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讀后感 60字
《最后的晚餐》是楊紅纓阿姨著的一本科學性的童書。
書中講述了許多有關動植物、天氣等的奇聞異事,讓我收獲很多新的知識。
一、暢讀著:翻開封面,我開始暢讀著《最后的晚餐》。
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小騾子是誰的孩子》,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心中的答案毫無疑問:小騾子肯定是騾子媽媽和騾子爸爸的孩子。
看完故事,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騾子是馬媽媽和驢爸爸生的孩子。
《耳朵的風波》講述著許多昆蟲的“耳朵”,它們生長的位置很奇特。
就如我們平時熟悉的蒼蠅,它的聽覺器官長在翅膀基部的后面,蟬的耳朵卻長在肚子下面等。
你說奇怪不奇怪
我的小腦袋里總認為,世界上只有長滿綠葉的大樹,故事《樹子餐廳》告訴我,世界上竟然然還有長著面包、蛋、牛奶的大樹,你說奇怪不奇怪。
《比膽兒大》中小小的牙簽鳥、虎雀竟然會飛到大大的鱷魚和老虎口中,難道它們不怕被它們吃掉,一行一行看下去,原來,它們是在啄食鱷魚老虎牙縫里的肉屑,它們吃飽后,又清洗鱷魚和老虎的口腔,互惠互利,產(chǎn)生“共棲”現(xiàn)象。
《最后的晚餐》講述生物通過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一條鏈條,這就是食物鏈。
書的奇聞異事真是歷歷在目,我快樂地暢讀著。
《最后的晚餐》觀后感(要短)
《最后的晚餐》鑒賞感受《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家萊奧納多?達?芬奇所創(chuàng)作,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作品取材于圣經(jīng)故事,耶穌預知自己被叛徒出賣,在受難之前與其12門徒一起共進慶祝逾越節(jié)的一頓晚餐時,他說出了“你們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的話,畫面所描繪的正是耶穌說出這句話后引起門徒們驟然震動的場面。
鑒析《最后的晚餐》之后讓我深有體會……再能遺忘的人,也不能忘了親情;罪兇殘的人,也不能殺了親情
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只要不放棄,哪怕堅持到最后一刻還是會有機會的。
人,凡事不輕言放棄,有了理想并為著付出不懈的努力,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
最后,用所熟悉的一句話來平息洶涌澎湃的心情——人,千萬不能犯什么特大錯誤,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能彌補的。
誰有關于最后的晚餐的故事梗概與讀后小感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列奧納多.達.芬奇的一幅名畫。
這幅畫,是他1498年直接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餐廳墻上的。
這幅畫長903厘米,寬421厘米,是舉世聞名的濕壁畫。
在慶祝逾越節(jié)之前,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一起坐在餐桌旁,共進慶祝逾越節(jié)的一頓晚餐。
沿著餐桌坐著他的門徒,形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中央。
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
大多數(shù)門徒在激動中一躍而起,這一瞬間的動作被達芬奇刻畫了下來。
在耶穌右邊的一組中,有一個黑暗的面容,他朝后依著,仿佛從耶穌前往后退縮似的。
他的肘部擱在餐桌上,手里抓著一只錢袋,錢袋里裝著出賣耶穌得來的30塊銀幣的賞錢。
這個罪惡的叛徒,就是猶大.伊斯卡里奧特。
猶大的側面陰影旁是圣彼得,他有著一頭銀絲與一雙白皙的手。
彼得垂直臀部的手里握著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對準猶大的后背。
圣約翰的頭朝彼得垂著,在所有門徒中,他最受耶穌喜愛,約翰像耶穌一樣平靜,他已經(jīng)領悟到了主人 的話,正狠狠盯著猶大。
……直到現(xiàn)在,《最后的晚餐》仍充滿了神秘。
有人說,它隱藏了有關大洪水的預言,時間準確到4006年11月1日;有人說,在耶穌和其妻子抹大拉的瑪麗亞中,隱藏了一個代表女性的符號——倒置三角形,它引領人們找到圣杯;有人說,通過《最后的晚餐》可以了解達芬奇所參加的修山隱道會……藝術大師達芬奇用自己的天才想象力創(chuàng)作了這樣一幅畫。
每當我們看到它時,都會從門徒的感情和性格中獲得新的含義。
求達芬奇 最后的晚餐觀后感 要作品介紹和自己的感受 150字左右 謝謝 急急急
今天看了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這幅畫,給了我很深的震撼,首先是整個畫面的構圖讓人眼前一亮,把耶穌的十二個門徒分列兩邊,呈現(xiàn)了一種絕美的對稱感,同時,每個人物的表情刻畫都十分細致,眾所周知,這幅畫所畫的是耶穌說出有人出賣我這句話之后個人的反應,有人驚訝,有人害怕,有人竊竊私語,難道不正如我們生活中的一幕幕么
多少地方無時無刻不在上演這種畫面,人是一種可怕的動物,為了自己的利益能夠不息殘害同類,但愿這世上再沒有傷害
《最后的晚餐》的感受
意大利一位名叫斯拉維薩·派西的電腦數(shù)據(jù)專家日前宣稱,他在達·芬奇名畫《最后的晚餐》中發(fā)現(xiàn)了尚不為人知的隱秘人物圖像。
這一發(fā)現(xiàn)立即在國內外引起轟動,令許多熱衷于研究達·芬奇及其《最后的晚餐》的愛好者興奮不已。
斯拉維薩今年36歲,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城市曼圖瓦。
有一天他在翻閱雜志時,不經(jīng)意看到一幅《最后的晚餐》的圖片。
斯拉維薩注意到,圖片中間部位有一個模模糊糊類似陰影的奇怪圖案。
于是他將圖片剪下對折后,嘗試著從逆光角度進行觀察,結果看到了一些相吻合的線條,但紙張背面的廣告干擾了他的視線。
斯拉維薩靈機一動,將圖片掃描放大后打印了兩份,一份用正常的紙,另一份則打印在透明的紙上,然后再將透明紙上的這幅畫左右反轉后覆蓋在第一幅畫上。
此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畫面中居然出現(xiàn)了兩個除耶穌和十二門徒以外的人物形象! 斯拉維薩在米蘭向媒體展示了自己在《最后的晚餐》中的新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在畫面右邊的人物很可能是一位圣殿騎士,而在畫面的正中間,懷抱嬰兒的圣母瑪利亞的形象清晰地顯露出來。
原作中作為背景的遠山,此時則變成了這兩個人的頭冠。
“兩個人物形象的線條勾勒如此精準,說明這不可能是一個簡單的巧合,”斯拉維薩堅持自己的發(fā)現(xiàn),“但我確實無法解釋,在當時技術條件并不發(fā)達的情況下,達·芬奇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 斯拉維薩還向媒體透露,在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之后,他又在達·芬奇的其他繪畫作品如《蒙娜麗莎》和《自畫像》上做了相同的實驗,其結果竟然和他在《最后的晚餐》中的發(fā)現(xiàn)驚人的相似,畫面中均有隱藏的圖案存在,只不過后者的圖像更為清晰罷了。
斯拉維薩認為,這表明達·芬奇有在其畫作中隱藏其他圖案的偏好。
由于《最后的晚餐》向來是世界各國達·芬奇愛好者研究和熱議的話題,這一發(fā)現(xiàn)再次引發(fā)了人們關于這幅畫的隱含意義的爭論。
許多人可能記憶猶新,美國作家丹·布朗在其暢銷懸疑驚悚小說《達·芬奇密碼》中,就曾經(jīng)對這幅名畫做過大膽的猜測。
正因如此,意媒體不約而同地將斯拉維薩的這一發(fā)現(xiàn)稱為新的“達·芬奇密碼”。
但斯拉維薩卻聲稱,他雖然讀過丹·布朗的這本書,但自己并不是其狂熱的擁躉。
只是在一位從事藝術研究的朋友的強烈建議下,他才決定公布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不過,米蘭市文化局長、著名藝術評論家維托里奧·斯加爾比卻并不認同斯拉維薩的觀點。
他表示,“盡管對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還不是很清楚,但我認為這一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眾所周知,《最后的晚餐》是經(jīng)典的福音派肖像畫,畫中不可能存在其他隱藏的圖案。
只有無知的人才會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在其中加入非正統(tǒng)的元素。
這只是他們的憑空創(chuàng)造而已,和達·芬奇本人的想法無關。
” 盡管如此,斯拉維薩的新發(fā)現(xiàn)還是引起了各地達·芬奇迷們的極大興趣,圍繞《最后的晚餐》的大討論也變得再度熱鬧起來。
對此藝術史學家弗拉維奧·卡羅里認為,“人們之所以對《最后的晚餐》如此感興趣,不單單是因為它的有名,而是因為達·芬奇在這幅畫中包含了太多我們今人無法猜透的思想。
”一位五百年前的歷史人物,其本人和作品直到今天還在為人們津津樂道,身上的神秘光環(huán)居然絲毫未減,這大概也只有像達·芬奇這樣集科學和藝術成就于一身的天才巨匠才做得到。
最后的晚餐介紹50字。
有一天,耶穌問十二門徒說:“人們認為我是誰
”門徒們回答說:“有人說你是施洗約翰復生,有人說你是先知以利亞再世,也有人說你是先知耶利米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
”沉默了一會,耶穌突然問道:“你們認為我是誰
”這個出其不意的問題使門徒們一時不知道怎樣回答才好。
彼得卻應聲說:“你是彌賽亞——永生上帝的兒子
”其他門徒都一致點頭承認。
一股熱流涌上耶穌的心頭:門徒們終于真正認識了他。
耶穌高興地對彼得說:“彼得,你是有福的。
你對我的認識是上帝親自啟示給你的。
你是一塊真正的‘磐(pán)石’,我要把我以后的事業(yè)建立在你這塊磐石上,這就是我給你起名叫‘彼得’的意思。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交給你,你在地上禁止的,在天國里也要被禁止,你在地上允許的,在天國里也被允許。
”幾天以后,耶穌帶著三個最親密的門徒——彼得、雅各、約翰——到山上去禱告,讓其余九個門徒在山下等候他們。
到了山頂,耶穌讓彼得等三人在一處背風的巖石下休息,自己登上不遠處一塊巨石,在那里禱告。
彼得等三人感到疲倦就不知不覺地打起瞌睡來。
這時正值夕陽西下,金色的晚霞透過云隙正好照射在耶穌身上。
三個門徒睡眼惺忪,忽然發(fā)現(xiàn)耶穌的形象與往常大不相同:他的臉上放射出異樣的光彩,像太陽一樣明亮,身上穿的外衣也發(fā)出閃亮的白光。
忽然,耶穌身邊似乎出現(xiàn)了兩個人,一個好像摩西,一個好像以利亞。
耶穌站在中間,三個人似乎在議論什么事情。
彼得忍不住大聲叫道:“老師,這地方真好。
請讓我在這里搭三座棚:一座給你,一座給摩西,一座給以利亞。
”正說話間,一塊云彩飛來遮住了霞光。
門徒們揉揉眼睛,摩西和以利亞都不見了,只見耶穌獨自迎著風昂首挺立在巨石之上。
耶穌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決心走“受難的彌賽亞”的自我犧牲的道路,但是,他知道門徒們不一定理解或不一定完全理解他這一決定的深刻含意。
因此,讓門徒理解自己的理想與決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他決定首先向他們預告自己的受難,使他們做好心理準備。
有一天,耶穌對門徒說他必須到耶路撒冷去,在那里接受長老、祭(jì)司長和經(jīng)學家們的挑戰(zhàn)與迫害,最后將被殺。
彼得一聽就急了,他把耶穌拉到一旁,勸他說:“老師,你千萬不能這樣做
”“撒旦,退我后面去吧
不要拉我的后腿,因為你關心的不是上帝的事業(yè),而只是人的事業(yè)。
”耶穌責備他說。
到了加利利,耶穌再次告訴門徒們說,他打算到耶路撒冷去,在那里他將被交在反對他的人手里,他們要殺害他……門徒們聽了,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都很憂愁。
后來,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耶穌把十二門徒帶到一邊,第三次對他們說:“我們現(xiàn)在到耶路撒冷去,我要被交給祭司長和經(jīng)學家。
他們要定我死罪,把我交給外族人凌辱、鞭打并釘上十字架。
”耶穌三次向門徒們預言自己受難,一次比一次明確與具體,但門徒們聽了以后卻將信將疑,似懂非懂,又都沒有細問,耶穌也就不再向他們解釋了。
這一天,公元30年,4月3日,耶穌最后一次參拜耶路撒冷的日子。
耶穌經(jīng)伯大尼山口,向圣城走來。
他明知前面等待著他的是萬山崩潰般的兇險,卻仍抱著只手回天的決心前行。
“和散哪
嗅,和散哪
”越來越多的信徒歡呼著跟隨耶穌。
“和散哪”,即“拯救我們”的意思。
耶穌卻含悲長嘆:“嗅,耶路撒冷,我記得常有先知圣者,在你這里蒙難,遇害……”離城門不遠了,信眾高歌而進:“耶路撒冷的眾民,歡呼吧;你們的王已降臨,他要施行拯救
”幾個法利賽人,汗流氣喘,跑來央求耶穌:“夫子,制止你這些門徒和信眾吧
”耶穌卻回答:“聽著,如果他們閉口,那么連這路邊石塊也要吶喊
”信眾的歌聲呼聲更高。
圣殿近了。
耶穌緊皺雙眉,怒目而視。
只見圣殿前的廣場上,銅鑄“美門”內外,都擺攤設柜,貨品紛呈;叫賣聲,討價還價聲,甚囂(xiāo)塵上。
香料、水果、酒、油膏、代替小羊作祭品的鴿子……比以往更雜,價錢更貴,討價還價也更兇。
因貧窮而在貨攤前徘徊嘆息的信徒更多。
廣場一角設有錢幣兌換處。
因這里的商販只收猶太幣,那些從希臘、羅馬、埃及和阿拉伯遠路來朝圣的人們,只得去那里兌換。
但兌率從無明文規(guī)定,手續(xù)費又高;嘆息聲、怨恨聲甚至痛哭低泣聲,不絕于耳。
耶穌本想居高傳道。
一見這情景,立時更改主張,決意掃除這些讓圣殿蒙羞的污穢。
他猛然掄起手中繩索,當做長鞭(biān),向那些貨攤貨架橫掃而去。
水果、香料紛紛滾落,葡萄酒和油膏也迸濺流淌滿地。
“去把那些鴿籠都打開來
”耶穌一聲怒叫,千百只鴿子飛起,卻盤旋不去。
“貪婪(lán)者的手賣出的祭品,神會笑納嗎
”朝圣的信眾,也隨著耶穌和十二門徒,舉起雙手,并且怒罵那些貪心的商販(fàn)。
“這里是圣殿,不是賊窟
”信眾也高聲應和著耶穌。
耶穌大步逼近錢幣兌換處,一個攥著大把銀錢的商人卻喊起來:“你,你是什么人
我們是得到祭……祭司準許的
”眼前的桌案已被人掀翻。
錢幣亂滾在地上,也無人理睬。
只見數(shù)雙腳,從滿地銀錢和貨物上踐踏而過,亂紛紛登上石階,向圣殿大門沖去。
“站住
不知這里是圣殿嗎
”兩個當值祭司,攔住了去路。
“眾所周知,”人群中傳來耶穌的聲音,“經(jīng)上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祈禱的殿’。
而你們,卻把神的殿變成了賊窟
”“你是誰
”一個祭司驚呼:“拿撒勒的耶穌么
”“正是
我今天是來清除這些污穢的。
我主仁慈,你們卻只有貪心
”信眾的呼叫更熱烈,更響亮,在高高的廊柱間久久回蕩。
彼得等門徒在眼見祭司們倉皇逃走之后,深感驚異。
先生平日常教誨教誨:教訓,教導。
要“愛你們的仇敵”,可今天……彼得懸著心,默默跟隨著耶穌。
而猶太,卻因耶穌今日這番言行,心里另做著盤算……耶穌在轉瞬之間,忽見安禿尼瞭望樓上衛(wèi)兵增多了。
樓頭每一處穹洞,都仿佛藏著一個陰謀;而衛(wèi)兵刃劍矛頭上的閃亮,也如同只只冷眼中的一瞥(piē)寒光……當晚,大祭司在圣殿會堂召集屬下,密謀如何置耶穌于死地,起碼至深夜。
同時,一紙耶穌“尋釁(xìn)”的密報,也呈送到羅馬總督彼拉多的那張橡木公案上。
旭日初臨,當耶穌再登圣殿當眾傳道的時候,一名大祭司親率文士、長老們,來到跟前。
“回答我
”這大祭司說,“誰給你如此行事的權柄,啊
”“我也正要問你。
”耶穌神色不動,說,“你答我,我必答給——你說,施洗者約翰行事的權柄,是上天給的,還是世人給的
”大祭司語塞了。
若說那是上天給的,任何人,也包括祭司們,都無公干預,因為天意至高無上;若說那是世人給的,在場信眾就會大怒,因為他們早已篤信施洗者約翰是上天派下的先知。
經(jīng)過同隨從們一番商討,大祭司只得說:“我們不得而知。
”圍攏來的信眾里,有人嗤笑起來。
“聽著
”耶穌肅然地說,“稅吏和娼婦,都信從施洗者約翰,他們將比你們先上天國
”大祭司鐵青著臉,領了屬下人等,慌忙離去。
信眾立刻隨之一陣吹呼。
午后,大祭司得知希律·安提帕候爺?shù)搅耸コ?,就派出若干名祭司,?lián)絡他的宮廷密探,一同摻雜到聽耶穌傳道的信眾之間,以見機行事。
“夫子,”人群中有個聲音,趁講道間隙,忽而插言說,“你說我們該不該向愷撒納稅
”這問語極其兇險。
眾所周知,“愷撒”的名字是羅馬王權的象征。
若說應該納稅,勢必激怒飽受羅馬帝國壓榨的在場信眾;若說不該納稅,又勢必導致所謂“惑(huò)眾抗稅”的叛逆罪名。
耶穌聽了,依然不動聲色,只說:“拿一枚銀幣來。
”一個祭司摸出一枚銀幣,交到耶穌的掌心上。
“你們看,”耶穌問,“這幣面上的人像是誰
”“是愷撒。
”“這就是了,”耶穌擲還了銀幣,說,“愷撒之物,當還愷撒;神之物,應歸神
”眾人聽了,一時都目瞪口呆目瞪口呆:形容受驚而愣住的樣……眾驚嘆耶穌的智勇;祭司們卻覺得腰間的錢袋里裝著妖魔。
一次次圍攻都敗陣了。
有個文士聽了這番論辯,心中對耶穌又贊嘆,又恐懼,卻不甘退走。
傍晚,耶穌坐在圣殿銀庫門前休息。
見那些投錢入庫,敬獻給神的人們中間,有個富翁;將金幣銀幣當眾傾入庫內,就大模大樣離去;又見一個身著黑衣的窮寡婦,乘著人少的空隙,悄悄投入兩個小錢,隨即低頭走開。
“這兩個人所供奉的,主會珍惜誰的呢
”耶穌問彼得等人,卻又不等回答,說,“那富人投入的,僅是他所有的一小部分;這貧婦獻上的,卻是盡她之所有,那是她賴(lài)以維生的啊
……還記得么,我曾說過的,‘讓富人進天國,比讓駱駝穿針眼更難’……”接連幾天,耶穌對撒都該派和法利賽派的抨擊與揭露,使他們在群眾中的威信大大下降。
這些氣極敗壞的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恨不得立刻下手把耶穌置于死地,但他們知道支持耶穌的人很多,如果公開逮捕耶穌,不但毫無理由,而且肯定會引起騷亂,這是羅馬當局絕對不能容許的。
大祭司該亞法派出了幾名精干的人到耶穌周圍去見機行事,務必在耶穌的親信門徒中找到一個可以利用的人。
十二門徒中的加略人猶大原是一個激進的猶大民族主義者,他跟從耶穌的動機是相信耶穌就是猶大人歷來期望的彌賽亞。
但是,在“增餅奇跡”以后,耶穌拒絕了奮銳黨人擁立他作王的要求,猶大的心情就一直處于矛盾之中;他崇拜耶穌,也擁護耶穌的天國運動,但他始終擺脫不開傳統(tǒng)的彌賽亞觀念,他想離開耶穌,可是又下不了決心。
后來,耶穌再三明確地向他們指出自己不是傳統(tǒng)的彌賽亞,而是擔當世人罪債的“受苦的彌賽亞”,猶大的心情就越來越矛盾了。
在來耶路撒冷的路上,雅各、約翰曾公開地向耶穌提出要求耶穌作王以后要分別坐在他的左右,雖然耶穌為此事責備了他們,但這種赤裸裸的權力要求在猶大心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進城以后,猶大接連遇到了些過去的朋友,他們都是匕首黨人,都想擁護耶穌作猶太王,他們委托猶大去了解耶穌的態(tài)度。
于是猶大和耶穌進行了幾次單獨的談話,向耶穌轉達了匕首黨人的動向與要求。
耶穌嚴詞拒絕了匕首黨人的建議,并指出他們的做法將把猶太民族引向毀滅,希望他們切勿輕舉妄動輕舉妄動:不經(jīng)慎重考慮,盲目行……猶大的矛盾心情自然表現(xiàn)得心事重重,經(jīng)常獨自向隅(yú)。
這種情況被大祭司派來的人看在眼里,就馬上想辦法接近猶大,試探口氣。
猶大是個聰明人,也立刻明白了對方的意圖,不過他認為這是一個置耶穌于絕境,逼他行“神跡”自救的好機會。
雙方各懷鬼胎,接觸了幾次之后,就達成協(xié)議:猶大向大祭司提供耶穌夜間活動的情況,但要求大祭司絕對保證耶穌的人身安全。
大祭司讓人交給猶大三十塊銀幣作為代價。
大祭司還要求猶大在逾越節(jié)以前辦成這件事以保證逾越節(jié)的正常秩序,其他事情等過節(jié)后再從長計議。
猶大的活動,耶穌全都看在眼里。
起先,耶穌只知道猶大與匕首黨人之間的接觸,而且猶大也向耶穌匯報過這些活動。
后來,耶穌發(fā)現(xiàn)自從他拒絕了匕首黨人的建議以后,猶大的行動就逐漸反常了,他不僅心事重重,而且老是低著頭不敢正視耶穌的目光。
這種變化引起了耶穌的警惕警惕(tì):對可能發(fā)生的危險情況或錯誤傾向保持敏銳的感……形勢急轉直下,對耶穌越來越不利。
因為撒都該派掌握著猶大宗教大權,與羅馬政府、希律政權都有密切關系,而法利賽派在猶太人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十分受羅馬當局的重視。
聯(lián)系到猶大近一兩天來的反常行動,耶穌預感到他們正在策劃一個大的陰謀活動,這個陰謀很可能是一次收買與叛賣。
對于這個陰謀,耶穌并不感到害怕與意外。
他既然選定了受難的道路,用自己的生命來拯(zhěnɡ)救民族、拯救人類,那么,這個陰謀不正好是一次可以利用的機會嗎
他要因勢利導,利用他們的陰謀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4月6日上午,耶穌沒有帶門徒到圣殿去。
他有一個忠誠的擁護者住在耶路撒冷城內西南角,耶穌決定到他家里去與門徒們共進一次最后的晚餐。
為此,耶穌做了周密的安排。
4月6日下午,耶穌在橄攬山上的客西馬尼園中把十二門徒召集在一起,宣布說:“我們進城去吃晚飯,飯后回這園子里來過夜。
”耶穌說這話的時候故意看了猶太一眼,正巧和猶大的眼光相遇,猶大馬上低下頭躲開了耶穌的目光。
傍晚以前,耶穌帶著門徒來到那位朋友家里,他已經(jīng)在樓上為他們準備好了晚飯。
耶穌對門徒說:“后天逾越節(jié),我們今天提前吃逾越節(jié)的宴席,因為我不能和你們一同過節(jié),也不能再吃逾越節(jié)的宴席了。
”門徒們也發(fā)覺事態(tài)似乎很嚴重,大家心情沉重,誰也不想說話。
耶穌等大家坐下以后,就脫下外袍,拿手巾束上腰,倒了一盆水來準備給門徒們洗腳。
按照猶太人的規(guī)矩,宴會前仆人要給客人洗腳表示尊敬。
門徒們見耶穌要給他們洗腳,都十分驚訝。
這個意外的舉動使他們既吃驚又感動。
彼得手足無措地推辭說:“主啊,我怎能讓你給我洗腳呢
”耶穌對他們說:“我所做的事,你們現(xiàn)在不明白,以后會明白的。
你們稱呼我為‘老師’,稱呼我為‘主’。
不錯,我是你們的老師,是你們的主,我尚且像仆人一樣給你們洗腳,你們也應當彼此洗腳。
我給你們做個榜樣,好叫你們照我的樣子做。
”于是,門徒們都默默地接受了。
耶穌給門徒洗完腳,收拾完畢,穿上外袍,就坐下來和他們一起用餐。
大家心事重重默默地吃飯。
快吃完飯的時候,耶穌對猶太說:“你去做你要做的事吧
”猶大一愣,不明白這話是什么意思,但他馬上聯(lián)想到耶穌可能已經(jīng)知道了他的活動,甚至可能默許了他的活動,于是站起來走了。
其他門徒并沒有十分注意這件事,因為猶大掌管錢袋,他們以為是耶穌差他去買什么東西或者是去周濟窮人去了。
猶大走后,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掰成十一塊,分給門徒每人一塊,對他們說:“吃吧,這是我的身體,是為你們舍的。
你們以后也要這樣做,為的是紀念我
”然后,耶穌又舉起盛著葡萄汁的杯子,祝謝了,遞給門徒讓他們輪流喝,他們喝了。
耶穌嚴肅而又有點悲傷地說:“這是我立約的血,是為許多人流出來的。
你們也要這樣做,為的是紀念我
”門徒們默默地聽著,都不明白這話的意思。
耶穌接著說:“現(xiàn)在。
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人們就能夠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你們如果愛我,就要遵行我這條命令。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上帝那里去。
你們如果認識了我,也就認識了我的父。
”“你們要記?。翰痪?,你們將不再看見我;再過不久,你們還要看見我
“時候到了,我們走吧
”耶穌囑咐完了,便和門徒一起唱詩、禱告,然后出城,向東過汲淪溪、上橄欖山、進客西馬尼園去。
4月6日夜,(即猶大歷尼散月十三日,因猶大歷尼以日落為一天的開始),耶穌帶著十一個門徒進了橄欖山的客西馬尼園。
這是一個荒蕪的園子,園內野樹叢生,荒草迷徑(jìnɡ),是一個很容易隱藏的地方。
這時,浮云滿天,更顯得月暗星昏,氣氛慘淡。
進園以后,耶穌留下馬太等八個門徒在附近避風的巖石旁休息等候,自己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往園子深處去禱告。
走了一段路,耶穌忽然感到一陣難以控制的恐懼,他料定猶大叛變了,猶大知道他們過夜的地方,現(xiàn)在可能正領著人來逮捕他。
十字架的道路雖然是耶穌反復思考以后才決定的,但是十字架上的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
想到這里,耶穌不禁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孤獨與惶惑,就對彼得等三人說:“我心里難過得要死。
我到前邊去禱告,你們在這里等我千萬要保持警醒
”耶穌獨自往前走了約一箭之地。
他想如果要放棄十字架的道路,還為時不晚,趁夜黑人靜,帶領彼得等三人連夜向東逃走,天亮時就能趕到耶利哥,那里有撒該等人的支持,大祭司就鞭長莫及了;至于那八個門徒,猶太當局肯定不會難為他們。
但是,耶穌馬上就否定了這種想法,甚至為此而感到羞愧。
于是,耶穌給他禱告,求上帝賜給他力量以戰(zhàn)勝自己的軟弱。
耶穌沉著地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回到園門口與其他門徒會合后不久,就見一群人手執(zhí)火把、刀棒、吵吵嚷嚷地來到園門前,領頭的人正是加略人猶大。
原來猶大離開宴席后就去找大祭司該亞法。
他想入非非地認為耶穌讓他去做的事就是同意了他的計劃。
由于天色昏暗,很難辨認誰是耶穌,猶大就和叛亂者約定:他和誰親嘴,誰就是耶穌。
猶大等進了園子。
門徒們都被這群氣勢洶洶氣勢洶洶:形容盛怒時很兇的樣子。
的人嚇呆了。
耶穌卻鎮(zhèn)靜地迎上前來,問道:“你們找誰
”猶大快步搶到耶穌面前,叫了一聲“老師
”就與耶穌親嘴。
耶穌說:“朋友,你要干什么就干吧
”火光中,猶大見耶穌既不驚慌,也不憤怒,臉上的神色卻是在鎮(zhèn)靜中充滿了憐憫憐憫(mǐn):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不禁感到一陣戰(zhàn)栗。
大祭司派來的人見猶大和一個人親嘴,又稱他為老師,知道這人就是耶穌,遂一擁而上把耶穌圍在中間。
門徒們見耶穌毫不抵抗,束手就擒(qín),一時沒了主意,就乘亂分散逃走了。
大祭司的仆人們把耶穌的雙手捆綁了,帶進城去,遵照該亞法的吩咐連夜先把他押送到前任大祭司亞那的家里去。
耶穌知道亞那無權審問他,對亞那的問題一概嗤之以鼻嗤之以鼻(chī):用鼻子吭氣,表示看不起。
,拒絕回答。
亞那無奈,害怕自費時間,只好讓人把耶穌解到該亞法那里去。
該亞法正在召開猶太最高權力機構——耶路撒冷公議會——會議,商議給耶穌定罪的問題。
他們決心盡快處死耶穌,問題就難辦了。
早有人把亞那審問耶穌的情況報告了該亞法。
該亞法被迫孤注一擲,等耶穌一解到就立即正式開庭審問。
一開庭,證人們就七嘴八舌地控告耶穌,但是他們的證詞破綻百出破綻百出:比喻說話做事露出的漏洞,自相矛盾,把嚴肅的審問弄成了一場鬧劇。
耶穌昂然站在那里,一言不發(fā),對這些人的控告,他根本不屑一顧
該亞法氣急敗壞地大聲說:“我指著永生的上帝叫你起誓告訴我們:你是上帝的兒子嗎
”耶穌堅定地回答說:“你說的是
”該亞法馬上撕裂自己的衣服,歇斯底里地吼叫說:“你們都聽見了吧,他說了褻讀褻瀆(xiè):輕漫,不尊敬。
的話了。
何必另找證人呢
你們說,該怎樣處置他
”“定他的死罪
”那些人亂嚷著說。
猶太人最神圣的權力機構——耶路撒冷公議會——就這樣荒唐地將耶穌定為死罪。
但是,在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猶太人的公議會雖然給耶穌定了死罪,卻沒有權力執(zhí)行這種判決。
按照法律程序,猶太人必須把他們的最高判決呈交當?shù)亓_馬總督批準執(zhí)行。
該亞法只好吩咐祭司們把耶穌押送到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那里去。
羅馬總督府設在耶路撒冷圣殿西北角外的安東尼要塞里,羅馬政府在這個要塞里駐有重兵以對付猶太人暴亂。
為了應付逾越節(jié)期間猶太人可能發(fā)動的意外事件,羅馬駐猶太總督本丟·彼拉多已提前從凱撒利亞到耶路撒冷來親自坐鎮(zhèn)。
他知道耶穌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曾在加利利拒絕過奮銳黨擁立他作猶太王的政治要求,現(xiàn)在又拒絕匕首黨的同樣要求;他理解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的用意;他佩服耶穌潔凈圣殿的勇敢行為;他知道耶穌從未觸犯羅馬的任何刑律;他知道耶穌與祭司集團的矛盾只是宗教信仰之爭而不是政治權力之爭;他知道亞那、該亞法等人的借刀殺人的陰謀詭計……所以他不想介入猶太人內部的宗教斗爭。
彼拉多還是一個傲慢的羅馬人,他素常就看不起亞那、該亞法等人,決不肯幫他們的忙。
但是,如今該亞法依照羅馬法律程序把耶穌押送到總督府來,他也就不得不履行羅馬總督的職責了。
4月7日一早,滿心不耐煩的彼拉多不得不起來穿上禮服審理這件他不愿意插手的猶太人的案子。
他決定秉公秉公(bǐnɡ):依照公認的道理或公平的標準處理。
祭司們和差役把耶穌押到彼拉多面前,并呈上該亞法寫來的公文。
上面全是他意料之中的話,彼拉多雖然對耶穌的各個方面都有較詳細的了解,但這還是第一次見到他。
他神色鎮(zhèn)靜毫不慌張地站在那里,臉上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衣服也被撕破,露出明顯的鞭(biān)痕。
彼拉多知道耶穌已經(jīng)遭到該亞法的私刑拷問了,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他對該亞法等人的這種做法非常反感。
“你是猶太人的王嗎
”彼拉多轉過身進門來問耶穌。
“你說的是
不過,我的國下屬這世界。
”耶穌說。
這是一個意外的回答。
彼拉多沉思了一下,又轉身走出來問眾猶太人說:“這就算是造反嗎
”“他在猶太全地都是這樣蠱惑人心蠱惑人心(ɡǔ):毒害,迷惑人心。
,從加利利到耶路撒冷。
”彼拉多把臉一沉,宣布說:“按照羅馬法律這不構成死罪。
我要責打他,然后釋放他。
”混在人群中的該亞法一聽被拉多要釋放耶穌,不禁慌了手腳,趕緊指使那些猶太人亂嚷:“處死這個人
處死這個人
”彼拉多非常生氣地說:“這個人做了什么壞事呢
我查不出他犯了什么該死的罪
”眾猶太人卻大聲亂喊:“把他釘十字架
把他釘十字架
”“我可以把你們的王釘十字架嗎
”被拉多輕蔑地挖苦他們說。
這句話像針一樣刺傷了猶太人的民族自尊心,亂嚷的猶太人竟一下子啞了下來。
該亞法急得滿頭大汗,他不顧一切地赤膊上陣了,用嘶啞的聲音喊著說:“除了凱撒,我們沒有王
自稱為王就是反叛凱撒。
你如果放掉這個人,就是對凱撒的不忠
”這簡直是政治訛詐
彼拉多明白這話的分量。
如果他真的釋放了耶穌,該亞法就會用這個理由到羅馬去向凱撒告他,那時他就有口難辯、自身難保了。
一陣沉默之后,彼拉多于在該亞法的政治訛詐面前退縮了。
他吩咐人取一盆水來,在眾人面前退縮了。
他吩咐人取一盆水來,在眾人面前洗了手,宣布說:“使這個無辜的人流血的責任與我無關,你們自己承擔吧
”于是,彼拉多吩咐釋放巴拉巴,并按照羅馬法律把耶穌鞭打了,交給士兵去釘十字架。
自從耶穌在客西馬尼園里被捕以后,加略人猶大一直混在人群等候耶穌行神跡來自救,但是,耶穌卻一直逆來順受,任人擺布,一點反抗自救的意思也沒有;更讓他失望的是大祭司該亞法不但不遵守保證耶穌人身安全的諾言,反而親自出馬要挾彼拉多置耶穌于死地。
這時猶大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上了當,但是已經(jīng)晚了,彼拉多已經(jīng)向該亞法讓步下令把耶穌釘十字架了。
猶大悔恨已極,他出賣了耶穌,也出賣了自己。
該亞法見目的已經(jīng)達到,就高興地帶著手下人回圣殿去準備主持獻祭禮儀。
當他走到殿門口時,忽然從人群中沖出一個披頭散發(fā)兩眼發(fā)直的人來,一把揪住該亞法的領口,連哭帶喊地說:“你這個騙子,把我的老師還給我
我上了你的當,出賣了無辜的人,我有罪了
”該亞法認出他就是加略人猶大,就冷冷地說:“你干的事你自己負責,與我有什么相開
”人們七手八腳地把猶大推開,讓該亞法進圣殿去了。
猶大一邊哭一邊把大祭司給他的那三十塊銀幣摔在圣殿的臺階上,踉踉蹌蹌(qiànɡ)地跑出城去上吊死了。
公元30年4月7日上午已初時分,耶穌被帶到耶路撒冷城西北的刑場去釘死在十字架上。
十字架的頂端有一塊木牌,上面用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寫著他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