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讀后感作文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當我翻開了時我馬上就被眼前的目錄所吸引了:小人國歷險、大人國歷險、會飛的國家……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這些就想快點往下看,想快點了解怎么會有小人國和大人國,國家又怎么會飛。
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地讀。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y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后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后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的事情。
情節(jié)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
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有趣極了。
與其說是“格列佛游記”倒不如說成是“我與格列佛的游記”呢,因為我在閱讀這本書時幾乎入迷了,似乎就是我和他一起歷險一樣。
但是我又從心里佩服他的機智勇敢,他總是給我一中“逆境叢生”的感覺,這點就是他歷盡艱險后從新踏上自己的國土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果斷要向他學習這種精神,否則的話,若我以后碰到這種事情的話說不定早已經一命嗚呼了呢!這本書實在是太好看了,使得我讀了幾遍了還是覺的沒看夠,它實在太有趣了,我十分喜歡這本書。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有心動了?那就快讀一讀這本書吧!記住噢,它的名字叫做!=================================================================〈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 是美國作家海倫?凱勒寫的,我想這位作家同學們一定非常熟悉吧。
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很小的時候既聾又啞還盲。
也許大家都不會相信,正是這個殘疾的女孩子竟創(chuàng)造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奇跡。
她不僅學會了多種語言,還考進了。
她就是用這種驚人的成績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海倫寫這篇文章,就是因為自己看不見多姿多彩的世界,卻又是那么想看一眼這個她生活的地方。
所以她非常羨慕那些有一雙明亮眼睛的朋友,希望他們能好好珍惜。
寫出了一個失明者對光明的無限渴望。
哪怕只有三天,短短三天,她也一定會加倍珍惜,她也能在這短短的三天做出許多事。
那么,大家想一下,我們這些耳聰目明的人,不要說三天,就是三十天,三百天-----甚至更多的時間,大家又是怎樣安排的呢
假如說什么時候我們只有三天光明了,過了三天的期限我們再也不能看到,那會發(fā)生什么情況
大家一定會說:“我們要抓緊時間,把各門功課做好,把要做的事情做好,把時間安排的井井有條,一分一秒都不能輕易地浪費。
” 對啊
同學們,為什么要到失去時才去醒悟,才去嘆息,才會覺得光明實在太寶貴呢
連海倫?凱勒都可以在黑暗中探求光明,摸索尋找正確的人生之路,我們這些正常人又何嘗不可
我希望大家讀了這篇文章后,好地學習,好好地生活,合理安排時間,不輕言放棄,不輕易被擊倒,珍惜現在的,這樣才不會辜負了上帝賜予我們的明亮眼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
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才會無限留戀,才覺得光明的寶貴。
是的,珍惜現在,珍惜每時每刻,應該是我們真正需要做的。
==================================================================——讀有感 近日,我讀了之一——,書中的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象。
的作者是,元朝末年人,他是我們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他創(chuàng)作的《水滸傳》則更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反映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熱情地歌頌了農民的革命斗爭。
它不僅描述了一個個作惡多端,欺壓百姓的害民賊,同時也描述了一個個劫富擠貧、鋌而走險的好漢,他們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統(tǒng)治者,上至、高官顯宦,下至惡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無法再生活下去,走投無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
通過閱讀《水滸傳》不僅讓我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本質的了解,而且還讓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吳用、林沖、、魯智深……他們是多么讓人神往啊
他們就好比劉備、諸葛亮、關羽、孫悟空……一般,是永遠存活在人們心中的藝術形象。
全書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還算是英雄好漢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話說武松離了“三碗不過岡”后,便直奔景陽岡。
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覺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塊大石頭上,正閉了眼要睡,忽然從亂樹叢中躥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虎來。
武松見了,頓時驚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從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閃在旁邊。
那老虎把兩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縱身一撲,武松急忙閃到一邊,老虎見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讓機靈的武松閃過了。
那老虎正準備再次攻擊,武松連忙掄起哨棒,從空中劈下,誰知只打到了一棵樹上,哨捧斷成了兩截。
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撲過來,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丟掉手中的哨棒,兩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勁地踢它,又用拳頭猛打它,不一會兒,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氣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樹邊拾起半截哨棒,回來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絲氣也沒有了才罷手。
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陣,才走下岡子去。
《水滸傳》中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永不磨滅
讀后感400字
西游記讀后感400字: 暑假,我讀了《西游記》,這本書主要講了:唐僧帶著三個徒弟,去西天取經,路上,經歷99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這本書告訴我們:做事就不要怕辛苦,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成功。
在《西游記》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
他個子不高,是只從怪石中蹦出的神猴,他住在花果山,與那里的猴子們成了親人。
后來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500年之后,被唐僧救出,并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一路上,悟空降妖除魔,立下了大功勞。
所以,我很喜歡他。
在我的同學中,又像豬八戒一樣的葛瑋。
他每天吃得特別多,別人吃一碗飯,它就能吃四碗飯
別人喝一口水,他就能喝三杯······因此他長得很胖,啤酒肚子、水桶腰。
一次體育課,跑步比賽,全班都得參加。
到葛偉跑了,只聽一聲槍響,葛偉跑了出去,可他太胖了,根本跑不動,還差點么摔倒。
唉,葛偉該減肥了,我想:豬八戒也應該減肥了。
讀完《西游記》,我終身受益。
長大后,我要像唐僧一樣善良。
看到大街上有要錢的可憐的人們,我總會施舍他們一些錢;看到有希望工程活動,我會第一個捐文具、書和錢;有些有意義的獻血,我也會參加。
《西游記》—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樣的書大家都要看。
這些書里都是精華,你把它讀懂讀透,就吸收了精華。
所以,大家都看看吧
讀戰(zhàn)爭的文章的讀后感(400字左右)急~~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關于革命一類的書籍看得不多,早在很久以前,就聽說過《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前不久,我就讀了這本好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保爾 柯察金”的青年。
在他十二、三歲時,母親把他送進了學堂。
保爾的家庭很貧困,母親在給別人做傭人,哥哥是一個電工,而父親很早就死了。
所以,進學堂對于保爾的家庭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但是,因為保爾對于教書先生的不公平,對于教書先生對他的百般刁難感到十分憤恨,因而做出一系列的報復行為。
很快,他被學堂開除了。
由于生活的無奈,母親把他送到一個飯館做伙計。
在那里,他工作了一年多,也是在那里,他看到了這個社會的黑暗,這個社會的最低層。
那兒簡直就是人間的地獄。
然后,在哥哥的幫助下,他被調到了發(fā)電廠做了一個電工。
在那兒,他認識了一個名叫朱赫來的水兵。
在他那兒,保爾接觸到了一連串的新鮮事物,關于團組織,黨組織以及革命。
一些日子以后,保爾偶然得到了一把手槍,也因為殺了一個敵人,為了逃難離開了母親哥哥以及生長的家鄉(xiāng)。
那個時候開始,他就參加了革命。
以后的八年,他都熱衷于革命事業(yè)。
雖然只是八年,對于生命來說,太微不足道了。
但是,與某些人的生命比起來,這八年比別人活了幾輩子還要珍貴。
他一次又一次的被病魔糾纏著,他也一次又一次的堅強克服著。
后來,由于神經受到損害,導致自己下肢癱瘓,雙目失明。
但他還是用他僅有的一點點生命寫成了一部中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對于保爾來說,能寫成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個奇跡,因為他僅僅讀過三年書。
以前寫文章,總有幾十處修辭有問題,但經過幾年的大量閱讀書籍,完成了一個對于他來說的奇跡。
當這一本書發(fā)表以后,他的生命又重新燃燒起來了。
這本書對于我們現在很多人包括我來說,有些地方是有點難以理解的,我們目前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書中描述的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差別巨大,但是,這本書中所提倡的精神還是可以延續(xù)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呢
就像保爾一樣,為了革命的事業(yè)堅持到底,無論多大的困難,多大的挫折都不屈服。
這就是所謂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意志。
當然,現在我們這里沒有戰(zhàn)爭,但是工作生活中一樣的會出現很多的困難,這些困難有大有小,但我們仍舊需要用我們的精神和具體的行動去克服他們,就如我們引航站前段時間為配合汕頭港務集團開通廣澳港地中海、中東航線的工作一樣,在目前廣澳港區(qū)僅有2萬噸級臨時航道,航道底寬最大僅為120米,港池掉頭區(qū)的直徑僅為450米,加上沒有導標,橫流壓大,季節(jié)性西南季風無遮擋等客觀環(huán)境的嚴峻挑戰(zhàn),我們站發(fā)動全站職工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真抓實干、自加壓力,發(fā)揮好港口引航排頭兵的作用,發(fā)揮好引航技術好的特點,充分挖掘引航技術潛能,集思廣益、攻堅克難,采取了幾項超常規(guī)的保障措施,順利地完成大型集裝箱船舶外貿班輪的引航任務。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時,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感到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
” 不要懼怕生活。
它就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我們應當學習保爾?柯察金那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精神,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阻礙、挫折……的時候,一定要勇敢的面對。
《魯賓遜漂流記》 《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寫了主人公魯濱遜在一個荒島上通過自己的智慧與勇氣,戰(zhàn)勝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最終獲救回到英國的故事。
魯濱遜 . 克羅伊茨內出生在英國約克市的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
本來,他可以在父親的安排下依靠殷實的家產過上一種平靜而優(yōu)裕的生活。
但是,他一心只想著航海,實現他行的夢想。
終于他作為一名水手航行在了波濤洶涌、危機四伏的大海上,雖然幾次遇險,但都是逢兇化吉地躲過災難。
后來的一次航海,使魯濱遜失去了同伴和船,孤身一人流落到一個荒島上。
在這里,他艱難地度過了 26 年才回到了英國。
記得去年,我?guī)团赃呧従诱湛葱〉艿?,開始,我爽快地答應了,但是后面的事就難以想象。
他在我家里東竄西竄,東拿西拿什么是都干的出來。
當時,我真想上去給他一掌,但是突然想到了魯濱遜在孤島上生活的時候的遭遇,心里突然想:如果我是魯濱遜,我遇到這樣的場面我會怎樣
想到這我的氣才消了。
后來,我和小弟弟相處得很好,玩的也很高興,我的任務也完成了。
那一天,我特別的興奮、高興。
我們是幸福的,相反我們也是不幸的。
有一個學習很好的男孩,考上了清華大學,可就在入學不久,他被趕了出來,理由是自理能力太差
在采訪他的時候,她的媽媽卻說學習是最重要的,所以,每次做家務都是她做的。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但是我想說:讓我們經歷一些挫折吧,因為這樣才能培養(yǎng)我們堅毅的性格。
提高我們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因為這樣我們的路才能走得遠
駱駝祥子 這是一本有趣的小說,只有15.7萬字,數日便看完。
看完的第一感覺便是:不過癮
實在好短
但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駱駝祥子》實在是道盡了窮人的無奈,窮人的辛酸,窮人的末路。
主人公農民祥子一心想成為富豪,對這大千世界充滿了無數的信心。
祥子是舊北京三十年代的年輕車夫。
他相貌一般,塊頭大,跑得快,不怕吃苦。
他有理想的職業(yè)——拉車,他也有追求的目標——買車。
祥子借了輛破車,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兩滴汗,不知有多少萬滴汗,才掙出了那輛車。
可不幸的是那是抗戰(zhàn)時期,北平亂成一團,祥子稀里糊涂地被兵抓去打雜。
車子——他生命的一部分,被奪走了。
有一天,炮聲把營里的兵嚇住了,他們決定迅速轉移。
祥子趁亂帶上兵營里的幾匹駱駝,溜了。
他賣了駱駝,湊了三十幾塊大洋,又回到“仁和廠子”拉車。
廠主劉四爺的閨女虎妞,都三十多了還沒找到婆家,就是因為太潑辣了。
虎妞看上了祥子,誘惑,可是祥子卻不愿意。
后來錢又受拉包月的曹老爺官案牽累而被偵探給奪了,因而縱使心理一千一百個不愿意,還是被迫屈服在又胖又老的男人婆虎妞的淫威下,祥子栽在了她的懷里。
可當他結婚后,沒想到婚后造成的體虛讓他竟在一場大雨中害了大病,病愈后逞強又犯了痢疾,幾乎耗盡了虎妞帶過來的積蓄,還有祥子的健康。
他十分后悔了,準備一刀兩斷。
可虎妞騙祥子“有了”,祥子是丟不掉她了,不久虎妞難產而死。
拉車二強子的女兒小福子卻對祥子產生感情,但是責任,使祥子狠心地拒絕了小福子的相許,撇下她干活。
因窮困卻不能他們結合。
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祥子來找小福子時,那里已人去樓空,小福子的父親因苦于生計,把她賣到了妓院。
然而,她就是淪為妓女,祥子也是愿意娶她的呀。
但是,天不隨人愿,作者不隨讀者愿,當祥子趕到時,小福子已因為不堪忍受那妓女生活,上吊自殺了。
祥子悲痛欲絕,他心已死,因為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祥子也在這幾年的折磨中浪費了青春年華,于是他喪失了對于生活的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墜落。
從此,祥子憎恨任何人。
他染上了惡習,吃喝嫖賭。
拉車不勤快了,干脆不拉車。
他開始騙錢,借錢不還,甚至為錢出賣別人。
祥子徹底墮落成一具行尸走肉。
這個故事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生活十分的艱苦,反映了祥子從一個熱愛生活;愛祖國到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以后;失去了往日的朝氣的故事。
我的感悟也很多。
現在的社會穩(wěn)定,經濟也在不斷發(fā)展。
作為青少年,有書讀,而且到處都有人維護著,鼓勵著。
所以我們不能辜負新中國對我們的期望。
至少,我們要學習駱駝祥子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感嘆之余,還是要有希望,人生不是這樣的
只要能堅持,只要能忍過,生命的這一切灰暗總會撥云見日,總會柳暗花明。
人生,就會是多彩的,明媚的———即使外在是陰霾雨霏霏。
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智者總是善于自己勾勒出一幅水墨畫;而愈是心急如焚,一蹶不振者,才總是讓油彩污染了畫卷,不知所措。
而祥子便是鮮活的一例。
怎樣對待挫折
我說,要把挫折看成一種精神財富來珍惜。
挫折所帶來的痛苦,是隨著對幸福的追求而生,又為幸福的獲得鋪路,成功之后才會倍覺歡欣。
尼采有一句話:“一切痛苦之中都會孕育著快樂。
”沒有了痛苦,沒有了挫折這個臺階,快樂,乃至幸福,尤其是激蕩人心的快樂與幸福,或許將永遠不會降臨。
所以,今后我們要笑對不幸,是以為鏡,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
門道讀后感(400字)
斷斷續(xù)續(xù)的把《李嘉誠-門道》這本書讀完了,從中最大的體會:所謂成功人士都是從寂寞中走出來的,能耐得住各種寂寞的千百磨難,《李嘉誠-門道》讀后感。
。
。
本書不是人物傳記,而是以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為基礎,“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的品德,加上中外思想標本,再用李嘉誠的各種案例來說明、論證,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
看完后對李嘉誠先生增加了更多的了解,不得不提及他的身世,他老家是廣東潮州的,1939年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踏上了他的故鄉(xiāng),父母無奈之下舉家前往香港投奔李嘉誠的舅舅,初到香港父親就勞累過度撒手人寰,留下14歲的長子李嘉誠綴學打工養(yǎng)家的悲慘局面,舅舅想資助他完成學業(yè),他斷然拒絕了,就像文章所說,如果他接受資助歷史可能就要改寫,更沒有將來屹立世界的商業(yè)帝國。
當時年幼的李嘉誠做到的第一點,要靠自己面對現實。
擦干眼淚,忘記不能改變的過去,勇于面對未知的未來,這是自己的責任。
從一個茶水跑堂做起,每天工作16個小時,做到后來的推銷員,20歲榮升為經理,后來以敏銳的眼光投資塑料花廠發(fā)展成全港最大的工廠,30介入房產,40歲成為同輩大亨中的翹楚50歲成為首次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以后多年打下堅實的基礎使李家的商業(yè)帝國幾十年堅不可摧,生意遍及世界各地。
后來有次他和兒子聊天說,“14歲做茶水跑堂時,一天工作十五個小時以上,他是最卑下的堂仔,即使大伙都休息了他也要在茶樓伺候著,當時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讓自己美美的睡上三天三夜。
” 李先生出身書香門第,族人治學風氣濃厚,知書達禮,為年少的李先生打下良好的文化底蘊。
百事孝為先,這是我國最傳統(tǒng)的文化,也深深影響了幼小的他,在父親病重時年幼的他無力挽救父親于病魔之中,讓他一直不能釋懷,這和他以后成為大慈善家,捐贈一百多億做各種慈善事業(yè)是分不開的,而且投入最大的就是醫(yī)療和教育。
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中,為人處事、待人接物就是一門大學問,書本上是學不到的,我自己也很不喜歡那些讀死書的書呆子,雖然他們成績很好,但是很程序性化沒一點趣味性,到社會上很難適應這個復雜的社會。
《紅樓夢》有一副對聯寫的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曹雪芹所闡述的觀點“世事人情才是人這一生最應該學習的東西,世事洞明了,人情練達了,學問自然就長進了”。
寫到這不由得想起金庸筆下《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對我震撼很大,沒想到一個聞不見經傳的小孩竟如此神通廣大,把人生的百態(tài)表現的如此到位,韋小寶能在各種環(huán)境中八面玲瓏,夾縫中成長,上不得罪皇帝,下不得罪天地會。
不用一刀一槍,只需唇齒射箭,化敵為友的功夫可見一斑,可謂天地人精。
這還真得要感謝他那做妓女的老媽,從小把他放在妓院里長大,面對的是各色人種三教九流,簡直是個小社會的縮影。
同樣李先生從小所呆的茶樓,那是什么地方
當時沒有媒體電視,廣播,計算機互聯網,可以說基本的信息都是靠口口相傳,茶樓在當時就是一個傳播各種信息最重要的場所,現在北京還有老舍茶館等,不過那只是現在人把它當作一種懷舊的地方了,李先生在當時的情況下鍛煉成察言觀色,見機行事的本領,那是生怕丟了這份工作,要知道他肩上可扛著一家人的生計,在后來的生意中,這種本領對他的事業(yè)發(fā)展確派上了大用場。
了解客戶的切實需要,駕馭客戶的各種心理,他自己都承認,若沒有這段經歷就沒有這等本領,沒有這等本領,很難成就后來事業(yè)上的輝煌。
不讀死書,社會就是一門大學問。
人的一生幾十年其實就是兩種活動,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
讀后感很多人活一輩子都不見得明白,每個人的開悟時間不一樣,悟到的東西和程度更不同,做人做事各有各的約束和范圍,做到了得到的也相應更多,李先生的母親莊碧琴女士是虔誠的佛教徒,她經常教育孩子要“多做善事,廣積福報”。
受母親的影響,李先生把“善”的觀念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他相信“謀善事必有勝局”,所以作為商人的他并不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要是坑人害人的生意再多的錢他都不做,可見一個開明的父母對子女的一生影響是多么大。
在這里多說幾句,心中要有一個信仰,在法律之外對自己的言行有一定的約束,我們當代正處在一個人心浮躁的階段,人人都認為在不觸犯法律的情況下只要有錢就是老大,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暴發(fā)戶階段。
素質高體現在心中自有一桿尺,即使沒有法規(guī)條例的約束,大家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社會。
臺灣李傲的女兒李文住在北京亞運村紫玉山莊的別墅里,物業(yè)規(guī)定不準隨地吐痰保護公共設施,可是這些土大款不理這套,拿著百元大鈔在那吐,吐一口交物業(yè)一百,李文忍無可忍告上法庭,馬路上闖紅燈,并線不打燈,造成北京市平均每天大小八百起事故,大多都可避免的,去歐盟一些國家甚至一些小國家有專門用漢字提示的,不要大聲喧嘩,小便請入池等,這都是我們的土大款給人家留得最初的印象,這些都需要有信仰,其實抽個時間初一十五去上個香或者去教堂做個禮拜,也是對自己心靈的一種凈化,靈魂在此刻靜謐,升華。
。
。
。
。
。
寬厚待人,淡泊名利;待人寬一步是福,處事退一步為高,懂得退讓是智慧,一個凡事都與人爭的人是不會有幸福的。
李先生說有錢大家賺,有利大家分,這可能也是李先生能夠做大事的原因。
年齡大了,經歷事多了,自然就不會有很多棱角了,學會微笑著面對每個人,淡定的對待每一件事。
淡泊名利,在這里舉個很典型的事例,相信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范蠡,春秋時期,范蠡戮力輔佐越王勾踐,終于使得越國復興。
勝利后,越王封范蠡為上將軍。
可范蠡知道勾踐為人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于是就辭書一封,放棄高官厚祿,只裝少量珠寶,乘舟遠行,一去不返,而一起打江山的文種舍不得到手的榮華富貴,范蠡曾勸他,不聽,不久就被勾踐踢死了。
自古以來多少英雄豪杰為名所累為利所死,范蠡是個極度聰明之人,淡泊名利懂得放手,后來還有他的三聚財,三散財的故事,過的那是一個逍遙自在。
。
。
被后人尊稱為財神。
謙虛大度,心懷若谷,勤儉持家,奉獻于社會。
能有大家風范做到這些實屬不易,個人的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要不斷的積累,多向前輩大師學習,李先生這個年齡這個境界毋用質疑。
在我們的想象中李先生是世界級的富豪,應該過著奢華的生活,但非也,也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穿著十幾年的西裝,永遠都是那副黑框眼睛,為慈善能捐一百多個億,為自己他并沒有太過多的奢華,即使奢華我想也是應該的,但他還是保持個平常的心,并不像我們社會上經常遇到突然爆發(fā)的人,非要表現出來讓所有人都知道。
但李先生的內心世界是充實的。
最近幾天美國的比爾蓋茨和巴菲特要來北京搞慈善晚宴,鼓勵中國的富豪裸捐,這下可把中國富豪嚇了個半死都不去吃飯了,弄得他倆反復聲明沒有強制性的,讓中國富豪放心,大家都知道巴菲特蓋茨是什么人物,巴菲特是美國的股神,有著不敗的神話,這幾年還投資了中國的比亞迪,當年還買過中石油的股票,買過就漲,蓋茨就更不用說了,電腦神童,功成名就后,和老婆設了個“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他老婆主要把錢用于世界各地貧困地區(qū)的衛(wèi)生和教育。
反觀身邊的一些富豪,北京地產的老潘睡覺時還要透過大玻璃屋頂看星星,萬科的老王玩完世界名地名山,再玩航海環(huán)游世界,享受當然是應該的,但除此之外呢
如果更多的企業(yè)家慈善也能玩的和老外和李先生一樣響當當,那才叫人佩服。
毛主席他老人家晚年暢游長江時看著滔滔江面里的魚就說過“我平生最愛吃的是你們,等我死了骨灰也撒入江河讓你們吃”,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在循環(huán)的,就連社會上混的黑老大都流行說一句話,“出來混,早晚都要還的”
但我們大多的富豪大佬們還是整不明白,再有個黃光裕,現在想捐也有心無力了,國美的董事局鬧的像一鍋粥,這里就不費筆墨添亂了。
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他們都是倡導裸捐的,承諾只會給子女留很少的錢,在美國他們的晚餐時間是可以拍賣的,企業(yè)家爭相標價,為什么中國的富豪還如此之怕呢,因為中國的富豪認為錢是自己口袋里的,要留給兒子,孫子,要用來養(yǎng)小三,甚至小四小五,他們的人性境界與李先生無法相提并論,中國的慈善富豪無償捐獻也是最少的,居世界倒數,很可悲
不過有一點點和國情有關,我們的制度還沒有發(fā)達國家成熟,他們有完善的醫(yī)療體系,生老病死是有國家負擔,中國不行,你沒錢了病都看不起,中國為什么還有舊觀念叫養(yǎng)兒防老,就是養(yǎng)老還要靠自己的下一代,側面也說明制度的缺陷,人越缺什么越怕沒有什么,這也是中國人為什么是人口大國的一個原因,當然還有馬寅初的人口論,這里也不多說。
修身養(yǎng)性,關注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說什么都沒用的。
結合書本知識個人覺的就兩條,“養(yǎng)心,養(yǎng)身”,做到這兩條你就會有一個很好的身體,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你住別墅,我就住個小居室也很好,你開世界名車我就開個小型家用車也很好,每天照樣收拾的井井有條,擦得干干凈凈,聽聽音樂喝喝茶美哉樂乎
養(yǎng)身,飲食注意,休息注意,多鍛煉身體,日積月累照樣有個好身體。
人人都有理想,人人都有遠大的抱負,人人都想成為李嘉誠,但天隨人愿,到那步是那步,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懷念已經過去的,展望未來是精彩的,活在當下,做一個普普通通的草根,我覺的也挺好
挺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