻準備做共享時代的人。在這個“共享時代”,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充耳不聞。
共享時代,是一次嶄新的變革,是需要所有人努力創(chuàng)造的新時代。
以共享為話題的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漸漸滿足不了大多數人的需求。因此,近年來,興起了不少共享資源,我們處在一個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盛行的時代,這是“共享時代”。
清晨,一縷陽光透過玻璃窗照耀在我的臉上,是出門上學的時間。不再需要和成年人一起堵在路上,也不再需要獨自背著書包步行去學校。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能獲得一輛共享單車的使用權,到達學校,停好單車,它會靜靜等候下一個主人。在共享時代,出行不再是難題。
周末的午后,可以用共享籃球,與三五好友打一場激動人心的籃球賽,也可以在共享書店,靜靜品味一本好書,或是乘坐共享汽車,和家人一起出游……在共享時代,娛樂不再是難題。
共享資源,正在不斷的改變人們的生活理念,在這個由“共享”為主體的新時代,生活變得不再死板,重復,有個共享資源的存在,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做任何想做的事。生活變得靈動,嶄新。在共享時代,生活不再乏味。
但在我們受益于共享資源的同時,負面新聞也不斷增多:共享單車被上鎖,共享單車被拋入水中,共享單車二維碼遭故意破壞,未滿12周歲的兒童騎共享單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這讓我們知道,“共享”有利有弊。
在共享時代,或許將來面臨的一個大問題便是“共享資源何去何從”?我們無法避免一些素質堪憂,沒有公德心的人去惡意破壞共享資源,這一大半分無法再次使用的共享資源又該如何處置呢?“共享”,原本是希望人們節(jié)約、環(huán)保,現在卻成了浪費的代名詞。當運營商發(fā)現中國國民素質不盡人意時,會不會心灰意冷,停止共享資源的投入呢?
共享二字,首先是“共”,然后才是“享”。連“共”都做不好的我們,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享”呢?
共享資源,是生活的便利,亦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
當我們完完全全能夠做好“共享”,才是屬于我們的,真正的“共享時代”。
以“共享”為目標,努力創(chuàng)造出一個“共享時代”吧!我們值得,為它進步,為它努力。
以共享單車為話題的作文【一】
身邊的共享單車 四(1)班 劉遠銳 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嗎?在2016年底,我們身邊出現了許多共享單車,它們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 說起共享單車,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摩拜單車、小鳴單車、小黃單車和小藍單車。在地鐵站出口、公交站旁邊,以及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人們只需要拿出手機,掃一下車身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馬上騎走,非常方便。慢慢的,人們越來越喜歡這種共享單車。特別是上班一族,他們不再擔心會因為堵車而遲到,因為他們可以騎上一輛共享單車,飛快地趕往公司。還有一些住得近的人們,干脆每天騎著單車上班,既環(huán)保又能鍛煉身體,真是一舉兩得。同時,也給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到了周末,紅樹林和深圳灣公園,更是共享單車的天下。人們沿著海岸線,一邊踩著單車,一邊吹著海風,享受著共享單車帶來的樂趣。
以共享單車為話題的作文【二】
我打聽到這個消息后,就興奮地跑去告訴媽媽。媽媽不以為然地拿出她的公交ic卡,說:“你才知道呀,我早就做好卡了?!?周末,我拉著老爸老媽去和豐創(chuàng)意廣場———那里有寧波公共自行車租賃網點。哇!這些自行車真好看!橙紅色的車身、藍色的擋泥板、銀色的車軸,車頭前安裝了堅固耐用的車籃。自行車的鎖止器比較低,上面有一個可供刷卡的感應器。在旁邊還有一臺可以查詢到公共自行車租賃網點信息的觸摸屏電腦。我手直癢癢,于是將ic卡放在感應器上一刷。只聽“嗒”的`一聲,就解鎖了。我觀察了一下自行車,發(fā)現車座下有緝常光端叱得癸全含戶一個把手,可以隨意調節(jié)車座的高度。在前輪胎的斜上方,有一把鑰匙,原來自行車還自帶了一把鎖呀。在車籃上,掛著一張卡,上面詳細地寫明了各大網點的位置。我也終于找到了鎖,就在車軸內側,還附上了詳細的使用說明。只一會兒工夫,我就已經完全掌握了它的性能。媽媽說,我家小區(qū)后門也會有一個公共自行車租賃網點,到時候我想騎它就更方便了!
共享單車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弊端。比如說,有些家長喜歡把孩子放在籃子里,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如果突然剎車,孩子可能會因為慣性被拋出去,后果不堪設想。還有一些人可能因為趕時間,隨便就把車子停在路邊,甚至有些單車被惡意毀壞。 共享單車出現的初衷是方便大家,希望我們能夠好好愛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