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談了4個月的女朋友,而她是快要離婚的女人,3月3號她起訴過她的前夫,他前夫說還有感情的法院判
如你所述情況來看,她應(yīng)該不是真的想和你一起,她的目的是爭取你經(jīng)濟的支持。
愛一個人沒有諸多的借口,愛一個人會義無反顧地為愛付出一切。
如果你還深深地愛著她,那是你的錯。
建議你快速離開不愛你的人。
怎么安慰一個快要離婚的女人
你好
對于一個快要離婚的女人,你最好什么也不要說,也不用安慰她,因在這個時候你說什么也等于白說的.記她自己去想明白吧.
與男友快要離別的說說
如果你能忍,為了孩子忍吧,如果不能忍,不如給彼此一個解脫,也許下一站的風景更美,人生無常,什么事都說不準,如果是我,寧愿自己過,也不會守著一份沒有愛情的婚姻
他已經(jīng)認定你出軌了,男人很少有能容忍自己戴綠帽子的,無論有多愛,都不會容忍
如何安慰離婚的女人
1.安慰女孩 一人在流淚的時候是弱的,也正是因為如此,要安慰。
安慰是一術(shù),有時候一句話,一個動作,就夠了。
安慰人的動作要讓她感到你對她的關(guān)心,支持,要讓她有歸宿感,安全感。
例如給對方一個深情的擁抱,撫摸一下對方的頭(后腦勺)。
安慰人的話要講的精辟,簡潔。
尤其是要投其所好,根據(jù)所發(fā)生的事情而說話,對癥下藥。
不要太羅嗦。
當然,有些時候是需要雙管齊下的。
有些時候,你甚至只需要做她的聽眾,這也是一種安慰。
根據(jù)不同的事情,給予他人不同的安慰方式。
安慰的方式是因人而議的,還要看是什么事情。
2.安慰方式 當別人需要支持,或是自己需要求援時,卻往往言不由衷,或不著邊際、拐彎抹角,繞一大圈而終究無法切入重點。
該如何開啟「發(fā)自內(nèi)心」的深層對話
而不是僅止于「絞盡腦汁」的表面對話
該如何整合身、心、靈,以自然之姿來做最有效的對談
指將心比心、設(shè)身處地的對談,讓求援者獲得適度紓解,進而自然地達到「治療的效果」。
如何安慰別人 隨著年紀的增長、人世的變遷,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欲言又止、不知道該說什么的窘境。
朋友打電話告訴你,他失業(yè)了;同事的檢查報告出爐,確定他罹患癌癥;大學同學正經(jīng)歷婚變,準備離婚;好朋友的媽媽得了老年失智癥;岳父突然死亡,而老婆為來不及見最后一面而抱憾......。
面對這些傷痛或難堪,能幫什么忙
應(yīng)該幫忙嗎
怎樣幫忙才有效
要幫到什么樣的程度
而當朋友痛哭無語時,該如何按捺內(nèi)心的不安與疑問,傾心聆聽并安撫他的苦痛與焦慮
而當自己遭遇困難、瀕臨絕境時,該如何適時求援
我們具備坦然接受別人幫忙的能力嗎
.......... 我發(fā)現(xiàn)這10大原則也同樣適用于其它場合,尤其是作為咨詢?nèi)藛T。
對許多人而言,目擊別人的傷痛與不安,是件很痛苦的事,我們經(jīng)常會想快速解決它、采取某些行動,或設(shè)法提供立即的解脫。
有些人則為了避免說錯話,寧愿選擇什么都不說,而錯失表達關(guān)心的時機。
我們每天都與不同的人,進行許多不同的「對話」。
我們可能事先在腦海中做練習,或只是順口說說、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當別人需要支持,或是自己需要求援時,卻往往言不由衷,或不著邊際、拐彎抹角,繞一大圈而終究無法切入重點。
該如何開啟「發(fā)自內(nèi)心」的深層對話
而不是僅止于「絞盡腦汁」的表面對話
該如何整合身、心、靈,以自然之姿來做最有效的對談
《Healing Conversation》作者南絲.格爾馬丁,針對如何彌補人際溝通的鴻溝、適時適度表達關(guān)心,提供了「療效對話」的10項原則。
所謂「療效對話」,是指將心比心、設(shè)身處地的對談,讓求援者獲得適度紓解,進而自然地達到「治療的效果」。
當你不確定「說什么
」和「如何說
」的時候,本書可以提供許多實用的參考。
療效對話的10大原則: 1. 聆聽聆聽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細聽聽對方說了什么、沒說什么,以及真正的涵意。
聆聽也不是指說話或發(fā)問;通常我們會急于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詢問對方問題,以為這樣就是聆聽該有的姿態(tài)。
然而,所謂的聆聽,應(yīng)該是用我們的眼、耳和心去聽對方的聲音,同時不急著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我們必須愿意把自己的「內(nèi)在對話」暫拋一邊。
所謂的「內(nèi)在對話」,是指聆聽的同時,在腦海中不自覺進行的對話,包括動腦筋想著該說什么、如何響應(yīng)對方的話,或盤算著接下來的話題。
2. 停頓 在對話之間,有時說,有時聽;當聽到自己心里響起「我不懂......」的聲音時,就是該暫時停頓一下問對方:「我是否錯過了什么情節(jié)
」我們還必須提醒自己,放慢不自覺產(chǎn)生的機械式反應(yīng),例如,想快速解決對方的不安,因而沒有正面思考問題,便直接跳到采取行動的階段——說些或做些我們認為對對方有益的事。
從容不迫地停頓與思考,可讓我們停止下判斷、停止反應(yīng),并且產(chǎn)生好奇心。
如此,有助于在重要的剎那間,發(fā)揮同理心,如果沒有做這樣的停頓,我們可能會在剎那間,說出稍后會反悔的話。
停頓就像開車時,變換排擋時所需使用的離合器:先減速到某種程度,扣上齒輪之后,才能進行加速。
安慰的藝術(shù),在于「在適當?shù)臅r機,說適當?shù)脑挕?,以及「不在一時沖動下,說出不該說的話」。
3. 當朋友不當英雄 幫助別人度過艱難歲月,不等同于將他們從痛苦的處境中「拯救」出來。
人們有權(quán)利和責任,去承受他們行為的后果,和其所帶來的困境。
我們應(yīng)該認同他們的痛苦,讓他們?nèi)ジ杏X痛苦,并且不試著快速驅(qū)散痛苦。
我們僅試著提供讓他們越過「恐懼之河」的橋梁。
當朋友、家人陷于情緒或身體的痛苦之中時,支持他們的最基本方法是:允許對方哭泣。
面對哭泣的人,人們最自然的反應(yīng),即是希望對方停止哭泣,并跟他說:「別哭了,事情一定可以安然解決的
」其實這并不是最適當?shù)姆磻?yīng)。
當對方啜泣或掉淚時,我們通常會對自己的無助而感到坐立難安。
然而,哭泣是人體嘗試將情緒毒素排出體外的一種方式,而掉淚則是療傷的一種過程。
所以,請別急著拿面紙給對方,只要讓他知道你支持他的心意。
4. 給予安慰 給予安慰并不是告訴別人:「你應(yīng)該覺得......」或是「你不應(yīng)該覺得......」。
人們有權(quán)利保有其真正的感覺。
安慰是指:不要對他們下判斷,不要心想他們正在受苦、需要接受幫忙;安慰是指:給予他們空間去做自己、并認同自己的感覺。
我們不需要透過「同意或反對」他們的選擇或處理困境的方法,來表達關(guān)心。
5. 感同身受 當我們忙著試圖幫助他人時,可能會忘記人們會察覺到我們內(nèi)心的波動——沒有說出來的想法和感覺。
盡管人們無法確知我們的想法,但通常可以察覺到我們是否驚慌、對他們下判斷,或是為他們感到難過。
面對面安慰別人,和我們內(nèi)心真正的狀態(tài),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
因為對他們的遭遇感同身受,我們不僅分擔對方的痛苦,也需忍受自己內(nèi)心的煎熬。
不論面臨的處境如何,善意的現(xiàn)身與安慰,即是給予對方的一項禮物。
6. 長期守候 改變會帶來許多混亂。
沒有人可以迅速整頓那樣的混亂。
人們需要時間去調(diào)適、檢討、改變和詢問:「假如......,會怎樣
」的問題。
在「療效對話」中,我們學著接受以下事實:我們的家庭成員、同事或鄰居,有時候僅需要我們當他們的「共鳴箱」,且能不厭其煩地供其反復使用。
7. 勇敢挺身而出 不論身處任何狀況,對自己不知該說什么而感到困窘,是無妨的;讓我們想幫助的人知道我們的感覺,也是無妨的。
甚至可以老實地說:「我不知道你的感覺,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什么,但是我真的很關(guān)心你。
」即使自己對這樣的表達覺得可笑,還是可以讓對方知道,你不急著「現(xiàn)在」和他交談。
你或許可以選擇用書寫的方式,來表達感覺和想法。
除了言語的表達之外,「療效對話」尚有許多不同的形式。
8. 提供實用資源 不需幫別人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但可以盡力提供可用資源——別的朋友、專家、朋友的朋友,來幫忙他們找到答案。
可以為對方打幾通電話,連結(jié)人脈;也可以找相關(guān)的書籍給他們閱讀;或是干脆提供一個躲避的空間,讓他們得以平靜地尋找自己的答案。
9. 設(shè)身處地、主動幫忙 當我們問:「有沒有我可以幫忙的地方
」有時候有答案,有時候他們也不知道需要什么樣的幫忙。
然而,人們有時會對自己真正的需要開不了口。
設(shè)身處地去考量人們可能需要的協(xié)助,是有效助人的第一步。
10. 善用同理心 即使我們遭遇過類似的經(jīng)驗,也無法百分之百了解別人的感受,但是我們可以善用同理心去關(guān)懷對方。
切記需先耐心聽完別人的故事,再考慮有沒有必要分享自已的故事
而分享的結(jié)果是否對對方有益