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跑的來歷
-虎跑泉 位于西湖南面大慈山麓。
唐朝元和年間這里有定慧寺,后歷代屢毀屢建,至清同治、曾修建六七次。
近代寺院已無,但修建成了游人飲茶休憩之處。
虎跑泉有之稱,第一泉為中泠泉,第二泉為無錫惠山的惠泉。
虎跑泉水質(zhì)甘冽醇厚,與合稱西湖雙絕,有“虎跑水”之美譽。
相傳唐元和年間,有個名叫性空的僧人住在這里,但這里無水,生活很不方便,無奈之際準(zhǔn)備離寺而去。
一日夜里,夢見一神仙告訴他:“明日有二虎將南岳童子泉移來。
”第二天果見有二虎“跑地作穴”,涌出泉水。
當(dāng)然這僅是傳說,實際上虎跑因地處群山之低處,地下水隨巖層向虎跑滲出,由于水量充足,所以虎跑泉大旱不涸。
虎跑泉水礦化度不高,水質(zhì)無菌,飲后對人體有保健作用。
虎跑泉水很大,如用杯子將水放滿,再將錢幣一個一個地放入杯中,泉水漸漸高出杯面3毫米也不會外溢,十分有趣。
沿虎跑泉左面山徑拾級而上,不遠處有一組夢虎石雕,性空和尚面目慈祥,閉目斜臥,邊上有二虎,形象生動,粗獷有力。
整座雕像布局得體,線條剛?cè)嵯嚅g,很有意趣。
虎跑茶室邊上是濟祖塔院,是宋代濟顛和尚葬骨灰之處,院后壁上有數(shù)幅壁雕石刻,都是濟顛傳說。
茶室前沿級而下,可至。
弘一法師(1880--1942年)姓李名息,號叔同,浙江平,早年留學(xué)日本,精通音樂、戲劇,對書畫篆刻頗有造詣,曾在東南亞講佛學(xué),1918年在虎跑出家,是一位學(xué)者和高僧。
灑泉的特產(chǎn)作文(小故事網(wǎng))
的詩: 琴 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內(nèi),陶陶任性間。
自拋官后春多醉,不讀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返。
謝李六郎中寄蜀新茶 白居易 故情周幣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后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曲塵,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
蒙山白云巖茶 黎陽王 聞道蒙山風(fēng)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
冰綃剪碎先春葉,石髓香粘絕品花。
蟹眼不須煎活水,酪奴何敢問新芽。
若教陸羽持公論,應(yīng)是人間第一茶。
蜀 茗 詩 施肩吾 越碗初盛蜀茗新, 薄煙輕處攪來勻。
山僧問我將何比,欲道瓊漿卻畏嗔。
周況先輩子朝賢乞茶詩 盂 郊 道意忽乏味,心緒病無驚。
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
錦水有鮮色,蜀山繞方。
云根才剪綠,印縫已霏紅。
曾向貴人得,最好詩叟同。
幸為乞寄來;救此病劣躬。
西山蘭若試茶歌 劉禹錫 山僧后檐茶數(shù)叢,春來映竹抽新茸。
宛然為客振衣起,如傍芳叢摘鷹咀。
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驟雨松聲入鼎來,白云滿碗花徘徊。
悠揚噴鼻宿酲散,清峭澈骨煩襟開。
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雖嘗未辨煎,相君有錄那知味。
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自煎俄頃馀。
木蘭醉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
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
不辭緘封寄郡齋,磚井銅爐損標(biāo)格。
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步風(fēng)塵。
欲知花乳清冷味,須是眠云歧石人。
茶 元 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詠 茶》 宋·蘇軾 武夷溪邊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貢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 致養(yǎng)口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 可憐亦進姚黃花 《茶》 [宋] 林逋 石碾輕飛瑟瑟塵 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間絕品人難識 閑對茶經(jīng)憶古人 茶的故事 1、芙蓉茶的故事 ?。ㄒ唬?王知縣品嘗芙蓉茶 明朝永建年間,湖廣益陽知縣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一天黃昏,來到芙蓉山下。
想尋農(nóng)家住宿,見迎面來了一個和尚。
王知縣迎上施禮并求借宿之意。
長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長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請隨我來。
一路上,長老身挎的竹簍里裝的翠嫩茶不時散發(fā)出陣陣清香。
到了芙蓉寺,長老領(lǐng)著知縣進禪房,親自泡茶敬客,王知縣接茶一看恰似松樹針葉,待沸水沖泡,只見熱氣繞碗邊轉(zhuǎn)了一圈,然后自碗中心升起,約莫二尺來高時,又在空中轉(zhuǎn)一圓圈,變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頃,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云霧,最后散成一縷熱氣飄蕩開來。
頓時,幽雅清香充滿禪房。
知縣看得目瞪口呆,連聲稱贊: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長老端起瓷杯道:客官請用茶。
王知縣雙手捧碗細細品嘗,覺得這茶香純濃高,味醇鮮爽,松針在湯中豎立,欣欣向榮。
笑道:請問長老,這茶叫什么名稱
長老長嘆:此乃芙蓉山特產(chǎn),叫芙蓉茶。
它的來歷還有一段傷心的故事呢
?。ǘ?芙蓉茶的故事 長老講述芙蓉茶傷心的故事:早年,芙蓉山上住著一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邁的母親種茶為生。
她種的茶特別香,遠近的人都喜歡喝她的茶。
可是,她茶只給窮人喝,不給財主喝。
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采茶,山下財主王員外帶了一幫狗腿子上山,逼她做茶。
脾氣倔強的芙蓉姑娘堅決拒絕,氣得王員外猴臉鐵青,命狗腿子毒打她,扔到茶樹林中。
村里一個名叫智明小伙子上山來幫芙蓉姑娘采茶,發(fā)現(xiàn)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樹林中,因傷重只說了一句話:智哥,就將我埋在這塊茶園里。
便離開了人世。
智明按照遺囑,在茶園里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氣病交加也去世了。
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墳上長出一株茶葉苗,下端出現(xiàn)一眼泉水。
有天晚上芙蓉姑娘托夢智明,要他谷雨那天,采她墳頭的那棵苗,喝了會長命百歲。
智月依夢中指點采回茶葉一泡,熱氣升騰后,變成一朵芙蓉花,端杯喝茶,只覺味醇鮮濃……長老含淚續(xù)說:我就是那個智明,發(fā)誓終身不娶,削發(fā)為僧,在芙蓉姑娘墳?zāi)惯呅蘖诉@個寺廟。
(三) 湘陰知縣邀功請賞失敗 王知縣在芙蓉寺住一夜,第二天就要回縣衙。
臨行前,長老贈給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蘆泉水。
并再三囑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沖泡,才會出現(xiàn)芙蓉奇跡。
王知縣回縣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陰知縣求訪。
王知縣立即命書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
只見沸水沖泡茶碗內(nèi),芙蓉奇跡便出現(xiàn)了。
湘陰知縣連稱:仙茶,仙茶
王知縣又將其來歷告訴了他。
臨行時,王知縣把芙蓉茶送一半給同窗好友。
卻說這湘陰知縣是個官迷心竅之人,得了芙蓉茶后,如獲至寶,連夜趕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請賞去了。
皇上聞奏即宣獻茶人上殿,問明底細后,命馬上泡茶試驗。
湘陰知縣急忙沖泡,誰知開水入杯后,茶葉上下沉浮,并不見芙蓉奇觀。
龍顏大怒:小小知縣,竟敢戲弄寡人,罪該萬
湘陰知縣嚇得渾身發(fā)抖,戰(zhàn)戰(zhàn)兢兢說道:此茶乃好友益陽知縣王守仁所獻,我不過是跑腿而已,乞望萬歲寬容。
可傳王守仁進京來便知分曉。
(四) 王知縣試芙蓉茶現(xiàn)奇觀 皇帝聽了,傳旨命王守仁火速進京。
王知縣接到圣旨,象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日夜兼程趕來京都。
金鑾殿上,皇上怒發(fā)沖冠,禁軍上前要綁王知縣。
王知縣挺立殿上說:要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
這時,皇帝從龍案上拋下一包茶葉說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斬。
王知縣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圣潔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現(xiàn)奇觀。
若陛下恩準(zhǔn)小人去芙蓉山取來泉水,定會出現(xiàn)奇觀。
皇帝聽了,準(zhǔn)他一個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滅他九族。
王知縣日夜兼程趕往安化芙蓉寺,將經(jīng)過情況告訴長老,長老將盛著芙蓉泉水的一個葫蘆交給知縣,他拜謝長老后趕來京城。
知縣一手提葫蘆,從容上了金鑾殿試茶,他親自取葫蘆中泉水燒開,將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內(nèi),一沖芙蓉奇觀出現(xiàn)了,百官們翹首踮腳觀望,齊聲祝?;噬虾楦}R天。
皇帝高興地說:念你獻茶有功,升為江南巡撫。
王知縣回到驛館,感慨萬千,芙蓉茶品質(zhì)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辭官為僧,拜智明和尚為師。
一直活到一百歲時才圓寂。
芙蓉茶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2、松羅茶的傳說 安徽省休寧縣有座松羅山,山上產(chǎn)茶頗為有名,叫松羅茶。
松羅茶不僅香高味濃,而且真能夠治病,至今京津濟南一帶的老中醫(yī)開方用松羅茶的仍然很多。
松羅茶主治高血壓、頑瘡,還可化食通便。
至于松羅茶的來歷,傳說是明太祖洪武年間,松羅山的讓福寺門口擺有兩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遠,里面長滿綠萍,香客來到廟堂對老方丈說,那兩口水缸是個寶,要出三百兩黃金購買,商定三日后來取。
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綠萍水倒出,洗凈搬到廟內(nèi)。
三日后香客來了見水缸被洗凈,便說寶氣已凈,沒有用了。
老和尚極為懊悔,但為時已晚。
香客走出廟門又轉(zhuǎn)了回來,說寶氣還在廟前,那倒綠水的地方便是,若種上茶樹,定能長出神奇的茶葉來,這種茶三盞能解千杯醉。
老和尚照此指點種上茶樹,不久,果然發(fā)出的茶芽清香撲鼻,便起名松羅茶。
二百年后,到了明神宗時,休寧一帶流行傷寒痢疾,人們紛紛來讓福寺燒香拜佛,祈求菩薩保佑。
方丈便給來者每人一包松羅茶,并面授普濟方:病輕者沸水沖泡頻飲,兩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與生姜、食鹽、粳米炒至焦黃煮服,或研碎吞服,兩三日也愈。
果然,服后療效顯著,制止了瘟疫流行。
從此松羅茶成了靈丹妙藥,名聲大噪,蜚聲天下。
3、乾隆御封龍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環(huán)山,一碧如玉。
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龍井村,村的四周,峰巒秀美,云霧繚繞,是著名的龍井產(chǎn)茶區(qū)。
傳說,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峰下胡公廟休息。
廟里的和尚端上當(dāng)?shù)氐拿琛?/p>
乾隆精于茶道,一見那茶,不由叫絕,只見潔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
他品嘗了一口,只覺得兩頰生香,有說不出的受用。
于是,乾隆召見和尚,問道:“此茶何名
產(chǎn)于何地
”和尚回答說:“啟稟皇上,這是小廟所產(chǎn)的龍井茶。
”乾隆一時興發(fā),走出廟門,只見胡公廟前碧綠如染,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fā),青翠欲低,周圍群山起伏,宛若獅形。
此時乾隆龍心大悅。
茶名龍井,山名獅峰,都似乎預(yù)兆著他彪炳千秋的功業(yè),況且十八又是個大吉大利的數(shù)字。
而那茶有實在賞心悅目,甘醇爽口,于是乾隆當(dāng)場封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
從此,龍井茶名聲遠揚 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另一版本)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xiāng)女采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xiāng)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樂,也學(xué)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jiān)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nèi)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里不適,并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么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后已經(jīng)干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jù)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xiàn)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訴他倆,這里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fēng)暴雨發(fā)作,風(fēng)停雨住過后,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后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里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只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里,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fēng)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見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jì)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xiàn)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嘗到這雙絕佳飲. 4、黃山毛峰的傳說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chǎn)名茶黃山毛峰,品質(zhì)優(yōu)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zhuǎn)了一圈,轉(zhuǎn)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轉(zhuǎn)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云霧,最后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后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并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xiàn)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后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后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xiàn),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jù)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后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后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xiàn)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zhì)清高,何況為人呢于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云,修竹夾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zāi)? 5、鐵觀音的傳說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chǎn)區(qū),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chǎn).安溪境內(nèi)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于茶樹的生長,而且經(jīng)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nèi)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等都屬于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zhì)最優(yōu)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shù)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chǎn)安溪縣西坪鎮(zhèn),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guān)于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nóng)魏飲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fā)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采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fā)現(xiàn)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于是采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后,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托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zhì)特征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jié),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后湯色多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余香. 6、大紅袍的傳說(閩北烏龍茶) 大紅袍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品質(zhì)最優(yōu)異者,產(chǎn)于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huán)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fā)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采下茶葉,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采制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nèi)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fā).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fā)芽!然后采下芽葉,精工制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后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7、君山銀針的傳說(綠茶)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chǎn)銀針名茶,據(jù)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里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xiàn)了一只白鶴.這只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里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于杯中,極為美觀的. 8、白毫銀針的傳說(綠茶)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chǎn)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jù)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癥,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采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著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于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于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fā)后,途中也遇見白發(fā)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糍粑,志玉謝后繼續(xù)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于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葉,并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jié)子,志玉采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xiāng)后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9、白牡丹的傳說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chǎn)白牡丹茶,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dāng)?shù)?,于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
母子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jīng)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
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
毛義四處尋藥。
一天毛義夢見了白發(fā)銀須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
”毛義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
這時正值寒冬季節(jié),毛義到池塘里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
正在為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
毛義立即采下曬干,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
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
后來就把這一帶產(chǎn)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10、茉莉花茶的傳說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么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嘗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嘗。
沖泡時,碗蓋一打開,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著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
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
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jīng)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尸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為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
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板轉(zhuǎn)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
當(dāng)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
“為什么她獨獨捧著茉莉花呢
”兩人又重復(fù)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xiàn)。
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
”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 茶的成語: 茶飯無心 沒有心思喝茶吃飯。
形容心情焦慮不安 酒余茶后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不茶不飯 不思飲食。
形容心事重重。
殘茶剩飯 殘留下的一點茶水,剩下來的一點食物。
茶余飯后 泛指休息或空閑的時候。
茶余酒后 泛指休息或空閑的時候。
粗茶淡飯 粗:粗糙、簡單;淡飯:指飯菜簡單。
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
三茶六飯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茶余飯飽 泛指閑暇之時。
元·關(guān)漢卿《斗鶴鵲·女校尉》曲:“茶余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明·湯顯祖《牡丹亭·訓(xùn)女》:“從今后茶余飯飽破工夫,玉鏡臺前插架書。
”也作“茶余飯后”。
沙汀《炮手》:“他看出他的失慎已經(jīng)成了~的重要話柄。
”又作“茶余飯后”。
瞿秋白《 家常茶飯 家庭中的日常飲食。
多用以喻極為平常的事情。
酒后茶馀 見“酒馀茶后”。
酒馀茶后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浪酒閑茶 指風(fēng)月場中的吃喝之事。
榷酒征茶 征收酒茶稅。
亦泛指苛捐雜稅。
三茶六禮 猶言明媒正娶。
我國舊時習(xí)俗,娶妻多用茶為聘禮,所以女子受聘稱為受茶。
六禮,即婚姻據(jù)以成立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種儀式。
參閱明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四、《儀禮·士昏禮》。
挑茶斡刺 尋事生非。
酒后茶余 〖解釋〗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龍井茶的由來
由來一:據(jù)傳,古時龍井旁一位老婦人,周圍有18棵野山茶樹,口的路是南山農(nóng)西湖的心經(jīng)之路,行人走到這里總想稍事休息,于是老太太就在門口放一張桌子,幾條板凳,同時就用野山茶葉沏上一壺茶,讓行人歇腳,日子一久,遠近聞名。
有一年冬天,快過年時分,雪下得很大,茶樹也將凍死,采辦年貨的行人絡(luò)繹不絕,依舊在老太太家門口歇腳,其中有一長者見老太愁容不展,就問:“老太太年貨采辦了沒有
”老太太長吁短嘆地說:“別說年貨無錢采辦,就是這些茶樹也快凍死,明年春天施茶也就不成了。
”長者指著邊上一個破石臼說:“寶貝就在這里,有何為,不如將此石臼賣于我好么
”老太太說:“這石臼越舊越好,如今洗了就不值錢了。
”老太太說:“破臼本不值錢,你要只顧取去。
”長者掏出10兩銀子將石臼搬去,老太太本不肯收錢,無奈長者轉(zhuǎn)身已不知去向,老太太只得將錢收下。
過了年,第二年春天,18棵茶樹嫩牙新發(fā),長得比往年好,并且洗臼潑水的地方又長出無數(shù)棵茶樹,老太太又歡天喜地的施起茶來。
這就是龍井茶葉的來歷。
由來二: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xiāng)女采茶,以示體察民情。
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xiāng)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樂,也學(xué)著采了起來。
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jiān)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
”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nèi)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
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里不適,并沒有大病。
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么好東西。
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
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后已經(jīng)干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
太后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
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
”乾隆皇帝見太后這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
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z S#~ U p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
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
據(jù)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
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xiàn)在虎跑的小寺院里。
和尚告訴他倆,這里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
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難了。
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
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fēng)暴雨發(fā)作,風(fēng)停雨住過后,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
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后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
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
老和尚和村民們夜里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
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只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里,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fēng)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見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
為了紀(jì)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
后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
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xiàn)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嘗到這“雙絕”佳飲。
龍井茶資料:龍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
龍井原名龍泓,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
龍井是一個圓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為此泉與海相通,其中有龍,因稱龍井。
離龍井500米左右的落暉塢有龍井寺,俗稱老龍井,創(chuàng)建于五代后漢乾佑二年(949年),初名報國看經(jīng)院。
北宋時改名壽圣院。
南宋時又改稱廣福院、延恩衍慶寺。
明正統(tǒng)三年(1438年)才遷移至井畔,現(xiàn)寺已廢,僻為茶室。
龍井泉的水由地下水與地面水兩部分組成。
地下水比重較大,因此地下水在下,地面水在上,如果用棒攪動井內(nèi)泉水,下面的泉水會翻到水面,形成一圈分水線,當(dāng)?shù)叵氯匦鲁料氯r,分水線漸漸縮小,最終消失,非常有趣。
龍井是杭州四大名泉之一,水質(zhì)清洌甘美。
龍井茶葉名聞中外,根據(jù)產(chǎn)地分獅、龍、云、虎,即獅峰、龍井、云棲、虎跑四地。
唐詩 里面有沒有提到方言難懂的
自古有言茗茶配名水,眾多天下第一泉林立無不源于茶而起。
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有所謂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將水分為不同等級,古雖有蓄水方法種種,加之如今交通方便,蓄水更易,但是名泉終歸有限,若泡茶均用名水,則茶之味非凡人所能享。
況且水之好壞不在其是否江井,而在于其清、活、輕、甘、冽,唯有五味皆齊,才可算得上是好水,如蒸餾水雖有其清輕,卻終因少甘冽而不為所用 。
陸羽曾在<<茶經(jīng)>>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一般說來,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較清凈的,雜質(zhì)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質(zhì)最好。
但是,由於水源和流經(jīng)途徑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鹽量與硬度等均有很大差異,所以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優(yōu)質(zhì)的。
中國號稱五大名泉;鎮(zhèn)江中冷泉、無錫惠山泉、蘇州觀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濟南趵突泉。
選擇泡茶用水,必須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湯品質(zhì)的關(guān)系。
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軟水;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硬水;不容或只含少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軟水。
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稱為暫時硬水。
暫時硬水經(jīng)過煮沸,所含碳酸氫鹽,就分解成不容性碳酸鹽,這樣硬水變成軟水。
平時用鋁壺?zé)?,壺底之白色沉淀物,就是碳酸鹽。
(A)水的硬度會影響水的PH值(酸堿度),而PH值又影響茶湯色澤。
當(dāng)PH大於5時,茶湯色澤加深,PH值達到7時茶黃素就會自動氧化而損失。
(B)水的硬度會影響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
軟水中含其他溶質(zhì)少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濃;而硬水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
如水中鐵離子含量高,茶湯會變成黑褐色這是茶葉多酚類物質(zhì)與鐵作用的結(jié)果。
所以泡茶用水以軟水、暫時硬水為佳。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軟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屬暫時硬水,部份地下水屬硬水,蒸餾水為人工加工而成之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